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合流一期工程雨天流入水量的模型评估 被引量:2
1
作者 谭琼 李田 张彦晶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51-955,966,共6页
分别以上海市苏州河沿岸某排水系统和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截流总管为研究对象,利用排水系统水力模型对雨天流入水量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台风暴雨与高潮位碰头引起的苏州河水位升高,使得大量河水通过原重力直排管道未封堵完善... 分别以上海市苏州河沿岸某排水系统和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截流总管为研究对象,利用排水系统水力模型对雨天流入水量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台风暴雨与高潮位碰头引起的苏州河水位升高,使得大量河水通过原重力直排管道未封堵完善的出流口倒灌进入管网系统,造成相应情况下泵站排放水量超过径流水量的10%~20%仍无法排除雨涝积水.研究结果为制定苏州河沿岸排水系统改造方案,控制上海市区雨涝灾害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系统 河水流入 苏州河 水力模型 雨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水务基础设施的融资方案研究
2
作者 吴伟 《水利经济》 2004年第2期23-24,33,共3页
根据上海市水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走向市场化、产业化的实情,提出采用市政债券这种国际通行的项目融资建设管理方式解决政府资金紧缺的矛盾,为盘活水务资产,进一步推向市场起到示范作用。
关键词 上海 水务基础设施 融资渠道 市政债券 基本建设贷款 污水处理率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染就地调蓄处理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力 张善发 周琪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41-544,共4页
在对高效混合絮凝斜板沉淀工艺进行现场中试的基础上,将化学强化处理工艺与调蓄池相结合,针对上海市某合流制排水系统,进行调蓄/沉淀池的概念设计,提出主要设计参数,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对调蓄/沉淀池进行优化设计。试验和模拟结... 在对高效混合絮凝斜板沉淀工艺进行现场中试的基础上,将化学强化处理工艺与调蓄池相结合,针对上海市某合流制排水系统,进行调蓄/沉淀池的概念设计,提出主要设计参数,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对调蓄/沉淀池进行优化设计。试验和模拟结果表明,调蓄/沉淀池与单纯的调蓄池相比具有更好的溢流污染控制效果和效益/造价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工艺 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 计算流体力学 高效沉淀池 调蓄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某水质净化厂氮磷达标改造工程实践
4
作者 谢跃 潘炜 +1 位作者 周吉君 周笑绿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4-126,共3页
针对上海某水质净化厂氮磷达标改造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将原传统活性污泥处理工艺改造为多点进水倒置A^2/O工艺,介绍改造方案、工艺流程和主要构筑物设计参数。改造工程实施、运行后,出水水质稳定达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该工程可为老... 针对上海某水质净化厂氮磷达标改造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将原传统活性污泥处理工艺改造为多点进水倒置A^2/O工艺,介绍改造方案、工艺流程和主要构筑物设计参数。改造工程实施、运行后,出水水质稳定达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该工程可为老厂氮磷达标改造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净化厂 脱氮除磷 多点进水倒置A2/O工艺 达标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和腐殖酸共同作用下的长江口泥沙絮凝过程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启贞 李九发 +2 位作者 徐灿华 戴志军 李道季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0-147,共8页
