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黄浦江卢浦大桥设计 被引量:18
1
作者 林元培 章曾焕 +1 位作者 马骉 周良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77,共7页
卢浦大桥为主跨 5 5 0m的中承式拱梁组合体系钢拱桥。桥下通航净空 46× 3 40m。桥面使用宽度 2 9 8m (双向 6车道 )。该桥为目前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拱桥。
关键词 钢拱桥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轨道交通徐家汇枢纽“环港汇”方案设计 被引量:10
2
作者 徐正良 马仕明 +2 位作者 崔勤 王卓瑛 张中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6年第3期47-51,共5页
轨道交通1、9、11号线在徐家汇交汇形成大型换乘枢纽。在“环港汇”方案中,9号线车站设于港汇广场地下室,利用既有地下室改造而成,从而把常规在道路下建造车站而产生的管线搬迁、交通改道、深基坑施工等系列问题巧妙地转化为既有地下室... 轨道交通1、9、11号线在徐家汇交汇形成大型换乘枢纽。在“环港汇”方案中,9号线车站设于港汇广场地下室,利用既有地下室改造而成,从而把常规在道路下建造车站而产生的管线搬迁、交通改道、深基坑施工等系列问题巧妙地转化为既有地下室改造的简单问题;11号线采用单圆盾构恭城路线位,在大宇地块设站,避免了枢纽设施对商业、交通、环境等影响。该方案体现了“以人为本、和谐环境、规避风险、安全可靠”的设计理念,已被确定为枢纽的实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换乘枢纽 徐家汇站 设计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轨道交通汉中路换乘枢纽方案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饶雪平 苗彩霞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7年第5期42-45,共4页
上海轨道交通12、13号线与1号线在汉中路形成大型换乘枢纽。通过对节点区域12、13号线的线路走向的研究,提出优化的线路走向。推荐12号线走恒通路、13号线走长安路,与已建成的1号线形成“H”型换乘枢纽的方案。对推荐换乘枢纽提出了水... 上海轨道交通12、13号线与1号线在汉中路形成大型换乘枢纽。通过对节点区域12、13号线的线路走向的研究,提出优化的线路走向。推荐12号线走恒通路、13号线走长安路,与已建成的1号线形成“H”型换乘枢纽的方案。对推荐换乘枢纽提出了水平孔冻结加固、矿山法构筑穿越段的施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换乘枢纽 方案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奉贤区综合交通策略研究
4
作者 彭庆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09-114,共6页
在上海市发展南部地区的背景下,分析了奉贤区的交通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重点针对奉贤区距离上海中心城较远,又有黄浦江大治河阻隔的问题,从道路、铁路与轨道交通、水上巴士等方面提出了多通道、多方式联系中心城的策略,此外还对南部滨... 在上海市发展南部地区的背景下,分析了奉贤区的交通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重点针对奉贤区距离上海中心城较远,又有黄浦江大治河阻隔的问题,从道路、铁路与轨道交通、水上巴士等方面提出了多通道、多方式联系中心城的策略,此外还对南部滨海地区的路网进行了梳理,对奉贤区与周边区县及其内部交通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奉贤区 多方式多通道 道路系统 铁路与轨道交通 水上巴士 南部滨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轨道交通9号线盾构上穿1号线影响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齐明山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5,共4页
上海市轨道交通9号线盾构在推进至衡山路天平路附近时,上穿运营中的轨道交通1号线。两线隧道之间的最小垂直净距仅约1.1 m,而覆土厚度只有4.25 m。9号线穿越施工一方面必须严格控制地面隆起或沉降,另一方面还必须控制运营中的1号线隧道... 上海市轨道交通9号线盾构在推进至衡山路天平路附近时,上穿运营中的轨道交通1号线。两线隧道之间的最小垂直净距仅约1.1 m,而覆土厚度只有4.25 m。9号线穿越施工一方面必须严格控制地面隆起或沉降,另一方面还必须控制运营中的1号线隧道的上浮和变形情况。利用ANSYS软件对该穿越工况进行了三维仿真,分析了9号线隧道穿越施工对1号线的影响及施工过程中的地表变形;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如设置抗浮板,严格控制盾构的设定平衡压力、注浆量、注浆压力、出土量等参数,进行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实施信息化施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盾构掘进 穿越施工 地表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防船撞主动预警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任慧 王莹 +1 位作者 肖刚 闫兴非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6-70,共5页
