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某社区卒中高危老年人群筛查与干预管理实施效果评价
1
作者 徐佩玉 余虹 +4 位作者 蔡珍璋 张海洋 顾桢茂 周婷 黄久仪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71-677,共7页
目的评价社区卒中高危老年人群筛查与干预管理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2年7月参加上海市奉贤区泰日社区年度健康体检的老年(年龄≥60岁)人群作为筛查与干预对象。于2019和2020年分2个年度分别进行第一轮卒中高危人群筛查... 目的评价社区卒中高危老年人群筛查与干预管理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2年7月参加上海市奉贤区泰日社区年度健康体检的老年(年龄≥60岁)人群作为筛查与干预对象。于2019和2020年分2个年度分别进行第一轮卒中高危人群筛查,2021年和2022年依次对2019和2020年的筛查人群进行第二轮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复查),选择2轮筛查中均接受过卒中高危筛查的人群(重叠人群)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脑血管功能积分值对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筛查,75~100分为非高危,<75分为高危,其中50~74、25~49、0~24分依次为轻、中、重度危险。收集所有筛查人群的基线和复查资料,包括收缩压、舒张压、超重或肥胖情况(体质量指数≥24 kg/m2)、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完成筛查后,在筛查现场对被筛查者进行检测报告解读和首诊干预,并将筛查结果录入健康体检档案。首诊干预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危险因素干预和高危个体的治疗性干预。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干预采取发放卒中预防科普手册和个体化面对面指导的方式。高危个体的治疗性干预根据卒中风险评估结果、相关慢性病患病情况等指导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他汀类药物治疗及脑血管的进一步检查与治疗等。项目实施前回顾性调查2018年度该社区的卒中发病情况,以比较卒中筛查-干预的年度变化。在实施干预管理的过程中进行全社区户籍人口卒中发病监测,监测方法为每年进行1次卒中发病登记,并与奉贤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金汇镇泰日派出所合作获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2018至2022年该社区卒中发病监测资料和派出所提供的死亡登记信息。结果2轮筛查重叠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对象共5188名,男2269名,女2923名,第一轮筛查时的年龄为60~93岁,平均年龄(68±6)岁,其中60~64、65~69、70~74、≥75岁年龄组占比分别为30.3%、34.7%、21.1%和14.0%。(1)筛查-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者的比例均下降(分别为49.4%比57.3%、26.6%比28.7%、9.6%比10.9%、14.7%比17.0%、2.4%比3.3%;均P<0.05),但高尿酸血症者比例增加(15.8%比13.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2018年筛查-干预方案实施前该社区卒中发病率为332.1/10万,2019—2022年实施筛查-干预方案期间社区的卒中发病率分别为335.0/10万、270.8/10万、235.0/10万和193.6/10万。2019—2022年该社区缺血性卒中(χ_(趋势)^(2)=8.350,P=0.004)和卒中(χ_(趋势)^(2)=9.910,P=0.002)的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未见下降趋势(χ_(趋势)^(2)=1.636,P=0.201)。(3)参与卒中高危筛查的5188名老年人群的基线和复查脑血管功能积分值中位数分别为82.50(52.50,98.75)分和88.50(59.00,100.00)分,卒中高危率分别为39.8%和35.6%;干预后复查的脑血管功能积分值较基线上升,卒中高危率下降,筛查-干预前后卒中风险等级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结合社区老年人健康体检和家庭医师团队服务实施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管理方案,能够显著降低社区卒中发病率、高危率和危险因素暴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一级预防 风险评估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社区老年人群卒中一级干预方案实施效果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庆华 黄久仪 +5 位作者 余虹 王艳 徐佩玉 郭吉平 顾桢茂 李学松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8-93,共6页
目的初步评价某社区老年人群卒中一级干预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奉贤区某社区2019年参加社区老年健康体检并于2021年再次参加健康体检的老年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社区人群的年龄≥60岁。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以社区老... 目的初步评价某社区老年人群卒中一级干预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奉贤区某社区2019年参加社区老年健康体检并于2021年再次参加健康体检的老年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社区人群的年龄≥60岁。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以社区老年人年度健康体检结果为数据来源。在体检过程中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并进行卒中风险评估、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结合风险评估结果进行首诊干预,针对高危个体进行长期干预管理。卒中风险评估指标为脑血管功能积分,75~100分为非高危,50~<75分为轻度危险,25~<50分为中度危险,0~<25分为重度危险。干预2年后结合体检进行脑血管功能复检,比较干预前后脑血管功能积分及血压、身高、体质量、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1)完成2019年筛查和2021年复检的某社区老年人群共计2333名,其中男1039名,女1294名。(2)与2019年初筛的结果比较,2021年男性收缩压(<140、140~159、≥160 mmHg)、舒张压(<90、90~99、≥100 mmHg)和女性舒张压(<90、90~99、≥100 mmHg)的分布均有改善,干预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8.5%(608/1039)、31.7%(329/1039)、9.8%(102/1039)比54.1%(562/1039)、32.5%(338/1039)、13.4%(139/1039),χ^(2)=7.610,P=0.022;78.4%(815/1039)、16.8%(175/1039)、4.7%(49/1039)比65.2%(677/1039)、24.7%(257/1039)、10.1%(105/1039),χ^(2)=48.693,P<0.01;76.7%(993/1294)、18.9%(245/1294)、4.3%(56/1294)比68.2%(883/1294)、23.6%(306/1294)、8.1%(105/1294),χ^(2)=28.166,P<0.01],但女性健康体检人群干预前后收缩压水平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2019年初筛的结果比较,2021年男性和女性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降低,空腹血糖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1.15(0.81,1.62)mmol/L比1.20(0.85,1.76)mmol/L,Z=-3.983;(2.44±0.65)mmol/L比(2.66±0.70)mmol/L,t=-14.800;4.9(4.5,5.6)mmol/L比4.8(4.4,5.4)mmol/L,Z=5.180;女性:1.39(1.01,1.99)mmol/L比1.44(1.03,1.98)mmol/L,Z=-2.593;(2.67±0.68)mmol/L比(2.96±0.74)mmol/L,t=-18.788;5.0(4.6,5.6)mmol/L比4.9(4.5,5.5)mmol/L,Z=2.258;均P<0.05],男性和女性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干预前后2333名老年人群的脑血管功能积分值的分布发生显著变化(χ^(2)=11.351,P=0.010),其中中度危险[2019、2021年分别为15.0%(350例)、13.2%(308例)]和重度危险[2019、2021年分别为9.9%(231例)、7.8%(183例)]比例下降,非高危[2019、2021年分别为58.9%(1374例)、60.9%(1421例)]和轻度危险[2019、2021年分别为16.2%(378例)、18.0%(421例)]比例上升。结论对某社区老年人健康体检结果的初步分析表明,实施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管理方案后,对降低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有一定作用,卒中的风险等级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健康状况指标 危险因素 危险性评估 社区参与研究 脑血管功能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