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态平衡仪在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定量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朱琪 杨坚 +1 位作者 乔蕾 贾晶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25-926,共2页
目的:探讨静态平衡仪和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表(FM-B)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对平衡功能评定的临床实用性和相关性。方法:对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平衡训练前后分别应用静态平衡仪和FM-B进行专人测试。静态平衡仪测试分别在睁眼和闭... 目的:探讨静态平衡仪和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表(FM-B)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对平衡功能评定的临床实用性和相关性。方法:对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平衡训练前后分别应用静态平衡仪和FM-B进行专人测试。静态平衡仪测试分别在睁眼和闭眼状态下进行,对双下肢负荷比例偏差、重心标准偏差、超出目标数据比例、恢复到目标内时的平均时间4个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康复治疗前后比较,静态平衡仪检测双下肢负荷比例偏差、重心标准偏差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超出目标数据比例、恢复到目标内时的平均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FM-B与静态平衡仪各检测指标均呈负相关;睁眼与闭眼状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静态平衡仪各检测指标能客观、定量地反映脑卒中偏瘫康复患者的静态平衡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平衡仪 脑卒中 平衡量表 Fugl-Meyer评定 康复治疗 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清中15种胆汁酸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水军 刘罡一 +2 位作者 印其友 肖现民 余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5-318,322,共5页
建立了血清中15种胆汁酸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方法。血清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后,用Capcell Pak C18MG柱分离,以乙腈-醋酸铵缓冲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5mL/min,进样10μl,采用多反应监测(MRM)定量分... 建立了血清中15种胆汁酸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方法。血清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后,用Capcell Pak C18MG柱分离,以乙腈-醋酸铵缓冲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5mL/min,进样10μl,采用多反应监测(MRM)定量分析。在定量范围内,15种胆汁酸的线性关系良好,批内、批间的RSD分别为2.3%~12.7%和1.1%-14.3%,回收率在75%~101%之间。应用本法测定了10名健康儿童血清中的胆汁酸含量。该方法的样品处理简单快速,检测准确灵敏,可满足临床血样中胆汁酸含量测定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 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沟藻毒素液质联用快速检测及其在海洋生物体内的累积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桃英 柳俊秀 +2 位作者 李水军 刘利平 何培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8-93,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微小亚历山大藻中的膝沟藻毒素(Gonyautoxin,GTX1,4和GTX2,3)以及蒙古裸腹溞和菲律宾蛤仔摄食该藻后对膝沟藻毒素的累积状况。结果表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可快速(4h内)检测出这三种海...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微小亚历山大藻中的膝沟藻毒素(Gonyautoxin,GTX1,4和GTX2,3)以及蒙古裸腹溞和菲律宾蛤仔摄食该藻后对膝沟藻毒素的累积状况。结果表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可快速(4h内)检测出这三种海洋生物中的膝沟藻毒素,且培养的微小亚历山大藻每个细胞的膝沟藻毒素含量为9.46fmol。蒙古裸腹溞摄食微小亚历山大藻2h、18h、24h后,其体内GTX1,4的含量分别为4.8908、12.6241、31.4968mg/g,GTX2,3的含量分别为1.656、3.8533、10.9026mg/g,且对GTX1,4积累量比GTX2,3高,在24h内GTX1,4含量是GTX2,3的2.89倍。菲律宾蛤仔摄食微小亚历山大藻2h、24h和48h后,肌肉中GTX1,4含量分别为3.1271、3.6709和4.6906μg/g,GTX2,3含量分别为7.1874、8.1675和9.1476μg/g;内脏团中GTX1,4含量分别为4.7088、4.2178和5.5064μg/g,GTX2,3含量分别为7.6774、9.1476和13.066μg/g,表明GTX1,4和GTX2,3在肌肉中含量逐步增加,且GTX2,3累积量比GTX1,4高,在48h内肌肉GTX2,3含量是GTX1,4的1.95倍,内脏团GTX2,3含量是GTX1,4的2.37倍。在停食净水培养96h后,内脏团和肌肉对GTX1,4消解率已达100%,而肌肉和内脏团对GTX2,3消解率分别为16.1%和45%。本文结果表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能快速测定赤潮藻、浮游动物和贝类中的膝沟藻毒素含量,但不同生物对膝沟藻毒素有不同的累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微小亚历山大藻 蒙古裸腹溞 菲律宾蛤仔 膝沟藻毒素 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血浆酪氨酸水平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吴芳玲 张颖 +3 位作者 赵明雷 高宁沁 刘海明 杨坚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16-918,共3页