水运交通的发展和桥梁的增多,导致越来越多的船桥相撞事故发生。针对现有的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及被动防船撞装置在内河通航桥梁防船撞上的局限性,提出了桥梁防船撞主动预警系统方案。该系统基于红外和可见光成像探测的互补性,利用红外/可... 水运交通的发展和桥梁的增多,导致越来越多的船桥相撞事故发生。针对现有的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及被动防船撞装置在内河通航桥梁防船撞上的局限性,提出了桥梁防船撞主动预警系统方案。该系统基于红外和可见光成像探测的互补性,利用红外/可见光/激光复合探测及多源信息融合开展桥梁防船撞主动预警。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方案及相应的硬、软件方案,并开展了初步的实验研究和性能分析。系统最终可以实现全天候、全天时、全自动、稳定可靠地对有撞桥趋势的船舶提前进行声光告警,有效减少船撞桥事故发生,保护桥梁和船舶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预警系统 桥梁防船撞 复合探测 多源信息融合 航迹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端部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标准值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饶雪平 顾保南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25,共4页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平面曲线最小半径标准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以上海市轨道交通7号线常熟路站为例,说明了不同最小曲线半径标准对轨道交通线路的工程费、运营时间、养护维修费等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通过研究得出:降低现行...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平面曲线最小半径标准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以上海市轨道交通7号线常熟路站为例,说明了不同最小曲线半径标准对轨道交通线路的工程费、运营时间、养护维修费等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通过研究得出:降低现行地铁设计规范中车站端部的最小曲线半径标准值是经济合理的,在困难条件下地铁线路最小平面曲线半径标准值可由250~300m减小到200~25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线路 曲线半径标准 换乘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龙阳路站的中庭结构设计 被引量:7
8
作者 宁佐利 徐正良 刘洪波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7年第5期35-37,41,共4页
地下中庭式车站由于能很好地改善地下空间通透性差、通风不良、无方向感等问题而被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地铁车站所采用。介绍了上海第一座中庭式车站——轨道交通7号线龙阳路站的结构设计特点及难点:侧墙宜按单跨拟定截面尺寸和进行结构... 地下中庭式车站由于能很好地改善地下空间通透性差、通风不良、无方向感等问题而被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地铁车站所采用。介绍了上海第一座中庭式车站——轨道交通7号线龙阳路站的结构设计特点及难点:侧墙宜按单跨拟定截面尺寸和进行结构计算;采用中板与侧墙完全分离的节点处理方式;浇筑中板在车站拆撑及泄水孔封闭后一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中庭式车站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水混凝土在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吴小光 李太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6年第12期92-93,共2页
清水混凝土摒弃了各类华丽的建筑装饰材料,以混凝土一次成型、尽量减少后期修饰,将环保理念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中;但其建筑风格中所独有的厚重与清雅是其他建筑材料无法效仿和媲美的。针对清水混凝土在高架车站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 清水混凝土摒弃了各类华丽的建筑装饰材料,以混凝土一次成型、尽量减少后期修饰,将环保理念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中;但其建筑风格中所独有的厚重与清雅是其他建筑材料无法效仿和媲美的。针对清水混凝土在高架车站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清水混凝土在高架车站的可应用范围、设计和施工的重点内容以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高架车站 清水混凝土 建筑装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热干化和燃烧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邹道安 黄瑾 +3 位作者 白海龙 王飞 麻红磊 池涌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0,共6页
分别在桨叶式干化机和热重仪上进行污泥干化和燃烧试验,研究了污泥干化特性和污染物排放特性,并对污泥的燃烧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污泥干化过程分为黏稠区、粘滞区和颗粒区3个阶段。干化过程排放的污染气体有氨气、氯化氢、氟化氢、... 分别在桨叶式干化机和热重仪上进行污泥干化和燃烧试验,研究了污泥干化特性和污染物排放特性,并对污泥的燃烧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污泥干化过程分为黏稠区、粘滞区和颗粒区3个阶段。干化过程排放的污染气体有氨气、氯化氢、氟化氢、氰化氢、甲烷和挥发性有机酸等,其中氨气为主要污染气体。经冷凝吸收和活性炭吸附处理后,各种污染气体浓度均显著降低,其中氨气去除率最高,达97.04%。污泥干化冷凝液的BOD5和COD质量浓度分别为4 040、8 510mg/L,氨氮的质量浓度为1 025mg/L,pH为9.84,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污泥的燃烧过程可以分为3个失重阶段:水分析出阶段(50~150℃),挥发分燃烧阶段(150~450℃),固定碳燃烧阶段(450~650℃)。分别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计算挥发分燃烧阶段和固定碳燃烧阶段的活化能和动力学方程,挥发分燃烧阶段的活化能低于固定碳燃烧阶段,表明挥发分燃烧阶段污泥更易燃烧。污泥的燃烧过程在650℃时基本完成,因此实际工程应用中,设计干化污泥的焚烧温度在750℃比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化 污染气体 冷凝液 热重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生物反应器污泥减量与稳定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吴敏 马小杰 +1 位作者 杨健 邢美燕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01-405,共5页
