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氧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高宁沁 陈小平 +4 位作者 沈俊 张颖 王陶黎 黄莉华 葛海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24-1125,共2页
脑卒中的发病率高,是一种致残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故针对这些患者,采取积极的康复措施,使他们恢复功能,生活自理,重返或部分重返社会有着巨大的意义。在脑卒中的康复手段中,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 脑卒中的发病率高,是一种致残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故针对这些患者,采取积极的康复措施,使他们恢复功能,生活自理,重返或部分重返社会有着巨大的意义。在脑卒中的康复手段中,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减少脑卒中患者的残损程度有着积极作用。本研究对高压氧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进行观察.旨在探讨高压氧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康复治疗 脑卒中患者 功能恢复 高压氧 生存质量 康复措施 恢复功能 生活自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与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高宁沁 陈小平 张晓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57-1159,共3页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1]。从而导致部分脑功能障碍,高级智能活动受到影响,多遗留偏瘫、言语功能障碍等严重而持久的功能障碍。
关键词 综合康复治疗 脑梗死患者 脑血流动力学 高压氧 功能恢复 脑功能障碍 血液供应障碍 言语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康复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吴芳玲 舒晓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2-884,共3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康复预后的关系,探讨其意义。方法检测了88例部分前循环梗死、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康复治疗6个月后,根据疗效分组,比较各组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差异。结果康复预后不同,血...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康复预后的关系,探讨其意义。方法检测了88例部分前循环梗死、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康复治疗6个月后,根据疗效分组,比较各组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差异。结果康复预后不同,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浓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FT3浓度越低,康复预后越佳(P<0.01)。结论脑梗死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是机体的自我保护,FT3越低,患者康复预后越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甲状腺激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平衡仪在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定量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朱琪 杨坚 +1 位作者 乔蕾 贾晶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25-926,共2页
目的:探讨静态平衡仪和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表(FM-B)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对平衡功能评定的临床实用性和相关性。方法:对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平衡训练前后分别应用静态平衡仪和FM-B进行专人测试。静态平衡仪测试分别在睁眼和闭... 目的:探讨静态平衡仪和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表(FM-B)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对平衡功能评定的临床实用性和相关性。方法:对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平衡训练前后分别应用静态平衡仪和FM-B进行专人测试。静态平衡仪测试分别在睁眼和闭眼状态下进行,对双下肢负荷比例偏差、重心标准偏差、超出目标数据比例、恢复到目标内时的平均时间4个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康复治疗前后比较,静态平衡仪检测双下肢负荷比例偏差、重心标准偏差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超出目标数据比例、恢复到目标内时的平均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FM-B与静态平衡仪各检测指标均呈负相关;睁眼与闭眼状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静态平衡仪各检测指标能客观、定量地反映脑卒中偏瘫康复患者的静态平衡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平衡仪 脑卒中 平衡量表 Fugl-Meyer评定 康复治疗 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代偿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朱琪 乔蕾 +1 位作者 杨坚 羊健中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2期143-144,共2页
