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MA装置的框架-受控摇摆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董金芝 李向民 +3 位作者 张富文 蒋利学 蒋璐 许清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51,共11页
该文提出一种新型的框架-受控摇摆墙结构实现形式,由SMA装置代替传统的预应力筋实现摇摆墙体的受控约束,在墙体与基础之间安装V形铰接支座实现墙体的摇摆及提供竖向支撑,并在墙体与框架柱间安装耗能连接件增强摇摆结构的耗能能力。通过... 该文提出一种新型的框架-受控摇摆墙结构实现形式,由SMA装置代替传统的预应力筋实现摇摆墙体的受控约束,在墙体与基础之间安装V形铰接支座实现墙体的摇摆及提供竖向支撑,并在墙体与框架柱间安装耗能连接件增强摇摆结构的耗能能力。通过一个对比框架试件和一个基于SMA装置的框架-受控摇摆墙试件的低周往复试验,对比研究所提出的新型结构形式的抗震性能、破坏模式和自复位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基于SMA装置的框架-受控摇摆墙结构的刚度和承载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提高幅度分别达到150%和103%;耗能连接件有效地发挥延性变形特性,使结构的滞回耗能能力显著提高,提高幅度达到183%,有效地减轻主体结构梁端、柱端以及梁柱节点区的损伤;所研发的SMA装置有效地实现了预设的工作机制,为摇摆墙体的自复位提供了恢复力;摇摆墙、耗能连接件和SMA装置的参数匹配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摇摆墙 可更换节点 延性连接件 形状记忆合金 自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人员步行疏散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房志明 许清风 +2 位作者 宋伟宁 陈玲珠 冷予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5-190,共6页
为揭示超高层建筑人员疏散规律,在高632 m的上海中心大厦开展垂直疏散试验。试验人员由第126层(超过580 m)步行向下疏散至首层。根据视频监控数据,分析不同属性被试人员的疏散时间、疏散速度等关键参数。结果表明:向下疏散124层(573... 为揭示超高层建筑人员疏散规律,在高632 m的上海中心大厦开展垂直疏散试验。试验人员由第126层(超过580 m)步行向下疏散至首层。根据视频监控数据,分析不同属性被试人员的疏散时间、疏散速度等关键参数。结果表明:向下疏散124层(573.82 m),最短可在20 min内完成,平均疏散时间为(36±6.04)min,平均垂直疏散速度为(0.287±0.080)m/s,拥挤状态下的垂直疏散速度为(0.248±0.034)m/s。拥堵、性别、体力和年龄是超高层建筑疏散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疏散特征 试验 拥堵 垂直疏散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式木建筑透榫节点加固方法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许清风 张富文 +2 位作者 陈溪 陈玲珠 贡春成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79,共10页
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各构件间主要采用榫卯连接,这种节点形式在较大水平地震作用下容易出现局部拔榫、节点松脱现象,不利于结构的稳定和承载。为此针对榫卯节点的抗震性能及加固进行试验研究。依据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设计制作了4... 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各构件间主要采用榫卯连接,这种节点形式在较大水平地震作用下容易出现局部拔榫、节点松脱现象,不利于结构的稳定和承载。为此针对榫卯节点的抗震性能及加固进行试验研究。依据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设计制作了4个足尺透榫节点试件,其中3个试件分别采用竹斜撑、角钢和碳纤维(简称CFRP)布进行加固。在改进榫卯节点拟静力试验装置的基础上完成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对比节点和加固节点的破坏机理、承载力、延性、刚度退化、耗能和榫头拔出过程。试验结果表明,竹斜撑、角钢和CFRP布加固节点的正向峰值荷载较对比节点分别提高了92.4%、54.6%和63.0%,反向峰值荷载则分别提高了61.5%、75.7%和39.0%。对比节点和角钢加固节点初期刚度基本相同,且随转角增加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竹斜撑加固和碳纤维布加固节点的初始刚度显著大于对比节点,随着转角的增加呈单调减少。此外,竹斜撑和角钢加固节点的榫头拔出长度明显小于相同转角下对比节点的榫头拔出长度,表明竹斜撑和角钢均起到了延缓榫头拔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式木建筑 透榫节点 抗震加固 破坏机理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模型不确定性的全概率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欣雨 朱立 +1 位作者 贾彬 罗彬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44,共8页
