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为艺术而生,艺为时代而鸣
1
作者 胡晓军 《上海艺术评论》 2025年第1期33-36,共4页
一2024月12月11日,由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上海京剧院、周信芳艺术研究会、上海图书馆联合主办的“与时麒鸣—纪念周信芳诞辰130周年展”于上海图书馆东馆开展,拉开了纪念周信芳大师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其间,... 一2024月12月11日,由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上海京剧院、周信芳艺术研究会、上海图书馆联合主办的“与时麒鸣—纪念周信芳诞辰130周年展”于上海图书馆东馆开展,拉开了纪念周信芳大师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其间,主办方还举办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上海京剧院合编《周信芳画传》的首发式,与展览形成了呼应。一个好的展览,其基石必然是历史和辩证的研究成果。283件展品,包括79件实物、185幅图片和19段音视频,经过学理思路的编排、紧凑有致的布局、朴实简明的注解,构成了一场对周信芳丰赡演剧经历、杰出艺术成就和深沉文化精神价值的全面系统、深入浅出的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京剧院 周信芳 中国艺术研究院 艺术研究会 上海图书馆 画传 艺术成就 戏曲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
2
作者 胡晓军 《上海艺术评论》 2019年第2期71-72,共2页
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于3月22日揭晓,一树名花各归其主。戏曲又成为本届的大赢家,最引人瞩目的组委会特别奖项颁给了秦腔表演艺术家李梅和上昆“临川四梦”剧组。10个主角奖中,京剧、秦腔、婺剧、淮剧、绍剧、黄梅戏、新昌调... 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于3月22日揭晓,一树名花各归其主。戏曲又成为本届的大赢家,最引人瞩目的组委会特别奖项颁给了秦腔表演艺术家李梅和上昆“临川四梦”剧组。10个主角奖中,京剧、秦腔、婺剧、淮剧、绍剧、黄梅戏、新昌调腔、上党梆子演员纷纷获奖,占了8席,话剧演员仅有2席。“白玉兰”对中华传统戏剧艺术的重视与厚爱,可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谈 戏剧 演员 上海 秦腔 表演艺术 新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参演作品
3
作者 胡晓军 《上海艺术评论》 2021年第1期61-63,共3页
“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于2020年11月中旬圆满闭幕。作为全国抗疫任务最艰巨、表现最出色的城市之一,上海以自信而又审慎的态度、热情而又冷静的行动,完成了这场历时一个多月的大型展演活动,让寂寥多时的上海舞台重现... “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于2020年11月中旬圆满闭幕。作为全国抗疫任务最艰巨、表现最出色的城市之一,上海以自信而又审慎的态度、热情而又冷静的行动,完成了这场历时一个多月的大型展演活动,让寂寥多时的上海舞台重现历年金秋盛况,让渴盼多日的上海观众得享戏剧审美盛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演活动 舞台 新创 前行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性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实现
4
作者 胡晓军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5期22-23,共2页
IP(Intellectual Property)意为知识产权,最早见于170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安娜法令》。原本的定义和范畴极为狭小,只是为了鼓励因知识创作而出版、购买“印刷成册”的图书“在一定时期内的权利”。但此后其定义和内... IP(Intellectual Property)意为知识产权,最早见于170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安娜法令》。原本的定义和范畴极为狭小,只是为了鼓励因知识创作而出版、购买“印刷成册”的图书“在一定时期内的权利”。但此后其定义和内容逐渐扩大并延伸,不仅在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而且在自然科学的发现领域;不仅有文艺创作和理论的知识产权,而且有各种产业例如工商专利、商标等的知识产权,汇聚成为极其庞大、复杂的文化IP。文化IP既具有独特内涵、符号元素、原创发现等内在属性,又具有可识别共鸣、可传播影响、可市场开发等外在属性,体现出特定历史、时代、地域、社会的精神、观念和审美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议会 知识产权 城市文化建设 安娜法令 版权法 文艺创作 内在属性 人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性在舞台艺术与摄影艺术中的双重显映
5
作者 胡晓军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6期45-48,共4页
