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青少年专项运动技能概况及其与身体活动和体质健康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马晓凯 朱政 +2 位作者 杨漾 杨璨 曹振波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3-28,共6页
目的:调查上海市青少年专项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并探讨其与身体活动、体质健康水平间的关系。方法:研究数据来自2019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数据覆盖上海16个区,按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进行抽样。2019... 目的:调查上海市青少年专项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并探讨其与身体活动、体质健康水平间的关系。方法:研究数据来自2019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数据覆盖上海16个区,按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进行抽样。2019年数据中,初一至高三年级学生83 730人,其中,55 851名学生及其1名监护人同时完成问卷调查(完成率66.7%)。筛查数据缺失、异常值后,共54 576名学生的数据纳入最终分析,其中男生27 387名(占50.2%),初中生34 306名(占62.9%),城区青少年16 395名(占30.0%)。受试者专项运动技能掌握情况、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水平数据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得。结果:整体上,上海市青少年BMI、专项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存在显著性别、学段和城郊统计差异(P<0.05);男生无专项运动技能的人数比例(%NSKILL)和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Fit)显著低于女生(13.3%vs 14.0%,P<0.05;19.1%vs 34.8%,P<0.05),达到每日60 min MVPA推荐量的天数(MVPA-D)和1周每天MVPA均达60 min推荐量的人数比例(%MVPA7)均显著优于女生[4(3,6) vs 4(2,5)天,P<0.001;10.6%vs 5.9%,P<0.001];初中生%N-SKILL显著低于高中生(P<0.001),MVPA-D、%MVPA7和%Fit均显著高于高中生(P<0.001);城区青少年%N-SKILL、MVPA-D和MVPA-7%显著低于郊区青少年(P<0.001),%Fit显著优于郊区青少年(P<0.001)。二元逻辑回归结果显示,加入混杂变量年龄、性别、年级和城郊调整后,MVPA-D和体质健康标准达优良等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趋势<0.001),MVPA-D对应优势比(OR)为1.146(95%CI:1.133,1.158)。加入混杂变量年龄、性别、年级、城郊和MVPA-D调整后,专项运动技能掌握情况与体质健康标准达优良等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趋势<0.001),青少年专项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对应OR值为1.499(95%CI:1.453,1.546)。结论:上海市大部分青少年掌握专项运动技能情况较好,但有少数青少年认为自己没有掌握任何运动技能,且存在性别、学段和城郊差异。青少年MVPA-D水平、专项运动技能掌握情况与体质健康标准达优良等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且相互独立。提示通过逐步优化青少年专项运动技能测评方法,遵循其学段、性别等发展规律,结合科学、精准施教,确保青少年专项运动技能的掌握,促进青少年终身运动锻炼习惯的养成,是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运动技能 体质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部分11~18岁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伟 杨漾 +1 位作者 庄洁 陈佩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2-654,共3页
目的:调查上海市部分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并分析膳食营养、体力活动及生活习惯等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调查方法抽取上海市六个区11~18岁学生2107人(其中男性1045人,女性1062人),通过体质测试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调查... 目的:调查上海市部分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并分析膳食营养、体力活动及生活习惯等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调查方法抽取上海市六个区11~18岁学生2107人(其中男性1045人,女性1062人),通过体质测试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调查问卷》调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相关因素。结果:男生各年龄段超重肥胖检出率均大于女生,低年龄段男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均大于高年龄段。本研究结果显示体力活动与肥胖关系较为密切。结论:应特别重视低年龄段男生的体重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超重肥胖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7~18岁学生1985至2014年的超重和肥胖流行趋势 被引量:71
3
