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信息文明时代的教育理念
1
作者 王向军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30-131,共2页
文明形态发展与教育理念具有重要关联,农耕文明促进了古代教育的产生,工业文明推动了现代教育的发展。随着信息文明时代的来临,培养什么样的时代新人成为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为此,需要从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把握新时代学生... 文明形态发展与教育理念具有重要关联,农耕文明促进了古代教育的产生,工业文明推动了现代教育的发展。随着信息文明时代的来临,培养什么样的时代新人成为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为此,需要从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把握新时代学生成长规律、合理运用教育信息技术等方面入手,开辟培育时代新人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文明 工业文明 信息文明 教育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举国体制的核心优势与时代意义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向军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7期65-67,共3页
面对时代条件变化,我们有必要在理论层面对举国体制这一提法进行科学归纳,全面准确地把握其历史渊源、嬗变发展以及现实意义,使基本经验上升为科学理念,从而更好地发挥我国新型举国体制的核心优势,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面对时代条件变化,我们有必要在理论层面对举国体制这一提法进行科学归纳,全面准确地把握其历史渊源、嬗变发展以及现实意义,使基本经验上升为科学理念,从而更好地发挥我国新型举国体制的核心优势,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市场经济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文化自信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向军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6期114-116,共3页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已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坚定文化自信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对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已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坚定文化自信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对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因此,我们既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也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化是推进中华民族历史性飞跃的重要动力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向军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4-165,共2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文化的时代张力体现为争取民族独立的“站起来”的精神支柱;体现为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富起来”的活力之源;体现为不断趋近民族复兴梦想、不断靠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强起来”的精神支撑;体现为科技信息...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文化的时代张力体现为争取民族独立的“站起来”的精神支柱;体现为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富起来”的活力之源;体现为不断趋近民族复兴梦想、不断靠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强起来”的精神支撑;体现为科技信息文明时代立德树人的思想宝库;体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基石。因而,中华文化作为砥砺中华儿女不断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必须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的宝贵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时代张力 科技信息文明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文化的“两创”
5
作者 王向军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9-81,共3页
中华文化对马克思主义的主动接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视野中观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蓬勃生命力,为深入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 中华文化对马克思主义的主动接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视野中观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蓬勃生命力,为深入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作出宏观考量与微观研究相结合,民族立场与世界眼光相结合,历史审视与现实观照相结合的思考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儒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