针对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模型的不确定性,采用全概率数学方法进行评价分析。调研统计了237组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试验数据,定义了模型因子ε,并基于试验数据计算了4种常用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模型的模型因子。基于试验数据获得关于腐蚀... 针对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模型的不确定性,采用全概率数学方法进行评价分析。调研统计了237组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试验数据,定义了模型因子ε,并基于试验数据计算了4种常用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模型的模型因子。基于试验数据获得关于腐蚀管道剩余强度理论模型参数的多元回归方程f,以f代替ε进而优化腐蚀管道剩余强度模型公式。结果表明:模型因子与腐蚀管道剩余强度公式各参数具有相关性;修正后腐蚀管道剩余强度公式的预测值更接近试验值。全概率法适用于修正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模型,解决其不确定性问题,为评价及优化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模型提供了理论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腐蚀 剩余强度 模型因子 核心函数 模型不确定性 全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建筑锈胀开裂时的临界锈蚀深度 被引量:3
5
作者 董运宏 淳庆 +2 位作者 许先宝 王建国 黄珊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37,共11页
为了研究江浙地区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胀开裂时的临界锈蚀深度,按照民国时期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要求,设计8组试验试件进行电化学加速锈蚀试验.分析钢筋锈胀开裂时的混凝土试件表面裂缝分布,对电化学加速锈蚀试验产生的钢筋锈... 为了研究江浙地区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胀开裂时的临界锈蚀深度,按照民国时期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要求,设计8组试验试件进行电化学加速锈蚀试验.分析钢筋锈胀开裂时的混凝土试件表面裂缝分布,对电化学加速锈蚀试验产生的钢筋锈蚀产物和民国钢筋混凝土建筑中钢筋自然锈蚀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和比较,得出两种锈蚀产物的膨胀系数,求出自然状态下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锈胀开裂时的临界锈蚀深度.结果表明: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锈胀开裂的裂缝最先出现于钢筋在混凝土表面的投影线外边缘上,临界锈蚀深度与钢筋宽度的比值的均值为0.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 锈胀开裂 电化学加速锈蚀实验 膨胀系数 临界锈蚀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内预应力胶合木梁抗弯承载能力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晋 沈浩 +2 位作者 高森 李维滨 许清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4-142,共9页
为研究体内预应力胶合木梁的抗弯承载能力,结合国内外相关试验研究结论,基于Bazan的木材本构关系模型、平截面假定和极限应变分析方法,提出了受拉破坏模式和受压破坏模式的判别方法,建立了构件极限承载能力公式,算例表明,本文给出的公... 为研究体内预应力胶合木梁的抗弯承载能力,结合国内外相关试验研究结论,基于Bazan的木材本构关系模型、平截面假定和极限应变分析方法,提出了受拉破坏模式和受压破坏模式的判别方法,建立了构件极限承载能力公式,算例表明,本文给出的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考察了极限承载能力与有效张拉力的关系,研究表明,有效张拉力是影响胶合木梁受弯破坏模式的决定性因素,且木材顺纹受压区下降段的力学性能参数对极限承载能力与有效张拉力之间的关系影响很大;定量地分析了受拉破坏模式和受压破坏模式下,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预应力筋内力均与有效张拉力近似呈线性关系的性质;分析了预应力筋有效张拉力的上、下限值,分别对应: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预应力筋刚好屈服、受拉破坏与受压破坏同时发生,并给出了上、下限值解析解的表达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 胶合木梁 体内预应力 抗弯承载力 理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内预应力胶合木梁短期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晋 王卫昌 +3 位作者 仇荣根 沈浩 许清风 高森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3-34,共12页