作者 王向军 杨漾 +1 位作者 吴艳强 彭宁宁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1985至2014年7~18岁学生的超重和肥胖的动态变化趋势。方法选取1985(n=14 677)、1995(n=7 916)、2000(n=15 270)、2005(n=7 492)、2010(n=14 301)和2014(n=15 423)年6次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上海地区资料进行分析。采... 目的分析上海市1985至2014年7~18岁学生的超重和肥胖的动态变化趋势。方法选取1985(n=14 677)、1995(n=7 916)、2000(n=15 270)、2005(n=7 492)、2010(n=14 301)和2014(n=15 423)年6次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上海地区资料进行分析。采用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BMI分类标准。结果基于上海市6个区总调查样本量,以10年(1985、1995、2005和2014年)为1个周期,随年代增长上海市7~18岁男、女学生BMI P_(50)百分位数曲线逐年提高,总体男生较女生提高更为明显,不同年龄组的男女生BMI均值呈上升趋势且均为男生高于女生。2014年上海市BMI和全国比较,P50男女生均高于全国水平,P_(85)和P_(95)男女生11和12岁前与全国水平重合,之后高于全国水平。与1985年比较,2014年上海市7~18岁男生超重检出率增加了11倍(19.3%vs 1.7%),肥胖检出率增加了29倍(11.7%vs 0.4%),平均增长率为12.3%;上海市7~18岁女生超重检出率增加了7倍(11.6%vs 1.5%),肥胖检出率增加了31倍(6.4%vs 0.2%),平均增长率为12.7%。各年龄组男生超重检出率14.3%~26.9%、肥胖检出率7.3%~17.0%,男生11岁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最高;各年龄组女生超重检出率8.6%~14.0%、肥胖检出率2.8%~11.2%,女生7岁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最高。男生各年龄段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结论上海市1985至2014年7~18岁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持续增长。低年龄段男生超重流行程度较为严重,已处于国际高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儿童青少年 超重 肥胖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不同参考标准评估2010年上海市7—17岁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 被引量:8
4
作者 张羿 吴艳强 +5 位作者 赵倩 陈少科 曹芳 程毅 杨漾 严卫丽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5期363-368,共6页
目的分别应用基于年龄和性别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考标准(NBPR)和基于年龄、性别和身高百分位数的儿童青少年血压参考标准(BPCH),评估上海市儿童青少年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方法样本人群来自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2010年的... 目的分别应用基于年龄和性别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考标准(NBPR)和基于年龄、性别和身高百分位数的儿童青少年血压参考标准(BPCH),评估上海市儿童青少年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方法样本人群来自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2010年的常规数据,包含7—17岁男女生各3300名。NBPR是我国儿童青少年基于性别和年龄的血压参考标准(2010),BPCH是应用GAMLSS技术参考中国家庭营养健康调查1991至2009年的数据构建的基于性别、年龄和身高百分位数的儿童血压参考标准。收缩压(SBP)或舒张压(DBP)≥其性别、年龄和身高相应的%界值定义为高血压。对两种标准下结果不一致的研究对象进行特征分析,计算身高的z值并进行比较。结果应用NBPR,男生、女生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1.3%、10.0%,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应用BPCH,男生、女生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6.9%、6.0%,发病率在各年龄段大致稳定。187名(5.6%)男生和190名(5.7%)女生应用NBPR和BPCH均被诊断为高血压,42名男生(1.3%)、8名女生(0.2%)仅被BPCH诊断为高血压,其平均身高[男:(138.1±2.1)cm,女:(139.4±9.8)cm]分别低于总体样本的平均身高[男:17cm(Z=-0.78,P〈0.0001);女:11cm(Z=-1.29,P=0.0159)]。188名男生(5.7%)、141名女生(4.3%)仅被NBPR诊断为高血压,平均身高[男生:(169.0±17.6)cm,女生:(160.6±6.5)cm]分别高于总体样本的平均身高[男生:13.9em(Z=0.31,P〈0.0001);女生:10.2cm(Z=0.39,P〈0.0001)]。结论通过对NBPR和BPCH的比较结果显示,血压标准考虑身高与否直接影响着男生4.42%和女生4.03%血压的判定,建议我国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同时考虑性别、年龄和身高的血压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参考指标 青少年 年龄 患病率 身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小学生腰围身高比筛查肥胖相关心血管代谢风险循证实践指南
5
作者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临床流行病学组(筹) 窦亚兰 +7 位作者 张羿 陈逍天 何雯楠 杨漾 程红 米杰 张崇凡 严卫丽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5-412,共8页
儿童期肥胖与相关慢病风险防治是全生命周期慢病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2016年WHO数据显示,全球有3~4亿5~19岁儿童青少年处于超重肥胖状态[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指出,我国6~17岁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高达11.1%和7.... 儿童期肥胖与相关慢病风险防治是全生命周期慢病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2016年WHO数据显示,全球有3~4亿5~19岁儿童青少年处于超重肥胖状态[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指出,我国6~17岁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高达11.1%和7.9%,可导致糖尿病前期、血脂异常和血压升高等心血管代谢风险(CMR)升高。儿童期CMR群体是发生成人心脑血管慢性疾病的高危人群[2],而我国儿童CMR流行趋势已十分严峻,2014年科技部“十二五”支撑计划全国多中心儿童心血管防治研究发现,7~18岁学生罹患中心性肥胖、糖脂代谢异常和血压升高中至少3项异常的比例已达到6.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循证实践 肥胖率 风险防治 心脑血管 血脂异常 慢性疾病 C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