一“繁花绽放—新时代上海舞台艺术作品摄影展”于10月15日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展示,以繁花样的内容和形式,吸引了络绎不绝的观赏者。132幅摄影作品,反映党的十八大召开12年来上海出品的109台舞台艺术剧目。很显... 一“繁花绽放—新时代上海舞台艺术作品摄影展”于10月15日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展示,以繁花样的内容和形式,吸引了络绎不绝的观赏者。132幅摄影作品,反映党的十八大召开12年来上海出品的109台舞台艺术剧目。很显然,数字背后是“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的题旨。不仅因为快门的速度以秒计算,作者用几分、几十分、几百分甚至上千分之一秒捕捉、定格通常是两小时的舞台演出,而“这一帧”的被展出,则是从“无数张”里被选择出来的;更重要的是,这12年来上海舞台艺术剧目数量众多,大戏有160余台,小戏不计其数,此次展示的约为大戏的三分之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艺术 上海美术馆 摄影作品 舞台演出 摄影艺术 内容和形式 以小见大 摄影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党百年与文艺评论工作的导向 被引量:2
6
作者 胡晓军 《上海艺术评论》 2021年第4期28-31,共4页
中国共产党的酝酿、发起与成立,是与五四新文化运动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党的先驱们的倡议、领导和身体力行地倡导科学民主的新文化,彻底批判封建落后的旧文化,得到了以青年知识分子群体为主力的社会大众的支持和响应,使五四... 中国共产党的酝酿、发起与成立,是与五四新文化运动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党的先驱们的倡议、领导和身体力行地倡导科学民主的新文化,彻底批判封建落后的旧文化,得到了以青年知识分子群体为主力的社会大众的支持和响应,使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晚清、辛亥革命后的所有文化运动相比,不仅更加轰轰烈烈,而且有了重大的突破和极大的拓展,从谋求个人和某些群体的利益,拓展为谋求全民和民族整体的利益;从追求个人和某些群体的解放,拓展为追求全体劳动人民的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评论 五四新文化运动 知识分子群体 新文化 辛亥革命 身体力行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童心,作传奇——李莉戏曲印象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晓军 《上海艺术家》 2017年第1期67-69,共3页
十多年以来,李莉逐渐成为上海戏曲文学创作的主将之一,其作数量众多,内容丰赡,往来古今,其中不少观念独特、内涵深刻而又影响广泛,为当代戏曲原创的探讨和研究提供了量大质高的素材。本文从读李莉戏曲文本的两个总体印象入手,探讨当代... 十多年以来,李莉逐渐成为上海戏曲文学创作的主将之一,其作数量众多,内容丰赡,往来古今,其中不少观念独特、内涵深刻而又影响广泛,为当代戏曲原创的探讨和研究提供了量大质高的素材。本文从读李莉戏曲文本的两个总体印象入手,探讨当代戏曲文学生存发展的基本方向,即一为“从一颗童心到一股雄健之力”,二为“从人物和故事的传奇到人性和灵魂的传奇”。两者内外有分、表里有别,却互为因果、互相催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创作 李莉 当代戏曲 创作思维 人物形象 郑怀兴 现代人文 太太万岁 中国戏曲 魏明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在新时代海派文化的中途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晓军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第1期16-19,共4页
一海派绘画是最早以“海派”冠名,且率先为海派文化确定“近现代工商业大城市市民文化”的特性,更始终是海派文化的典型品类和代表形态之一。人们可通过对海派绘画历史、人物、作品、风格、思潮、市场等的研究,认知海派文化形成、演变... 一海派绘画是最早以“海派”冠名,且率先为海派文化确定“近现代工商业大城市市民文化”的特性,更始终是海派文化的典型品类和代表形态之一。人们可通过对海派绘画历史、人物、作品、风格、思潮、市场等的研究,认知海派文化形成、演变、成熟、盛衰等的情况,分析内因外因,把握精神质地,总结经验教训,为海派绘画以至海派文化的现在作参考、为未来作预判。可惜这番工作,以往做得不多,即便做过影响也是不大,能效也就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文化 大城市 总结经验教训 内因外因 工商业 近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凡的世界》的“返乡”意义
9
作者 胡晓军 《中国文艺评论》 2015年第3期70-73,共4页
'返乡'的他觉与自觉观赏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感觉像被一辆老旧却有力的牛车,缓缓地拉上返乡之路。所谓返乡之'乡',便是记忆、是心灵、是曾有的理想,包括已实现和未实现、还记得和已忘却的。这部电视剧篇幅很长,不仅... '返乡'的他觉与自觉观赏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感觉像被一辆老旧却有力的牛车,缓缓地拉上返乡之路。所谓返乡之'乡',便是记忆、是心灵、是曾有的理想,包括已实现和未实现、还记得和已忘却的。这部电视剧篇幅很长,不仅与小说的容量与风格相对应,而且对应那段漫长难熬的过去、深不见底的记忆以及理想远去的距离。所谓'老旧',不是指历时太久,而是指社会转型太快、人心变化太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 批判现实主义 路遥 小说 农村题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那一边西方源头 这一边中国本体
10
作者 胡晓军 《上海艺术评论》 2019年第1期22-23,共2页
