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的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8
1
作者 张仁俐 赵旭 +1 位作者 黄宽宏 张绍粱 《住宅科技》 2001年第3期3-9,共7页
根据《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定》(DBJ0 8- 5 5 - 96)对 1 7个代表上海市所有居住区类型的小区的公建配套设施情况 ,进行调查分析 ,认为现有的标准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应根据上海市住宅产业的发展趋势 。
关键词 居住区 公共服务设施 上海 住宅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上海向海域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探索
2
作者 张绍樑 《上海城市规划》 2009年第5期1-3,共3页
根据国家对上海要成为世界城市的要求,应对未来海洋开发热点,在破解上海发展空间局限、深水航道及岸线不足、建设用地紧缺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提出滩涂圈围向东海延伸、长江口航道继续增深、长江口航道会同两侧岛屿形成"... 根据国家对上海要成为世界城市的要求,应对未来海洋开发热点,在破解上海发展空间局限、深水航道及岸线不足、建设用地紧缺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提出滩涂圈围向东海延伸、长江口航道继续增深、长江口航道会同两侧岛屿形成"港、城结合"的发展地带以及顺应城市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圈围 造陆增地 航道增深 港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上海规划编制体系,提高规划科技创新能力——“上海城市规划科技创新”规划沙龙 被引量:1
3
作者 汤志平 张绍樑 +7 位作者 简逢敏 耿毓修 陈秉钊 王祥荣 李京生 郑广宏 郑育岗 姚存卓 《上海城市规划》 2006年第4期4-11,共8页
城市规划是一项宏观性、前瞻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城市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规划事业的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平台,同时,也对科技的创新、进步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次沙龙主要是围绕“上海城市规划创新”主题,从两方面展开... 城市规划是一项宏观性、前瞻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城市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规划事业的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平台,同时,也对科技的创新、进步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次沙龙主要是围绕“上海城市规划创新”主题,从两方面展开讨论:一是借鉴国内外大都市规划编制的成功经验,从上海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上海规划编制体系等方面展开讨论;二是结合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从如何进一步完善新农村规划编制、提高规划管理水平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 创新 长远计划 规划编制体系 上海 科技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与城市规划(上) 被引量:7
4
作者 郑时龄 张绍樑 +2 位作者 耿毓修 沈清基 汤建中 《上海城市规划》 2006年第5期1-7,共7页
为了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更好地发挥城市规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和《上海城市规划》编辑部联合举办以“和谐社会与城市规划”为主题的笔谈会,特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共同探讨和谐社会与城市规划的... 为了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更好地发挥城市规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和《上海城市规划》编辑部联合举办以“和谐社会与城市规划”为主题的笔谈会,特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共同探讨和谐社会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城市规划工作如何更好地体现和谐社会思想、如何进行理念和方法创新等热点问题。本刊将分两期刊登此次笔谈,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和谐社会 生态环境 优化配置 地理环境 长远计划 规划 社会各阶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完善上海高层建筑有序开发建设的几点看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绍樑 《现代城市研究》 2003年第1期18-21,共4页
关键词 上海 高层建筑 高层住宅 建筑空间 建筑容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震国 《交通与运输》 2014年第6期21-21,共1页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更是海洋的世纪,因为大陆的资源正在枯竭,而海底、海中的宝库才刚刚发现。从发展的角度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海洋观",可视为这个国家和民族进步与否的风向标。海洋对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强国,在政治、经济...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更是海洋的世纪,因为大陆的资源正在枯竭,而海底、海中的宝库才刚刚发现。从发展的角度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海洋观",可视为这个国家和民族进步与否的风向标。海洋对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强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方面,极为重要。为此,我国确定了未来海洋战略的六大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集疏运 海洋观 海洋战略 风向标 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上海与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的几点意见
