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幽门螺杆菌感染诊疗质量分析
1
作者 马乐 金花 +6 位作者 史玲 易春涛 侯进 陈晨 宦红梅 倪衡如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401-2408,共8页
背景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诊疗水平和质量尚不明确,缺乏系统的评价和监测。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于Hp感染的诊疗及管理现状,评价其诊疗质量,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方法于2022年5—6月... 背景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诊疗水平和质量尚不明确,缺乏系统的评价和监测。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于Hp感染的诊疗及管理现状,评价其诊疗质量,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方法于2022年5—6月向上海市16个行政区共计2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3875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全科医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Hp感染根治处方规范化情况、Hp感染检测情况、Hp感染根治药物配备情况、Hp感染诊疗管理情况、Hp感染诊疗中困难问题,以及社区全科医生对Hp感染诊疗认知情况等。结果上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Hp感染处方根治方案正确率仅为32.0%。上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有能力开展Hp感染检测的卫生服务中心比例较高,近80.0%。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配备基本的根治Hp所需的药物,但铋剂配备率低,为54.6%。Hp诊疗规范督查率80.0%。Hp感染规范化诊疗培训需求较高,占66.7%。在Hp感染诊疗中,存在主要困难为药物配备不齐全、医生诊疗能力不足和设备不足。社区全科医生对Hp感染诊治相关基础知识掌握不足。结论上海市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进一步加强开展Hp检测的能力,特别是远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增加购入Hp相关检测设备、试剂,完备Hp根治所需相关药物等。此外,需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Hp感染规范化诊疗培训,提高全科医师对Hp感染的诊疗能力,同时加强Hp诊疗规范督查,进一步提高社区全科医生Hp感染诊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诊疗规范 诊疗质量 系统管理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rkov链的上海市枫林社区骨质疏松全人群防治工作的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苏瑾 寿涓 +18 位作者 顾文钦 易春涛 徐莉苹 程莉莉 丁宏娟 周鹏 吴颖华 秦杰 薛斌 魏百川 王谦 彭燕 程毅敏 杨蓝 卫洋洋 王磊 祁瑨麟 邵迎 蔡立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789-2796,共8页
背景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逐步深化,社区对全人群的单病种防治工作也在不断优化,但目前仍缺乏合适的方法来评价社区防治的成效。目的通过分析2016—2022年度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骨质疏松全人群防治措施的成... 背景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逐步深化,社区对全人群的单病种防治工作也在不断优化,但目前仍缺乏合适的方法来评价社区防治的成效。目的通过分析2016—2022年度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骨质疏松全人群防治措施的成本效果,探究社区单病种全人群防治的初步成效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本研究以4293例枫林社区2016—2022年度接受骨质疏松防治的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根据骨密度值将研究对象划分为三种状态:健康、低骨量、骨质疏松,以此构建Markov模型,分析不同状态转移的影响因素,并依据Markov模型预测值结合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计算QALY增量,统计2016—2022年防治工作投入的所有成本,以成本/QALY增量比来评价防治效果,通过文献检索确定的健康效用值和期望寿命计算求得QALY。结果枫林社区骨质疏松防治总成本为33814102.15元。第一次诊断时社区骨质疏松防治人群的总QALY为77098.2889,人均均值为17.959,标准差为9.34;第二次诊断时防治人群的总QALY为79616.9361,人均均值为18.546,标准差为9.342,两次诊断QALY的差值为2518.6472。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为2132.9070元/QALY,ICER值小于1倍(66965.10元)人均GDP,表明干预方案完全具有成本效果。结论本研究结合Markov模型及QALY对枫林社区持续接受骨质疏松随访管理的人群的防治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显示枫林社区的骨质疏松防治干预方案是值得投入的,为后续骨质疏松的精准防治决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社区单病种 防治 成本效果分析 马尔科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同医疗的信息联动体系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袁骏毅 李超红 +4 位作者 张晓丽 韩胜昔 韩宝惠 汪澜 潘常青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16,共4页
目的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疾病早筛的流程重构,建立项目型专科医联体的新模式。方法以上海市胸科医院与徐汇区卫生健康委合作的肺癌早筛2.0项目为研究背景,通过流程优化后的居民感知,实证分析资源整合的能效。结果常态化运行减少了居民的... 目的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疾病早筛的流程重构,建立项目型专科医联体的新模式。方法以上海市胸科医院与徐汇区卫生健康委合作的肺癌早筛2.0项目为研究背景,通过流程优化后的居民感知,实证分析资源整合的能效。结果常态化运行减少了居民的就医次数和等候时间,有利于闭环的全程健康管理。结论基于信息互联互通的医联体模式实现了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具有可复制和可推广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联动 协同医疗 肺癌早期筛查 分级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项目型医联体下肺癌闭环式管理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8
4
作者 韩胜昔 李超红 +4 位作者 潘常青 袁骏毅 张岩巍 汪澜 张晓丽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12,共2页
