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设计空间优化黄芩提取工艺 被引量:4
1
作者 罗知微 顾丽芸 +1 位作者 韩伟 薛东升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30,共10页
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黄芩提取液的物质基础,从中鉴定出了26个黄酮与黄酮醇类化合物,并以药物和疾病为导向,利用网络药理学筛选黄芩苷、野黄芩苷、汉黄芩苷和汉黄芩素为主要活性成分。将这些物质的得率作为提取工... 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黄芩提取液的物质基础,从中鉴定出了26个黄酮与黄酮醇类化合物,并以药物和疾病为导向,利用网络药理学筛选黄芩苷、野黄芩苷、汉黄芩苷和汉黄芩素为主要活性成分。将这些物质的得率作为提取工艺优化的评价指标,以先水提后醇提的方法,通过确定性筛选实验设计考察工艺参数对评价指标的影响,从而建立黄芩提取的设计空间。实验设计的操作范围为:第1次提取时间为35~45 min,液固比为16~18 mg/L;第2次提取乙醇体积分数为35%~45%,温度为78~82℃,时间为45 min,液固比为14~16 mg/L。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取工艺稳定可靠,提高了工艺研究与药物临床的相关性,可为药物质量提升与工艺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网络药理学 设计空间 提取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蒲总黄酮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抗炎活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叶佳丰 马晶菁 +4 位作者 张雨瑞 高霞 李杨晨 王春丽 郭美珠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8-186,共9页
目的:探究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油茶蒲总黄酮机制及优化其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抗炎活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油茶蒲总黄酮的机制,并通过动态吸附对其工艺进行优化;通过DPPH、ABTS^(+)自由基清除... 目的:探究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油茶蒲总黄酮机制及优化其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抗炎活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油茶蒲总黄酮的机制,并通过动态吸附对其工艺进行优化;通过DPPH、ABTS^(+)自由基清除及5-脂氧合酶(5-lipoxygenase,5-LOX)抑制实验评价油茶蒲总黄酮的抗氧化及抗炎活性。结果:筛选得到的HPD400大孔吸附树脂对油茶蒲总黄酮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同时表现为热力学有利的吸热过程。经优化确定最佳纯化条件为:总黄酮一次上样量144 mg,上样体积120 mL,以1 mL/min流速上样;80 mL 70%乙醇,以4 mL/min流速进行洗脱,纯化得到的油茶蒲总黄酮纯度由原来的19.62%±0.84%提升至39.16%±1.50%。纯化得到的油茶蒲总黄酮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的EC_(50)分别为7.025、5.361μg/mL,对5-LOX抑制的IC_(50)为6.217μg/mL。结论:HPD400大孔吸附树脂对油茶蒲总黄酮纯化具有优势,纯化后的产物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及抗炎作用,为油茶蒲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蒲 总黄酮 大孔吸附树脂 抗氧化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振荡-静置循环培养策略制备灵芝菌丝体的水提物抗氧化活性
3
作者 王星 冯杰 +3 位作者 姜幸怡 刘艳芳 韩伟 张劲松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101,共11页
分别用250 mL摇瓶,3、5、50 L发酵罐采用振荡-静置循环培养策略(振荡2.8 d-静置7.3 d-振荡0.2d-静置0.3d)制备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丝体(优化组),对照组振荡培养10d,测定菌丝体生物量、总三萜含量以及菌丝体水提物总三萜、总酚、... 分别用250 mL摇瓶,3、5、50 L发酵罐采用振荡-静置循环培养策略(振荡2.8 d-静置7.3 d-振荡0.2d-静置0.3d)制备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丝体(优化组),对照组振荡培养10d,测定菌丝体生物量、总三萜含量以及菌丝体水提物总三萜、总酚、总糖含量,研究菌丝体水提物对ABTS、DPPH、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结果表明:不同发酵规模优化组菌丝体总三萜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优化组之间比较,发酵罐生物量较高,250 mL摇瓶菌丝体总三萜含量最高;3 L发酵罐菌丝体水提物总三萜、总糖含量最高,250 mL摇瓶、3 L发酵罐菌丝体水提物总酚含量较高;3 L发酵罐菌丝体水提物对ABTS自由基清除效果最好,IC50为(12.31±0.23)mg·mL^(-1);250 mL摇瓶菌丝体水提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最好,IC50为(4.53±0.24)mg·mL^(-1);3、50 L发酵罐菌丝体水提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较好,IC_(50)分别为(12.29±0.61)、(12.66±0.68)mg·mL^(-1);250 mL摇瓶,5、50 L发酵罐菌丝体水提物对羟基自由基清除效果较好,IC50分别为(12.52±0.73)、(11.87±0.46)、(11.57±0.33)mg·mL^(-1)。研究结果可为灵芝液态发酵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三萜 抗氧化活性 液态发酵 振荡-静置循环培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组成分资源和实验数据库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建华 刘智超 +3 位作者 郑建丽 石泽智 范蜜 李洪林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01-908,共8页
