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绿地山石景观的植物配置研究--以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黄石假山改造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尧鸿飞 谢倩 +1 位作者 陈翔 郑思俊 《园林》 2018年第9期50-53,共4页
“中国的艺术,一上来就独步世界。”这是2018年陈丹青在谈及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藏品盹转述木心先生的一句评语。诚然,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与欧洲、伊斯兰园林并肩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笔者认为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的艺术,一上来就独步世界。”这是2018年陈丹青在谈及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藏品盹转述木心先生的一句评语。诚然,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与欧洲、伊斯兰园林并肩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笔者认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与其余二者最直观的不同在于造园要素中假山艺术与雕塑艺术的区别。中国的假山艺术,使得中国园林艺术独步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园林艺术 假山 科学规划 植物配置 城市绿地 研究院 上海市 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园城市背景下附属绿地开放对城市绿地供需关系的影响及开放策略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为例
2
作者 赵逸卓 郑思俊 +1 位作者 贺坤 张嫣 《园林》 2025年第4期27-35,共9页
城市绿地系统的核心构成要素为附属绿地,其开放共享性是构建公园城市的核心策略之一。选取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作为研究案例,聚焦区域公共绿地的供需关系,筛选出案例范围内供给不足的区域,并通过实地调研挖掘出供给不足区域内具备一定开... 城市绿地系统的核心构成要素为附属绿地,其开放共享性是构建公园城市的核心策略之一。选取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作为研究案例,聚焦区域公共绿地的供需关系,筛选出案例范围内供给不足的区域,并通过实地调研挖掘出供给不足区域内具备一定开放可能性的附属绿地。通过景观功能、空间布局两个维度,筛选出评价附属绿地开放潜力的关键指标,并对莘庄镇低供给区域的36处附属绿地进行综合评价。基于评价结果,讨论高开放适宜性附属绿地对区域的绿地供需情况的增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附属绿地的开放对于部分区域的绿地供需情况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部分未得到改善的区域可以通过对附属绿地的精细化开放管理、分类别规划设计、多元参与的维护模式进一步提升附属绿地的开放潜力和价值,为高密度城区的附属绿地开放工作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城市 绿地供需平衡 附属绿地 开放适宜性 潜力评价 管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香樟群落结构与生物量对碳汇能力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张希金 张艳华 张桂莲 《园林》 2025年第7期119-125,共7页
植被固碳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生态服务之一,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生态价值。为探讨影响上海市香樟群落碳汇能力的关键特征因子,以40个香樟群落为对象,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广义加性模型分析平均胸径、密度等群... 植被固碳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生态服务之一,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生态价值。为探讨影响上海市香樟群落碳汇能力的关键特征因子,以40个香樟群落为对象,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广义加性模型分析平均胸径、密度等群落结构以及群落生物量对群落碳汇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上海市香樟群落年固碳量平均约为5.42 t/hm^(2)/a;(2)群落平均胸径和密度均对碳汇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密度发挥主要驱动作用。但平均胸径与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考虑单一指标无法有效指导城市绿林地种植设计或经营管理;(3)群落生物量对碳汇能力具有明显的阈值效应,当群落生物量约为175 t/hm^(2)时,群落碳汇能力达到峰值。综上,群落生物量可作为上海市香樟群落碳汇能力的有效表征指标,通过密度调控群落生物量是提升香樟群落碳汇能力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群落 平均胸径 密度 群落生物量 碳汇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生态效益权衡下上海市中心城区绿地生态网络多情景模拟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杰 张浪 余浩然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107,共8页
快速城市化加剧了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如何利用集约的资源要素实现社会-生态效益优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多目标规划(multiple objective planning,MOP)模型设置效益目标函数和约束条... 快速城市化加剧了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如何利用集约的资源要素实现社会-生态效益优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多目标规划(multiple objective planning,MOP)模型设置效益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嵌入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 model,PLUS),实现多元目标下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多情景模拟及功能评价,以期为未来城市绿地生态网络高效构建、土地利用规划决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耦合MOP模型和PLUS模型,基于土地资源多效益目标的定量化求解,可以寻求社会-生态效益最优化的关键拐点;2)不同效益目标导向下,可持续发展情景较经济发展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耕地、林地、水域等各用地类型的相互转化,以及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3)可持续发展情景的各项绿地生态网络测度指标均介于其他2个用地情景之间,重要斑块的数量及空间分布表征,在优化社会-生态效益、城市土地利用结构配置的同时,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功能也得到提升。