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内固定方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汤红伟 梁裕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2-465,共4页
1982年HaITnS等首次提出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2003年Foley等日首次报道了微创(minimally invasive,MIS)TLIF。经过不断改良和完善,目前MIS—TLIF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腰椎退... 1982年HaITnS等首次提出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2003年Foley等日首次报道了微创(minimally invasive,MIS)TLIF。经过不断改良和完善,目前MIS—TLIF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治疗。内固定的目的在于提供节段的即刻稳定,促进融合。目前MIS—TLIF手术中常用的内固定方法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内固定方式 微创 腰椎退变性疾病 LUMBAR 内固定方法 MIS 手术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枢重塑阐述原发性耳鸣发病及治疗机制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晶莹 许铭 沈卫东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8-331,共4页
原发性耳鸣的发病机制与多个脑网络中不同脑区的神经可塑性改变密切相关。由于长期异常信号的输入,细胞膜发生变化,突触活动发生改变,造成神经敏感性改变,逐渐引起中枢神经元的重塑。视觉网络、听觉网络、默认网络的各个脑区的中枢可塑... 原发性耳鸣的发病机制与多个脑网络中不同脑区的神经可塑性改变密切相关。由于长期异常信号的输入,细胞膜发生变化,突触活动发生改变,造成神经敏感性改变,逐渐引起中枢神经元的重塑。视觉网络、听觉网络、默认网络的各个脑区的中枢可塑性改变可能是耳鸣形成和维持的原因。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均可改变各脑网络中不同脑区的神经兴奋性与不同脑区之间的连接,通过调整中枢可塑性改善耳鸣症状。这种中枢可塑性的变化可以通过新兴的神经影像学的技术进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耳鸣 可塑性 发病机制 治疗机制 神经影像学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钛抓髌器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评价与临床 被引量:6
3
作者 邵建康 王以进 +1 位作者 李强一 殷勇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评价镍钛抓髌器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采集成年新鲜膝关节标本6具,制成髌骨骨折,用NiTi-PC和AO张力带固定,并测定其生物力学特性。结果:二种内固定在生物力学性能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镍钛抓髌器... 目的:评价镍钛抓髌器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采集成年新鲜膝关节标本6具,制成髌骨骨折,用NiTi-PC和AO张力带固定,并测定其生物力学特性。结果:二种内固定在生物力学性能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镍钛抓髌器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特性,手术操作简单,避免髌骨的部分切除,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镍钛抓髌器 内固定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髁间骨折采用L形髁钢板+螺栓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强一 王以进 +1 位作者 张秋琴 邵建康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26-231,共6页
目的:论证股骨髁间骨折采用L型髁钢板+螺栓,L形髁钢板,加压钢板+螺栓固定,比较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优劣,并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9具新鲜股骨尸标本以实验应刀分析法和有限元理论计算法对股骨髁间骨折内固定进行力学... 目的:论证股骨髁间骨折采用L型髁钢板+螺栓,L形髁钢板,加压钢板+螺栓固定,比较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优劣,并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9具新鲜股骨尸标本以实验应刀分析法和有限元理论计算法对股骨髁间骨折内固定进行力学分析。结果:证明L形髁钢板+螺栓内固定优于L形髁钢板,加压钢板+螺栓固定,应力和髁间位移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L形髁钢板个螺栓联合固定是治疗股骨髁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髁间骨折 L形髁钢板螺栓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枚中空螺纹加压钉+髂骨块植骨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强一 王以进 +2 位作者 韩擎天 张秋琴 殷勇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50-254,共5页
目的:对作者设计的三枚中空螺纹加压钉+骼骨块植骨(HSI)治疗股骨颈(头下型)骨折,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新鲜尸股骨标本进行实验应力分析,比较三枚中空螺纹加压钉+骼骨块植骨与单纯应用三枚... 目的:对作者设计的三枚中空螺纹加压钉+骼骨块植骨(HSI)治疗股骨颈(头下型)骨折,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新鲜尸股骨标本进行实验应力分析,比较三枚中空螺纹加压钉+骼骨块植骨与单纯应用三枚中空螺纹加压钉固定(HS)比较,观察两者在内固定上的生物力学性能指标变化。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螺纹钉+骼骨植骨固定(HSI)与单纯采用螺纹钉固定(HS)治疗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其生物力学性能无显著性差异。临床13例实践证明,采用螺纹钉+骼骨植骨治疗头下型股骨颈骨折,近期内未见股骨头坏死发生。结论:采用三枚中空加压螺纹钉+骼骨植骨术式符合生物力学模型,是治疗股骨颈(头下型)骨折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加压螺纹钉 髂骨植骨 生物力学 股骨颈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三维L形钢板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对比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强一 王以进 +1 位作者 张秋琴 韩擎天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39-243,共5页
