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胆疾病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鲍杨 王振猛 +1 位作者 史东平 俞卫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33-1336,共4页
目的探讨肝胆疾病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肝胆疾病患者110余例,术后30min内按镇静躁动分级法对其苏醒状况进行评分,排除4分以下的患者,对余下90例患者的相关病史资料分别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麻醉苏... 目的探讨肝胆疾病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肝胆疾病患者110余例,术后30min内按镇静躁动分级法对其苏醒状况进行评分,排除4分以下的患者,对余下90例患者的相关病史资料分别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气道管理方式、麻醉维持方式、手术时间及吸附器的使用与躁动的发生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14、0.011、0.042、0.019)。多因素分析发现:麻醉诱导使用咪达唑仑、麻醉后导尿、全凭吸入麻醉等与躁动发生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26、0.049、0.004,OR值分别为:5.481、10.867、11.604)。结论肝胆疾病患者麻醉诱导给予咪达唑仑、麻醉后导尿、全凭吸入麻醉维持,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期 苏醒期躁动 肝胆疾病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5
2
作者 宛泉龙 鲍杨 +3 位作者 张丽峰 贺广宝 孙润润 史东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4-255,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EA)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术后30min内按镇静躁动分级法评分,排除4分以下的患者(即嗜睡,难以唤醒)。对余下75例患者的相关病史资料分别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EA)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术后30min内按镇静躁动分级法评分,排除4分以下的患者(即嗜睡,难以唤醒)。对余下75例患者的相关病史资料分别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EA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麻醉维持方式、吸附器的使用与躁动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全凭吸入麻醉是E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全凭吸入麻醉为EA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应积极采取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手术 苏醒期躁动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在围术期气道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倪红伟 杭燕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3-616,共4页
超声具有安全、快速、便捷、携带方便、重复性强等优点,并可提供实时动态图像。超声在围术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引导动静脉穿刺置管和外周神经阻滞等。近年来已有文献报道超声在气道管理中的应用,包括超声评估气道困难,超声引导下确定... 超声具有安全、快速、便捷、携带方便、重复性强等优点,并可提供实时动态图像。超声在围术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引导动静脉穿刺置管和外周神经阻滞等。近年来已有文献报道超声在气道管理中的应用,包括超声评估气道困难,超声引导下确定气管导管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评估 气道管理 围术期 应用 外周神经阻滞 静脉穿刺置管 超声引导 动态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窦部超声检查用于评估快速康复术前禁食禁饮方案 被引量:25
4
作者 高红梅 卢建喜 +4 位作者 倪红伟 鲍杨 史东平 俞卫锋 杨立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76-1079,共4页
目的通过超声测量胃窦部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评估并探讨快速康复策略下的当日第一台择期手术患者适宜的术前禁食禁饮方案。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当日行择期第1台手术患者120例,男53例,女67例,年龄18~65岁,BMI 18... 目的通过超声测量胃窦部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评估并探讨快速康复策略下的当日第一台择期手术患者适宜的术前禁食禁饮方案。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当日行择期第1台手术患者120例,男53例,女67例,年龄18~65岁,BMI 18~25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缩短禁饮时间组(S组)和常规禁饮时间组(C组),每组60例。S组手术前晚20∶00后禁固体食物,20∶00—22∶00饮用碳水化合物饮品800ml,并于术日晨5∶30—6∶00摄入同类饮品400ml,C组于手术前晚20∶00后禁固体食物,22∶00后常规禁饮。两组患者入手术室后行术前睡眠时间和质量评估,口渴、饥饿评分,8∶00行胃窦部超声检查,进行Perlas A半定量评级,测量胃窦截面积,平卧位为CSA1,右侧卧位为CSA2,并进一步计算两组患者胃容量(gastric volume,GV),单位体重右侧卧位截面积(CSA2/weight,CSA2/W),以及单位体重胃容量(GV/weight,GV/W)。结果与C组比较,S组睡眠时间明显缩短(P<0.05),口渴、饥饿评分明显降低(P<0.05),Perlas A半定量分级为2级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CSA1、CSA2、GV、CSA2/W和GV/W明显增大(P<0.05)。两组共7例半定量评级为2级的患者,均人为干预,无一例显性反流误吸发生。结论患者手术前晚入睡前和术前2h饮少量低浓度含糖液或水,同时加强胃容量监测,可以减少对患者生理需求的干扰,临床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窦部超声 术前禁食禁饮 快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测量皮肤至会厌距离对困难气道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5
作者 倪红伟 贺广宝 +1 位作者 史东平 杭燕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3-376,共4页