健康中国行动要求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强化癌症筛查和早期发现。癌症已经纳入社区慢病管理的研究范围,采取积极预防、早期筛查、规范治疗等措施,对于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显著效果。以上海市胸科医院的学科项目型医联体为例,依... 健康中国行动要求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强化癌症筛查和早期发现。癌症已经纳入社区慢病管理的研究范围,采取积极预防、早期筛查、规范治疗等措施,对于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显著效果。以上海市胸科医院的学科项目型医联体为例,依托于肺癌早期筛查项目,通过流程优化与整合,建立社区肺癌防治一体化的闭环式管理,通过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建立分层培训制度、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推动医联体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医联体 肺癌管理 闭环式管理 流程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学科项目型专科医联体的PEST模型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李超红 韩胜昔 +4 位作者 张晓丽 袁骏毅 韩宝惠 汪澜 潘常青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7,10,共3页
构建多种形式医联体,是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地的有效载体。在健康中国背景下探索以项目为载体、以疾病为纽带的专科医联体建设是一种创新尝试。运用PEST模型,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4个方面对学科项目型医联体发展的环境条件进行深入分... 构建多种形式医联体,是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地的有效载体。在健康中国背景下探索以项目为载体、以疾病为纽带的专科医联体建设是一种创新尝试。运用PEST模型,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4个方面对学科项目型医联体发展的环境条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学科项目型医联体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专科医联体建设提供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医联体 项目型医联体 P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肺癌早期筛查及防治一体化的医联体体系化建设 被引量:4
6
作者 韩胜昔 潘常青 +4 位作者 袁骏毅 张晓丽 张岩巍 汪澜 李超红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10,共3页
发展医联体是近几年新医改任务的重中之重。结合上海市胸科医院专科医联体建设的实践经验,以肺癌防治一体化管理为依托,探索建立以项目为载体、以疾病为纽带的医联体合作新模式,构建八大体系保障医联体顺畅运行,提出大力发展学科项目型... 发展医联体是近几年新医改任务的重中之重。结合上海市胸科医院专科医联体建设的实践经验,以肺癌防治一体化管理为依托,探索建立以项目为载体、以疾病为纽带的医联体合作新模式,构建八大体系保障医联体顺畅运行,提出大力发展学科项目型医联体、制订病种分级诊疗规范标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支撑作用,为推进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医联体 肺癌管理 防治一体 分级诊疗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创承载型功能社区家庭医生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梅立辰 汤真清 +5 位作者 章悦 钟姮 汪澜 徐蔚琦 俞双燕 何江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793-2799,共7页
背景上海市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除了满足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创业环境、资金投入等需求外,满足各类人才在健康保健等方面的延伸需求对于促进“产城融合”至关重要。发展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是完善功能配套、促进“产城融合”... 背景上海市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除了满足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创业环境、资金投入等需求外,满足各类人才在健康保健等方面的延伸需求对于促进“产城融合”至关重要。发展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是完善功能配套、促进“产城融合”的关键环节,但当前功能社区服务存在短板,无法为“产城融合”提供支撑,亟须突破。目的 分析科创承载型功能社区人群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并为家庭医生健康服务在功能社区的拓展提供建议。方法 2019年3—11月,通过对上海市科创承载型功能社区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1 500份问卷,获得功能社区人群基本情况及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等相关数据,了解功能社区人群的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并分析功能社区家庭医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并参考文献研究结果,对比与其他类型功能社区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与卫生服务需求的差异。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 487份(99.13%),其中调查对象两周患病率〔5.92%(88/1 487)〕、慢性病患病率〔5.98%(89/1 487)〕较低;功能社区人群健康服务主观需求主要是常见疾病处理(1 251人,84.13%)、健康管理(858人,57.70%)、健康体检(699人,47.01%)、健康咨询(586人,39.41%)、心理咨询(470人,31.61%)。功能社区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率为57.03%(848/1 487),45.73%(680/1 487)有签约意愿,且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自我感觉健康状况、慢性病患病情况对家庭医生签约意愿产生影响(P<0.05);就诊意愿调查中,患病后想去的卫生机构前3位分别是市级医院(620人,41.69%)、区级医院(404人,27.17%)、门诊部(所)/卫生室/卫生服务站(153人,10.29%),其中质量(734人,25.41%)、距离(732人,25.34%)和有可信赖的医生(391人,13.48%)是主要影响因素;卫生服务实际利用情况与就诊意愿基本一致。结论在科创承载型功能社区中开展健康保健服务具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不同类型功能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可能存在差异,应针对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的健康服务方案,并吸取其他类型功能社区健康服务发展的优秀经验。建议从明确覆盖人群与服务内容、丰富供给方式、优化筹资来源、加强统筹协调等角度完善功能社区家庭医生服务的推进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社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健康服务需求 科创承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