长江河口有机质含量丰富,盐度变化较大,因此研究长江河口以细颗粒泥沙为主的多因子共同作用下的絮凝有助于了解最大浑浊带的形成机制。通过实验研究盐度和腐殖酸共同作用对长江口细颗粒泥沙浊度变化影响的过程,从浊度相对变化率、絮团... 长江河口有机质含量丰富,盐度变化较大,因此研究长江河口以细颗粒泥沙为主的多因子共同作用下的絮凝有助于了解最大浑浊带的形成机制。通过实验研究盐度和腐殖酸共同作用对长江口细颗粒泥沙浊度变化影响的过程,从浊度相对变化率、絮团粒径和电位变化三方面综合分析了其絮凝机理,并且对絮凝体进行了红外和电镜分析,探讨了絮凝体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1)随着盐度增大细颗粒泥沙浊度相对变化率逐渐增大,粒径增大,而电位绝对值变小;(2)随着腐殖酸浓度增大细颗粒泥沙浊度相对变化率先略有升高后迅速降低,粒径增大,电位绝对值增大;(3)微观结构的分析表明腐殖酸是以腐殖酸盐的形式包覆在泥沙表面,同时也验证了河口中C-P-OM(C代表黏土,P代表阳离子,OM代表有机化合物)的泥沙絮凝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有机质 盐度 细颗粒泥沙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中大直径顶管管道受力特性测试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翔 白海梅 +2 位作者 陈晓晨 陈锦剑 王建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03-1509,共7页
采用现场实测方法,对深覆软土、长距离顶进、外径4.64m钢筋混凝土顶管的管壁接触压力和环向钢筋受力进行了测试,并与已有文献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顶管在良好泥浆套中顶进时,管壁接触压力整体分布较均匀,注浆时呈突然增大变化,停... 采用现场实测方法,对深覆软土、长距离顶进、外径4.64m钢筋混凝土顶管的管壁接触压力和环向钢筋受力进行了测试,并与已有文献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顶管在良好泥浆套中顶进时,管壁接触压力整体分布较均匀,注浆时呈突然增大变化,停顶后逐渐恢复正常水平;管道环向钢筋以受压为主、应力不大,其变化由管道轴向偏移和注浆控制,测试阶段管道受力状态以偏心受压为主;管壁接触压力实测值与按规程计算的设计值相比,管顶处相近、管侧处实测值略大、管底处实测值较小,规程的土压力分布模式用于管道设计计算偏于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顶管 管道受力 现场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河沿岸合流制系统雨天溢流频率及其启示 被引量:9
7
作者 谭琼 李田 +1 位作者 徐月江 张彦晶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32-1236,共5页
合流系统雨天溢流污染问题在全世界受到广泛关注.上海市苏州河沿岸合流系统在截流倍数仅1.5~3倍的情况下,溢流频率明显低于设计预期与国外的报道.为此,借助排水系统水力模型对上海市典型合流制排水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海... 合流系统雨天溢流污染问题在全世界受到广泛关注.上海市苏州河沿岸合流系统在截流倍数仅1.5~3倍的情况下,溢流频率明显低于设计预期与国外的报道.为此,借助排水系统水力模型对上海市典型合流制排水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排水系统相互连通,管道坡度平坦,管网存储能力大,加上大面积流域的降雨时空分布差异性,赋予了合流系统巨大的调节能力,导致实际年溢流次数少于设计估算值及类似条件下日本合流系统的相应值.上海市合流系统的溢流污染负荷并不比分流制系统溢流污染负荷大,在控制雨天面源污染上具有更大优势.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同类地区排水体制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流制溢流 溢流频率 面源污染 水力模型 排水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动条件对活性污泥变形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峰 徐灿华 +1 位作者 刘易 夏四清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49-953,共5页
为研究生物反应器启动条件对于变形菌(proteobacteria)群落的影响规律,分别利用针对变形菌α与β亚纲的特异性16S rDNA引物,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方法,对两个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 为研究生物反应器启动条件对于变形菌(proteobacteria)群落的影响规律,分别利用针对变形菌α与β亚纲的特异性16S rDNA引物,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方法,对两个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的变形菌群落进行分析.实验中采用不同来源的驯化污泥在相同进水条件下进行启动,同时模拟了城市污水碳源浓度条件对于变形菌类两个亚纲种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污泥类型经相同启动条件的驯化产生了特异性的微生态结构和功能表现,碳源的投加对于菌群结构影响较小,但显著改变了脱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菌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中氮磷在灰潮土上的淋滤特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琪 方海兰 +1 位作者 张善发 陈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6-19,共4页
