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S100A8/A9变化与视网膜炎症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江志坚 冀慧莹 +1 位作者 黄亮 董健鸿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3-266,共4页
背景 炎症-免疫机制是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机制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S100A8/A9蛋白复合物与炎症相关,但S100A8/A9蛋白是否参与DR的发生和发展有待探讨。目的 测定糖尿病(DM)及DR患者血清S100A8/A9蛋白质量浓度,探讨... 背景 炎症-免疫机制是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机制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S100A8/A9蛋白复合物与炎症相关,但S100A8/A9蛋白是否参与DR的发生和发展有待探讨。目的 测定糖尿病(DM)及DR患者血清S100A8/A9蛋白质量浓度,探讨其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4年1-6月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诊治的DR患者(DR组)和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DM患者(DM组)3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30人,依据DR的病变程度将DR组亚分为非增生性DR(NPDR)组和增生性DR(PDR)组。采集受检者空腹静脉血并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受检者血清S100A8/A9蛋白质量浓度,分别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凝集法测定受检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质量浓度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含量。结果 DR组、DM组和正常对照组受检者血清S100A8/A9质量浓度分别为(9.74±0.59)、(11.41±0.64)和(6.46±0.62)μg/L,其中DM组和DR组患者血清S100A8/A9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DM组患者血清S100A8/A9质量浓度明显高于D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DR组、DM组和正常对照组受检者血清hsCRP质量浓度分别为(1.40±0.34)、(1.27±0.13)和(1.11±0.12)mg/L,其中DR组、DM组患者血清hsCRP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DR组和DM组患者血清HbAlc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而DR组与D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NPDR组与PDR组间患者血清S100A8/A9和hsCRP质量浓度及血清HbAlc含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t=-0.10,P=0.92;t=-0.17,P=0.87;t=0.66,P=0.51)。血清S100A8/A9蛋白质量浓度与血清hsCRP质量浓度间呈弱正相关(r=0.36,P=0.00)。结论 S100A8/A9蛋白是炎症标志物分子之一,可能参与DM相关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及发展,控制血糖浓度能够减缓DM患者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炎症 S100A8/A9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江志坚 薛敏 +2 位作者 董健鸿 朱茂丽 王敏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80-982,共3页
目的 分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CEC)特征,探讨定量分析眼球衰老的可能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12月手术治疗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99例(211眼),根据晶状体核硬度分为Ⅱ级核组、... 目的 分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CEC)特征,探讨定量分析眼球衰老的可能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12月手术治疗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99例(211眼),根据晶状体核硬度分为Ⅱ级核组、Ⅲ级核组和Ⅳ级核组,再根据年龄大小分为〈65岁、65~80岁和〉80岁3个亚组。利用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各组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CEC细胞密度(cell density,CD)、六角形细胞比例(percentage of hexagonal cells.HEX)和变异系数(coemeient of variation,CV)。结果各级别晶状体核各年龄亚组间CCT和C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Ⅲ级核组内〈65岁亚组HEX为(69.18±19.16)%,较65~80岁亚组的(54.18±17.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核组、Ⅳ级核组内各年龄亚组HE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Ⅳ级核组CV均较Ⅱ级核组和Ⅲ级核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Ⅱ级核组和Ⅲ级核组间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核组内〈65岁亚组CV为(23.55±2.61)%,较〉80岁亚组的(25.76±2.47)%小,Ⅲ级核组内〈65岁亚组CV为(23.09±2.91)%,较其他亚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IV级核组内各亚组C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不同晶状体核级别、不同年龄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CECCD基本相同,但存在形态差异,对CEC形态学的检查可定量反映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眼王j己衰老程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角膜内皮细胞 年龄 核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用于皮肤结膜裂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江志坚 冀慧莹 董健鸿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2-135,共4页
背景使用组织黏合剂对眼表损伤进行修复的临床疗效已得到证实,但是其对眼表环境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评价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治疗皮肤、结膜裂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只健康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医用胶组和缝线组,先... 背景使用组织黏合剂对眼表损伤进行修复的临床疗效已得到证实,但是其对眼表环境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评价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治疗皮肤、结膜裂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只健康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医用胶组和缝线组,先行常规眼部检查,检测泪液分泌量和泪膜破裂时间(BUT)。表面麻醉后全层剪开右眼上方球结膜,长1.0cm;局部麻醉后全层切开背部皮肤,长约2.5cm,医用胶组使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黏合结膜及皮肤切口,缝线组用5.0丝线连续缝合结膜及间断缝合皮肤切口,术后1、2、7d行常规检查并检测实验眼泪液分泌量及BUT,观察切口愈合情况。1周后处死动物,切取相应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用胶组和缝线组结膜和皮肤切口均愈合良好。医用胶组术后1d、2d的泪液分泌量分别为(12.70±2.21)mm和(12.70±2.00)mm,明显低于缝线组的(14.90±2.38)mm和(14.90±2.33)mm,相同时间点2个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02,P=0.03;q=-4.02,P=0.03);与基线值相比,医用胶组术后各时间点的泪液分泌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1.00、0.51)。