研究成果为超大城市高密区绿地生态网络结构功能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决策、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综合效益提升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土地利用模拟 MOP模型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 效益权衡 上海市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型城市困难立地的园林绿化利用动态趋势研究——以上海市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殷明 杨博 郑思俊 《园林》 2021年第2期13-18,共6页
以上海市主城区为例,对近年来人工型城市困难立地园林绿化利用的动态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在当前上海市园林绿化建设量逐步提升、土地出让量逐步缩减的大趋势下,主城区内人工型城市困难立地的总量、增量在2008年至2018年间提... 以上海市主城区为例,对近年来人工型城市困难立地园林绿化利用的动态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在当前上海市园林绿化建设量逐步提升、土地出让量逐步缩减的大趋势下,主城区内人工型城市困难立地的总量、增量在2008年至2018年间提升明显,园林绿化利用比例逐步提高,并且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行政区内园林绿化利用程度相对较高。基于这些趋势展开了分析与思考,提出了利用人工型城市困难立地进行园林绿化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主城区 人工型城市困难立地 园林绿化利用 动态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居住区背景下的社区绿道建设实践与思考:以上海市甘泉社区绿道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婧 张浪 +2 位作者 张桂莲 仲启铖 余浩然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89,共6页
高密度居住区是亚洲许多城市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模式,但普遍存在诸多社会与环境问题。社区绿道在高密度城市居住区内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将居民与开放空间、基础设施相连接,为居民提供日常休闲活动场所,在缓解社会与环境问题中起着重要作... 高密度居住区是亚洲许多城市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模式,但普遍存在诸多社会与环境问题。社区绿道在高密度城市居住区内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将居民与开放空间、基础设施相连接,为居民提供日常休闲活动场所,在缓解社会与环境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首先,辨析高密度居住区背景下社区绿道的内涵和特点,总结社区绿道在提升邻里聚居环境、完善绿色基础设施、激活社区文化空间等方面的作用;其次,以上海市甘泉社区绿道为例,探讨城市高密度居住区中的社区绿道实践;最后,总结思考未来城市高密度居住区社区绿道建设的实践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高密度居住区 社区绿道 社区文化 生态环境 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中心城区绿地生态网络演化多情景模拟及景观连接度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杰 胡国华 张浪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0-78,共9页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中心城区未来用地进行多情景模拟,测度不同情景下绿地生态网络景观连接度变化,为未来城市生态空间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US)模型,对上海市...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中心城区未来用地进行多情景模拟,测度不同情景下绿地生态网络景观连接度变化,为未来城市生态空间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US)模型,对上海市中心城区绿地生态网络演化进行多情景模拟,并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与景观连接度分析,探究未来不同情景下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结构性连接和功能性连接的差异。【结果】1)未来上海市中心城区不同情景下绿地面积均有不同幅度的减少,但在生态保护发展情景下,绿地面积的衰减速度得到有效控制;2)就结构性连接而言,生态保护发展情景下的绿地生态网络具有较好的廊道连通性,能够有效促进物种扩散和能量流动;3)就功能性连接而言,绿地生态网络重要斑块在多情景模拟中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且斑块重要性指数(delta probability of connectivity,dPC)分布可为未来重要潜在源地斑块的统筹规划提供指导。【结论】生态保护发展情景可较好维持生态网络的连接度以及景观结构的稳定性,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可通过政策调控及规划促进城市生态空间、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地生态网络 土地利用模拟 PLUS模型 景观连接度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优化模型算法的郊野公园土地利用优化策略研究——以上海市浦江郊野公园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刘颂 黄一珊 张浪 《园林》 2022年第5期4-10,共7页