目的·评估超声测量皮肤至会厌距离对困难气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行择期手术的患者71例,年龄20~80岁,ASA分级Ⅰ~Ⅲ级。麻醉前分别进行常规气道评估及超声测量甲状软骨上缘平面皮肤至会厌的距离,比较困难... 目的·评估超声测量皮肤至会厌距离对困难气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行择期手术的患者71例,年龄20~80岁,ASA分级Ⅰ~Ⅲ级。麻醉前分别进行常规气道评估及超声测量甲状软骨上缘平面皮肤至会厌的距离,比较困难气道与正常气道患者皮肤至会厌的距离,分析困难气道各种评估方法的预测效果。结果·超声左旁矢状位测量困难气道和正常气道患者甲状软骨上缘平面皮肤至会厌的距离分别为(23.31±0.43)mm和(19.21±0.2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超声测量ROC曲线下面积为0.799(95%CI:0.639~0.958),最佳截点为23.6 mm。与Mallampati分级比较,超声测量的特异度明显增高(96.43%vs71.40%,P=0.004),敏感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0%vs 73.33%,P=0.170)。结论·经左旁矢状位超声测量甲状软骨上缘平面皮肤至会厌的距离可用于预测困难气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难气道 气管插管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困难气道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倪红伟 贺广宝 +3 位作者 高红梅 祝义军 史东平 杭燕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8-361,共4页
目的·探索困难气道(difficult airway,DA)的风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8年5月-10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拟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211例,收集其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目的·探索困难气道(difficult airway,DA)的风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8年5月-10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拟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211例,收集其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基本资料。采集患者的常规气道评估指标,包括改良的Mallampati分级(modified Mallampati test,MMT)、头颈活动度、张口度和甲颏距离。采用超声技术在旁矢状位测量皮肤到甲状软骨的距离(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kin and thyroid cartilage,DST)、皮肤到会厌的距离(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kin and epiglottis,DSE)以及甲状软骨到会厌的距离(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hyroid cartilage and epiglottis,DTE)。采用第一眼喉镜对患者喉部状态进行观察,并行Cormack-Lehane(CL)分级判定。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可能引起DA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预测DA的最佳模型,对模型中的指标及其系数进行风险评估及判定。结果·44例患者的CL分级为Ⅲ级或Ⅳ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预测DA的最佳模型由性别、BMI、DSE和MMT共4个风险因素确定,该最佳模型的诊断价值为灵敏度90.9%、特异度90.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达到0.934。结论·由性别、BMI、DSE和MMT共4个风险因素确定的预测模型能够更为全面、有效地评估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难气道 全身麻醉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倪红伟 贺广宝 史东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接受全身麻酔下择期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3组,各30例。A组患者在全身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B组患者静脉...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接受全身麻酔下择期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3组,各30例。A组患者在全身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B组患者静脉泵注0.3μg/kg,C组患者静脉泵注等量0.9%氯化钠溶液。记录3组患者心动过缓发生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异丙酚和芬太尼用量、老年谵妄测验(CAMCR)评分。结果3组患者术中心动过缓发生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中异丙酚和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3组患者CAM-C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用量和时间在CAM-CR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能減少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0.3μg/kg的右美托咪定能降低CAM-CR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谵妄 术后 右美托咪定 给药剂量 影响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阻性黄疸对罗库溴铵作用时效和药物代谢的影响
8
作者 鲍杨 张丽峰 +2 位作者 宛泉龙 祝义军 史东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38-1242,共5页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对罗库溴铵作用时效及药物代谢的影响,指导罗库溴铵在此类患者中合理使用,从而进一步指导肝胆手术麻醉的合理用药。方法选择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30例,分为梗阻性黄疸组(n=15)、对照组(n=15)。两组麻醉均采用连...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对罗库溴铵作用时效及药物代谢的影响,指导罗库溴铵在此类患者中合理使用,从而进一步指导肝胆手术麻醉的合理用药。方法选择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30例,分为梗阻性黄疸组(n=15)、对照组(n=15)。两组麻醉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方法。药效学研究:采用TOF-Watch SX加速度仪监测神经肌肉传导功能,记录药效学的相关指标,比较两组罗库溴铵药效学的差异。药物代谢研究:分别于单次给予罗库溴铵后30、60、90、120、180min等时点采集血样,后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测定罗库溴铵血药浓度。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罗库溴铵体内代谢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指数、凝血酶原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梗阻性黄疸组T1(4个成串刺激第一次颤搐反应)恢复到对照值(T1值的平台期)10%、25%、50%、75%的时间、TOF比值(TOFR)70%的恢复时间以及恢复指数较对照组均延长(P<0.01)。单次给予罗库溴铵后检测30、60、90、120、180min等时点患者罗库溴铵的血药浓度,发现60、90、120min等时点梗阻性黄疸组罗库溴铵的血药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可导致罗库溴铵临床有效作用时间延长和恢复时间延长,罗库溴铵的代谢较正常患者减慢;临床上此类患者使用罗库溴铵时,应该适当延长追加药物的时间,术中、术毕建议使用肌松监测仪指导合理用药及麻醉拔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罗库溴铵 神经肌肉阻滞 血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