为研究体内预应力胶合木梁短期受弯性能,对15根胶合木梁进行了受弯试验研究,包括1组未增强试件、1组直线形有黏结预应力筋增强试件、2组抛物线形有黏结预应力筋增强试件以及3组抛物线形无黏结预应力筋增强试件。试验结果表明:为布置抛... 为研究体内预应力胶合木梁短期受弯性能,对15根胶合木梁进行了受弯试验研究,包括1组未增强试件、1组直线形有黏结预应力筋增强试件、2组抛物线形有黏结预应力筋增强试件以及3组抛物线形无黏结预应力筋增强试件。试验结果表明:为布置抛物线形预应力筋,该文首次提出的胶合木梁中抛物线形孔道的开槽方案效果良好,注胶密实性较好;预应力筋增强试件中,摩擦系数?的试验均值为0.0030,?的试验均值为0.10;相比未增强试件,直线形有黏结预应力筋增强试件的受弯极限承载力提高了33.2%,抗弯刚度提高了27.2%,抛物线形有黏结预应力筋增强试件的受弯极限承载力分别提高了29.9%和50.1%,抗弯刚度分别提高了28.9%和30.8%,抛物线形无黏结预应力筋增强试件的受弯极限承载力分别提高了23.7%、32.3%和7.9%,抗弯刚度分别提高了17.3%、18.8%和20.4%;抛物线形预应力筋增强试件相对于直线形受弯极限承载力略有降低,有黏结预应力筋试件相对于无黏结短期受弯性能更好;增大张拉控制应力能有效提高构件受弯极限承载力,但对抗弯刚度的提高贡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合木梁 预应力 短期受弯 试验研究 抛物线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损检测的梁柱式木框架受火后剩余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晋 廖家男 +1 位作者 许清风 张鸣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5-56,共12页
为利用无损检测评估木框架受火后剩余承载力,进行了两榀梁柱式木框架受火试验、阻抗仪无损检测试验以及火灾后剩余承载力试验研究,了解不同受火时间下木框架炭化速度、破坏形态和剩余承载力的变化规律,并采用ABAQUS软件对受火后木框架... 为利用无损检测评估木框架受火后剩余承载力,进行了两榀梁柱式木框架受火试验、阻抗仪无损检测试验以及火灾后剩余承载力试验研究,了解不同受火时间下木框架炭化速度、破坏形态和剩余承载力的变化规律,并采用ABAQUS软件对受火后木框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验证其极限承载力及破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受火后木框架构件梁柱炭化速度相差不大,其炭化速度随受火时间的增大而减小;受火后木材材性参数与阻抗值存在一定的线性回归关系;考虑小试件强度转化为构件强度的影响因素后,受火后木框架构件材性参数亦可通过阻抗值获得;受火后木框架极限承载力明显降低,最终为梁跨中底部拉裂破坏;结合无损检测手段获得的受火后木框架构件材性参数,进行有限元模拟的结果与试验吻合,因此采用无损检测对受火后木框架剩余承载力评估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试验 炭化速度 无损检测 剩余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椭圆形GFRP管高强混凝土短柱轴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言磊 张祎男 +1 位作者 刘青 许清风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10,共6页
为了调查椭圆形GFRP管高强混凝土短柱的轴压力学性能,验证Teng et al.2016模型(FRP约束椭圆形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模型)的适用性,通过4组8个椭圆形GFRP管高强混凝土短柱试件的单调轴压试验,来考察4种截面长短轴之比对其轴压力学性能的影... 为了调查椭圆形GFRP管高强混凝土短柱的轴压力学性能,验证Teng et al.2016模型(FRP约束椭圆形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模型)的适用性,通过4组8个椭圆形GFRP管高强混凝土短柱试件的单调轴压试验,来考察4种截面长短轴之比对其轴压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将试验结果与Teng et al.2016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椭圆形试件的破坏模式均为椭圆形截面长轴顶点附近GFRP管发生环向断裂;椭圆形GFRP管的约束可显著提升核心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极限轴向应变,且抗压强度和极限轴向应变随截面长短轴之比的增大而降低;Teng et al.2016模型与本文试验结果吻合得较好,表明该模型对椭圆形GFRP管高强混凝土短柱试件依然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形 GFRP管 高强混凝土 轴压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复合保温墙体抗火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筱俊 李向民 +3 位作者 杨建 梁书亭 魏少林 许清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08-1215,共8页
为了研究由内、外叶钢筋混凝土墙板、不同保温材料板及钢套筒连接件组成的预制复合保温墙体的抗火性能,对4个预制复合保温墙体试件进行了单面受火试验.根据测得的墙体截面温度场分布,分析了不同保温材料及保温层厚度的保温隔热性能,观... 为了研究由内、外叶钢筋混凝土墙板、不同保温材料板及钢套筒连接件组成的预制复合保温墙体的抗火性能,对4个预制复合保温墙体试件进行了单面受火试验.根据测得的墙体截面温度场分布,分析了不同保温材料及保温层厚度的保温隔热性能,观察了试件的破坏过程,对比了各试件面外挠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并对混凝土墙板进行了钻孔取芯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最大挠度值随受火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墙体施加轴压比0.2的轴向荷载,其墙面外挠度值有减小趋势,EPS板厚度相差20 mm对挠度几乎没有影响,采用XPS板的挠度值较EPS板的小;沿截面厚度方向温度场呈非线性分布,背火面温度普遍较低,均不超过100℃;钻孔取芯发现迎火面芯块呈褐红色,XPS板及EPS板灾后呈熔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 保温墙体 抗火试验 挠度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地仗保护圆木柱受火后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许清风 韩重庆 +2 位作者 陈玲珠 王正昌 冷予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0-99,共10页