目的:探讨与比较作者设计的三维L形钢板(TDLP)与其他内固定物在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12具新鲜尸股骨标本,将股骨粗隆造成二部分、三部分、四部分骨折,沿着股骨内外侧骨皮质粘贴6个应变片,测量股骨近端应变和不... 目的:探讨与比较作者设计的三维L形钢板(TDLP)与其他内固定物在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12具新鲜尸股骨标本,将股骨粗隆造成二部分、三部分、四部分骨折,沿着股骨内外侧骨皮质粘贴6个应变片,测量股骨近端应变和不同工况下(压、弯、扭)试验结果。分别用TDLP、Gamma钉、Richards钉、SHS钉固定,系统比较其实验结果和股骨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采用TDL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其强刚度与Gamma钉相当,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Richards钉、SHS钉比较,在生物力学性能上占有明显优势,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作者自1994年始采用自行设计的TDL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72例,平均年龄63.5岁,平均随访32月,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优良,伤肢恢复正常功能,无骨折延迟愈合及髋内翻或旋转移位。结论:TDLP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三维L形钢板 生物力学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术后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顾宇彤 李云飞 +3 位作者 朱东晖 周晓岗 冯振洲 董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9-393,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ery,PTES)治疗腰椎术后复发、邻椎病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使用PTES治疗57例腰椎术后椎间盘突...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ery,PTES)治疗腰椎术后复发、邻椎病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使用PTES治疗57例腰椎术后椎间盘突出症的资料,术后手术节段复发40例,术后手术节段残留7例,神经减压植骨融合术后邻椎病9例,L_5/S_1椎间孔镜术后发生L_(4/5)椎间盘突出症1例。均行PTES。随访2年,进行下肢放射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采用Mac Nab法进行疗效评级。结果手术时间(52.4±5.9)min,中位术中透视次数5(4~14)次,出血量5(2~20)ml,住院时间3(2~4)d。术后即刻下肢放射痛VAS评分由术前的9(6~10)分降至1(0~3)分,术后2年随访为0(0~3)分。术后2年Mac Nab分级优51例,良5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8.2%(56/57)。无永久性神经损伤、腹腔脏器损伤、大血管破裂。结论 PTES技术治疗腰椎术后复发、邻椎病等椎间盘突出症简便、安全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间孔 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 微创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改良L形钢板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原理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强一 邵建康 张秋琴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43-247,共5页
作者自1994年始采用自行设计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60例,平均随访25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时间6~13周,平均8.9周,伤肢功能在3个月内基本恢复正常,无骨折延迟愈合及髋内翻现象。为论证改良L形钢板的优点,本文采... 作者自1994年始采用自行设计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60例,平均随访25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时间6~13周,平均8.9周,伤肢功能在3个月内基本恢复正常,无骨折延迟愈合及髋内翻现象。为论证改良L形钢板的优点,本文采用8具新鲜尸股骨沿着它的外侧、内侧骨皮质粘贴6个应变片,观察股骨近端应变和位移分布,以检验改良L形钢板固定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在实验前后将股骨粗隆造成二部分或四部分骨折。利用实验结果给制成应变和位移图,并与鹅头打固定组相比较。在载荷加至1800N时比较两种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治疗不稳定粗隆间骨折中,L形钢板比鹅头钉更具有生物力学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形钢板 股骨粗隆间骨折 生物力学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双头螺纹加压钉固定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9
作者 李强一 张秋琴 +1 位作者 邵建康 王以进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75-179,共5页
取9具成年新鲜股骨尸标本,采用中空双头螺纹加压钉固定股骨颈骨折,进行生物力学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三枚中空双头螺纹加压钉固定股骨颈骨折,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内固定方法,它比实心螺纹钉、三翼钉在抗压、抗弯、抗扭强度和刚度上占... 取9具成年新鲜股骨尸标本,采用中空双头螺纹加压钉固定股骨颈骨折,进行生物力学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三枚中空双头螺纹加压钉固定股骨颈骨折,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内固定方法,它比实心螺纹钉、三翼钉在抗压、抗弯、抗扭强度和刚度上占有一定的优势。(p<0.01)。临床22例实践证明,这种内固定方法能加速骨折愈合,功能恢复较快,是一种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的理想内固定器械,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中空双头螺纹 加压钉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间脱位的生物力学浅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永发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45-246,共2页
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间脱位临床中十分少见,我院於1996年12月份收住一例,结合病例浅析假体间脱位的力学原理。 一、病例报告 王林宝,女,79岁,上海嘉定区人,住院号1996/9369,入院日期:1996年12月31日,患者於1992年10月份不慎跌... 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间脱位临床中十分少见,我院於1996年12月份收住一例,结合病例浅析假体间脱位的力学原理。 一、病例报告 王林宝,女,79岁,上海嘉定区人,住院号1996/9369,入院日期:1996年12月31日,患者於1992年10月份不慎跌伤,致左股骨颈头下型骨折,住院后作左髋关节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顺利,切口一期愈合。术后一月能站立行走,生活自理。1996年12月31日,下蹲洗衣时,听到左髋关节发出“喀”的一声,不能站立和活动。经住院检查,X摄片,诊断为左髋关节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间脱位。行左胫骨结节骨牵引,重量7公斤,时间48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转换 假体间脱位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截骨术治疗髋脱位的生物力学分析与临床应用
11
作者 李强一 王以进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探讨骨盆截骨术治疗髋关节脱位的生物力学效果,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骨盆-髋-股骨头完整新鲜尸标本4具,应用实验方法测定骨盆-髋-股骨头上压应力、剪应力、髂部应力以及不同髋臼指数下股骨头的下沉位移与髋臼接... 目的:探讨骨盆截骨术治疗髋关节脱位的生物力学效果,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骨盆-髋-股骨头完整新鲜尸标本4具,应用实验方法测定骨盆-髋-股骨头上压应力、剪应力、髂部应力以及不同髋臼指数下股骨头的下沉位移与髋臼接触应力。结果:表明不同髋臼指数下,在30°以下测试组股骨上应力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30°以上应力增加较快,两者应力相差15%,满足手术要求,股骨头位移里相似规律性,髋部接触应力集中有所改善。结论:骨盆截骨术治疗够脱位是一种既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又安全可靠的造盖术,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截骨术 髋脱位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