7
作者 张绍樑 《上海城市规划》 2007年第5期6-8,共3页
上海通过建设“四个中心”成为世界级城市,应是努力的方向。而上海迈向世界级城市和长三角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六大都市群”之一,应是同一过程。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从整体出发,进行多方面的努力,包括: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协同发展 上海 世界级城市 大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布局结构探讨
8
作者 张绍樑 《上海城市规划》 2007年第5期31-34,共4页
按照今后上海市与周边地区之间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的理念,从上海大都市圈范围内形成合理的城市等级构成、多种要素走廊的贯通,以及"指掌形"空间形态的突显,提出上海与上海大都市圈相融合的城市空间系列构成及上海进一步发展的... 按照今后上海市与周边地区之间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的理念,从上海大都市圈范围内形成合理的城市等级构成、多种要素走廊的贯通,以及"指掌形"空间形态的突显,提出上海与上海大都市圈相融合的城市空间系列构成及上海进一步发展的布局形态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大都市圈 上海市辖区 协调发展 城市空间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彻交通强国战略,上海要在“精、准”上下功夫
9
作者 王震国 《交通与港航》 2018年第1期26-27,共2页
一、关注五个“流” 一是大人流.只有最大的人口流量、最高的人口流速,少一点常住人口带来的城市福利、服务负担,多一点流动人口带来的消费、税收收入,城市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低成本、高效益.因此,城市交通不能只顾人口数量,更应考虑... 一、关注五个“流” 一是大人流.只有最大的人口流量、最高的人口流速,少一点常住人口带来的城市福利、服务负担,多一点流动人口带来的消费、税收收入,城市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低成本、高效益.因此,城市交通不能只顾人口数量,更应考虑人的流量和流速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流动人口 上海 城市发展 人口数量 低成本 流量 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城市发展的“五生态观”及其适配的多维体系构想
10
作者 王震国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26-30,共5页
一个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应该是包含了与之相适应的自然、经济、社会、人文和行政"五生态体系"的城市。本文从多个维度理解并构想了生态概念的衍生、生态系统的特质、城市大生态观的内涵、现代城市"五生态观&qu... 一个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应该是包含了与之相适应的自然、经济、社会、人文和行政"五生态体系"的城市。本文从多个维度理解并构想了生态概念的衍生、生态系统的特质、城市大生态观的内涵、现代城市"五生态观"及其多维体系的基本框架、相互关系和考量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大生态观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座老卫星城与两座财富之山——上海卫星城建设故事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同旦 《上海城市规划》 2009年第3期13-15,共3页
上海卫星城的规划建设起步较早。解放初期,上海作为沿海城市,出于安全考虑,国家的重大建设项目一般都安排在内地,不放在上海。1956年毛主席《论十大关系》著名论著发表后,上海市委就作出"充分利用,合理发展"上海工业的方针。于是工业... 上海卫星城的规划建设起步较早。解放初期,上海作为沿海城市,出于安全考虑,国家的重大建设项目一般都安排在内地,不放在上海。1956年毛主席《论十大关系》著名论著发表后,上海市委就作出"充分利用,合理发展"上海工业的方针。于是工业生产建设特别是冶金、机电、化工等基础重工业和电子激光仪表等高精尖工业迅速发展,要求拨地建设的项目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城建设 上海市 故事 财富 重大建设项目 上海工业 沿海城市 十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地筹资 改造城市
12
作者 王同旦 《现代城市研究》 1995年第1期29-31,共3页
一、改革开放是推动上海旧城改建的动力 近几年来,上海旧城改建步伐加快,城市面貌正按“一年变个样,三年大变样”的要求和朝着现代化目标不断更新改变着。可以预见,不要多久,上海必将重整雄风,恢复昔日地位,成为世界级现代化的国际大... 一、改革开放是推动上海旧城改建的动力 近几年来,上海旧城改建步伐加快,城市面貌正按“一年变个样,三年大变样”的要求和朝着现代化目标不断更新改变着。可以预见,不要多久,上海必将重整雄风,恢复昔日地位,成为世界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 是什么力量推动着上海旧城改建的步伐?答案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我们可以从建国以来上海旧城改建的发展情况中得到证明。上海的旧城改建工作基本上可分两个阶段来说明,第一阶段是:上海解放后的三十来年间,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发展主要在郊县建设工业区和卫星城镇,旧区改建基本上没有大的动作,只是充分利用、挖潜改造现有基础设施和房屋建筑,即使有些改建也是局部的、低标准、低水平的改造。没有改建过一座象样的楼、象样的路,也没有一座立交桥,没有一个超高压变电站。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城改建 超高压变电站 土地使用 开发区 城市发展 旧城改造 土地批租 城市科学研究 制度改革 详细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耕细作”,让土地闪耀无穷魅力——上海土地规划利用六十年回顾
13
作者 王同旦 《上海城市规划》 2009年第4期78-81,共4页