传统木结构建筑的防火性能是制约其长期安全使用的重要因素。通过6组18根不同表面处理圆木柱受火后力学性能的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不同表面处理不同受火时间后圆木柱剩余承载力、初始刚度和炭化速度的变化规律,了解不同表面处理对圆木柱... 传统木结构建筑的防火性能是制约其长期安全使用的重要因素。通过6组18根不同表面处理圆木柱受火后力学性能的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不同表面处理不同受火时间后圆木柱剩余承载力、初始刚度和炭化速度的变化规律,了解不同表面处理对圆木柱受火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未受火对比试件和受火时间较短的圆木柱均呈轴压破坏特征,受火时间较长圆木柱呈偏压破坏特征。受火后试件剩余承载力较未受火对比试件降低5.3%~80.2%,降低幅度与受火时间成正比、与截面尺寸成反比;传统地仗保护试件剩余承载力损失程度明显小于表面无处理试件和表面涂抹防火涂料试件。受火后圆木柱初始刚度显著降低,降低幅度随受火时间增加而增加,有传统地仗保护试件降低幅度小于表面无处理试件。传统地仗保护试件受火炭化后表面有一层白色覆盖物,其炭化速度小于表面无处理试件。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可供传统历史木结构受火后的评估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木柱 传统地仗保护 防火涂料 受火后 炭化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约束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受火后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许清风 陈玲珠 +1 位作者 韩重庆 张洋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5-103,共9页
进行带约束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常温和受火后受弯性能的对比试验,研究升降温过程中截面温度场变化和不同受火时间自然冷却后极限荷载、初始弯曲刚度和延性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未受火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和不同受火时间自然冷却后预制混... 进行带约束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常温和受火后受弯性能的对比试验,研究升降温过程中截面温度场变化和不同受火时间自然冷却后极限荷载、初始弯曲刚度和延性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未受火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和不同受火时间自然冷却后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均发生弯曲破坏。带约束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升温阶段截面温度场呈受火面温度高、背火面温度低的层状分布,降温阶段温度场呈内部温度高、外部温度低的圈状分布;随着受火时间增加,极限荷载和初始弯曲刚度均呈抛物线型下降;受火自然冷却后的残余挠度也明显增大。理论分析表明,经典塑形铰线理论适用于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未受火试件和受火后试件极限荷载的计算;截面温度场和受火后极限荷载数值模拟结果均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为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的防火设计和火灾后鉴定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混凝土叠合板 约束 温度场 受火后 极限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高斯风压时程的矩模型变换与峰值因子计算公式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波 田玉基 杨庆山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5-402,共8页
利用Hermite矩模型理论建立了非高斯过程与高斯过程之间的单调变换关系;非高斯过程与高斯过程的极值发生概率相等,界限穿越率相等,这为非高斯风压峰值因子、风压极值的计算奠定了基础。在介绍软化过程、硬化过程和偏斜过程的Hermite矩... 利用Hermite矩模型理论建立了非高斯过程与高斯过程之间的单调变换关系;非高斯过程与高斯过程的极值发生概率相等,界限穿越率相等,这为非高斯风压峰值因子、风压极值的计算奠定了基础。在介绍软化过程、硬化过程和偏斜过程的Hermite矩模型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偏斜系数、峰态系数表明了矩模型的单调变换范围,由此可根据偏斜系数、峰态系数预先确定Hermite矩模型的变换公式和变换阶数。建立了非高斯过程峰值因子的概率分布表达式,明确了非高斯峰值因子与高斯峰值因子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将非高斯极值概率分布及峰值因子计算方法应用于平屋盖局部风压峰值因子、风压系数极值的计算。结果表明:非高斯风压的峰值因子、风压系数极值的计算值的平均值与实测值的平均值吻合,风压系数极值的吻合程度优于峰值因子的吻合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载荷 风压系数极值 Hermite矩模型 极值概率分布 峰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张预应力预制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4