小剧场固是西方的发明,但戏曲却是中国的专利,两者的结合不仅存在磨合的必要性,更是具有创造的可能性。除了演出场地小而随意、音乐配器简而精炼、剧情角色寡而多样、观众人数少而互动、制作成本低而高效等小剧场的共性外,小剧场戏曲更... 小剧场固是西方的发明,但戏曲却是中国的专利,两者的结合不仅存在磨合的必要性,更是具有创造的可能性。除了演出场地小而随意、音乐配器简而精炼、剧情角色寡而多样、观众人数少而互动、制作成本低而高效等小剧场的共性外,小剧场戏曲更应从戏曲和剧种—也即中国的本体出发,在思想和艺术两方面作突破性的探索,力求更独到的思想观念、更独特的艺术表达,并以此赢得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本体 西方 源头 艺术表达 小剧场 演出场地 制作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悠悠此心 蓝天白云——听四集广播连续剧《种子方舟》
11
作者 胡晓军 《上海艺术评论》 2019年第4期100-101,共2页
广播剧有其"声音的戏剧"特长和优势,若充分发挥以语言塑造人物、以声音展现画面的能力,则可将听众的意念当舞台,以听众的想象为舞美,营造出不亚于舞台甚至不亚于影视的效果,在听众的脑中呈现出一个现实而又理想的世界。
关键词 广播连续剧 方舟 种子 塑造人物 广播剧 听众 舞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是文艺评论的鉴定家和评判家
12
作者 胡晓军 《上海艺术评论》 2021年第6期11-13,共3页
一个好的文艺评论家,必然先是去欣赏作品的,而不是事先备好一套理论、几条法规去衡量作品的。因此,深入艺术现场、熟悉创作实况、感受作家艺术家的思想思维是每一个评论工作者的“第一课”、每一次评论工作的“第一步”,只有切实做到“... 一个好的文艺评论家,必然先是去欣赏作品的,而不是事先备好一套理论、几条法规去衡量作品的。因此,深入艺术现场、熟悉创作实况、感受作家艺术家的思想思维是每一个评论工作者的“第一课”、每一次评论工作的“第一步”,只有切实做到“第一课”“第一步”,才有可能与作家艺术家及其作品形成一种对等共话的关系,从而奠定开展交流、作出评论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课 文艺评论家 鉴定家 开展交流 欣赏作品 评论 艺术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稽戏的现代身心
13
作者 胡晓军 《上海艺术评论》 2018年第5期86-89,共4页
滑稽戏固然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但在世俗之心和"白相"之身的要求下,对荒诞逻辑和反常呈现有着极大的渴望。滑稽戏不等于喜剧,也不仅是闹剧,而是喜剧与闹剧的合成与升华体。换言之,喜而不闹或闹而不喜的滑稽戏,都是有缺陷的、不完整的。
关键词 滑稽戏 身心 现代 现实生活 喜剧 闹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丰赡与艺术简约的映射
14
作者 胡晓军 《上海艺术评论》 2022年第1期30-32,共3页
舞台艺术改编《红楼梦》,向来不怎么提"忠实原著"。即便偶尔提起,也不是指对其细节的雕琢及整体的还原,而是指对其精华及神髓的提炼、主题及意韵的阐扬。通观戏曲、歌剧、舞剧、音乐剧、交响诗剧,莫不如此,更试图通过融入时... 舞台艺术改编《红楼梦》,向来不怎么提"忠实原著"。即便偶尔提起,也不是指对其细节的雕琢及整体的还原,而是指对其精华及神髓的提炼、主题及意韵的阐扬。通观戏曲、歌剧、舞剧、音乐剧、交响诗剧,莫不如此,更试图通过融入时代意识、社会观念、审美趣味,将原著向两百多年后的观众拉近一大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时代意识 舞台艺术 忠实原著 审美趣味 音乐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含香带苦的法子——昆曲《浮生六记》观后漫笔
15
作者 胡晓军 《上海艺术评论》 2019年第5期97-99,共3页
一七月中旬,去了一天苏州。就在曲径幽亭、茶香弦音中,听苏州友人闲谈姑苏旧事,其中便有沈复及其《浮生六记》。可巧的是,就在前个晚上,我在上海大剧院观赏了同名的昆曲。戏一开场,芸娘已经仙去,空荡荡的舞台上只有桌椅一副、春凳一只... 一七月中旬,去了一天苏州。就在曲径幽亭、茶香弦音中,听苏州友人闲谈姑苏旧事,其中便有沈复及其《浮生六记》。可巧的是,就在前个晚上,我在上海大剧院观赏了同名的昆曲。戏一开场,芸娘已经仙去,空荡荡的舞台上只有桌椅一副、春凳一只、灯台一座、沈复一人。时值芸娘"回煞"(回魂)之夜,沈复备好妻的衣衫脂粉、所好食品,为妻招魂。全场观众与他一样,满心欢喜地等待他的爱妻于中夜现身,然后感天动地,最终转世回生,一如《牡丹亭》那般无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生六记》 上海大剧院 感天动地 《牡丹亭》 沈复 昆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暗影,变成光
16
作者 胡晓军 《上海艺术评论》 2017年第4期34-35,共2页
实际上,社会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就需要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岂止武训,对许多历史人物,不同时代和社会的褒贬及程度有所不同,甚至差距很大;至于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文艺创作,同样也有"合为时而著"的要求,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将客观... 实际上,社会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就需要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岂止武训,对许多历史人物,不同时代和社会的褒贬及程度有所不同,甚至差距很大;至于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文艺创作,同样也有"合为时而著"的要求,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将客观的审视与主观的甄别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影 历史人物 文艺创作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