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地区中老年人维生素D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调查 被引量:15
1
作者 赵海洋 朱建民 张银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2-296,共5页
目的研究维生素D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调查248名自由居住在上海的中老年人,女性128名,男性120名,年龄在40到90之间,他们都是从人口基数中随机选入的。分别测量选入对象的全身骨密度和血清中25(OH)D的含量,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目的研究维生素D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调查248名自由居住在上海的中老年人,女性128名,男性120名,年龄在40到90之间,他们都是从人口基数中随机选入的。分别测量选入对象的全身骨密度和血清中25(OH)D的含量,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70.03±11.44岁,其中男性的平均年龄为70.96±12.22岁,女性的平均年龄为69.16±10.62岁。研究对象的平均25(OH)D的总量浓度为13.733±6.894 ng/ml;平均25(OH)D2的浓度为1.672±1.577 ng/ml,平均25(OH)D3的浓度为12.057±6.631 ng/ml。其中男性平均25(OH)D的总量浓度为14.258±5.557 ng/ml;平均25(OH)D2的浓度为1.580±1.548 ng/ml,平均25(OH)D3的浓度为12.710±5.440 ng/ml。女性平均25(OH)D的总量浓度为13.241±7.937 ng/ml;平均25(OH)D2的浓度为1.758±1.604 ng/ml,平均25(OH)D3的浓度为11.445±7.550 ng/ml。研究对象中97%(n=241)25(OH)D的浓度小于30 ng/ml;其中男性中99%的人(n=119)25(OH)D的浓度小于30 ng/ml;女性中95%的人(n=122)25(OH)D的浓度小于30 ng/ml。研究对象中83%(n=206)的人伴有股骨颈骨质疏松;86%的人(n=214)伴有腰椎的骨质疏松。其中男性中82%的人(n=98)伴有股骨颈骨质疏松,84.2%的人(n=101)伴有腰椎的骨质疏松。女性中84.4%的人(n=108)伴有股骨颈骨质疏松,88.3%的人(n=113)伴有腰椎的骨质疏松。在多变量的数据分析里,校正了年龄、体重指数的差异后,发现25(OH)D与骨密度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见表3、4、5)。结论在中国上海健康中老年人群中存在严重的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状况,维生素D的状态与骨密度可能存在正性相关,必须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的研究来探讨维生素D与骨质疏松症及骨折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脊柱骨髓瘤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2
作者 王振卿 蔡海康 +4 位作者 李熙雷 钟务学 周皓 汤杰 董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67-1273,1304,共8页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脊柱骨髓瘤(spinal myeloma,SM)对改善患者疼痛、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意义,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2年12月之间进行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完整且获得随访的49例SM患者...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脊柱骨髓瘤(spinal myeloma,SM)对改善患者疼痛、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意义,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2年12月之间进行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完整且获得随访的49例SM患者。其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36~90岁,平均64.3±11.3岁。平均手术时间148.7±106.4min,平均出血量792.1±1091.2mL。随访时间1~158个月,平均52.9±37.7个月。病灶位于颈椎者4例,位于胸椎者20例,位于腰骶椎者18例,同时侵犯胸椎及腰椎者8例,全脊柱病变4例。主诉以疼痛为主者24例,以神经症状为主者11例,同时出现者14例。前路手术3例,后路手术46例。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并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中位VAS评分、中位ECOG评分分别为1分和1分,比术前(分别为7分和2分)明显降低(均P<0.001);中位Frankel分级为E级,较术前的D级明显改善(P<0.001)。术后出现脊柱内置物相关并发症1例,新发脊柱外病灶2例,手术部位随访未见复发;死亡12例,均为骨髓瘤病情进展导致。全组患者1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9.8%、79.5%及75.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红蛋白、血肌酐、术后综合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后综合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P<0.01)。结论:手术治疗脊柱骨髓瘤能有效改善患者脊柱不稳、疼痛及神经压迫症状,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术后行化疗、免疫或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髓瘤 手术治疗 疼痛 神经压迫 疗效 生存分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高龄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蔡海康 汤杰 +3 位作者 马南 徐镇 周皓 钟务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97-501,共5页
目的:观察与分析高龄腰椎管狭窄患者行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因腰椎管狭窄症采用有限性椎管减压手术的35例7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后正中入路双侧椎板开窗椎管... 目的:观察与分析高龄腰椎管狭窄患者行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因腰椎管狭窄症采用有限性椎管减压手术的35例7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后正中入路双侧椎板开窗椎管减压术组(A组,n=17,男7例,女10例,平均年龄80.1±3.8岁)及单侧入路双侧有限性椎管减压术组(B组,n=18,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79.9±3.7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采用VAS疼痛评分、JOA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A、B两组间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与A组相比,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1.9±17.6min vs 50.4±14.3min)更短,术中出血量(62.6±24.7ml vs 45.4±20.3ml)更少,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腿痛VAS评分明显下降,JOA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腰痛VAS评分较术前改善不明显(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脊柱不稳定。结论: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高龄腰椎管狭窄症可以获得与开放手术相同疗效,具有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创伤小、不破坏腰椎稳定性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入路 双侧减压 腰椎椎管狭窄症 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