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靠科学技术 农业阔步向前──奉贤县种植业的发展轨迹
1
作者 褚建平 姜金余 杨雄杰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5-18,共4页
阐述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奉贤县种植业的发展轨迹。通过改革种植制度,发展商品农业,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庭园经济等措施,提高了农业产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并提出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种植业高速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 奉贤县 种植制度 上海 种植业结构 庭园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9年奉贤县示范推广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2”的总结
2
作者 王玲燕 夏根龙 +1 位作者 王伟荣 孙超才 《上海农业科技》 2000年第1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油菜 双低油菜 沪油12号 品种推广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RAPD技术分析软X-射线诱变育成的香粳稻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涛 王建东 +2 位作者 谢伟军 顾德法 龚蓁蓁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8-23,共6页
香粳832和申香粳4号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顾德法等从武香203经软X-射线辐射的后代中选育出的优良品种。通过RAPD分析,证明了用软X-射线辐射处理萌动种子后可引起后代基因水平上的变化.
关键词 香粳稻 软X-射线 辐射育种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油菜“沪油15”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4
作者 孙超才 赵华 +3 位作者 王伟荣 李延莉 王玲燕 金巧玲 《上海农业科技》 2001年第5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双低油菜 沪油15品种 高产栽培 种植密度 施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玉米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5
作者 陈虹 徐跃明 《上海农业科技》 2001年第6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糯玉米 早熟高产栽培 良种选择 育苗 移栽 施肥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健南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6
作者 徐跃明 沈翠燕 《上海农业科技》 2000年第6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保健南瓜 品种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奉贤县小宗经济作物茬口安排模式
7
作者 徐跃明 《上海农业科技》 1999年第3期73-73,79,共2页
我县自80年代起,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通过熟制改革,不断开发小宗经济作物,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已形成了以草莓、西甜瓜、玉米、蔬菜为龙头的多种高效益的种植项目。我推广站粮经科对有关镇种植业结构调整中茬口安排方式... 我县自80年代起,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通过熟制改革,不断开发小宗经济作物,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已形成了以草莓、西甜瓜、玉米、蔬菜为龙头的多种高效益的种植项目。我推广站粮经科对有关镇种植业结构调整中茬口安排方式作了较为详细的调查,选出一批较为典型、安排合理、经济效益高的茬口安排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作物 作物 茬口安排 模式 耕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益作物引进推广的实践与体会
8
作者 徐跃明 沙子瑶 《上海农业科技》 1998年第6期10-10,共1页
奉贤县北依黄浦江、南临杭州湾,有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适宜多种粮食经济作物的生长。解放后以粮棉油为主的单一的种植结构,导致任务年年超额完成,但经济效益上二不去,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80年代中期,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农技部... 奉贤县北依黄浦江、南临杭州湾,有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适宜多种粮食经济作物的生长。解放后以粮棉油为主的单一的种植结构,导致任务年年超额完成,但经济效益上二不去,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80年代中期,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农技部门积极引进、推广高效益的种植项目,经10多年的努力,现已形成了草莓、西甜瓜、蔬菜等三大种植业,还推广了鲜糯玉米、蜜瓜等种植,种植面积6万亩左右,净产值超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益作物 草莓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现代农艺栽培技术
9
作者 王玲燕 韩翠英 杨正育 《上海农业科技》 1997年第3期28-28,共1页
以直播化除为主体的油菜现代农艺栽培技术,是继稻麦现代农艺技术推广应用以后,本市郊区农业生产上又一新技术。它解决了传统油菜生产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为油菜规模生产、机械作业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在奉贤县示范推广过程... 以直播化除为主体的油菜现代农艺栽培技术,是继稻麦现代农艺技术推广应用以后,本市郊区农业生产上又一新技术。它解决了传统油菜生产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为油菜规模生产、机械作业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在奉贤县示范推广过程中深受广大农户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农艺性状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奉贤县新平整农田肥力现状及其培肥对策
10
作者 钱非凡 朱萍 +2 位作者 黄卫红 陆群 潘玉才 《上海农业科技》 2001年第6期8-9,共2页
关键词 坡土整理工程 土壤肥力 现状 培肥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奉贤县菜用大豆发展对策
11
作者 徐平 《上海农业科技》 2001年第4期86-86,共1页
关键词 菜用大豆 发展规划 奉贤县 地理区域选择 品种选择 耕作方式 栽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蜜瓜、后季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探索
12