作者 廖显东 胡翔 +2 位作者 张士前 刘亚男 薛伟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87-1296,共10页
为了解决有限元研究中预制混凝土框架节点处新旧混凝土叠合层界面黏结与穿过叠合层钢筋难以模拟的问题,讨论了有限元软件ABAQUS中模拟新旧混凝土叠合层黏结性能的不同方法,引入叠合层的黏结滑移本构和钢筋的剪切-滑移模型相结合的本构关... 为了解决有限元研究中预制混凝土框架节点处新旧混凝土叠合层界面黏结与穿过叠合层钢筋难以模拟的问题,讨论了有限元软件ABAQUS中模拟新旧混凝土叠合层黏结性能的不同方法,引入叠合层的黏结滑移本构和钢筋的剪切-滑移模型相结合的本构关系,建立后张预应力预制混凝土框架中节点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结果与足尺模型的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开展了轴压比、混凝土强度、预应力筋有效应力及筋黏结构造(全黏结、部分黏结和无黏结)等有限元参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轴压比由0.2增加到0.4时,承载力提高了11%,由0.4增加到0.6时,承载力增加不明显;提高混凝土强度、增加有效预应力可显著提高承载力;预应力筋黏结构造对节点承载力影响不显著,增加无黏结长度,可一定程度延缓节点的屈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 预应力 框架节点 新旧混凝土叠合层 黏结滑移 有限元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合木钢夹板螺栓连接节点的抗火性能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晋 许清风 +1 位作者 柏益伟 蔡建国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8-65,共8页
为研究我国常用树种胶合木钢夹板螺栓连接节点的抗火性能,进行了4个胶合木钢夹板螺栓连接试件的炭化速度试验,以及两组(共8个)胶合木钢夹板螺栓连接试件在不同持荷水平下的耐火极限试验.结果表明:钢夹板边缘内侧区域木材的炭化速度小于... 为研究我国常用树种胶合木钢夹板螺栓连接节点的抗火性能,进行了4个胶合木钢夹板螺栓连接试件的炭化速度试验,以及两组(共8个)胶合木钢夹板螺栓连接试件在不同持荷水平下的耐火极限试验.结果表明:钢夹板边缘内侧区域木材的炭化速度小于钢夹板边缘外侧区域,不同截面的水平向炭化速度小于竖向炭化速度,炭化速度随着受火时间的延长有降低的趋势;试件端距达到规范要求后,将端距从7d增加到10d并不能明显提高耐火极限,耐火极限随着持荷水平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其他条件相同时,耐火极限试件升温快于炭化速度试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合木钢夹板螺栓连接 炭化速度 耐火极限 抗火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面受火木梁耐火极限计算方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玲珠 王欣 许清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9-404,共6页
木材是可燃性材料,研究木构件的抗火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缺乏木结构耐火性能的系统研究,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木结构设计规范》基于试验方法,仅给出了各类木构件耐火极限的要求,未给出其计算方法。分别介绍了欧... 木材是可燃性材料,研究木构件的抗火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缺乏木结构耐火性能的系统研究,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木结构设计规范》基于试验方法,仅给出了各类木构件耐火极限的要求,未给出其计算方法。分别介绍了欧洲规范、美国规范、澳洲规范和加拿大规范的木梁耐火极限计算方法,对比发现各国规范中木梁耐火极限计算方法均基于剩余截面法,但其中木材炭化速度的计算方法不同,且考虑角部倒角效应及温度影响区的范围不同。通过将各国规范耐火极限预测值与试验结果对比,发现基于剩余截面法的木梁耐火极限计算方法能较好地预测木梁的耐火极限,考虑密度对炭化速度影响的欧洲规范和澳洲规范与试验结果更接近,因此建议我国规范中木梁耐火极限计算采用考虑密度影响的剩余截面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梁 耐火极限 剩余截面法 防火设计 炭化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RP侧向约束对GFRP带肋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言磊 王密锋 +1 位作者 张学 许清风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2,共8页
