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党百年与文艺评论工作的导向 被引量:2
1
作者 胡晓军 《上海艺术评论》 2021年第4期28-31,共4页
中国共产党的酝酿、发起与成立,是与五四新文化运动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党的先驱们的倡议、领导和身体力行地倡导科学民主的新文化,彻底批判封建落后的旧文化,得到了以青年知识分子群体为主力的社会大众的支持和响应,使五四... 中国共产党的酝酿、发起与成立,是与五四新文化运动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党的先驱们的倡议、领导和身体力行地倡导科学民主的新文化,彻底批判封建落后的旧文化,得到了以青年知识分子群体为主力的社会大众的支持和响应,使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晚清、辛亥革命后的所有文化运动相比,不仅更加轰轰烈烈,而且有了重大的突破和极大的拓展,从谋求个人和某些群体的利益,拓展为谋求全民和民族整体的利益;从追求个人和某些群体的解放,拓展为追求全体劳动人民的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评论 五四新文化运动 知识分子群体 新文化 辛亥革命 身体力行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是文艺评论的鉴定家和评判家
2
作者 胡晓军 《上海艺术评论》 2021年第6期11-13,共3页
一个好的文艺评论家,必然先是去欣赏作品的,而不是事先备好一套理论、几条法规去衡量作品的。因此,深入艺术现场、熟悉创作实况、感受作家艺术家的思想思维是每一个评论工作者的“第一课”、每一次评论工作的“第一步”,只有切实做到“... 一个好的文艺评论家,必然先是去欣赏作品的,而不是事先备好一套理论、几条法规去衡量作品的。因此,深入艺术现场、熟悉创作实况、感受作家艺术家的思想思维是每一个评论工作者的“第一课”、每一次评论工作的“第一步”,只有切实做到“第一课”“第一步”,才有可能与作家艺术家及其作品形成一种对等共话的关系,从而奠定开展交流、作出评论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课 文艺评论家 鉴定家 开展交流 欣赏作品 评论 艺术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正 创新 回归 谈赵志刚的舞台表演艺术
3
作者 胡晓军 《上海戏剧》 2025年第1期12-13,共2页
50年来,赵志刚先生献身越剧艺术乃至于舞台表演艺术,“守正”有高和深的造诣,“创新”有好而多的成果。赵志刚先生出道早、头脑活、工作快、路子多、爱折腾,所以他的成绩要比其他越剧男小生数量多、内容杂、传播广,也就经常成为了富有... 50年来,赵志刚先生献身越剧艺术乃至于舞台表演艺术,“守正”有高和深的造诣,“创新”有好而多的成果。赵志刚先生出道早、头脑活、工作快、路子多、爱折腾,所以他的成绩要比其他越剧男小生数量多、内容杂、传播广,也就经常成为了富有话题性的人物,甚至还带有一定的趣味性,总之,不只是艺术话题,而且是文化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志刚 话题性 越剧艺术 舞台表演艺术 趣味性 守正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为艺术而生,艺为时代而鸣
4
作者 胡晓军 《上海艺术评论》 2025年第1期33-36,共4页
一2024月12月11日,由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上海京剧院、周信芳艺术研究会、上海图书馆联合主办的“与时麒鸣—纪念周信芳诞辰130周年展”于上海图书馆东馆开展,拉开了纪念周信芳大师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其间,... 一2024月12月11日,由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上海京剧院、周信芳艺术研究会、上海图书馆联合主办的“与时麒鸣—纪念周信芳诞辰130周年展”于上海图书馆东馆开展,拉开了纪念周信芳大师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其间,主办方还举办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上海京剧院合编《周信芳画传》的首发式,与展览形成了呼应。一个好的展览,其基石必然是历史和辩证的研究成果。283件展品,包括79件实物、185幅图片和19段音视频,经过学理思路的编排、紧凑有致的布局、朴实简明的注解,构成了一场对周信芳丰赡演剧经历、杰出艺术成就和深沉文化精神价值的全面系统、深入浅出的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京剧院 周信芳 中国艺术研究院 艺术研究会 上海图书馆 画传 艺术成就 戏曲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是文艺创作获得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5
作者 张立行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第5期14-15,共2页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总结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指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我对此感...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总结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指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我对此感受尤深。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新、创造自己的文明;中华文明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为中国文艺种下创新创造的强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创作 中华文明 日日新 五个突出 创新性 进取精神 创新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参演作品
