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ASL联合ABCD2评分与DSC-PWI联合ABCD2评分评估TIA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斌 姚振威 +3 位作者 杨芮 何光武 王博 陈永烨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5-189,共5页
目的:比较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联合ABCD2评分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联合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发生脑梗死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TIA患者89例,均在发病后24h内行3D-ASL、DSC-PWI及MRI... 目的:比较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联合ABCD2评分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联合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发生脑梗死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TIA患者89例,均在发病后24h内行3D-ASL、DSC-PWI及MRI检查。将3D-ASL和DSC-PWI检查结果分别联合ABCD2评分对患者进行脑梗死风险评估,7 d内复查MRI了解是否有新发脑梗死。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法评估并比较2种联合评估系统对TIA患者7d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3D-ASL和DSC-PWI阳性组的TIA患者7 d内脑梗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相应的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435,P<0.001;χ^(2)=18.443,P<0.001);3D-ASL联合ABCD2评分或DSC-PWI联合ABCD2评分评估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组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492,P<O.OO1;χ^(2)=26.094,P<0.001);预测TIA后7d内脑梗死发生风险时,3D-ASL联合ABCD2评分及DSC-PWI联合ABCD2评分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是0.828,0.842,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67,P=0.243)。结论:3D-ASL联合ABCD2评分及DSC-PWI联合ABCD2评分均能较好地预测TIA后7 d内脑梗死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 ABCD2评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C值与rADC值在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平滑肌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郑晓婷 孙莉 +1 位作者 孙昂 何光武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2-246,共5页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值在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平滑肌瘤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子宫平滑肌瘤,按不同病理类型分为普通组(37...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值在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平滑肌瘤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子宫平滑肌瘤,按不同病理类型分为普通组(37例)、富细胞组(8例)、变性组(15例,包括间质水肿、囊变3例,玻璃样变3例,出血坏死9例)。分别对病灶及闭孔内肌进行ADC值测定(b=800 s/mm^(2)),并计算出相应rADC值。对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平滑肌瘤的ADC值、r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两者的诊断效能。结果:富细胞组子宫平滑肌瘤的ADC值与rADC值均低于变性组子宫平滑肌瘤(P 0.05),而与普通组子宫平滑肌瘤的ADC值与r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普通组子宫平滑肌瘤的ADC值与rADC值均低于变性组子宫平滑肌瘤(P 0.05)。ADC值鉴别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平滑肌瘤的ROC曲线下面积(0.615、0.859、0.917)均较rADC值(0.527、0.785、0.838)高。结论:ADC值与rADC值能够为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平滑肌瘤的进一步鉴别提供参考依据,具有临床指导意义,但rADC值的诊断效能并未优于AD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子宫平滑肌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