目前已有的中药数据库缺乏中药组成分资源间的有效关联和实验支持。为此,针对植物类中药组成分,设计了一个面向组成分的资源和实验数据库。首先抽取关键的资源和实验数据,将其分为资源数据、实验能力数据和实验数据;然后定义各类数据内... 目前已有的中药数据库缺乏中药组成分资源间的有效关联和实验支持。为此,针对植物类中药组成分,设计了一个面向组成分的资源和实验数据库。首先抽取关键的资源和实验数据,将其分为资源数据、实验能力数据和实验数据;然后定义各类数据内的实体以及实体间的关系,构建资源和实验统一数据模型;最后基于此模型实现了基于Web的中药组成分资源和实验数据库。测试实验表明,该数据库能有效地管理中药组成分资源和支持基于相关资源的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组成分 数据建模 资源和实验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郁金香总黄酮的抗皮肤光老化活性评价及机制分析
5
作者 叶佳丰 曹家敏 +2 位作者 李薇 马悦文 王春丽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00-2012,共13页
目的评估中药郁金香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TFT)的抗皮肤光老化活性,并初步分析其抗皮肤光老化的机制。方法采用UVB诱导的光老化小鼠模型评估TFT的抗皮肤光老化作用;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TFT抗皮肤光老化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分析。此外... 目的评估中药郁金香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TFT)的抗皮肤光老化活性,并初步分析其抗皮肤光老化的机制。方法采用UVB诱导的光老化小鼠模型评估TFT的抗皮肤光老化作用;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TFT抗皮肤光老化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分析。此外,通过分子模拟预测活性成分与靶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TFT的处理可以有效改善UVB诱导的光老化小鼠的皮肤状态;TFT抗皮肤光老化的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对转录因子NF-κB、AP-1相关基因、SASPs转录和MMPs活性的调节。结论TFT是一种有效抗皮肤光老化的成分,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郁金香 黄酮 皮肤光老化 网络药理学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CRITIC赋权结合响应面法多指标优选醉鱼草的微波提取工艺
6
作者 谢琦楠 王承潇 韩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6-496,共11页
以蒙花苷、毛蕊花糖苷、金合欢素得率及出膏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粒度、微波功率、液固比、提取溶剂、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次数对醉鱼草提取效果的影响;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实验,结合层次分析-批判(AHP-CRITIC)组合赋... 以蒙花苷、毛蕊花糖苷、金合欢素得率及出膏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粒度、微波功率、液固比、提取溶剂、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次数对醉鱼草提取效果的影响;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实验,结合层次分析-批判(AHP-CRITIC)组合赋权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主客观赋权,以综合得分为响应值,优化醉鱼草微波提取工艺并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提取条件为微波功率325 W,液固比(提取溶剂的体积与药材质量之比)65 mL/g,乙醇质量分数66%,提取时间8 min,在此条件下,蒙花苷、毛蕊花糖苷、金合欢素的得率分别为5.417%、0.728%和0.175%,出膏率为25.769%,综合评分为99.19(相对标准偏差0.45%)。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操作简便、稳定性好,且所得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鱼草 AHP-CRITIC赋权法 多指标综合评分 Box-Behnken响应面法 微波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蛇舌草提取液对日光性皮炎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7
作者 马悦文 李小静 +2 位作者 黄雪锋 陈贤 王春丽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1-590,共10页