污泥土地利用时,其中富含的氮、磷可能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本研究通过测定模拟土柱淋洗液,分析了两种污泥中氮、磷在灰潮土中的迁移性。测定项目包括:pH、EC、硝态氮、全磷。结果表明,土壤淋洗液的pH变化不大,电导率、硝态氮、全磷则... 污泥土地利用时,其中富含的氮、磷可能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本研究通过测定模拟土柱淋洗液,分析了两种污泥中氮、磷在灰潮土中的迁移性。测定项目包括:pH、EC、硝态氮、全磷。结果表明,土壤淋洗液的pH变化不大,电导率、硝态氮、全磷则明显增大,并随淋洗次数的增多逐渐恢复到空白水平,而且淋洗液的电导率与硝态氮和全磷间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施用量程桥污泥控制在30%,竹园污泥在10%以内就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氮、磷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潮土 特性研究 淋滤 氮磷 正相关关系 淋洗液 硝态氮 土地利用 测定项目 pH变化 污泥控制 地下水 电导率 迁移性 全磷 磷污染 土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网内壁生物膜的形成与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任典君 徐灿华 +1 位作者 王荣昌 夏四清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9,共5页
由于管网系统中存在微量有机物,滋生的细菌会在管道内壁形成厚度不一的附生生物膜。作者就管网内壁生物膜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生物膜的形成过程为基础,总结了影响管内壁生物膜的6个因素:水流剪切力、管材、余氯、温度、pH、营养物... 由于管网系统中存在微量有机物,滋生的细菌会在管道内壁形成厚度不一的附生生物膜。作者就管网内壁生物膜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生物膜的形成过程为基础,总结了影响管内壁生物膜的6个因素:水流剪切力、管材、余氯、温度、pH、营养物质。介绍了当前研究中常被使用的两种反应器及取样方法,提出了控制生物膜生长的建议及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网 给水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干化焚烧工程热效率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吕国钧 王丽花 +3 位作者 王飞 池涌 陈文迪 胡扬清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5-80,共6页
针对某污泥干化焚烧工程的干化焚烧系统开展热效率试验研究,进行了干化焚烧系统的能质平衡计算。由于实际干化处理量低,干化系统未达到额定运行负荷,导致干化中蒸汽消耗量偏大,干化后污泥含水率偏低,因此本工程6台干化机的热效率在60%~... 针对某污泥干化焚烧工程的干化焚烧系统开展热效率试验研究,进行了干化焚烧系统的能质平衡计算。由于实际干化处理量低,干化系统未达到额定运行负荷,导致干化中蒸汽消耗量偏大,干化后污泥含水率偏低,因此本工程6台干化机的热效率在60%~80%之间,热效率偏低。同时,由于A、B线焚烧及余热利用系统入炉干湿污泥比例偏差较大,导致热效率偏差较大,分别为61.93%和70.29%。提出通过提高干化机的处理量和调整干化蒸汽消耗量以及调整实际运行中A、B两线的入炉干湿污泥比等方式来达到最佳干化焚烧运行工况从而提升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干化 物料平衡 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沉井动态优化控制及其信息支持系统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金枝 傅浩军 +1 位作者 何广民 麦穗海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1期1-5,10,共6页
