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负荷与反馈方式对高中生体能与体育学习积极兴趣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蔡瑞金 薛小安 +1 位作者 胡斌 季浏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9-85,93,共8页
探讨不同运动负荷(HR-160min)与不同反馈方式(M)对高中生体能和体育学习积极兴趣(PISL)的影响。方法:采用三因素实验设计,不同时间、不同HR-160min(HR140-160min、HR130-160min和HR120-160min)和不同反馈方式(自我控制反馈SF、追加反馈A... 探讨不同运动负荷(HR-160min)与不同反馈方式(M)对高中生体能和体育学习积极兴趣(PISL)的影响。方法:采用三因素实验设计,不同时间、不同HR-160min(HR140-160min、HR130-160min和HR120-160min)和不同反馈方式(自我控制反馈SF、追加反馈AF和无反馈NF)为干预手段,对297名高一学生进行为期12周的实验干预。结果显示:体能建模后,BMI、肺活量(VC)、坐位体前屈(SR)、仰卧起坐/引体向上(SU/PU)、800m/1000m、50m、立定跳远(SLJ)等7项指标“时段”主效应,BMI、SR、SU/PU、800m/1000m、50m、SLJ等6项指标“时段×运动负荷”、“运动负荷×反馈方式”交互效应,SR、SU/PU、800m/1000m、50m、SLJ等5项指标“运动负荷”和“反馈方式”主效应、“时段×反馈方式”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ISL建模后,“运动负荷”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馈方式”主效应和“运动负荷×反馈方式”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R140-160min是发展多项体能的关键因素,HR130-160min对BMI保持效果、对SR干预效果更好;不同反馈方式通过不同机制影响体能结果;HR140-160min与SF组合对发展体能的协同效应最佳;PISL受运动负荷影响,不受反馈方式、运动负荷与反馈方式交互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高中 运动负荷 自我控制反馈 追加反馈 无反馈 体能 体育学习积极兴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密度对青少年运动能耗与体质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31
2
作者 蔡瑞金 季浏 +2 位作者 尹杰 杨晓玲 薛小安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3-102,共10页
探讨60%THR运动强度下不同运动密度对青少年运动能耗与体质健康的影响。方法:将146名健康小学生随机分成低、中、高运动密度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Polar Team OH1和Actigraph wGT3X-BT监测运动强度和运动能耗。结果:运动能耗建模后,时段... 探讨60%THR运动强度下不同运动密度对青少年运动能耗与体质健康的影响。方法:将146名健康小学生随机分成低、中、高运动密度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Polar Team OH1和Actigraph wGT3X-BT监测运动强度和运动能耗。结果:运动能耗建模后,时段以及时段与组别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运动能耗与组别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体质健康建模后,BMI变化、往返跑、50 m跑和坐位体前屈进步幅度组别主效应以及肺活量、跳绳进步幅度"组别×性别"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仰卧起坐组别主效应和"组别×性别"交互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0%THR运动强度、36%~74%运动密度的运动负荷是维持身体基本运动能力的最小阈值,55%~74%的运动密度是引起BMI下降的最小阈值并适宜发展女生跳绳能力,75%以上运动密度是健康促进效应和提高运动能力的价值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运动密度 运动强度 能耗 体质健康 学校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A或VPA等时替代课堂10分钟LPA对高中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蔡瑞金 薛小安 +1 位作者 季浏 王诚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2-91,共10页
目的探究体育课堂不同运动强度累积时间与体质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用Actigraph wGT3X-BT采集360名城区和郊区高中生40 minSB、LPA、MPA、VPA累积时间和7日总佩戴时间,并统一进行体质健康测试,运用SPSS23.0对各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回... 目的探究体育课堂不同运动强度累积时间与体质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用Actigraph wGT3X-BT采集360名城区和郊区高中生40 minSB、LPA、MPA、VPA累积时间和7日总佩戴时间,并统一进行体质健康测试,运用SPSS23.0对各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等时替代分析。结果(1)在体育课上高中男生MPA、VPA运动时间均显著高于女生,体质健康水平也存在显著性性别差异;(2)LPA运动时间与各项目(立定跳远除外)之间无关,SB、MPA、VPA运动时间与体质健康大部分项目之间均显著相关;(3)对于高中男生,VPA运动时间对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坐位体前屈,MPA运动时间对肺活量和1000m单独产生有益影响;LPA运动时间对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坐位体前屈,SB时间对1000m单独产生不利影响;在控制LPA运动时间后,VPA和MPA运动时间对相关体质健康的有益影响减弱;在等时替代LPA后,VPA和MPA运动时间对相关体质健康的有益影响增强;(4)对于高中女生,SB、LPA、MPA与VPA运动时间对体质健康各项目的单独和等时替代影响均不显著,在控制LPA后,SB时间显著提高女生50m速度。结论目前上海市高中生体育课低于50%MVPA运动时间,MPA运动时间具有发展男生肺活量和1000m的特异性,VPA运动时间具有发展男生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坐位体前屈和50m的特异性,加速度计测量的课堂SB为肌肉力量和柔韧练习,但是高中女生体质健康的改善需要克服传统体育课程长期运动强度不足的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 LPA MPA VPA 运动时间 体质健康 等时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