研究白花蛇舌草提取液对紫外线B(UVB)诱导的日光性皮炎小鼠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使用KM小鼠进行UVB照射7天,同时外涂质量分数1%和2%的白花蛇舌草提取液进行治疗。对小鼠皮肤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苦味酸-酸性品红法(VG)染... 研究白花蛇舌草提取液对紫外线B(UVB)诱导的日光性皮炎小鼠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使用KM小鼠进行UVB照射7天,同时外涂质量分数1%和2%的白花蛇舌草提取液进行治疗。对小鼠皮肤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苦味酸-酸性品红法(VG)染色观察小鼠皮肤状态。通过生化和免疫组化检测皮肤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NOS、NO、T-SOD以及炎症指标TNF-α、IL-6、IL-1β水平,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皮肤组织中Nrf2、Keap1、HO-1、NQO1、GCLC、NF-κB、HMGB1、p65的mRNA或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UVB组对比,白花蛇舌草提取液1%组和2%组小鼠皮肤损伤程度有所改善,胶原纤维排列整齐,胶原密度升高,NOS、NO水平降低、T-SOD水平提高,TNF-α、IL-6、IL-1β表达水平降低,皮肤组织中Nrf2、Keap1、HO-1、NQO1、GCLC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NF-κB、HMGB1 mRNA表达水平降低,皮肤组织中Nrf2、Keap1、HO-1、NQO1、GCLC、p65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HMGB1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可见,白花蛇舌草提取液可以改善UVB介导的小鼠日光性皮炎,其抗氧化抗炎机制可能与Nrf2和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提取液 紫外线B 日光性皮炎 抗氧化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长效DPP-IV抑制剂的发现与设计
8
作者 徐洪玲 李诗良 +2 位作者 赵振江 徐玉芳 李洪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203-204,共2页
糖尿病是当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统计表明,目前全球约3.82亿人患糖尿病,仅2013年,全球有510万人死于与糖尿病相关的疾病,占所有死亡人数的8.39%.而中国2013年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为... 糖尿病是当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统计表明,目前全球约3.82亿人患糖尿病,仅2013年,全球有510万人死于与糖尿病相关的疾病,占所有死亡人数的8.39%.而中国2013年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为9840万,居全球首位;IDF估计,到2035年中国的糖尿病患病人数将达到1.43亿.DPP-4抑制剂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新药,因其无低血糖、体重增加、水肿以及胃肠道紊乱等不良反应而逐渐用于临床的一线治疗.目前,已报道的DPP-4抑制剂共2000余个,其中已经批准上市的药物19个(含9个Glipt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剂 国际糖尿病联盟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设计 患病人数 一线治疗 Ⅱ型糖尿病 胃肠道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PD-1的多肽阻断剂的设计及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全丽娜 刁妍妍 +3 位作者 李巧 李文杰 朱丽丽 李洪林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5-40,共6页
以PD-1为靶标,设计了靶向结合PD-1的多肽P5-1;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测得P5-1与PD-1的结合亲和力(KD)为0.21μmol/L,并通过分子水平竞争性实验验证P5-1可以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同时发现P5-1可恢复衰竭的Jurkat T细胞分泌IL-2... 以PD-1为靶标,设计了靶向结合PD-1的多肽P5-1;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测得P5-1与PD-1的结合亲和力(KD)为0.21μmol/L,并通过分子水平竞争性实验验证P5-1可以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同时发现P5-1可恢复衰竭的Jurkat T细胞分泌IL-2的水平。本研究可为开发靶向PD-1的多肽阻断剂的肿瘤免疫治疗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 多肽阻断剂 抗肿瘤 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灵芝菌丝体水提物对乙醇诱导LO2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亚平 刘利平 +5 位作者 冯杰 刘艳芳 唐传红 颜梦秋 张劲松 韩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19-326,共8页
为了探讨不同灵芝菌丝体水提物对乙醇诱导LO2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本文分析了7种不同灵芝菌株发酵菌丝体水提物对乙醇诱导LO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利用乙醇诱导LO2细胞建立体外肝损伤模型,并以细胞存活率、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 为了探讨不同灵芝菌丝体水提物对乙醇诱导LO2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本文分析了7种不同灵芝菌株发酵菌丝体水提物对乙醇诱导LO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利用乙醇诱导LO2细胞建立体外肝损伤模型,并以细胞存活率、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水平为指标考察灵芝菌丝体水提物对乙醇诱导LO2细胞损伤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7种灵芝菌株的菌丝体水提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综合比较,G0119与G0154菌丝体的水提物作用效果较优,相较模型组,LO2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P<0.05),细胞培养液中的ALT、AST活力显著降低(P<0.05),细胞内ROS水平显著降低(P<0.05),SOD活力、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水提物中多糖组分2的分子量大小与其保肝活性呈正相关,即分子量越大,活性越强。