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代硫酸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1
作者 鲍宏达 简桂花 +14 位作者 郭永平 刘琨 张黎明 王应灯 余晨 邹建洲 张蕾 张冉 范秋灵 陈舜杰 马骏 王筱霞 王秦 汪年松 蒋更如 《中国血液净化》 2025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不同硫代硫酸钠剂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上海市13家综合性医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有皮肤瘙痒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组1给予1.92g的硫代硫酸钠,... 目的观察和比较不同硫代硫酸钠剂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上海市13家综合性医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有皮肤瘙痒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组1给予1.92g的硫代硫酸钠,组2给予3.20g的硫代硫酸钠,组3给予4.48g的硫代硫酸钠治疗。3组治疗时间均为8周,观察和比较不同硫代硫酸钠剂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包括瘙痒评分、生化指标、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等。结果共纳入226例患者。治疗8周后,组1(n=72)、2(n=79)、3(n=75)的患者5D瘙痒评分分别从(18.6±1.91)、(19.0±2.80)、(19.6±3.64)分降至(12.8±3.03)、(11.3±3.40)、(10.9±3.75)分。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5D瘙痒评分的差值,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35,P=0.046),两两比较显示组3的5D瘙痒评分下降幅度大于组1(差值为-1.352,95%CI:-2.645~-0.060,P=0.041)。观察期内,所有患者未出现过敏、皮疹及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组1相比,组3的5D瘙痒评分斜率β=-1.650(95%CI:-3.046~-0.253,P=0.021)。结论硫代硫酸钠治疗可明显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症状。随剂量增加,效果加强,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瘙痒 硫代硫酸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透析肾衰竭患者微炎症、白蛋白、前白蛋白与营养不良的关系 被引量:26
2
作者 严艳 洪明玉 +4 位作者 汪年松 简桂花 张晓光 薛勤 高许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年第6期520-52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与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方法:143例慢性肾脏病(CKD)4~5期的非透析CKD患者通过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法分为营养良好组和营养不良组,测定白蛋白、前白蛋白等生化营养指标...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与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方法:143例慢性肾脏病(CKD)4~5期的非透析CKD患者通过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法分为营养良好组和营养不良组,测定白蛋白、前白蛋白等生化营养指标,同时应用DEXA法测定所有患者全身肌肉组织及脂肪组织含量,以C反应蛋白(CRP)水平评价慢性炎症的状态。结果:143例患者平均CRP(4.64±7.51)mg/L,CRP升高(>8mg/L)的比例为21.67%,营养不良组平均CRP及CRP升高比例均显著高于营养良好组(P<0.01),营养不良组的前白蛋白水平较低(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P水平与血清Alb呈极显著负相关(Rho=-0.338,P<0.01),与Pre-Alb呈极显著负相关(Rho=-0.347,P<0.001)。Pre-Alb水平与LBM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ho=0.25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FMDXA百分比、高血清CRP水平和低肾小球滤过率是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透析CKD患者中存在微炎症状态,微炎症状态与CKD患者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直接相关,血清前白蛋白较白蛋白更好地反映非透析CKD患者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营养不良 C反应蛋白 微炎症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sCD_(146)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3
作者 洪明玉 蒋宏伟 +5 位作者 周毅 严春华 王红梅 钱春梅 岑玉蓉 校丽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6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讨尿sCD146水平在慢性肾脏病(CKD)中的意义及其与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入选105例CKD患者,CKD1期28例,CKD2期27例,CKD3期16例,CKD4期14例,CKD5期20例,(非透析患者)。设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ELISA法检测尿sCD146水平。分析... 目的:探讨尿sCD146水平在慢性肾脏病(CKD)中的意义及其与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入选105例CKD患者,CKD1期28例,CKD2期27例,CKD3期16例,CKD4期14例,CKD5期20例,(非透析患者)。设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ELISA法检测尿sCD146水平。分析尿sCD146在CKD各期中的变化及其与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CKD1~5期患者尿sCD146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各组CKD患者尿sCD146水平[CKD1(139.53±7.69)ng/ml,CKD2(156.02±15.37)ng/ml,CKD3(174.87±2.55)ng/ml,CKD4(190.66±8.01)ng/ml,CKD5(211.76±22.99)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8.09±4.05)ng/ml。尿sCD146水平随着CKD1~5期进展升高,P<0.05。CKD3~5期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较对照组升高、且随着CKD的进展进行性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尿sCD146与血sCD146、Scr、BUN、β2-MG、CysC、hs-CRP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697,0.699,0.871,0.755,0.524、0.414),与eGFR、Hb、Alb呈负相关(r分别为:-0.787,-0.601,-0.298)。结论:尿sCD146与肾功能水平密切相关,可能反映早期肾功能的损伤及严重程度,并与CKD患者机体的炎症状态相关。外周血、尿液中有sCD146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肾脏损伤的免疫机制,能否作为检测CKD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新的敏感性标志物,仍需要更多样本的临床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sCD146 慢性肾脏病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