6
作者 胡晓军 《上海艺术评论》 2021年第1期61-63,共3页
“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于2020年11月中旬圆满闭幕。作为全国抗疫任务最艰巨、表现最出色的城市之一,上海以自信而又审慎的态度、热情而又冷静的行动,完成了这场历时一个多月的大型展演活动,让寂寥多时的上海舞台重现... “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于2020年11月中旬圆满闭幕。作为全国抗疫任务最艰巨、表现最出色的城市之一,上海以自信而又审慎的态度、热情而又冷静的行动,完成了这场历时一个多月的大型展演活动,让寂寥多时的上海舞台重现历年金秋盛况,让渴盼多日的上海观众得享戏剧审美盛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演活动 舞台 新创 前行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往延安 心怀信仰 专家学者为话剧《向延安》提点把脉
7
作者 戴平 胡晓军 +10 位作者 荣广润 沈伟民 丁罗男 方家骏 赵建中 吴孝明 李胜英 郦国义 李世涛 郭晨子 石俊 《上海戏剧》 2024年第4期4-7,共4页
6月13日下午,海派谍战题材话剧《向延安》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召开专家研讨会。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媒体代表济济一堂,从专业角度对这部5月27日上海解放75周年纪念日首演的新作提点把脉。话剧《向延安》由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 6月13日下午,海派谍战题材话剧《向延安》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召开专家研讨会。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媒体代表济济一堂,从专业角度对这部5月27日上海解放75周年纪念日首演的新作提点把脉。话剧《向延安》由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出品,解放日报社联合出品。话剧《向延安》出品人、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雷雯表示,出品方将认真梳理和采纳专家的意见建议,加快打磨提升,为《向延安》下半年的巡演做好充分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出品 专家研讨会 解放日报 意见建议 专业角度 谍战题材 话剧 浦东新区区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大型民族舞剧《醒·狮》看舞剧的叙事性
8
作者 张莉 《上海戏剧》 2024年第4期34-37,共4页
中国舞蹈“荷花奖”获奖剧目舞剧《醒·狮》曾多次来沪演出,今年4月又作为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季参演剧目上演于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笔者有幸二刷此剧,记得五年前初次观看该剧时,就被其缜密紧凑的叙事和浓烈激昂的民族情感所吸... 中国舞蹈“荷花奖”获奖剧目舞剧《醒·狮》曾多次来沪演出,今年4月又作为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季参演剧目上演于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笔者有幸二刷此剧,记得五年前初次观看该剧时,就被其缜密紧凑的叙事和浓烈激昂的民族情感所吸引和感染;今次再看,感动依旧,风采则更甚从前,其对结尾处理和剧情结构的一些细节修改,使该剧臻于完美,成功地以舞剧的样式展现了民族的叙事、民族的语言和民族的情感,树立了当代中国民族舞剧的优质典范。舞剧《醒·狮》的成功,不仅仅是舞蹈的成功,更是舞剧叙事的成功。作为舞台戏剧样式之一的舞剧艺术,需要整合主题结构、戏剧情节、舞蹈语言、空间视效的叙事功能与叙事方式,才能使舞剧焕发戏剧的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舞剧 上海之春 舞蹈语言 音乐季 戏剧情节 戏剧样式 主题结构 舞剧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性在舞台艺术与摄影艺术中的双重显映
9
作者 胡晓军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6期45-48,共4页
一“繁花绽放—新时代上海舞台艺术作品摄影展”于10月15日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展示,以繁花样的内容和形式,吸引了络绎不绝的观赏者。132幅摄影作品,反映党的十八大召开12年来上海出品的109台舞台艺术剧目。很显... 一“繁花绽放—新时代上海舞台艺术作品摄影展”于10月15日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展示,以繁花样的内容和形式,吸引了络绎不绝的观赏者。132幅摄影作品,反映党的十八大召开12年来上海出品的109台舞台艺术剧目。很显然,数字背后是“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的题旨。不仅因为快门的速度以秒计算,作者用几分、几十分、几百分甚至上千分之一秒捕捉、定格通常是两小时的舞台演出,而“这一帧”的被展出,则是从“无数张”里被选择出来的;更重要的是,这12年来上海舞台艺术剧目数量众多,大戏有160余台,小戏不计其数,此次展示的约为大戏的三分之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艺术 上海美术馆 摄影作品 舞台演出 摄影艺术 内容和形式 以小见大 摄影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性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实现