蚯蚓生物反应器以蚯蚓等微型动物和各种微生物为主形成生物降解系统。城镇污水经生物预处理后,经该反应器过滤,水质得到澄清和进一步改善,而水中含有的生物膜污泥则被滤床截留,通过蚯蚓的吸收、消化和分解转化为蚯蚓排泄物(蚓粪)。中试... 蚯蚓生物反应器以蚯蚓等微型动物和各种微生物为主形成生物降解系统。城镇污水经生物预处理后,经该反应器过滤,水质得到澄清和进一步改善,而水中含有的生物膜污泥则被滤床截留,通过蚯蚓的吸收、消化和分解转化为蚯蚓排泄物(蚓粪)。中试运行结果表明,当蚯蚓生物反应器水力负荷为5.3~6.6m3/(m2·d)时,在满足污水处理效果条件下,蚯蚓生物反应器对生物膜污泥挥发性悬浮固体(VSS)降解率为86.67%~96.20%,所产生的蚓粪VSS:SS为29.97%~31.20%,有机物降解率超过了厌氧消化与好氧消化处理污泥的效果,减量化和稳定化效果十分明显。该系统排出的蚓粪含有丰富的肥分,可用作农肥与土壤改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微生物 蚯蚓生物反应器 生物膜污泥 污泥稳定 污泥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车站设施的进站服务水平评价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黎冬平 晏克非 +1 位作者 许明明 刘辉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58-1462,共5页
通过对乘客的问询调查,从乘客感知角度出发,对各单个设施因素和进站总体服务水平进行评价,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建立进站总体服务水平与各单个设施因素服务水平之间的数学关系,明确主要影响设施及其影响程度;而对莘庄轨道车站进站客流的问... 通过对乘客的问询调查,从乘客感知角度出发,对各单个设施因素和进站总体服务水平进行评价,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建立进站总体服务水平与各单个设施因素服务水平之间的数学关系,明确主要影响设施及其影响程度;而对莘庄轨道车站进站客流的问卷数据分析表明:换乘衔接设施、站外步行环境、轨道站台、验票匝机和总步行距离为对该车站进站服务水平显著影响的5个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0.205,0.196,0.196,0.140,0.126,与实际情况相符,证明模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且模型可操作性强,为轨道车站服务水平的评价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水平 轨道车站 评价方法 线性回归模型 乘客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雨洪调蓄利用的理念与实践 被引量:14
13
作者 汉京超 王红武 +1 位作者 张善发 刘燕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23-227,共5页
概述了城市雨洪最佳管理措施、低影响开发理念、水敏感性城市设计和可持续性排水系统等国际主流城市雨洪管理策略,发掘其在雨洪调蓄利用方面的内容,并对近年来世界各国城市雨洪管理过程中成功的调蓄利用实践进行详细介绍。结合中国的研... 概述了城市雨洪最佳管理措施、低影响开发理念、水敏感性城市设计和可持续性排水系统等国际主流城市雨洪管理策略,发掘其在雨洪调蓄利用方面的内容,并对近年来世界各国城市雨洪管理过程中成功的调蓄利用实践进行详细介绍。结合中国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因地制宜,蓄排结合,保障安全,综合利用"新型雨洪调蓄利用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管理 雨洪管理 最佳管理措施 低影响开发 蓄排结合 调蓄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压沉箱竖井施工对周边土体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海林 彭芳乐 +2 位作者 郭建刚 徐正良 刘晨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62-67,共6页
针对气压沉箱特殊的施工工艺及流程,从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两方面对上海某气压沉箱竖井施工对周边土体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基于监测结果,给出了气压沉箱周边土体地面沉降和水平位移的分布形式及影响范围。根据气压沉箱分节下沉特点,... 针对气压沉箱特殊的施工工艺及流程,从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两方面对上海某气压沉箱竖井施工对周边土体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基于监测结果,给出了气压沉箱周边土体地面沉降和水平位移的分布形式及影响范围。根据气压沉箱分节下沉特点,对其下沉过程进行了力学分析,在仅考虑沉箱竖向受力平衡的前提下提出了用于分析施工全过程对周边地层变形的力学模型,并介绍了其在有限元软件中的实现。土体采用Hardening-Soil弹塑性模型(HS模型),可以模拟初次加载和卸载-再加载之间的刚度差别。通过计算结果和实测值的比较,证实了该力学模型及所采用土体参数的合理性、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压沉箱 竖井 现场监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峒口污染物扩散控制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匡江红 朱国庆 余斌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1-775,共5页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隧道峒口污染物的扩散情况进行了预测和分析,揭示了在不同风向条件下,隧道峒口废气的扩散特征,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一种较为经济的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方案,对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隧道峒口 废气扩散 浓度场 工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监控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6