综上,灵芝菌丝体水提物对乙醇诱导的体外肝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并且G0119与G0154菌株的作用效果较优,其保肝作用与提取物中多糖组分的分子量大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菌丝体 水提物 乙醇性肝损伤 保肝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药渣中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顾丽芸 罗知微 +1 位作者 王承潇 韩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37,共7页
以三七药渣为原料,探讨了超声辅助提取三七药渣中三七多糖的优化工艺,并对提取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BBD(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得到最优提取条件为:超声温度60℃、超声功率136.8 W、超声时... 以三七药渣为原料,探讨了超声辅助提取三七药渣中三七多糖的优化工艺,并对提取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BBD(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得到最优提取条件为:超声温度60℃、超声功率136.8 W、超声时间53 min、液固比43 mL/g,此时多糖得率为6.79%。通过测定不同超声功率、不同超声时间下提取液中的多糖浓度,得到超声辅助提取三七药渣中三七多糖的提取速率常数、相对萃余率,验证了所推导的动力学模型,拟合得到了半衰期以及有效扩散系数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药渣 多糖 超声辅助提取 BBD响应面法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EWM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黄芩多指标成分的微波提取工艺 被引量:4
12
作者 蒋佳丽 刘婷 +2 位作者 李宇浩 韩伟 薛东升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8-686,共9页
结合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法(EWM),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功率、液固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粒度对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得率及出膏率的影响。以综合评分为响应值,利用四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BBD)响应面法优化黄芩的微... 结合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法(EWM),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功率、液固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粒度对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得率及出膏率的影响。以综合评分为响应值,利用四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BBD)响应面法优化黄芩的微波提取工艺,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提取前后药材粉末的微观形态变化。BBD响应面法得到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390 W、液固比56 mL/g、提取时间472 s、粒度80目(180μm),此时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得率分别为16.82%、3.46%、0.30%、0.31%,出膏率73.73%,综合评分10.75。该工艺提取效果优于常见的回流提取方法,实现评价结果主客观的内在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微波提取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Box-Behnken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横断面研究探究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医证候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13
作者 董政委 赵换 +2 位作者 张健 何庆勇 樊官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09-2015,共7页
