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
1
作者 付莉洪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17-319,共3页
目的:研究与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实际效果。方法:纳入时间范围为2022年8月至2024年8月期间,以收治的48例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护理方式差异分为... 目的:研究与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实际效果。方法:纳入时间范围为2022年8月至2024年8月期间,以收治的48例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护理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数均为24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改善情况、不良状态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改善情况较为明显,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状态改善情况较为明显,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于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来说,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实际价值较为突出,可促进肺通气功能改善。在减轻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基础上,避免多方面不良反应风险问题发生,提高护理满意率,建议临床实践应用以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残留病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危险分层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2
作者 安粉艳 张淑红 +5 位作者 孔令军 梁颖 徐基昕 何海龙 柴忆欢 赵文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29-735,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ALL)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微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 RD)水平在B-ALL危险分层及临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以流式细胞术监测3个不同时间... 目的:探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ALL)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微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 RD)水平在B-ALL危险分层及临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以流式细胞术监测3个不同时间点(即诱导化疗第15天、第33天和治疗第12周)的380例BALL患儿骨髓M RD与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和总生存(OS)率的关系。结果:患儿的年龄、初诊白细胞数、染色体、MLL、BCR/ABL、预处理反应、第33天骨髓MRD与患儿的5年EFS率密切相关。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MRD有标记和MRD无标记与患儿5年EFS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4);且各免疫表型与5年EFS率之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84)。第15天MRD>10^(-2)(P=0.004)、第33天MRD>10^(-3)(P<0.001)、第12周M RD>10^(-3)(P<0.001)的患儿5年EFS率及总生存率减低与不良预后明显相关。第33天MRD<10^(-4)(阴性)、10^(-4)-10^(-3)、10^(-3)-10^(-2)、≥10^(-2)的5年EFS率分别为86.6±2.7%、77.5±4.9%、70.1±8.0%、44.8±9.9%(P<0.001);5年OS率分别为89.5±2.7%、80±4.9%、76.0±7.8%、53.2±10.1%(P<0.001)。结论:第33天M RD≥10^(-2)是B-ALL患儿5年EFS率和OS率显著减低的高危因素。缓解后动态监测MRD水平有助于预测B-ALL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微小残留病 危险分层 疾病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郑夏 徐基昕 +2 位作者 蒋卫芹 孔令军 赵文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5-200,共6页
目的:分析40例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40例初诊为MDS患儿的临床特点、危险分层和不同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40例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40例初诊为MDS患儿的临床特点、危险分层和不同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儿3年总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结果:40例患儿中,男女比例1.4∶1.0,男性略多于女性,中位年龄6.0岁。其中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是最常见类型,染色体异常11例,合并基因异常12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15例,未进行HSCT而行单纯药物治疗25例。接受HSCT治疗和非HSCT治疗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2±12.2)%和(35.3±10.2)%(P=0.039),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65.0±12.9)%和(19.2±8.4)%(P=0.012)。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岁(P=0.033)、初诊血小板<50×10^(9)/L(P=0.007)、存在复杂核型和/或基因突变(P=0.0002)、未接受HSCT治疗(P=0.016)是影响儿童MDS预后的高危因素。40例患儿依据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WHO分型预后积分系统(WPSS)及修订的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R)3种方法分类,分析显示以上3类风险评估方法对儿童MDS进行风险评估都存在局限性,不能全面评估儿童MDS预后。结论:儿童MDS以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多见。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岁、初诊血小板<50×10^(9)/L、存在复杂核型和/或基因突变、未接受HSCT治疗是影响患儿预后的高危因素。HSCT是目前治愈儿童MDS的最有效手段。目前临床评估儿童MDS预后的IPSS-R等方法具有明显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儿童 临床特点 危险分层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纤维增生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斌 潘韶英 +2 位作者 丁志勇 赵文理 朱菊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8-411,共4页
目的:定量分析骨髓纤维组织增生强度,探讨其与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定量分析骨髓纤维组织增生强度,运用计算机网格记点法定量对比39例初发AML患者及35例正常骨髓切片中网硬蛋白纤维强度(reticulin fiber ... 目的:定量分析骨髓纤维组织增生强度,探讨其与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定量分析骨髓纤维组织增生强度,运用计算机网格记点法定量对比39例初发AML患者及35例正常骨髓切片中网硬蛋白纤维强度(reticulin fiber density,RFD),分析其对AML预后评估作用。结果:初发AML患者骨髓RFD为2.41%±0.2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14%±0.06%(P<0.05),其中RFD>1.68%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RFS)明显短于RFD≤1.68%者(P<0.05);初发RFD>2.66%的患者总生存期(OS)明显短于RFD≤2.66%的患者(P<0.05)。此外,初发AML患者骨髓RFD值和对应骨髓原始细胞计数(BM blast count)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 counts)之间相关系数r分别为0.01及0.04,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初发AML患者骨髓中异常增生的纤维组织是其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纤维组织增生 网硬蛋白强度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