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和优化空间结构是郊野公园规划的两大重要目标。然而,常规的郊野公园规划以游憩为主要目标,忽视了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和复合生态系统服务的提升,亟待引入定量化的决策辅助郊野公园规划的合理化。本研究旨在探索郊野公... 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和优化空间结构是郊野公园规划的两大重要目标。然而,常规的郊野公园规划以游憩为主要目标,忽视了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和复合生态系统服务的提升,亟待引入定量化的决策辅助郊野公园规划的合理化。本研究旨在探索郊野公园土地利用优化策略,以上海市浦江郊野公园为研究对象,搜寻以最大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空间聚集度为目标的郊野公园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并根据不同偏好策略对最优空间方案进行分析,为郊野公园的土地利用调整规划提供具体的空间参考和决策建议。研究采用分解的多目标进化算法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进行土地利用方案的生成和优选,经过构建决策变量、概化约束条件、设定目标函数、算法优化4个步骤进行了浦江郊野公园土地利用的算法优化。研究表明,采用的土地利用优化策略能够有效辅助规划方案的生成和效益提升,将研究区场地内零散未利用地转换为水域并与周边水面相连有利于实现空间聚集的目标,而增加林地、水域比例,构建林地水网相互交织的景观格局有利于大幅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郊野公园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优化 多目标优化 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第二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屋顶绿化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啸宇 杨梦珂 +1 位作者 张青萍 张浪 《国土绿化》 2024年第1期52-55,共4页
上海市屋顶绿化建设发展态势良好,据统计,2011年、2012年上海市屋顶绿化增加量均超过20万平方米,2014年达到40万平方米,2022年,上海市统计新增立体绿化44.63万平方米,立体绿化总量达到550万平方米。“十四五”期间,上海市屋顶绿化新增... 上海市屋顶绿化建设发展态势良好,据统计,2011年、2012年上海市屋顶绿化增加量均超过20万平方米,2014年达到40万平方米,2022年,上海市统计新增立体绿化44.63万平方米,立体绿化总量达到550万平方米。“十四五”期间,上海市屋顶绿化新增量每年稳步增长,截至2023年8月底,增加建成立体绿化117.7万平方米,其中屋顶绿化面积为67.7万平方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顶绿化 立体绿化 现状调查分析 发展态势 上海市 增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樟树单木胸径生长模型构建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艳华 张希金 张桂莲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35,共5页
为了解林分特征、气候和人为干扰等因子对上海市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单木胸径生长的贡献率,以上海市城市森林33个固定样地476株樟树连续3期复测数据为数据源,根据样地人为干扰、气候条件、林木大小、林分竞争指数等因子,运用多元... 为了解林分特征、气候和人为干扰等因子对上海市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单木胸径生长的贡献率,以上海市城市森林33个固定样地476株樟树连续3期复测数据为数据源,根据样地人为干扰、气候条件、林木大小、林分竞争指数等因子,运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构建林木胸径生长模型,应用模型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偏差和平均绝对误差等指标筛选最佳模型并对模型预估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与其他3个模型相比,胸高断面积增长量的自然对数(ln(ΔS+1))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624,均方根误差、偏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647、0.237和0.522,模型预估效果最佳;对最佳拟合模型进行方差分解,显著影响樟树胸径生长的因素依次为对数初始胸径(ln D_(1))、林分初始密度(N_(1))和年平均气温,对樟树胸径生长的贡献率为62.73%;初期胸径大小、种植密度和年均气温对樟树胸径生长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人为干扰 气候因子 单木胸径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上海中小河流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与水质参数关系研究
11
作者 王莹 《园林》 2025年第6期114-121,共8页
以上海市中小河流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居住用地、农业用地、商用地、工业用地)对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水质参数的影响。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结合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等)和水质参数(p H、电导率(Cond... 以上海市中小河流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居住用地、农业用地、商用地、工业用地)对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水质参数的影响。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结合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等)和水质参数(p H、电导率(Cond)、总悬浮物(TSS)、叶绿素(Chla)、总氮(TN)、总磷(TP)),揭示了土地利用类型与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居住区域河流浮游植物群落以隐藻属(Cryptomonas)为主,营养盐浓度较高,生物量较高,但多样性较低;农业区域河流浮游植物群落以黄群藻属(Synura)为主;工业区域及商业区域周边河流浮游植物群落以Telcaulax为主。河道周边土地利用类型显著影响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p<0.05)、OTU的丰富度(Chao指数)(p<0.05)。冗余分析表明,TN、TSS、p H、Chla以及Cond显著(p<0.05)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组成。黄群藻属、斜片藻属(Plagioselmis)、鱼鳞藻属(Mallomonas)可以作为指示种做进一步的探讨。旨在为上海市中小河流的水生态修复和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群落 土地利用类型 水质参数 中小河流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园林绿化增汇减排研究热点与趋势
12