作者 沈翠燕 钱林章 +1 位作者 郭校章 徐耀明 《上海农业科技》 2000年第6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三熟制 草莓 蜜瓜 后季稻 高效栽培 茬口搭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固氮菌对小白菜和莴苣的使用效果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英 方华 +3 位作者 陈磊 金桓先 王玲燕 施月欢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70-73,共4页
用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固氮室筛选与构建的水稻根际联合固氮工程菌MGH8与EH861对小白菜和莴苣进行浸种或喷苗或沾根处理 ,结果表明 ,小白菜的株高、绿叶数、样品的鲜重、干重 ,叶片的鲜重、小区的总产量都略有增长 ,莴苣也有... 用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固氮室筛选与构建的水稻根际联合固氮工程菌MGH8与EH861对小白菜和莴苣进行浸种或喷苗或沾根处理 ,结果表明 ,小白菜的株高、绿叶数、样品的鲜重、干重 ,叶片的鲜重、小区的总产量都略有增长 ,莴苣也有一定的增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莴苣 联合固氮菌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喷施“植物动力2003”的节氮效应
14
作者 茅国芳 汪传炳 +2 位作者 褚金海 钱非凡 潘玉才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67-68,共2页
水稻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纯氮17.1 kg/667m 2 的基础上,于分蘖期和孕穗期喷施“植物动力2003”(以下简称“2003”)的两个处理稻谷实产与对照(施纯氮19.0 kg/667m 2 加喷清水)的实产相比,... 水稻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纯氮17.1 kg/667m 2 的基础上,于分蘖期和孕穗期喷施“植物动力2003”(以下简称“2003”)的两个处理稻谷实产与对照(施纯氮19.0 kg/667m 2 加喷清水)的实产相比,无明显差异;同样,在施纯氮17.1 kg/667m 2 处理中,无论是分蘖期或是孕穗期喷施“2003”,其植株倒三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盆栽水稻15N 示踪试验结果表明,在等氮条件下,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青紫泥,分蘖期喷“2003”和孕穗期喷“2003”两个处理,平均每盆水稻的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分别比对照增加4.93% 、9.41% 和1.91% 、3.22% ;土壤肥力水平中等偏低的夹沙泥,分蘖期喷和孕穗期喷“2003”两个处理,平均每盆水稻的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分别比对照增3.32% 、7.38% 和1.68% 、3.5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动力2003 氮肥利用率 水稻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作物生长系统模拟及在小麦上的应用
15
作者 夏根龙 曹欢欢 曹卫星 《上海农业科技》 1997年第1期15-15,14,共2页
自本世纪60年代中期起,由于系统思想和方法与计算机在农业科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模拟模型来研究作物系统已成为科学研究中的一个方面,并有了较快的发展。其主要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系统分析,综合植物生理、生态学,农业气象学,微气... 自本世纪60年代中期起,由于系统思想和方法与计算机在农业科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模拟模型来研究作物系统已成为科学研究中的一个方面,并有了较快的发展。其主要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系统分析,综合植物生理、生态学,农业气象学,微气象学,土壤物理学,土壤微生物学等研究成果,将作物与生存的生态环境因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动态的定量分析和生长模拟研究,其不仅是一个难度大、综合性强的基础研究课题,而且是估测农业生产最终产量形成和农业生产发展趋势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长模拟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螟发生危害与化学防治
16
作者 陈虹 蒋建忠 《上海农业科技》 2001年第2期67-67,70,共2页
关键词 玉米螟 玉米害虫 发生规律 预测预报 危害习性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施肥模式的研究
17
作者 金巧玲 徐萍 《上海农业科技》 2001年第1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杂交稻 施肥模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种子产业发展 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
18
作者 金巧玲 《上海农业科技》 2001年第6期3-3,共1页
关键词 奉贤县 种植业 结构调整 种子产业 品种推广 种子专业化生产 种子集团化经营 种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秸还田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潘玉才 钱非凡 +4 位作者 黄卫红 陆群 沈金芳 朱恩 田仲和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59-65,共7页
麦秸还田对稻谷成苗和稻苗分蘖有一定的影响 ,还田量越大 ,成苗率越低。麦秸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主要原因是分蘖成穗数少。麦秸还田的稻苗植株干重和N、P、K含量高于不还田 ,这就表明 ,麦秸适量还田或通过干湿交替 ,使群体变化不受影... 麦秸还田对稻谷成苗和稻苗分蘖有一定的影响 ,还田量越大 ,成苗率越低。麦秸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主要原因是分蘖成穗数少。麦秸还田的稻苗植株干重和N、P、K含量高于不还田 ,这就表明 ,麦秸适量还田或通过干湿交替 ,使群体变化不受影响 ,则可提高水稻产量。水稻拔节前测定的数据表明 ,土壤还原性物质的含量较高 ,Eh的变化范围在 - 94mV~ 54mV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还田 土壤还原性物质 水稻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遗传性状生理效应及产量潜力模拟 被引量:2
20
作者 夏根龙 曹卫星 曹欢欢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23-27,共5页
选用当今世界较具代表性的小麦生长模型 CERES- WHEAT,采用计算机模拟试验方法 ,研究探索了小麦遗传性状的生理效应及产量改良潜力。结果表明 ,该模型基本符合沪、宁两地的小麦生产实际 ,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适用性。通过确定沪、宁两地... 选用当今世界较具代表性的小麦生长模型 CERES- WHEAT,采用计算机模拟试验方法 ,研究探索了小麦遗传性状的生理效应及产量改良潜力。结果表明 ,该模型基本符合沪、宁两地的小麦生产实际 ,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适用性。通过确定沪、宁两地小麦品种各遗传性状的适宜值范围 ,提出了培育适应长江下游地区小麦高产品种的目标性状指标。改良基因型可望比现有品种增产 30 %以上。获得的适合长江下游地区小麦遗传系数的适宜值 ,为该地区小麦品种的选育提出了有效路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模拟 适宜基因型 产量潜力 遗传性状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