针对大型沉井下沉施工的动态、不确定性和非决定性时变系统的特征,应用现代控制理论,给出了动态优化控制的模型和求解方法.同时针对常规方法监测沉井施工中存在的量和质的障碍,应用数字化监测技术,给出了动态优化控制的实现和支持... 针对大型沉井下沉施工的动态、不确定性和非决定性时变系统的特征,应用现代控制理论,给出了动态优化控制的模型和求解方法.同时针对常规方法监测沉井施工中存在的量和质的障碍,应用数字化监测技术,给出了动态优化控制的实现和支持系统,达到了过程控制、优化控制和目标控制的统一,获得了安全和经济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沉井 动态优化控制 信息支持系统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生物处理对剩余污泥腐殖酸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项亮 邢美燕 +3 位作者 聂静 杨健 齐文升 吕宝一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01-1608,共8页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剩余污泥为对象,研究蚯蚓(赤子爱胜蚓)生物处理对剩余污泥腐殖酸相关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4.0 m3·m-2·d-1、有机负荷1.70 kgVSS·m-3·d-1的条件下,蚯蚓生物滤池对于剩余污泥具有良...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剩余污泥为对象,研究蚯蚓(赤子爱胜蚓)生物处理对剩余污泥腐殖酸相关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4.0 m3·m-2·d-1、有机负荷1.70 kgVSS·m-3·d-1的条件下,蚯蚓生物滤池对于剩余污泥具有良好的减量化效果,VSS平均减量率为55.2%.随着蚯蚓滤池反应器高度的增加,处理后污泥中腐殖酸的C/H值、E4/E6(465 nm与665 nm吸光度的比值)值逐渐降低,紫外光谱205—210 nm处最大吸收峰向近紫外区移动,腐殖酸分子量增大,芳构化明显,缩合程度加强,出泥腐殖化程度提高.荧光淬灭实验分析显示腐殖酸与重金属Cu(Ⅱ)的络合作用明显,蚯蚓滤池处理出泥腐殖酸的络合容量相对进泥有所增加,可溶性铜离子含量降低,可能减少被作物吸收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蚯蚓 重金属 络合作用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玻璃钢夹砂顶管管材的抗压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顾杨 黄金明 +1 位作者 陈锦剑 王建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8-181,共4页
针对大口径玻璃钢夹砂顶管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特点,通过室内试验测试大口径玻璃钢夹砂顶管管材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得到了管材在受压状态下的全过程破坏曲线,进而分析玻璃钢夹砂顶管管材的破坏模式,并对缠绕式和离心浇铸式两种不同加... 针对大口径玻璃钢夹砂顶管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特点,通过室内试验测试大口径玻璃钢夹砂顶管管材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得到了管材在受压状态下的全过程破坏曲线,进而分析玻璃钢夹砂顶管管材的破坏模式,并对缠绕式和离心浇铸式两种不同加工工艺的材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玻璃钢夹砂顶管管材属于脆性材料,且两种加工工艺的材质破坏模式不同,离心浇铸式管材的均匀性好于缠绕式管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钢夹砂顶管 管材试验 抗压强度 弹性模量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碳化制备活性炭 被引量:9
15
作者 程晓波 仇翀 尹炳奎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6-449,共4页
采用城市污水厂二沉池湿污泥为原料,添加活化剂直接活化制备污泥活性炭。实验结果表明,最优的制备条件:0.5mol/L的KOH为活化剂,浸泡时间为20h,碳化温度为600℃,升温速率为15℃/h,碳化时间为1h。在此条件下所制备的污泥活性炭吸附性能最... 采用城市污水厂二沉池湿污泥为原料,添加活化剂直接活化制备污泥活性炭。实验结果表明,最优的制备条件:0.5mol/L的KOH为活化剂,浸泡时间为20h,碳化温度为600℃,升温速率为15℃/h,碳化时间为1h。在此条件下所制备的污泥活性炭吸附性能最好,孔体积为0.19cm3/g,比表面积为737.61m2/g,碘值为879.62mg/g,性能优于普通颗粒活性炭。采用最优条件下制备的污泥活性炭吸附处理电镀废水,总铬去除率为69.46%,铅去除率为78.88%,镍去除率为60.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污泥活性炭 电镀废水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活性炭对活性黑KN-B染料的脱色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程晓波 仇翀 尹炳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6-28,共3页