作者 易扬 张桂莲 张浪 《园林》 2025年第3期50-56,共7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利用低碳理念对园林景观进行营建、养护和管理,是实现城市“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节能减排”是园林绿化领域增汇减排的研究热点,多学科交叉融合是该领域的主要特征之一。总结中国园林绿化增汇减排的研究进展,并...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利用低碳理念对园林景观进行营建、养护和管理,是实现城市“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节能减排”是园林绿化领域增汇减排的研究热点,多学科交叉融合是该领域的主要特征之一。总结中国园林绿化增汇减排的研究进展,并构建城市园林绿化增汇减排技术框架,以期为构建中国高碳汇功能的园林绿化体系提供借鉴。园林绿化的增汇措施主要包含增加绿化面积、营建高碳汇植物群落和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减排措施主要包含园林绿化生产阶段、建造阶段和管护阶段中的各种低碳技术方案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城市园林绿化应该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明确绿地碳库组成、碳循环特征、碳收支结构及固碳增汇措施,加强对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分析,构建体系化的标准、规范和指南,指导城市园林绿化的低碳建设和运营,巩固提升园林绿化固碳增汇能力,促进园林绿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绿化 碳汇 减排 效能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动物园天鹅湖区域绿地土壤质量特征研究
13
作者 杨娜 马想 +1 位作者 李爽 梁晶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1期58-65,共8页
以上海动物园天鹅湖区域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该区域0—30 cm、30—60 cm和60—90 cm土层深度的土壤进行采样,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并采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进行土壤肥力指标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天鹅湖区域绿化土壤p H较高,42.3... 以上海动物园天鹅湖区域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该区域0—30 cm、30—60 cm和60—90 cm土层深度的土壤进行采样,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并采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进行土壤肥力指标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天鹅湖区域绿化土壤p H较高,42.3%的采样点位为碱性土壤;土壤水溶性盐分含量相对较低,均值仅为0.115 m S∕cm;部分区域有机质含量偏低,19.2%的土壤样品低于《绿化种植土壤》(CJ∕T 340—2016)的标准要求;除有效硫外,土壤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铁、有效镁含量适中;土壤质地以粉黏壤土为主,占比达50.00%;土壤紧实度适中,仅有1个点位密度大于1.35 Mg∕m^(3);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均较低。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体现为表层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有效镁、有效铁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下层土壤。天鹅湖区域内约23.08%的点位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小于0.9,为“贫瘠”;约76.92%的点位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为0.9—1.8,土壤质量属于“中等”。限制土壤质量提升的因子主要为p H、有效硫及孔隙度,建议采用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和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等措施提高土壤质量。研究结果可为上海动物园天鹅湖区域土壤质量提升方案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对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土壤 理化性质 土层 肥力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棕地绿化植物物种优选方法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浪 曹福亮 张冬梅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9-123,共5页
城市棕地绿化是对城市棕地再利用的最佳方式之一,是对其生态系统整体恢复和全面优化的一个过程。作为棕地绿化的主体,植物种类的选择尤为关键。论文以上海市5个试验样地为例,针对其棕地类型及受污染程度,阐述了棕地绿化植物物种的优选方... 城市棕地绿化是对城市棕地再利用的最佳方式之一,是对其生态系统整体恢复和全面优化的一个过程。作为棕地绿化的主体,植物种类的选择尤为关键。论文以上海市5个试验样地为例,针对其棕地类型及受污染程度,阐述了棕地绿化植物物种的优选方法,以期为不同棕地类型和同型不同区位棕地的植物物种优选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棕地 绿化 植物物种 优选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园林废弃物循环利用现状调研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聂世勇 李亚光 +3 位作者 孟格蕾 李弘 陈范模 陈平 《园林》 2021年第12期32-37,共6页
随着上海市绿化建设的提升,园林废弃物产生数量也逐渐增加。开展园林废弃物循环利用现状研究,降低其对城市市容及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助力上海建设"无废城市"。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园林废弃物管理单... 随着上海市绿化建设的提升,园林废弃物产生数量也逐渐增加。开展园林废弃物循环利用现状研究,降低其对城市市容及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助力上海建设"无废城市"。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园林废弃物管理单位、处置单位及转化产品应用单位等角度为切入点,摸清上海市园林废弃物循环利用现状,分析现阶段园林废弃物产业发展的制约因子,提出推动园林废弃物循环利用发展的建议及对策,为相关部门政策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废弃物 循环利用 现状调研 对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滨水空间运动景观的系统构建--以美国纽约和上海市黄浦江滨水空间规划建设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博 郑思俊 李晓策 《园林》 2018年第8期7-11,共5页