土地是地球表面上由土壤、地貌、砂石、植被、气候、水文等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市民所有的生产和生活,城市过去、现在、未来的各类经济、社会、文化活动发展,都离不开土地这个最重要的城市元素。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人口最密集、各种活... 土地是地球表面上由土壤、地貌、砂石、植被、气候、水文等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市民所有的生产和生活,城市过去、现在、未来的各类经济、社会、文化活动发展,都离不开土地这个最重要的城市元素。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人口最密集、各种活动集聚度最高,土地资源却又异常短缺的特大城市之一,在建国以来这六十年中,上海广大城市规划工作者与其他战线干部群众究竟是如何通过自己辛勤而智慧的劳动,在党、国家和全国各地人民的支持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精耕细作 规划利用 上海 城市规划工作者 无穷 地闪 特大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空间从规划到实施有多远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迅 陈志龙 +6 位作者 束昱 刘伟杰 施慰 叶伟华 孟然 翁德耀 蒋应红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43,49,共6页
李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本学术对话主席):地下空间发展需要讨论4个问题:一是大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运营方面有哪些创新模式;二是如何适应密路网和土地混合发展趋势;三是轨道交通与枢纽相结合的地下... 李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本学术对话主席):地下空间发展需要讨论4个问题:一是大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运营方面有哪些创新模式;二是如何适应密路网和土地混合发展趋势;三是轨道交通与枢纽相结合的地下空间规划以及关键要素;四是如何提高公共地下空间品质与活力。地下空间发展需要关注3个主题词:一是新时代国土空间;第二个是资源化;第三个是体系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空间品质 密路网 体系重构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 轨道交通 国土空间 创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管廊创新发展的国际视野和中国战略 被引量:4
15
作者 束昱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7年第19期12-15,共4页
我国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的最高目标应该是开创“国际先进+中国创造”的“体系完整+近远结合+整合一体+科学经济+安全防灾+绿色建造+智慧运维+永续发展”的综合管廊V4.0时代.
关键词 管廊 中国 国际 视野 创新 V4.0 永续发展 安全防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长三角 畅话新发展
16
作者 崔功豪 王士兰 +5 位作者 周振华 诸大建 张绍樑 周伟林 陶康华 王德 《上海城市规划》 2007年第5期1-2,共2页
深入推进长三角地区规划工作,是认真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上海加快落实"四个率先"、实现"四个中心"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举措。本次规划沙龙邀请了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的规划、建筑、区... 深入推进长三角地区规划工作,是认真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上海加快落实"四个率先"、实现"四个中心"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举措。本次规划沙龙邀请了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的规划、建筑、区域发展、文化保护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聚焦长三角"主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讨:1.立足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树立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理念,按照区域发展目标定位,推进长三角城市群之间的分工、协作,推动长三角地区科学、和谐发展。2.围绕如何充分发挥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的服务、辐射、带动功能,结合长三角城镇群规划编制,深入探讨城市规划推动长三角联动发展的目标原则、实施策略、工作重点、政策保障等,加快长三角规划工作。3.学习借鉴国外城市密集地区的发展经验以及长三角城市规划工作经验,在产业集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地域文化建设等方面,积极推动上海与长三角地区的规划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焦长 区域发展战略 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地区规划 科学发展观 整合 生态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前国内航空业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及如何突围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震国 《交通与港航》 2015年第1期21-21,共1页
目前国内航空业发展面临六大瓶颈:1.局部交通设施不畅;2.空域开放度不高,与国际机场的差距很大;3.相邻机场的同质化竞争;4.流程和服务机制的制约;5.各种硬件设施的完善度不高;6.地理条件的限制。
关键词 航空业 国内 国际机场 交通设施 服务机制 硬件设施 地理条件 同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界领导力:独特和必备的时代驾驭能力
18
作者 王震国 《交通与港航》 2014年第1期65-66,共2页
如果说,原始文明时代人类只是以自在之力存在于自然空间的话,那么,人们还无法记录已故的昨天,也难以预知想象中的未来,只是为当下的生存而依托、顺应自然;如果说,农耕文明时代人类只是以自觉之力耕耘于大地之上的话,那么,人们... 如果说,原始文明时代人类只是以自在之力存在于自然空间的话,那么,人们还无法记录已故的昨天,也难以预知想象中的未来,只是为当下的生存而依托、顺应自然;如果说,农耕文明时代人类只是以自觉之力耕耘于大地之上的话,那么,人们已经能够通过用言语和文字描述的历史去了解过去,也懂得如何应对今天的各类挑战,但尚难完全清晰地洞察可能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 自然空间 农耕文明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