目的应用静态平衡仪检测视觉代偿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应用静态平衡仪分别在睁眼和闭眼状态下进行测试,对双下肢负荷比例偏差、重心标准偏差、超出目标数据比例、恢复到目标内的... 目的应用静态平衡仪检测视觉代偿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应用静态平衡仪分别在睁眼和闭眼状态下进行测试,对双下肢负荷比例偏差、重心标准偏差、超出目标数据比例、恢复到目标内的平均时间4个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睁眼和闭眼状态下双下肢负荷比例偏差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心标准偏差、超出目标数据比例、恢复到目标内的平均时间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脑卒中偏瘫组睁眼与闭眼状态下的各检测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静态平衡仪各检测指标能客观、定量地反映视觉代偿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视觉代偿 静态平衡仪 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波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传导速度及其损伤运动神经元内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巍巍 苑秀华 +1 位作者 张立新 杨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8期744-747,共4页
目的研究超短波治疗对大鼠坐骨神经钳夹伤后神经传导速度(MCV)及其相应水平脊髓运动神经元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钳夹其坐骨神经制作周围神经损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24只和假手术组1... 目的研究超短波治疗对大鼠坐骨神经钳夹伤后神经传导速度(MCV)及其相应水平脊髓运动神经元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钳夹其坐骨神经制作周围神经损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24只和假手术组12只。实验组术后对其坐骨神经钳夹伤处进行超短波辐射。对照组术后进行无效辐射。假手术组仅暴露单侧坐骨神经。三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2、4和6周末采用电生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超短波治疗对大鼠坐骨神经MCV及其L4~5脊髓运动神经元VEGF阳性染色颗粒及吸光度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后1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损伤侧坐骨神经MCV值均未测出,术后2周起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损伤侧坐骨神经MCV值可测出,且超短波治疗组大鼠术后2、4、6周其损伤侧坐骨神经MCV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超短波治疗组大鼠L4~5脊髓运动神经元VEGF阳性染色颗粒平均积分吸光度值(IOD)在术后各同一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短波能促进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MCV的恢复,增加其损伤脊髓运动神经元中VEGF的表达,改善组织缺血缺氧,对大鼠坐骨神经钳夹伤后神经的修复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波 坐骨神经损伤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血浆酪氨酸水平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吴芳玲 张颖 +3 位作者 赵明雷 高宁沁 刘海明 杨坚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16-918,共3页
1906年Dejerine和Roussy首次报导了一例丘脑卒中后瘫痪肢体剧烈疼痛的病例,后被定义为“丘脑疼痛综合症”,之后的研究发现丘脑以外的病灶也可以引起疼痛,故目前丘脑疼痛综合征的概念已经被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 C... 1906年Dejerine和Roussy首次报导了一例丘脑卒中后瘫痪肢体剧烈疼痛的病例,后被定义为“丘脑疼痛综合症”,之后的研究发现丘脑以外的病灶也可以引起疼痛,故目前丘脑疼痛综合征的概念已经被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 CPSP)所替代[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疼痛 疼痛患者 脑卒中后 酪氨酸 血浆 疼痛综合征 剧烈疼痛 瘫痪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疗法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巍巍 苑秀华 杨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7期640-641,共2页
近年来,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和再生有了若干进展。本文分别从低频电疗法与直流电疗法、中频电疗法、高频电疗法(超短波、分米波与毫米波)等角度探讨国内外学者在电疗法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面的研究及进展。由于周围神经对不同程度的损... 近年来,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和再生有了若干进展。本文分别从低频电疗法与直流电疗法、中频电疗法、高频电疗法(超短波、分米波与毫米波)等角度探讨国内外学者在电疗法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面的研究及进展。由于周围神经对不同程度的损伤有不同的病理过程和不同的再生方式,因此,周围神经损伤后,电疗法的选择应按照神经恢复的不同阶段要求来调整治疗方法。但其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疗法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修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失语症患者工作记忆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曹艳静 刘晋宣 +2 位作者 丁珊珊 郑钦 Kim Ha-kyung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目的采用不同的任务方式和测试材料,探讨失语症患者的工作记忆特征。方法选取15例54~70岁汉语失语症患者(失语症组)与15例正常成人(对照组),分别进行数字、实词和虚词的听觉复述和听觉再认任务测试,以正确完成的最大字符串长度(个)作为... 目的采用不同的任务方式和测试材料,探讨失语症患者的工作记忆特征。方法选取15例54~70岁汉语失语症患者(失语症组)与15例正常成人(对照组),分别进行数字、实词和虚词的听觉复述和听觉再认任务测试,以正确完成的最大字符串长度(个)作为工作记忆广度,比较两组工作记忆广度的差异。