1906年Dejerine和Roussy首次报导了一例丘脑卒中后瘫痪肢体剧烈疼痛的病例,后被定义为“丘脑疼痛综合症”,之后的研究发现丘脑以外的病灶也可以引起疼痛,故目前丘脑疼痛综合征的概念已经被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 C... 1906年Dejerine和Roussy首次报导了一例丘脑卒中后瘫痪肢体剧烈疼痛的病例,后被定义为“丘脑疼痛综合症”,之后的研究发现丘脑以外的病灶也可以引起疼痛,故目前丘脑疼痛综合征的概念已经被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 CPSP)所替代[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疼痛 疼痛患者 脑卒中后 酪氨酸 血浆 疼痛综合征 剧烈疼痛 瘫痪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维生素D3对维生素D不足绝经后妇女血清25-羟维生素D、骨密度和下肢肌力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黄琪仁 李水军 +6 位作者 张浩 蒋建新 虞申 樊家珠 胡云秋 刘玉娟 章振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5年第2期119-125,共7页
目的给予不同年龄、维生素D不足的绝经后妇女口服1 325 U维生素D3,观察其对血清总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骨密度(BMD)和下肢肌力(行走八步计时)的影响。方法上海市某社区67名绝经后妇女纳入本研究,按年龄将受试者分成2组:<70岁组[... 目的给予不同年龄、维生素D不足的绝经后妇女口服1 325 U维生素D3,观察其对血清总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骨密度(BMD)和下肢肌力(行走八步计时)的影响。方法上海市某社区67名绝经后妇女纳入本研究,按年龄将受试者分成2组:<70岁组[n=35,(63.6±5.1)岁],≥70岁组[n=32,(75.2±3.4)岁]。受试者口服1 200 U/d维生素D3制剂加1片钙尔奇D(每片含维生素D3125 U和钙600 mg),为期1年。在0、3、6、9和12个月检测血清25OHD,干预前和研究结束时测定BMD及下肢肌力。结果干预1年后,2组平均血清25OHD水平均较基线值显著升高:<70岁组从(17.8±6.7)ng/mL升至(33.8±5.8)ng/mL(P<0.001);≥70岁组从(18.3±6.7)ng/mL升至(34.1±5.7)ng/mL(P<0.001),但2组间增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25%受试者(<70岁组9名,≥70岁组6名)平均血清25OHD仍低于30 ng/mL。<70岁组血清甲状旁腺素(PTH)明显降低,从(46.0±14.7)pg/mL降至(37.9±10.0)pg/mL(P<0.01),各部位BMD较基线值无统计学差异。≥70岁组腰椎BMD提高1.37%(P=0.005),全髋部位BMD提高1.28%(P=0.028)。2组干预后下肢肌力均较干预前改善(P<0.05)。2组均未出现高钙血症及过高的血清25OHD浓度。结论 2组维生素D不足的绝经后妇女每日口服1 325 U维生素D3可将血清25OHD升至理想水平,可改善下肢肌力,≥70岁组腰椎及全髋部BMD均有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妇女 维生素D3 血清总25-羟维生素D 骨密度 下肢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肾移植患者的麦考酚酸血浆浓度及其药动学研究
6
作者 袁学露 李水军 +3 位作者 沈兵 张渊 余琛 刘皋林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4期447-449,共3页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评价免疫抑制剂麦考酚酸酯(MMF)在术后2~3周肾移植患者中连续口服的药动学特点。方法受试者口服MMF(0.75g,bid),2~3周后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活性代谢物麦考酚酸(MPA)的浓度,并用非房室模型...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评价免疫抑制剂麦考酚酸酯(MMF)在术后2~3周肾移植患者中连续口服的药动学特点。方法受试者口服MMF(0.75g,bid),2~3周后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活性代谢物麦考酚酸(MPA)的浓度,并用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MPA在0.1~51.2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批内、批间RSD<10%,准确度在90%~110%,方法学验证符合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要求。MMF的体内代谢呈明显的个体差异,药动学参数:AUC0-t为(36.65±11.42)mg·h·L-1;AUC0-∞为(43.34±18.02)mg·h·L-1;Cmax为(15.89±5.77)mg·L-1;tmax为(1.08±0.47)h;t1/2为(3.34±1.63)h;MRT0-t为(3.42±1.12)h;Vd为(194.88±156.45)L;CL为(41.02±18.19)L·h-1。结论LC-MS/MS法用于MPA血浆浓度测定,操作简便,结果灵敏、特异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考酚酸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药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杉碱甲在中国老年受试者中药动学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钱泓洁 张梦琪 +7 位作者 邹扬 刘淑云 王伟 陈倩 刘罡一 刘昀 余琛 贾晶莹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64-767,共4页
目的探索石杉碱甲在中国老年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特点和安全性。方法 14例无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国老年受试者(年龄60~80岁)接受单次口服石杉碱甲0.1 mg,在给药后48 h内收集血液和尿液样本。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生物样品... 目的探索石杉碱甲在中国老年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特点和安全性。方法 14例无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国老年受试者(年龄60~80岁)接受单次口服石杉碱甲0.1 mg,在给药后48 h内收集血液和尿液样本。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生物样品中药物浓度,以获得药动学参数。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对受试者进行安全性指标和不良事件监测。结果老年受试者单次口服石杉碱甲0.1 mg后主要药动学参数:峰浓度(C_(max))(0.92±0.28) ng·mL^(-1),峰时间(t_(max))(2.61±1.67) h,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_((0-72h)))(15.12±4.73) ng·h·mL^(-1),AUC_((0-∞))(16.99±4.92) ng·h·mL^(-1),消除半衰期(t_(1/2))(14.38±3.87) h, 48 h累计尿液药物排泄率为34.76%。1例受试者(7.1%)发生与研究药物可能无关的轻度不良事件。结论石杉碱甲在中国老年受试者中有良好的耐受性。相比非老年健康受试者,老年受试者中石杉碱甲的吸收和消除过程相对更缓慢,暴露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杉碱甲 老年人 药动学 安全性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