城市滨水空间通常是一座城市独特的魅力风景线,它不仅仅是城市治理水平的展示窗口,更是城市蓝色、绿色生态空间及其服务功能的承载地,因而也成为市民户外休闲与体育健身的最佳运动场所。由于其使用人群的多样化、活动内容的丰富度、... 城市滨水空间通常是一座城市独特的魅力风景线,它不仅仅是城市治理水平的展示窗口,更是城市蓝色、绿色生态空间及其服务功能的承载地,因而也成为市民户外休闲与体育健身的最佳运动场所。由于其使用人群的多样化、活动内容的丰富度、社会效益的重要性,因而滨水空间运动景观的规划建设应具有极高的系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滨水空间 空间运动 空间规划 系统 景观 黄浦江 上海市 纽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单位附属绿地空间特征与开放共享适宜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富婷婷 张浪 +3 位作者 郑思俊 郝瑞军 刘博 殷明 《园林》 2023年第7期14-22,共9页
单位附属绿地是城市绿地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可以有效增补城市公共绿地空间不足,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聚焦上海市主城区与五大新城范围内的单位附属绿地,通过对绿地解译矢量数据、卫星影像数据、POI热点数据的叠加... 单位附属绿地是城市绿地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可以有效增补城市公共绿地空间不足,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聚焦上海市主城区与五大新城范围内的单位附属绿地,通过对绿地解译矢量数据、卫星影像数据、POI热点数据的叠加分析,形成上海市单位附属绿地矢量数据库,并对其进行空间特征分析与开放共享适宜性评价,筛选识别潜在开放共享单位附属绿地6273处,总面积约5159.35 hm2。筛选内环内、一江一河贯通区域等优先开放区域,并在优先开放区域内识别开放适宜性较高单位附属绿地241处。研究表明,上海市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潜力大、实施效益高,通过开放共享可以有效增加绿色公共空间,提升城市绿地服务覆盖,优化城市绿化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附属绿地 开放共享 空间特征 开放适宜性分析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公园绿地“四化”规划纲要》解读 被引量:7
18
作者 郑思俊 管群飞 +2 位作者 李晓策 李跃忠 张浪 《园林》 2020年第1期12-17,共6页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城镇化进程进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的新时期。为顺应上海新时期生态之城的发展需求,上海绿化和市容行业提出“四化”建设的新举措,并首先编制发布《上海市公园绿地“四化”规划纲要》,这对于...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城镇化进程进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的新时期。为顺应上海新时期生态之城的发展需求,上海绿化和市容行业提出“四化”建设的新举措,并首先编制发布《上海市公园绿地“四化”规划纲要》,这对于新时期推进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市绿化发展水平、实现卓越的全球城市目标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之城 “四个着力” 绿化“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型城市困难立地对高密度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典型增益作用研究——以上海市中心城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博 殷明 郑思俊 《园林》 2021年第2期19-24,共6页
高密度城市更新背景下,人工型城市困难立地(Artificial Challenging Urban Sites,ACUS)在公园绿地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彰显。文章基于2008-2019年上海市中心城(外环线以内)公园绿地(G类)遥感解译数据,对其中由人工型城市困难立地改建的公... 高密度城市更新背景下,人工型城市困难立地(Artificial Challenging Urban Sites,ACUS)在公园绿地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彰显。文章基于2008-2019年上海市中心城(外环线以内)公园绿地(G类)遥感解译数据,对其中由人工型城市困难立地改建的公园绿地的规模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由人工型城市困难立地改建的公园绿地,在上海市中心城公园绿地建设中的典型增益作用,至少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对中心城公园绿地的用地资源增补效益;二是对中心城公园绿地的空间位置前移效益;三是对中心城公园绿地的景观格局提升效益。ACUS绿地对高密度城市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的意义十分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城市 人工型城市困难立地 公园绿地 规划建设 增益作用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空间承载城市未来发展宏图--以上海市生态空间规划及美丽乡村建设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博(文/图) 郑思俊(文/图) 李晓策(文/图) 《园林》 2017年第9期16-19,共4页
上海城市空间发展趋势城市发展与生态空间城市空间是城市的载体,它不仅作为物质容器容纳着市民及其社会活动,其自身也是城市发展的产物,是国家政策、社会意识、大众需求和资本的复合体。城市的发展伴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处于不同发... 上海城市空间发展趋势城市发展与生态空间城市空间是城市的载体,它不仅作为物质容器容纳着市民及其社会活动,其自身也是城市发展的产物,是国家政策、社会意识、大众需求和资本的复合体。城市的发展伴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构建着不同类型的城市空间,一旦新的发展阶段来临,旧的城市空间无法满足发展需求,新的城市空间就将被创造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 生态空间 上海市 乡村建设 空间规划 承载 城市发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