医用胶组术后2d、7d的BUT值分别为(4.50±1.18)S和(4.10±0.88)S,均明显长于缝线组的(3.30±1.06)S和(3.00±1.2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37,P=0.02;q=4.19,P=0.03);术后1、2、7d的BUT值与基线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8、0.59、0.21)。缝线组各时间点BUT值较基线值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1、0.00)。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各组兔结膜及皮肤切口均愈合,缝线组结膜组织有轻度胶原增生,而医用胶组炎性细胞浸润更为明显;缝线组皮肤表皮瘢痕增生,存在严重的胶原纤维增生,而医用胶组胶原增生情况明显轻于缝线组,表皮及真皮等组织结构接近正常。结论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用于新西兰兔结膜和皮肤伤VI的黏合对眼表的环境影响较小,有效性和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黏合剂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结膜 皮肤 眼表微环境 泪液分泌 泪膜破裂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形态变化及相关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江志坚 董健鸿 +2 位作者 王惠英 荣翱 黄亮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90-893,共4页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病理基础是血-视网膜屏障受损,是多种因子共同影响的结果。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形态变化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40只健康雌性SD大鼠按随...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病理基础是血-视网膜屏障受损,是多种因子共同影响的结果。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形态变化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40只健康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腹腔注射60mg/kg链脲佐菌素(STZ)建模成功后,按病程分为糖尿病2、4、6、8个月组;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缓冲液,根据与实验组年龄匹配原则平均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在造模后2、4、6、8个月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2组大鼠血清中VEGF质量浓度,^125碘(^125I)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ET质量浓度,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清中NO浓度并进行比较。于造模后8个月摘除大鼠眼球行常规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在实验各时间点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无明显改变。实验组大鼠造模后4个月开始出现视网膜组织水肿,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紊乱,造模后6个月可见视网膜出血,造模后8个月可见视网膜血管破裂。实验组大鼠在造模后2、4、6、8个月血清中VEGF和ET质量浓度较同时间点正常对照组大鼠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2个月组血清中NO浓度较同时间点正常对照组升高(Z=-2.193,P〈0.05),糖尿病4个月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中NO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611,P〉0.05),而糖尿病6个月组及糖尿病8个月组血清NO浓度较同时间点正常对照组低(Z=-2.449、-2.236,P〈0.05)。随着病程的延长,实验组血清中VEGF、ET质量浓度逐渐升高,NO浓度逐渐降低(P〈0.05)。糖尿病大鼠血清中VEGF与ET质量浓度间呈正相关(r=0.821,P〈0.01),血清中VEGF质量浓度与NO浓度间呈负相关(r=-0.814,P〈0.01);糖尿病大鼠血清中ET质量浓度与NO浓度间呈负相关(r=-0.803,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血清中VEGF、ET和NO水平与视网膜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考虑血清中VEGF、ET与NO水平可以间接反映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素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人水痘继发开角型青光眼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朱茂丽 黄亮 董健鸿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73-673,共1页
关键词 开角型青光眼 成年人 继发 水痘 上海市徐汇区 2009年 医院就诊 视物模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分子白内障伴近视术后获得良好视觉的屈光状态 被引量:1
6
作者 董健鸿 盖庆宪 +1 位作者 钱钧 黄亮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3期210-211,共2页
目的观察和评估伴近视的知识分子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植入单焦人工晶状体术后保持良好视觉屈光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知识分子白内障伴近视患者进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预留人工晶状体度数,使其术后成为近视屈光状态;术后... 目的观察和评估伴近视的知识分子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植入单焦人工晶状体术后保持良好视觉屈光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知识分子白内障伴近视患者进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预留人工晶状体度数,使其术后成为近视屈光状态;术后视远佩戴近视眼镜,视近不戴眼镜。定期随访远、近视力等,并对生活影响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术后患者矫正视力≥0.6,近视力优于Jaeger2,术前理想的预留屈光度为-3.5^-4.0D,偏低者近视力差,偏高者远视力差。结论知识分子患者白内障术后预留一定近视度数符合患者的生活习惯,减少近距离的调节,术后佩带眼镜可以完全矫正术后的少量散光,使患者对医疗手段满意。如果术后能佩带具有一定防护功能的眼镜,对视网膜尤其黄斑起到一定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晶状体植入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塑形术矫正426例近视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筱丽 徐慧琴 王敏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4期288-289,共2页
目的 评价角膜塑形术 (Orthokeratology)矫治青少年近视的效果。方法 应用美国视康公司提供的 OK镜片与技术 ,对 42 6例 846眼近视患者进行近视矫正。结果 矫治 6个月后 ,82 2眼裸眼视力有明显提高 ,总有效率达97.16 % .结论 角膜... 目的 评价角膜塑形术 (Orthokeratology)矫治青少年近视的效果。方法 应用美国视康公司提供的 OK镜片与技术 ,对 42 6例 846眼近视患者进行近视矫正。结果 矫治 6个月后 ,82 2眼裸眼视力有明显提高 ,总有效率达97.16 % .结论 角膜塑形术可有效矫治青少年近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术 近视 远视力 OK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例后天性眼外肌麻痹的诊治 被引量:1
8
作者 朱瑾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78-79,共2页
目的分析后天性眼外肌麻痹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对36例眼外肌麻痹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总结分析。结果36例患者中由炎症引起的占417%;其他原因占58.3%。经综合治疗有效率达91.2%。结论对眼外肌麻痹患者应进行全面检查、明确诊断,... 目的分析后天性眼外肌麻痹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对36例眼外肌麻痹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总结分析。结果36例患者中由炎症引起的占417%;其他原因占58.3%。经综合治疗有效率达91.2%。结论对眼外肌麻痹患者应进行全面检查、明确诊断,针对病因进行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肌麻痹 治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