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S100A8/A9变化与视网膜炎症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
7
1
作者
江志坚
冀慧莹
+1 位作者
黄亮
董健鸿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3-266,共4页
背景 炎症-免疫机制是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机制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S100A8/A9蛋白复合物与炎症相关,但S100A8/A9蛋白是否参与DR的发生和发展有待探讨。目的 测定糖尿病(DM)及DR患者血清S100A8/A9蛋白质量浓度,探讨...
背景 炎症-免疫机制是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机制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S100A8/A9蛋白复合物与炎症相关,但S100A8/A9蛋白是否参与DR的发生和发展有待探讨。目的 测定糖尿病(DM)及DR患者血清S100A8/A9蛋白质量浓度,探讨其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4年1-6月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诊治的DR患者(DR组)和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DM患者(DM组)3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30人,依据DR的病变程度将DR组亚分为非增生性DR(NPDR)组和增生性DR(PDR)组。采集受检者空腹静脉血并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受检者血清S100A8/A9蛋白质量浓度,分别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凝集法测定受检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质量浓度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含量。结果 DR组、DM组和正常对照组受检者血清S100A8/A9质量浓度分别为(9.74±0.59)、(11.41±0.64)和(6.46±0.62)μg/L,其中DM组和DR组患者血清S100A8/A9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DM组患者血清S100A8/A9质量浓度明显高于D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DR组、DM组和正常对照组受检者血清hsCRP质量浓度分别为(1.40±0.34)、(1.27±0.13)和(1.11±0.12)mg/L,其中DR组、DM组患者血清hsCRP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DR组和DM组患者血清HbAlc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而DR组与D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NPDR组与PDR组间患者血清S100A8/A9和hsCRP质量浓度及血清HbAlc含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t=-0.10,P=0.92;t=-0.17,P=0.87;t=0.66,P=0.51)。血清S100A8/A9蛋白质量浓度与血清hsCRP质量浓度间呈弱正相关(r=0.36,P=0.00)。结论 S100A8/A9蛋白是炎症标志物分子之一,可能参与DM相关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及发展,控制血糖浓度能够减缓DM患者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炎症
S100A8/A9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用于皮肤结膜裂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江志坚
冀慧莹
董健鸿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2-135,共4页
背景使用组织黏合剂对眼表损伤进行修复的临床疗效已得到证实,但是其对眼表环境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评价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治疗皮肤、结膜裂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只健康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医用胶组和缝线组,先...
背景使用组织黏合剂对眼表损伤进行修复的临床疗效已得到证实,但是其对眼表环境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评价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治疗皮肤、结膜裂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只健康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医用胶组和缝线组,先行常规眼部检查,检测泪液分泌量和泪膜破裂时间(BUT)。表面麻醉后全层剪开右眼上方球结膜,长1.0cm;局部麻醉后全层切开背部皮肤,长约2.5cm,医用胶组使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黏合结膜及皮肤切口,缝线组用5.0丝线连续缝合结膜及间断缝合皮肤切口,术后1、2、7d行常规检查并检测实验眼泪液分泌量及BUT,观察切口愈合情况。1周后处死动物,切取相应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用胶组和缝线组结膜和皮肤切口均愈合良好。医用胶组术后1d、2d的泪液分泌量分别为(12.70±2.21)mm和(12.70±2.00)mm,明显低于缝线组的(14.90±2.38)mm和(14.90±2.33)mm,相同时间点2个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02,P=0.03;q=-4.02,P=0.03);与基线值相比,医用胶组术后各时间点的泪液分泌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1.00、0.51)。医用胶组术后2d、7d的BUT值分别为(4.50±1.18)S和(4.10±0.88)S,均明显长于缝线组的(3.30±1.06)S和(3.00±1.2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37,P=0.02;q=4.19,P=0.03);术后1、2、7d的BUT值与基线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8、0.59、0.21)。缝线组各时间点BUT值较基线值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1、0.00)。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各组兔结膜及皮肤切口均愈合,缝线组结膜组织有轻度胶原增生,而医用胶组炎性细胞浸润更为明显;缝线组皮肤表皮瘢痕增生,存在严重的胶原纤维增生,而医用胶组胶原增生情况明显轻于缝线组,表皮及真皮等组织结构接近正常。结论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用于新西兰兔结膜和皮肤伤VI的黏合对眼表的环境影响较小,有效性和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黏合剂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结膜
皮肤
眼表微环境
泪液分泌
泪膜破裂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S100A8/A9变化与视网膜炎症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
