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1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证候分布特征及其与理化指标相关性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惠梦雨 苏式兵 +7 位作者 周汶君 杨梦蝶 陈晓乐 季青 王文海 王鹏 孟志强 张华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0-466,共7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及其与理化检查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肝癌患者的四诊信息、诊疗过程记录及理化检查指标结果,由专人辨证,分析各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治疗方法、理化检查指标间的关系。结果:414例患者中发生转移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及其与理化检查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肝癌患者的四诊信息、诊疗过程记录及理化检查指标结果,由专人辨证,分析各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治疗方法、理化检查指标间的关系。结果:414例患者中发生转移75例;总体证候分布以脾虚证最多,占42%,其余为隐证、肝肾阴虚证、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复发转移者中,脾虚证最多,占41%,与总体证候分布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是否采用手术、放化疗及介入患者的证候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证、肝肾阴虚证、湿热证3种证候间的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凝血酶原时间(PT)、糖类抗原125及199(CA125、1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间两两比较,脾虚及肝肾阴虚证的TBIL、PT降低,胆碱酯酶(CHE)升高,脾虚证ALP、CA125、CA199降低(均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证候分布以虚证为主,尤以脾虚证为多,其次为无症状或无证可辨者(隐证)。不同治法的患者证候分布特征不同。不同证候的理化检查指标存在一定差异,可为辨证提供一定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证候分布特征 复发转移 中医药 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 理化指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联规则及复杂网络分析古医籍中乳腺癌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22
2
作者 陈文莉 李文林 +6 位作者 史勤 陈红宇 周娴芳 丁明明 刘立伟 杨丽丽 杨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5-629,共5页
目的探析中医古籍文献中乳腺癌相关方剂中蕴含的乳腺癌治疗用药规律。方法采用XMinerV2.4进行Fp-Growth算法建模进行方药数据关联分析,并采用加权有向图形式表示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采用LiquoriceV3.0进行Complex Network建模进行方药... 目的探析中医古籍文献中乳腺癌相关方剂中蕴含的乳腺癌治疗用药规律。方法采用XMinerV2.4进行Fp-Growth算法建模进行方药数据关联分析,并采用加权有向图形式表示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采用LiquoriceV3.0进行Complex Network建模进行方药网络分析,对网络节点进行社团聚集分析,利用社团结构表示药物配伍关系。结果共收集内服方剂136例,外用方剂41例。内服方核心药物是莪术、白术、当归,莪术的配伍有:三棱-莪术、莪术-淫羊藿、莪术-鹿角片、莪术-肉苁蓉、莪术-枸杞子。当归的配伍有:当归-人参、当归-防风、当归-熟地;白术的配伍有:白术-石见穿、白术-南沙参和白术-枸杞子。外用药物中枯矾-白芷、僵蚕-羌活等有关联性,同时以僵蚕为主,形成了僵蚕-羌活、僵蚕-(川乌、羌活)、僵蚕-香附等不同药对或药组。通过复杂网络分析可以看出,内服方中的核心药物群有益气温阳活血药:党参、白术、黄芪、茯苓、淫羊藿、肉苁蓉、延胡索、莪术、山茱萸;养阴解毒药:南沙参、枸杞子、石见穿、露蜂房;行气活血药:当归、郁金、香附;化痰活血药:三棱、桃仁、鹿角片、丹参、延胡索、海藻。核心药物之外的配伍分析提示有昆布-牡蛎、白芥子-鹿角胶、枳壳-厚朴、玄参-白蔹等药对。外用方中的核心药物群为活血通阳解毒药:当归、白蔹、没药、葱白;杏仁、蓖麻仁;红花-乳香。核心药物之外的配伍分析提示有活血温里止痛药:当归-川芎-草乌;祛风药:僵蚕-羌活;化痰行气药:枳壳-香附-陈皮-半夏等药对。结论运用关联规则与复杂网络的方法分析古籍文献中乳腺癌的用药规律,可为探讨古代该病的病机特点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开拓当代临床医生的治疗思路,结合分析结果,可将其中的典型药对尤其是当代临床少见的药对,在乳腺癌复发转移而常规治疗乏效时使用,为乳腺癌的现代临床研究提供思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 乳腺癌 数据挖掘 用药特色 配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抑瘤方配合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情绪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文莉 张俐敏 +2 位作者 史勤 周娴芳 陈红宇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6期986-988,992,共4页
目的:研究扶正抑瘤方配合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乳腺癌患者分随机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扶正抑瘤方+心理干预,对照组仅予以扶正抑瘤方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患者抑郁、焦虑... 目的:研究扶正抑瘤方配合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乳腺癌患者分随机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扶正抑瘤方+心理干预,对照组仅予以扶正抑瘤方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患者抑郁、焦虑量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SDS、SAS评分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4.124,P=0.045;F=4.288,P=0.041),在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2个不同的时间点,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F=5.321,P=0.023;F=16.859,P<0.001;F=4.320,P=0.040;F=16.610,P<0.001)。结论:扶正抑瘤方配合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抑瘤方 心理干预 乳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