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颈肌牵伸治疗躯体性耳鸣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陶泉 周璇 +4 位作者 杨晓颜 刘刚 冯宇伟 毛琳 杜青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3-255,共3页
目的:研究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联合颈肌牵伸治疗对躯体性耳鸣患者的影响。方法:46例单侧耳鸣患者按就诊顺序交叉分为2组,TENS组(23例,男17例,女6例,平均年龄32.9岁),TENS联合颈肌牵伸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平均年龄34.1岁)。评定2组治... 目的:研究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联合颈肌牵伸治疗对躯体性耳鸣患者的影响。方法:46例单侧耳鸣患者按就诊顺序交叉分为2组,TENS组(23例,男17例,女6例,平均年龄32.9岁),TENS联合颈肌牵伸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平均年龄34.1岁)。评定2组治疗前后耳鸣响度(VAS)和耳鸣侧胸锁乳突肌与上斜方肌静态表面肌电位值的变化。结果:治疗1月后,TENS组治疗前后耳鸣响度平均分值VAS从5.2降为3.8(P<0.05),TENS联合颈肌牵伸组耳鸣响度平均分值VAS从5.9降为3.1(P<0.01),两组间比较P<0.05。治疗前后耳鸣侧胸锁乳突肌静息电位值TENS组分别为2.8±1.7与2.2±1.7(P<0.05),TENS联合颈肌牵伸组为2.9±1.5与2.1±1.1(P<0.01)。耳鸣侧上斜方肌静息电位值TENS组治疗前后分别为4.1±1.6与2.6±2.1(P<0.05),TENS联合颈肌牵伸组为4.2±1.3与2.3±1.2(P<0.01),两组治疗前后耳鸣侧紧张肌静息电位值变化均明显,两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TENS组有效率为47.8%,TENS联合颈肌牵伸组有效率为65.2%,两组间比较P<0.05。结论:TENS联合颈肌牵伸是治疗躯体性耳鸣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电神经刺激 颈肌牵伸练习 躯体耳鸣 表面肌电图 耳鸣响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力电刺激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核心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杨晓颜 杜青 +4 位作者 周璇 张树新 邓巍巍 陈楠 龚春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观察助力电刺激训练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核心稳定的疗效。方法:从2011年11月—2012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脑瘫患儿中选择19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观察组10例接受包括助力电刺激在... 目的:观察助力电刺激训练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核心稳定的疗效。方法:从2011年11月—2012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脑瘫患儿中选择19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观察组10例接受包括助力电刺激在内的康复治疗,对照组9例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患儿入组后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88)和表面肌电图仪对患儿进行评估,分析脑瘫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中B区(坐位)、D区(站立位)、E区(行走、跑和跳)及腹直肌、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GMFM88、B、D、E区)及腹直肌RMS值、竖脊肌RMS值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GMFM88、B、D、E区粗大运动评分、腹直肌RMS值、竖脊肌RMS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GMFM88、B、D、E区粗大运动评分、腹直肌RMS值、竖脊肌RMS值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GMFM88、B、D、E区粗大运动评分、腹直肌RMS值、竖脊肌RM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助力电刺激训练有助于改善脑瘫患儿的核心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助力电刺激 表面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手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生存质量《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类目组合制定初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吴超 杜青 +5 位作者 周璇 杨晓颜 陈楠 徐彬 于虹 梁菊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3-268,共6页
目的:通过将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会患者问卷表(The 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 Questionnaire,SRS-22)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中相关类目匹配,旨在实现SRS-22问卷跨语言、跨学科的交流,为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 目的:通过将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会患者问卷表(The 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 Questionnaire,SRS-22)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中相关类目匹配,旨在实现SRS-22问卷跨语言、跨学科的交流,为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患者生存质量(QOL)评定提供通用的、标准化无语言局限的评定方法。方法:将脊柱侧凸研究会患者问卷SRS-22的内容与ICF中相关类目进行匹配,获得ICF类目组合,运用获得的ICF类目组合、SRS-22问卷,分别对41例非手术治疗IS患者进行评定;初测2周后,随机对其中20例患者进行ICF类目组合重测。结果:SRS-22问卷与ICF类目匹配一致性Kappa=0.87(P<0.01);SRS-22问卷与IS患者QOL的ICF类目组合临床评定结果相关性r=0.838(P<0.01);ICF类目组合各维度重测信度均大于0.75。结论:ICF类目组合能全面体现SRS-22问卷内容,且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与SRS-22问卷评定结果高度相关,可运用于临床非手术治疗IS患者QOL的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脊柱侧凸研究会患者问卷表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