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_(1-2)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生发中心和窦组织细胞增生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苏震东 苏光启 +5 位作者 李小强 姜波健 庄惠政 杨广林 王和贤 卞邦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75-1280,共6页
目的探讨T1-2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生发中心增生(GH)和窦组织细胞增生(SH)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104例T1-2期乳腺导管癌患者,HE染色法检测腋窝淋巴结GH和SH情况以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分化、癌周浸润和淋巴管浸润情况,免... 目的探讨T1-2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生发中心增生(GH)和窦组织细胞增生(SH)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104例T1-2期乳腺导管癌患者,HE染色法检测腋窝淋巴结GH和SH情况以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分化、癌周浸润和淋巴管浸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乳腺癌组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p53、C-erb-B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分析GH、SH及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GH和SH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32例(31%)患者有腋窝淋巴结转移,GH和SH均阳性者、GH和SH仅1个阳性者以及GH和SH均阴性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1%、73%和81%。GH和SH均阳性者与GH和SH均阴性者以及GH和SH仅1个阳性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41)。SH表现与p53表达相关(P=0.037),GH表现与SH表现相关(P=0.000)。结论 T1-2期乳腺癌SH的发生与乳腺癌组织p53表达相关,而GH的发生与SH的发生相关。SH和GH同时发生可抑制乳腺癌淋巴结的转移,提示预后较好;而SH或(和)GH阴性提示较高的术后复发可能,需加强术后辅助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生发中心增生 窦组织增生 淋巴结转移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K-19、CK-20、CEA mRNA检测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崔嵘嵘 吴克瑾 林晓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446-2448,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CK)-19、CK-20以及CEA mRNA检测在乳腺癌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4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19、CK-20、CEAmRN...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CK)-19、CK-20以及CEA mRNA检测在乳腺癌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4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19、CK-20、CEAmRNA在术前、术后3d、术后14d(化疗前)、术后35d(化疗后)的表达,以健康志愿者及乳腺良性肿瘤各10例作为对照,统计分析手术及化疗后乳腺癌患者血循环肿瘤标志物的表达状况,同时根据CK-19的表达水平,分析影响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结果:术前,乳腺癌组CK-19、CK-20、CEA mRNA阳性者分别为26例(65%)、20例(50%)、16例(40%),与对照组相比,3组P值均<0.01;手术后,3组阳性者分别为14例(35%)、10例(25%)、8例(20%),3组阳性率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3,P=0.037,P=0.023);化疗前3组阳性者分别为19例(47.5%)、15例(37.5%)、10例(25%);化疗后则为6例(15%)、2例(5%)、2例(5%),3组化疗后的阳性率亦有显著降低(P=0.003,P=0.001,P=0.025)。根据CK-19 mRNA表达水平,Logistic相关性分析,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与淋巴结转移(P=0.0087)、TNM分期(P=0.0125)和病理类型(P=0.0451)有相关性。结论:CK-19、CK-20、CEA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有高表达,其表达状况高低与肿瘤负荷相关。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相关性因素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肿瘤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CK-19 CK-20 CEA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