作者 温玉君 戴孙放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共4页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采用综合监控系统。对综合监控与孤岛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对比。阐述了综合监控的主要内容和总体目标,并提出了主要技术方案。将车站和控制中心具有相关功能的系统进行集成与互联,达到多专业系统设备共享、数据信息互通的...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采用综合监控系统。对综合监控与孤岛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对比。阐述了综合监控的主要内容和总体目标,并提出了主要技术方案。将车站和控制中心具有相关功能的系统进行集成与互联,达到多专业系统设备共享、数据信息互通的目的,减少综合投入,提高运营管理效率以及应变能力,是今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综合监控系统 集成 互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含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结构的抗裂防渗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宏旺 王益群 +3 位作者 徐正良 李太文 吴永祥 闫晓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4-79,共6页
在车站混凝土中掺入聚丙烯纤维,并用于上海市地铁7号线一车站的抗裂防渗现场施工段内混凝土结构中,测量现场混凝土裂缝点的温度和应变情况.结果表明,掺入聚丙烯纤维能够明显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防渗性能,满足地铁车站抗裂防渗设计要求.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聚丙烯纤维 抗裂防渗性能 地铁车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雪运动数值模拟中自保持平衡边界条件研究
18
作者 李雪峰 周晅毅 顾明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5-769,共5页
在目前风场自保持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等效物理粗糙高度,给出一类近似满足自保持性的用于风雪运动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首先结合低温风洞实验室的风雪实验数据,把文献的方法应用于风雪运动数值模拟中。经对比验算发现,文献的方法应用于... 在目前风场自保持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等效物理粗糙高度,给出一类近似满足自保持性的用于风雪运动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首先结合低温风洞实验室的风雪实验数据,把文献的方法应用于风雪运动数值模拟中。经对比验算发现,文献的方法应用于风雪数值模拟中不能很好满足自保持性。为了进一步满足自保持性要求,引入等效物理粗糙高度,建立起雪跃移高度与等效物理粗糙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引入等效物理粗糙高度,边界条件的自保持特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最后对该方法的应用进行了推广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物理粗糙高度 平衡边界条件 风雪运动 雪跃移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峒口废气对流扩散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余斌 匡江红 +2 位作者 徐正好 朱国庆 张志英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5-318,322,共5页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隧道峒口废气的扩散情况进行了预测和分析,揭示了在不同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峒口废气的扩散特征.计算结果表明,风速越高,废气离开峒口后,浓度衰减得越快;而横向风则会导致隧道两侧很大区域内的污染物浓度超标.因...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隧道峒口废气的扩散情况进行了预测和分析,揭示了在不同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峒口废气的扩散特征.计算结果表明,风速越高,废气离开峒口后,浓度衰减得越快;而横向风则会导致隧道两侧很大区域内的污染物浓度超标.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隧道峒口污染物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峒口 废气扩散 浓度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艾溪湖风景园林设计构思介绍 被引量:2
20
作者 方尉元 梁伊任 邹维娜 《中国园林》 2005年第12期49-53,共5页
针对艾溪湖风景园林设计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指出设计的灵感来源;最后在设计中将传说与场地肌理结合起来创造独具特色的环境空间以实现人类所期待的“美好”目标。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滨水景观 规划设计 传说 场地 肌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