结果不同任务和测试材料下,失语症组的工作记忆广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失语症组在正序复述测试中的工作记忆广度显著大于倒序复述、正序再认和倒序再认(P<0.01),倒序复述显著大于倒序再认(P<0.01),正序再认显著大于倒序再认(P<0.01)。在复述任务中,失语症组的工作记忆广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数字、虚词、实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正序再认中,对数字的工作记忆广度显著大于实词(P<0.01)和虚词(P<0.01),实词显著大于虚词(P<0.01);在倒序再认任务中,对数字的记忆广度显著大于虚词(P<0.01)。结论失语症患者工作记忆广度显著低于正常成人;失语症患者对数字的工作记忆最容易;正序复述最容易,其次为倒序复述和正序再认,倒序再认最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语症 工作记忆 复述 再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浓度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葛海萍 王秋韵 +5 位作者 张凌华 郭琦 张青 张空 罗朝晖 陈娴洁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7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适宜的皮试浓度。方法按照头孢类药物皮试液浓度不同将患者分为A、B、C、D组各32、29、77、81例,分别使用浓度为250μg/ml、350μg/ml、450μg/ml、550μg/ml的皮试液进行皮试。观察并记录皮试结果及用药中及用...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适宜的皮试浓度。方法按照头孢类药物皮试液浓度不同将患者分为A、B、C、D组各32、29、77、81例,分别使用浓度为250μg/ml、350μg/ml、450μg/ml、550μg/ml的皮试液进行皮试。观察并记录皮试结果及用药中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4组皮试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青霉素阳性患者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霉素阳性患者与其他患者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阳性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前用本品稀释后进行皮试简便可行,基于皮试液配制方法的简便性和可操作性,建议皮试液浓度采用25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菌素类药物 皮试液浓度 皮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独立性评定的脑卒中患者跌倒的预防 被引量:15
11
作者 葛海萍 乔蕾 姜海萍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23期30-32,共3页
目的对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个体化干预指导,降低脑卒中患者跌倒发生率。方法将40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跌倒预防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功能独立性评定(FIM)情况,给予个体化的跌... 目的对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个体化干预指导,降低脑卒中患者跌倒发生率。方法将40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跌倒预防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功能独立性评定(FIM)情况,给予个体化的跌倒预防措施,如FIM值在108~125分,教会患者掌握平衡的技巧,鼓励患者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活动,向患者及家属强调拐杖使用的重要性,帮助选择适合患者的拐杖,教会患者正确的使用方法等;对于FIM值在18~107分者,在以上基础上加强监护、器具的使用指导、严密看护、正确移动等措施。结果两组跌倒例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患者FIM情况制定并实施的个体化跌倒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脑卒中住院患者的跌倒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跌倒 功能独立性评定 个体化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FI-20应用于脑卒中后疲乏(PSF)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2
作者 夏会 李铮 +2 位作者 杨坚 刘邦忠 施娟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61-765,共5页
目的探索多维疲乏目录(Multidimensional Fatigue Inventory,MFI-20)对脑卒中后疲乏(post-stroke fatigue,PSF)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32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疲乏严重度量表(Fatigue Severity Scale,FSS)结果为诊... 目的探索多维疲乏目录(Multidimensional Fatigue Inventory,MFI-20)对脑卒中后疲乏(post-stroke fatigue,PSF)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32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疲乏严重度量表(Fatigue Severity Scale,FSS)结果为诊断标准,评估MFI-20诊断PSF的效能。结果328例患者中,136例使用FSS诊断PSF(41.5%),153例应用MFI-20诊断PSF(46.6%)。以FSS为标准,MFI-20对PSF的诊断符合率为91.8%,Kappa值为0.833,灵敏度为96.3%,特异度为88.5%,阳性预测值为85.6%,阴性预测值为97.1%。MFI-20诊断PS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结论MFI-20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其多维的特点与PSF的复杂性相契合,可作为PSF的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疲乏(PSF) 多维疲乏目录(MFI-20) 疲乏严重度量表(FSS)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