目的通过收集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学资料,明确PH优势证候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为中医药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的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 目的通过收集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学资料,明确PH优势证候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为中医药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的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病房符合PH诊断患者,共收集298例患者资料,排除数据不全、重复住院等因素,纳入236例患者,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得出PH的证候、证型分布规律,并探究证候与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凝血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PH临床常见8个证候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血瘀证>气虚证>水停证>痰浊证>血虚证>阳虚证>阴虚证>气滞证;8个证型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气虚血瘀证>脾肺两虚证>瘀水互结证>痰水互结证>痰瘀互结证>阳虚水停证>痰浊阻肺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证与肺动脉收缩压(Systolic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SPAP)负相关,水停证与SPAP正相关;气虚证与心功能分级负相关,水停证和痰浊证与心功能分级正相关。结论血瘀是PH的核心病机,PH患者临床表现及证候逐渐由气虚经血瘀转化为以实证为主的痰饮、水停,因虚致实,“瘀”贯穿疾病全程并对PH的进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面研究 肺动脉高压 中医证候学 证候分布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露的炮制及总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14
作者 韩伟 刘婷 +1 位作者 蒋佳丽 马延梅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4-592,共9页
以云南高黎贡山黑松露为原料,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总多糖得率的影响,并对酒蒸炮制和超声水提过程进行工艺优化,探究松露酒蒸炮制前后多糖类成分的结构差异。结果表明:与生松露相比,松露蒸制品和炒制品的总多糖得率降低,酒蒸品和酒炙品总... 以云南高黎贡山黑松露为原料,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总多糖得率的影响,并对酒蒸炮制和超声水提过程进行工艺优化,探究松露酒蒸炮制前后多糖类成分的结构差异。结果表明:与生松露相比,松露蒸制品和炒制品的总多糖得率降低,酒蒸品和酒炙品总多糖得率升高。酒蒸最佳炮制工艺为浸润时间1.5 h、黄酒加量比18%、蒸制时间40 min。酒蒸松露超声水提最佳工艺为提取时间82 min、超声功率300 W、提取温度62℃、液固比78 mL/g,该条件下松露总多糖得率为13.19%,与未经炮制的生松露相比提高了2.06%。松露酒蒸炮制前后多糖均为吡喃环氨基杂多糖,酒蒸松露和生松露的单糖组成种类一致,含量有所差异。生松露的分子量分布结果显示有3个多糖特征峰,重均分子量分别为9.512×10^(7)、1.800×10^(7)、5.463×10^(6),酒蒸松露的分子量分布结果显示有2个多糖特征峰,重均分子量分别为1.009×10^(8)、1.634×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露总多糖 炮制 提取 工艺优化 得率 单糖组成 生松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多糖的初级结构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高云霄 胡小龙 +4 位作者 王月荣 姜志宏 章弘扬 张敏 胡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34-940,共7页
从新鲜的铁皮石斛中分离得到一种均一的铁皮石斛多糖(SDOP),分别采用高效凝胶色谱法(GPC)法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化法测定其重均分子量和单糖组成,并通过红外光谱、甲基化分析和核磁共振波谱对其初级结构进行分析.... 从新鲜的铁皮石斛中分离得到一种均一的铁皮石斛多糖(SDOP),分别采用高效凝胶色谱法(GPC)法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化法测定其重均分子量和单糖组成,并通过红外光谱、甲基化分析和核磁共振波谱对其初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DOP的重均分子量为1.66×106,含有甘露糖和葡萄糖(摩尔比4.9∶1.0).通过甲基化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结果推测,SDOP是一种以1,4-链接为主,存在少量1,2,4-,1,3,4-,1,4,6-分支结构和端基结构的O-乙酰化葡甘露聚糖,O-乙酰基主要连接在糖环的2号和3号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多糖 结构分析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fMRI数据的脑功能网络构建与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高奇 胡云奉 +1 位作者 杨宇 魏文浩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1-827,共7页