利用城市污水厂二沉池污泥为原料,以0.5mol/LKOH为活化剂,与湿污泥混合直接活化,干化后在600℃条件下,采用水蒸气为活化气和保护气,炭化60min,制得性能良好的污泥活性炭:孔容积为0.19cm3/g,比表面积为737.61m2/g,碘值为879.62mg/g。并... 利用城市污水厂二沉池污泥为原料,以0.5mol/LKOH为活化剂,与湿污泥混合直接活化,干化后在600℃条件下,采用水蒸气为活化气和保护气,炭化60min,制得性能良好的污泥活性炭:孔容积为0.19cm3/g,比表面积为737.61m2/g,碘值为879.62mg/g。并进一步将污泥质活性炭应用于活性黑KN-B模拟染料废水的处理,考察了吸附时间、活性炭投加量和pH值等对色度脱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0℃温度条件下,初始浓度为500mg/L,污泥活性炭的最佳投加量为8mg/L,吸附时间为30min,色度脱除率可达9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污泥活性炭 吸附 活性黑KN-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行停抽时间对平板膜分离效果的影响
17
作者 刘明明 吴志超 +1 位作者 张善发 陈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3-66,共4页
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PV D F截留分子量140000的平板膜和300目金属平板膜的最佳运行/停抽时间关系,并通过试验验证了理论计算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平板膜存在最佳运行/停抽时间关系,但是在污泥浓度过高时,影响平板膜运行通量的主要因... 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PV D F截留分子量140000的平板膜和300目金属平板膜的最佳运行/停抽时间关系,并通过试验验证了理论计算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平板膜存在最佳运行/停抽时间关系,但是在污泥浓度过高时,影响平板膜运行通量的主要因素已经不再是运行/停抽时间,而是累计抽吸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膜 运行 分离效果 时间关系 截留分子量 PVDF 计算分析 计算结果 试验验证 污泥浓度 最佳 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熵在人工湿地布水性能评价中的应用探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1期219-222,共4页
研究了信息熵应用于垂直流人工湿地布水性能评价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其评价结果不受时间和单次布水总量的影响,能有效将布水面积与基质底部各位置接水量的均匀性结合起来,评价结果更具有实际意义。对于单一粒径5~10 mm、连通孔隙率25.... 研究了信息熵应用于垂直流人工湿地布水性能评价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其评价结果不受时间和单次布水总量的影响,能有效将布水面积与基质底部各位置接水量的均匀性结合起来,评价结果更具有实际意义。对于单一粒径5~10 mm、连通孔隙率25.3%~32.9%的粘结型模块化基质而言,布水性能随布水管单孔进水流量的增大而提高得越来越慢,运行初期布水管单孔最佳进水流量为600 mL/min;布水性能随基质深度的增加而提高,在深度为70 cm以后布水性能提高不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流人工湿地 信息熵 布水性能 水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与微生物协同处理对剩余污泥腐殖化特征的影响
19
作者 史鹏飞 邢美燕 +1 位作者 齐文升 聂静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2-58,共7页
对污水生物处理产生的剩余污泥分别采用碱提取法和Adani法(有机溶剂加酸水解)提取腐殖酸,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比较,确定Adani法提取的腐殖酸非腐殖质成分含量较低,可以较好地表征剩余污泥中腐殖酸特性。进而采用Adani... 对污水生物处理产生的剩余污泥分别采用碱提取法和Adani法(有机溶剂加酸水解)提取腐殖酸,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比较,确定Adani法提取的腐殖酸非腐殖质成分含量较低,可以较好地表征剩余污泥中腐殖酸特性。进而采用Adani法提取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剩余污泥的原泥和出泥中的腐殖酸,研究蚯蚓与微生物协同处理对剩余污泥腐殖化特征的影响。元素分析、E4/E6及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与原泥腐殖酸相比,出泥腐殖酸中蛋白质等有机物得到有效降解,腐殖物质明显增多,其腐殖酸分子量、芳香化和缩聚程度均较高;蚯蚓生物滤池出泥腐殖化程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腐殖酸提取 Adani法 蚯蚓-微生物协同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