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建党百年与文艺评论工作的导向 |
胡晓军
|
《上海艺术评论》
|
2021 |
2
|
|
2
|
谁是文艺评论的鉴定家和评判家 |
胡晓军
|
《上海艺术评论》
|
2021 |
0 |
|
3
|
守正 创新 回归 谈赵志刚的舞台表演艺术 |
胡晓军
|
《上海戏剧》
|
2025 |
0 |
|
4
|
人为艺术而生,艺为时代而鸣 |
胡晓军
|
《上海艺术评论》
|
2025 |
0 |
|
5
|
创新是文艺创作获得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
张立行
|
《上海艺术评论》
|
2023 |
0 |
|
6
|
略谈“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参演作品 |
胡晓军
|
《上海艺术评论》
|
2021 |
0 |
|
7
|
向往延安 心怀信仰 专家学者为话剧《向延安》提点把脉 |
戴平
胡晓军
荣广润
沈伟民
丁罗男
方家骏
赵建中
吴孝明
李胜英
郦国义
李世涛
郭晨子
石俊
|
《上海戏剧》
|
2024 |
0 |
|
8
|
从大型民族舞剧《醒·狮》看舞剧的叙事性 |
张莉
|
《上海戏剧》
|
2024 |
0 |
|
9
|
人民性在舞台艺术与摄影艺术中的双重显映 |
胡晓军
|
《上海艺术评论》
|
2024 |
0 |
|
10
|
人民性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实现 |
胡晓军
|
《上海艺术评论》
|
2024 |
0 |
|
11
|
时代的快节奏与人生的慢镜头——关于电视剧《繁花》的若干个话题 |
胡晓军
张为民
|
《西部文艺研究》
|
2024 |
0 |
|
12
|
对人物之真、意义之新、京剧之美的再确认与再进发 |
胡晓军
|
《上海艺术评论》
|
2024 |
0 |
|
13
|
从《早春二月》看中国舞剧的现代追求 |
郑慧慧
|
《上海艺术家》
|
2017 |
1
|
|
14
|
视觉史诗的诗意营构——评汪家芳的城市主题画创作 |
汪涌豪
|
《西部文艺研究》
|
2023 |
0 |
|
15
|
抽象中的传统镜像——兼论吴晨荣的抽象画创作 |
汪涌豪
|
《西部文艺研究》
|
2023 |
0 |
|
16
|
在和平包容中创新中国当代文学艺术 |
汪涌豪
|
《上海艺术评论》
|
2023 |
0 |
|
17
|
行在新时代海派文化的中途 |
胡晓军
|
《上海艺术评论》
|
2023 |
1
|
|
18
|
灵光的消逝与再生--从疫情期间的在线观剧谈舞台艺术的影像复制 |
王曦
|
《长江文艺评论》
|
2020 |
0 |
|
19
|
那似远实近的声音——三集广播连续剧《黑色沃土》简评 |
胡晓军
|
《上海艺术评论》
|
2022 |
0 |
|
20
|
繁盛多元的市场折射出城市文化万马奔腾的瑰丽图景 |
张立行
|
《上海艺术评论》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