为考察BFRP侧向约束对GFRP带肋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对36个GFRP筋混凝土拉拔试件进行试验研究,主要试验参数为BFRP侧向约束层数(0层、1层、2层和3层)和混凝土相对保护层厚度c/d(1.6、2.2和3.0)。试验结果表明:BFRP侧向约束使拉拔... 为考察BFRP侧向约束对GFRP带肋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对36个GFRP筋混凝土拉拔试件进行试验研究,主要试验参数为BFRP侧向约束层数(0层、1层、2层和3层)和混凝土相对保护层厚度c/d(1.6、2.2和3.0)。试验结果表明:BFRP侧向约束使拉拔试件的破坏模式由混凝土劈裂破坏转为GFRP带肋筋的拔出破坏;试件的粘结强度和达到粘结强度所对应的滑移量、侧向约束应力会随BFRP侧向约束层数的增加而增大;相同BFRP侧向约束层数下,相对粘结强度随着c/d的增大而增大,但达到粘结强度所对应的侧向约束应力却随c/d的增大呈指数减小;相对粘结强度增加量随着达到粘结强度时侧向约束应力的增加呈对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复材筋 粘结性能 侧向约束 相对保护层厚度 粘结-滑移关系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特性的U形梁损伤识别
18
作者 周奎 吴伟 张富文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61,共7页
随着U型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施工缺陷以及服役期间受到环境和荷载的影响,结构的敏感部位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为了保障U型梁桥的运营通畅和降低维修成本,就需要对桥梁损伤部位进行准确迅速的识别定位。通过对实验室现有缩尺U形梁... 随着U型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施工缺陷以及服役期间受到环境和荷载的影响,结构的敏感部位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为了保障U型梁桥的运营通畅和降低维修成本,就需要对桥梁损伤部位进行准确迅速的识别定位。通过对实验室现有缩尺U形梁进行静力加载试验,同时对空载下的U形梁进行动测试验并采集信号得到损伤前后的模态参数。基于频率和振型这两个结构振动特性,以频率平方比和模态曲率差为指标对道床板损伤部位进行识别。结合有限元模拟与试验结果可知:从频率角度识别U型梁的结果不理想,但模态曲率差对其损伤位置及程度有一定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形梁 静力加载试验 动测试验 损伤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恐怖袭击发展趋势与伤亡风险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许兴鹏 许清风 +2 位作者 房志明 吕伟 黄溶岩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0-175,共6页
为揭示全球恐怖主义发展趋势,基于全球恐怖主义数据库(GTD),分析近50年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次数和伤亡人数的时空变化特征;从恐怖袭击的发生地区、武器类型和袭击目标等方面分析全球恐怖袭击特征,提出一种恐怖袭击伤亡风险量化模型及4级... 为揭示全球恐怖主义发展趋势,基于全球恐怖主义数据库(GTD),分析近50年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次数和伤亡人数的时空变化特征;从恐怖袭击的发生地区、武器类型和袭击目标等方面分析全球恐怖袭击特征,提出一种恐怖袭击伤亡风险量化模型及4级风险划分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地域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风险最高;武器类型中,以交通工具作为袭击武器的伤亡风险最高;袭击目标中,以军事、普通民众和非政府武装部队等作为目标的伤亡风险最高。全球恐怖袭击演变特征仍然呈现出严峻态势,伤亡风险量化模型可杜绝经验评估的主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袭击 伤亡风险 全球恐怖主义数据库(GTD) 发展趋势 风险等级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贴胶合竹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试验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雷 许清风 张富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437-3445,共9页
对7根钢筋混凝土梁(RC梁)粘贴胶合竹板加固的对比试验进行研究,其中2根为对比试件,1根为弯剪区粘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布抗剪加固试件,4根为梁底粘贴5~20 mm厚胶合竹板抗弯加固和弯剪区粘贴CFRP布抗剪加固试件。研究结果表... 对7根钢筋混凝土梁(RC梁)粘贴胶合竹板加固的对比试验进行研究,其中2根为对比试件,1根为弯剪区粘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布抗剪加固试件,4根为梁底粘贴5~20 mm厚胶合竹板抗弯加固和弯剪区粘贴CFRP布抗剪加固试件。研究结果表明:梁底粘贴胶合竹板加固RC梁的极限受弯承载力提高16%~118%,平均为62%;极限位移降低59%~80%,平均为69%。粘贴胶合竹板加固试件跨中截面应变仍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弯曲刚度随粘贴胶合竹板厚度的增加而增加。粘贴胶合竹板加固混凝土梁的理论计算和有限元分析(FEA)结果均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梁 加固 胶合竹板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