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
1
1
作者
周慧
谷德祥
邓时慧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8年第5期398-400,共3页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血清中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取30例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溶栓前、溶栓后6h、24h、7d、14d)的肘静脉血,检测其不同时期血清MMP-9水平,以同期收住院30例脑供血不足...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血清中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取30例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溶栓前、溶栓后6h、24h、7d、14d)的肘静脉血,检测其不同时期血清MMP-9水平,以同期收住院30例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血清MMP-9水平作为基线参考。同时对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14d行NIHSS评分,溶栓前及溶栓后90d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RS)以作为近中期疗效判断指标,并按评分改善程度分组比较其MMP-9水平的差异。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6h、24h、7d、14d血清MMP-9水平均较基线水平有显著提高,且呈动态变化,在溶栓后7d达高峰。溶栓后14d NIHSS评分改善程度与MMP-9峰值水平存在负相关(r=-0.65)。90d mRS评分不同改善程度组其血清MMP-9峰值水平存在差异。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血清MMP-9水平呈动态变化,7d达高峰。血清MMP-9峰值水平可以初步预测脑梗死患者溶栓近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脑梗死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脑梗死后抑郁症状与脑血流量的关系
2
作者
李飞
邓时慧
+2 位作者
谷祥
李春波
吴文源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84-486,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抑郁症状的发生与脑血流量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判定标准,将首次发病的4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8分者为研究组(脑梗死后抑郁组)224例,<8分者对照组(无抑郁症状组)256例,...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抑郁症状的发生与脑血流量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判定标准,将首次发病的4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8分者为研究组(脑梗死后抑郁组)224例,<8分者对照组(无抑郁症状组)256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定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检测两组患者脑血流量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左侧半球除中央区外,其他各部位脑血流量显著低于右侧对应部位;双侧半球平均脑血流量,额叶、颞叶、顶叶局部脑血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脑血流量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9.02,P<0.01);抑郁程度越严重,大脑各部位脑血流量越低。研究组卒中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抑郁程度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病残程度重和日常生活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性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与脑血流量下降有关,脑血流量可作为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的一项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抑郁
脑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2例
3
作者
杨晓玲
李飞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9期1679-1679,共1页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舞蹈症
症状和体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低年资护士患者安全系统化培训方案的构建和实践
被引量:
16
4
作者
蔡洪
徐建文
+3 位作者
陈元东
陈贇
王翊
龚碧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65-68,共4页
目的构建低年资护士患者安全系统化培训方案,并探讨其实践效果。方法以泰勒目标模式为基本框架,基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及培训需求分析制定低年资护士患者安全系统化培训方案。选取低年资护士80名,运用系统化培训方法开展患者安...
目的构建低年资护士患者安全系统化培训方案,并探讨其实践效果。方法以泰勒目标模式为基本框架,基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及培训需求分析制定低年资护士患者安全系统化培训方案。选取低年资护士80名,运用系统化培训方法开展患者安全培训,并于培训前后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及动态追踪反馈。结果系统化培训后,考核成绩合格率为100%,优秀率达85.00%;低年资护士的患者安全核心能力及知识、系统、技能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P<0.01);培训后1年发生各类不良事件的低年资护士人数显著低于培训前1年(均P<0.05),且临床带教老师、医生、护士长对低年资护士临床护理质量与安全行为评价均>4分(总评分5分)。结论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患者安全系统化培训,有利于提升低年资护士的患者安全核心能力,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护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年资护士
系统化培训
患者安全
知识
态度
行为
护理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
1
1
作者
周慧
谷德祥
邓时慧
机构
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8年第5期398-400,共3页
基金
杨浦区卫生局2005年度青年组课题项目(编号:2005AA002)
文摘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血清中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取30例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溶栓前、溶栓后6h、24h、7d、14d)的肘静脉血,检测其不同时期血清MMP-9水平,以同期收住院30例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血清MMP-9水平作为基线参考。同时对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14d行NIHSS评分,溶栓前及溶栓后90d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RS)以作为近中期疗效判断指标,并按评分改善程度分组比较其MMP-9水平的差异。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6h、24h、7d、14d血清MMP-9水平均较基线水平有显著提高,且呈动态变化,在溶栓后7d达高峰。溶栓后14d NIHSS评分改善程度与MMP-9峰值水平存在负相关(r=-0.65)。90d mRS评分不同改善程度组其血清MMP-9峰值水平存在差异。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血清MMP-9水平呈动态变化,7d达高峰。血清MMP-9峰值水平可以初步预测脑梗死患者溶栓近中期疗效。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脑梗死
再灌注损伤
Keywords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cerebral infarction
reperfusion injury
分类号
R734.2 [医药卫生—肿瘤]
R743.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脑梗死后抑郁症状与脑血流量的关系
2
作者
李飞
邓时慧
谷祥
李春波
吴文源
机构
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神经内科
上海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
医院
心身科
出处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84-486,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抑郁症状的发生与脑血流量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判定标准,将首次发病的4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8分者为研究组(脑梗死后抑郁组)224例,<8分者对照组(无抑郁症状组)256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定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检测两组患者脑血流量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左侧半球除中央区外,其他各部位脑血流量显著低于右侧对应部位;双侧半球平均脑血流量,额叶、颞叶、顶叶局部脑血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脑血流量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9.02,P<0.01);抑郁程度越严重,大脑各部位脑血流量越低。研究组卒中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抑郁程度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病残程度重和日常生活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性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与脑血流量下降有关,脑血流量可作为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的一项客观指标。
关键词
脑梗死
抑郁
脑血流量
Key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depression
cerebral blood flow
分类号
R743.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2例
3
作者
杨晓玲
李飞
机构
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9期1679-1679,共1页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舞蹈症
症状和体征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年资护士患者安全系统化培训方案的构建和实践
被引量:
16
4
作者
蔡洪
徐建文
陈元东
陈贇
王翊
龚碧波
机构
上海市
杨浦区
市
东
医院
儿科
上海市
杨浦区
市
东
医院
护理部
上海市
杨浦区
市
东
医院
急诊科
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神经内科
上海市
杨浦区
市
东
医院
PICC门诊
上海市
杨浦区
市
东
医院
消化
内科
出处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65-68,共4页
文摘
目的构建低年资护士患者安全系统化培训方案,并探讨其实践效果。方法以泰勒目标模式为基本框架,基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及培训需求分析制定低年资护士患者安全系统化培训方案。选取低年资护士80名,运用系统化培训方法开展患者安全培训,并于培训前后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及动态追踪反馈。结果系统化培训后,考核成绩合格率为100%,优秀率达85.00%;低年资护士的患者安全核心能力及知识、系统、技能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P<0.01);培训后1年发生各类不良事件的低年资护士人数显著低于培训前1年(均P<0.05),且临床带教老师、医生、护士长对低年资护士临床护理质量与安全行为评价均>4分(总评分5分)。结论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患者安全系统化培训,有利于提升低年资护士的患者安全核心能力,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护理安全。
关键词
低年资护士
系统化培训
患者安全
知识
态度
行为
护理安全
分类号
R47 [医药卫生—护理学]
C931.3 [经济管理—管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周慧
谷德祥
邓时慧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脑梗死后抑郁症状与脑血流量的关系
李飞
邓时慧
谷祥
李春波
吴文源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2例
杨晓玲
李飞
《临床荟萃》
CAS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低年资护士患者安全系统化培训方案的构建和实践
蔡洪
徐建文
陈元东
陈贇
王翊
龚碧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