7
1
作者
江志坚
冀慧莹
黄亮
董健鸿
机构
上海市
徐汇区中心医院
眼
科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检验科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3-266,共4页
文摘
背景 炎症-免疫机制是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机制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S100A8/A9蛋白复合物与炎症相关,但S100A8/A9蛋白是否参与DR的发生和发展有待探讨。目的 测定糖尿病(DM)及DR患者血清S100A8/A9蛋白质量浓度,探讨其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4年1-6月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诊治的DR患者(DR组)和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DM患者(DM组)3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30人,依据DR的病变程度将DR组亚分为非增生性DR(NPDR)组和增生性DR(PDR)组。采集受检者空腹静脉血并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受检者血清S100A8/A9蛋白质量浓度,分别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凝集法测定受检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质量浓度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含量。结果 DR组、DM组和正常对照组受检者血清S100A8/A9质量浓度分别为(9.74±0.59)、(11.41±0.64)和(6.46±0.62)μg/L,其中DM组和DR组患者血清S100A8/A9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DM组患者血清S100A8/A9质量浓度明显高于D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DR组、DM组和正常对照组受检者血清hsCRP质量浓度分别为(1.40±0.34)、(1.27±0.13)和(1.11±0.12)mg/L,其中DR组、DM组患者血清hsCRP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DR组和DM组患者血清HbAlc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而DR组与D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NPDR组与PDR组间患者血清S100A8/A9和hsCRP质量浓度及血清HbAlc含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t=-0.10,P=0.92;t=-0.17,P=0.87;t=0.66,P=0.51)。血清S100A8/A9蛋白质量浓度与血清hsCRP质量浓度间呈弱正相关(r=0.36,P=0.00)。结论 S100A8/A9蛋白是炎症标志物分子之一,可能参与DM相关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及发展,控制血糖浓度能够减缓DM患者的炎症反应。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炎症
S100A8/A9蛋白
Keywords
Diabetes mellitus/complications
Diabetic retinopathy
Inflammation
S100A8/A9 complex
分类号
R587.2 [医药卫生—内分泌]
R774.1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用于皮肤结膜裂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江志坚
冀慧莹
董健鸿
机构
上海市
徐汇区中心医院
眼
科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检验科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2-135,共4页
文摘
背景使用组织黏合剂对眼表损伤进行修复的临床疗效已得到证实,但是其对眼表环境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评价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治疗皮肤、结膜裂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只健康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医用胶组和缝线组,先行常规眼部检查,检测泪液分泌量和泪膜破裂时间(BUT)。表面麻醉后全层剪开右眼上方球结膜,长1.0cm;局部麻醉后全层切开背部皮肤,长约2.5cm,医用胶组使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黏合结膜及皮肤切口,缝线组用5.0丝线连续缝合结膜及间断缝合皮肤切口,术后1、2、7d行常规检查并检测实验眼泪液分泌量及BUT,观察切口愈合情况。1周后处死动物,切取相应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用胶组和缝线组结膜和皮肤切口均愈合良好。医用胶组术后1d、2d的泪液分泌量分别为(12.70±2.21)mm和(12.70±2.00)mm,明显低于缝线组的(14.90±2.38)mm和(14.90±2.33)mm,相同时间点2个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02,P=0.03;q=-4.02,P=0.03);与基线值相比,医用胶组术后各时间点的泪液分泌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1.00、0.51)。医用胶组术后2d、7d的BUT值分别为(4.50±1.18)S和(4.10±0.88)S,均明显长于缝线组的(3.30±1.06)S和(3.00±1.2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37,P=0.02;q=4.19,P=0.03);术后1、2、7d的BUT值与基线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8、0.59、0.21)。缝线组各时间点BUT值较基线值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1、0.00)。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各组兔结膜及皮肤切口均愈合,缝线组结膜组织有轻度胶原增生,而医用胶组炎性细胞浸润更为明显;缝线组皮肤表皮瘢痕增生,存在严重的胶原纤维增生,而医用胶组胶原增生情况明显轻于缝线组,表皮及真皮等组织结构接近正常。结论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用于新西兰兔结膜和皮肤伤VI的黏合对眼表的环境影响较小,有效性和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
医用黏合剂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结膜
皮肤
眼表微环境
泪液分泌
泪膜破裂时间
Keywords
Medical issue adhesive/α-cyanoacrylate
Conjunctiva
Skin
Ocular surface microenvironment
Tear secretion
Breakup time of tear film
分类号
R77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S100A8/A9变化与视网膜炎症反应的关系
江志坚
冀慧莹
黄亮
董健鸿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用于皮肤结膜裂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江志坚
冀慧莹
董健鸿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