10
作者 胡晓军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5期22-23,共2页
IP(Intellectual Property)意为知识产权,最早见于170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安娜法令》。原本的定义和范畴极为狭小,只是为了鼓励因知识创作而出版、购买“印刷成册”的图书“在一定时期内的权利”。但此后其定义和内... IP(Intellectual Property)意为知识产权,最早见于170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安娜法令》。原本的定义和范畴极为狭小,只是为了鼓励因知识创作而出版、购买“印刷成册”的图书“在一定时期内的权利”。但此后其定义和内容逐渐扩大并延伸,不仅在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而且在自然科学的发现领域;不仅有文艺创作和理论的知识产权,而且有各种产业例如工商专利、商标等的知识产权,汇聚成为极其庞大、复杂的文化IP。文化IP既具有独特内涵、符号元素、原创发现等内在属性,又具有可识别共鸣、可传播影响、可市场开发等外在属性,体现出特定历史、时代、地域、社会的精神、观念和审美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议会 知识产权 城市文化建设 安娜法令 版权法 文艺创作 内在属性 人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的快节奏与人生的慢镜头——关于电视剧《繁花》的若干个话题
11
作者 胡晓军 张为民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3期162-169,共8页
根据作家金宇澄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改编、由著名导演王家卫执导的首部电视剧《繁花》开播即火,成为现象级话题。各种议论、各路评论纷至沓来,视角不同,说法有异。我们感到,梳理脉络,研精覃思,从改革开放年代里的记忆底色、不同语境... 根据作家金宇澄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改编、由著名导演王家卫执导的首部电视剧《繁花》开播即火,成为现象级话题。各种议论、各路评论纷至沓来,视角不同,说法有异。我们感到,梳理脉络,研精覃思,从改革开放年代里的记忆底色、不同语境下的南北视角、历史和当下的重影交汇、艺术重构中的内容创新等角度归纳出既有广度,更有深度和厚度的评论观点,提出思考和建议,为当下剧集创作积累经验和提供样本,为文学名著的影视剧成功改编探寻新路或有一定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 《繁花》 王家卫 金宇澄 时代 人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人物之真、意义之新、京剧之美的再确认与再进发
12
作者 胡晓军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2期22-25,共4页
虽然自小喜欢麒派,但陈少云的开蒙是余派和杨派,还习过武生。他真正接触麒派是在“青少年演出队”中习演麒派唱做,出道后常演《捉放曹》《徐策跑城》等麒派戏,后与上海京剧院合作参演纪念周信芳诞辰100周年活动,应工南北多出老戏新剧大... 虽然自小喜欢麒派,但陈少云的开蒙是余派和杨派,还习过武生。他真正接触麒派是在“青少年演出队”中习演麒派唱做,出道后常演《捉放曹》《徐策跑城》等麒派戏,后与上海京剧院合作参演纪念周信芳诞辰100周年活动,应工南北多出老戏新剧大获成功,成为当代头牌麒派老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京剧院 麒派 捉放曹 周信芳 杨派 陈少云 《徐策跑城》 余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早春二月》看中国舞剧的现代追求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慧慧 《上海艺术家》 2017年第2期25-26,共2页
现今,我们允许艺术多元发展,完全用现代舞的方式创作《早春二月》也未尝不可。但我们必须搞清中国舞剧的现代化不等于西方现代舞化,尤其是在提倡文化自信的当下,"中国人必须珍惜、热爱、熟悉并欣赏自己的民族文化,为之骄傲,为之沉... 现今,我们允许艺术多元发展,完全用现代舞的方式创作《早春二月》也未尝不可。但我们必须搞清中国舞剧的现代化不等于西方现代舞化,尤其是在提倡文化自信的当下,"中国人必须珍惜、热爱、熟悉并欣赏自己的民族文化,为之骄傲,为之沉醉,为之鼓与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舞 中国人 舞剧 早春 多元发展 文化自信 民族文化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史诗的诗意营构——评汪家芳的城市主题画创作
14
作者 汪涌豪 《西部文艺研究》 2023年第6期5-12,共8页
主题画已成为当今美术创作的重要方向之一,它以宏大的叙事、跨时空的视角及虽写实而不乏象征的诗意表达,传播了历史文化,彰显了国家意志,弘扬了主流价值,在增强国人文化认同与自信、提升其审美建构与鉴赏能力方面,发挥了日渐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 主题画 文化认同 审美建构 美术创作 诗意表达 跨时空 鉴赏能力 主流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象中的传统镜像——兼论吴晨荣的抽象画创作
15
作者 汪涌豪 《西部文艺研究》 2023年第1期5-11,共7页
自20世纪初抽象被尊奉为艺术创造的核心原则以来,它为重建视觉现实、凸现形式属性而着意调动线条与色彩,已使绘画表达获得了另一种独特而自足的语言。尤其它否定绘画的叙事性,扩大主体情感的偶发性,更使康定斯基所主张的“由内在需求产... 自20世纪初抽象被尊奉为艺术创造的核心原则以来,它为重建视觉现实、凸现形式属性而着意调动线条与色彩,已使绘画表达获得了另一种独特而自足的语言。尤其它否定绘画的叙事性,扩大主体情感的偶发性,更使康定斯基所主张的“由内在需求产生”的“源于灵魂”的艺术,或蒙德里安所主张的从画面中消除一切物体,从而终结“美的情感总被物体外观所掩盖”的艺术,最终成为现实。对此,毕加索说得更为决绝——艺术必须“清除所有现实的痕迹”。究其之所以这么做的目的,是在摆落由来已久的物理崇拜和摹仿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定斯基 蒙德里安 主体情感 绘画表达 抽象画 偶发性 内在需求 毕加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和平包容中创新中国当代文学艺术