从脑网络的角度研究大脑功能脑区之间的连接关系,对于理解大脑的工作方式乃至探究精神疾病的病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数据,计算264个脑区间的相关性,提出了3个合理的假设来确定相关系数阈值,构建... 从脑网络的角度研究大脑功能脑区之间的连接关系,对于理解大脑的工作方式乃至探究精神疾病的病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数据,计算264个脑区间的相关性,提出了3个合理的假设来确定相关系数阈值,构建出相应的脑功能网络。通过计算网络的聚类系数和平均最短路径长度等属性,结果表明脑功能网络具有小世界特性。针对脑区节点数大于信号时间序列长度情况下的偏相关计算,提出了一种矩阵变换法,获得脑区间的偏相关系数,能够消除其他节点的间接影响。最后在标准脑图上实现了脑功能网络连接关系的可视化。实验证明本文的构建和分析算法是可行的,为脑功能网络分析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连接 静息态 相关系数 偏相关 小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甲酸溶液为介质的磁性介孔硅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付华 胡静 +3 位作者 章弘扬 王月荣 张敏 胡坪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7-212,共6页
以甲酸溶液为介质,采用溶剂热法、改良的Stober法,用聚乙烯-聚乳酸共聚物做模板剂制备磁性介孔硅纳米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综合物性测量系统(PPMS)、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测量仪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所得... 以甲酸溶液为介质,采用溶剂热法、改良的Stober法,用聚乙烯-聚乳酸共聚物做模板剂制备磁性介孔硅纳米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综合物性测量系统(PPMS)、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测量仪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所得磁性介孔硅纳米材料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吸附性能。结果显示,以0.2mol/L甲酸溶液为介质制备的磁性介孔材料孔径为8.2nm、比表面积为258m2/g、孔体积为0.32cm3/g,饱和磁化强度达53A·m2/kg。这种磁性介孔硅纳米材料对牛血清蛋白、中性红、亚甲基蓝等物质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其饱和吸附量分别达到53.6、24.1、66.8mg/g,表明制备的磁性介孔硅纳米材料在复杂环境样品的分离和富集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介孔硅纳米材料 甲酸 吸附性能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硫胺(VB_1)催化合成四氢咔唑类化合物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雅琴 葛松兰 马磊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9-507,共9页
1,2,3,4-四氢咔唑类衍生物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在盐酸硫胺(VB1)催化作用下,苯肼盐酸盐和环己酮在乙醇中反应,可以简便、高产率地得到四氢咔唑类化合物。将不同基团取代的环己酮和含有吸电子或供电子基团的苯肼用VB1进行底物扩展,大部... 1,2,3,4-四氢咔唑类衍生物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在盐酸硫胺(VB1)催化作用下,苯肼盐酸盐和环己酮在乙醇中反应,可以简便、高产率地得到四氢咔唑类化合物。将不同基团取代的环己酮和含有吸电子或供电子基团的苯肼用VB1进行底物扩展,大部分目标产物的产率在90%以上,证实在合成四氢咔唑的反应中,VB1是一种温和、高效、环保型的催化剂。对VB1进行回收再利用,催化效率没有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硫胺(VB1) 四氢咔唑 苯肼 环己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R+药效团:一种交互可视的虚拟筛选系统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高奇 龚博杰 +3 位作者 陈诚 郁明强 卢兴见 李洪林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8-32,共5页
基于药效团的虚拟筛选技术比传统筛选技术具有更高的准确率、更快的计算速度和更低的研究成本.但分子的微观性和结构复杂性对用户的空间感知和数据分析能力提出了挑战.本文将虚拟现实和药效团计算技术相结合,基于Unity3D引擎和HTC Vive... 基于药效团的虚拟筛选技术比传统筛选技术具有更高的准确率、更快的计算速度和更低的研究成本.但分子的微观性和结构复杂性对用户的空间感知和数据分析能力提出了挑战.本文将虚拟现实和药效团计算技术相结合,基于Unity3D引擎和HTC Vive设备,设计实现了一个交互可视的虚拟筛选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分子解析和绘制、药效团计算、基于HTC Vive的可视交互.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交互可视虚拟筛选系统能够为药效团的设计分析带来新的视角,增强药物设计研究者的交互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UNITY3D 药效团 虚拟筛选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A酸自微乳给药系统制备与体外评价
20
作者 任福正 景秋芳 +1 位作者 陈佳蕾 沈婧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4-697,共4页
制备了维A酸自微乳给药系统(ATRA-SMEDDS)并进行体外评价。根据伪三元相图,选择Cremorphor RH40(RH40)和吐温20(T20)作为复配乳化剂,以微乳形成后的粒径和乳化时间为评价指标筛选处方。当m(RH40)∶m(T20)=1∶1时,制得的微乳粒径为(25.8&... 制备了维A酸自微乳给药系统(ATRA-SMEDDS)并进行体外评价。根据伪三元相图,选择Cremorphor RH40(RH40)和吐温20(T20)作为复配乳化剂,以微乳形成后的粒径和乳化时间为评价指标筛选处方。当m(RH40)∶m(T20)=1∶1时,制得的微乳粒径为(25.8±3.0)nm,ATRA-SMEDDS在不同介质中的溶出度均显著提高,有望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A酸 自微乳化给药系统 乳化剂 溶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