16
作者 汪涌豪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第5期13-13,共1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他所概括“五个突出特性”,可称是对中华文明的精准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当代文学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中华文明 现代文明 五个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在新时代海派文化的中途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晓军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第1期16-19,共4页
一海派绘画是最早以“海派”冠名,且率先为海派文化确定“近现代工商业大城市市民文化”的特性,更始终是海派文化的典型品类和代表形态之一。人们可通过对海派绘画历史、人物、作品、风格、思潮、市场等的研究,认知海派文化形成、演变... 一海派绘画是最早以“海派”冠名,且率先为海派文化确定“近现代工商业大城市市民文化”的特性,更始终是海派文化的典型品类和代表形态之一。人们可通过对海派绘画历史、人物、作品、风格、思潮、市场等的研究,认知海派文化形成、演变、成熟、盛衰等的情况,分析内因外因,把握精神质地,总结经验教训,为海派绘画以至海派文化的现在作参考、为未来作预判。可惜这番工作,以往做得不多,即便做过影响也是不大,能效也就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文化 大城市 总结经验教训 内因外因 工商业 近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光的消逝与再生--从疫情期间的在线观剧谈舞台艺术的影像复制
18
作者 王曦 《长江文艺评论》 2020年第4期98-103,共6页
2020年初,突然爆发并迅速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往来频繁的地球村民无奈按下暂停键,随之停摆的也包括与商业结合日益紧密的舞台艺术,特别是“现场感”强烈的戏剧、舞蹈、音乐剧场受到了严重影响。世界各国选择了关闭剧院,演出计划无... 2020年初,突然爆发并迅速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往来频繁的地球村民无奈按下暂停键,随之停摆的也包括与商业结合日益紧密的舞台艺术,特别是“现场感”强烈的戏剧、舞蹈、音乐剧场受到了严重影响。世界各国选择了关闭剧院,演出计划无限推迟。本已踏上了日程的三大戏剧节--柏林艺术节(5月)、阿维尼翁戏剧节(7月)和爱丁堡戏剧节(8月)陆续宣布取消。世界舞台的幕布缓缓落下,拉幕人不知明天有多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艺术 戏剧节 阿维尼翁 现场感 音乐剧场 世界舞台 灵光 爱丁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那似远实近的声音——三集广播连续剧《黑色沃土》简评
19
作者 胡晓军 《上海艺术评论》 2022年第6期83-84,共2页
一或许是深度加工及包装,或许是举步唾手即可得。总之,对生活在南方大都市且经常光顾餐厅、召唤外卖的人而言,“土地”也好,“粮食”也罢,都是两个似近实远的概念而已。然而,倘能花一个多小时,静静地听一听三集广播连续剧《黑色沃土》,... 一或许是深度加工及包装,或许是举步唾手即可得。总之,对生活在南方大都市且经常光顾餐厅、召唤外卖的人而言,“土地”也好,“粮食”也罢,都是两个似近实远的概念而已。然而,倘能花一个多小时,静静地听一听三集广播连续剧《黑色沃土》,1则很可能对当代中国,尤其是东北地区的土地及粮食生产情况有一次形象化的了解,从而对自己面前的“粮食”及其背后的“土地”产生一种或许从未有过的看法,进而对广袤美丽的松辽平原产生一种或许从未有过的神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连续剧 深度加工 松辽平原 外卖 东北地区 土地 大都市 形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繁盛多元的市场折射出城市文化万马奔腾的瑰丽图景
20
作者 张立行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第1期26-27,共2页
第四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成功落下帷幕,再次展示了上海在艺术品交易和艺术展览消费领域越来越大的国际影响力。而在交易周期间,“历史的星空—二十世纪前期海派绘画研究展”也在中华艺术宫亮相,引起各方关注。研究展中关于当年海派... 第四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成功落下帷幕,再次展示了上海在艺术品交易和艺术展览消费领域越来越大的国际影响力。而在交易周期间,“历史的星空—二十世纪前期海派绘画研究展”也在中华艺术宫亮相,引起各方关注。研究展中关于当年海派“繁盛多元的艺术市场”的多维呈现与本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的丰硕成果,似乎不经意间串联起穿越漫长岁月的上海艺术品市场的历史和当下,让我们看到了100多年来上海艺术品市场跌宕起伏、精彩纷呈的发展脉络,揭示了市场发展背后的内在逻辑和其所彰显的充满蓬勃生机的上海城市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品交易 艺术品市场 艺术展览 消费领域 二十世纪前期 海派绘画 国际影响力 内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