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儿童抗凝血灭鼠药中毒流行病学与防治探讨
被引量:4
- 1
-
-
作者
陈小龙
沈亚娟
陈桂锋
谢晓恬
-
机构
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
-
出处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60-165,共6页
-
文摘
目的分析归纳国内文献报道抗凝血类灭鼠药中毒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特征,为提高儿童鼠药中毒防范率、早期诊断率和临床有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国内所有儿童抗凝血杀鼠药中毒文献报道中基本数据完整可供分析的109例患儿及我院6例患儿(共计115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临床特点统计分析。结果文献报道的我国儿童抗凝血鼠药中毒临床特征如下:(1)性别:男性(55%)多于女性(45%)。(2)年龄:幼儿期(1~3岁)最为常见(47.0%);(3)高发季节:先后为秋季、春季、夏季和冬季。(4)地点:86%发生于农村,其中38%为留守儿童。(5)病史:仅20%可有明确抗凝血鼠药接触史,近60%最终毒物来源不明。(6)症状:多为皮肤黏膜出血(56.5%),部分内脏出血(16.5%)。(7)凝血功能:主要表现(96.7%)为PT和APTT明显延长,而TT和FIB基本正常。(8)误诊率41.7%,多被误诊为其他凝血功能异常性疾病。(9)维生素K1(Vit K1)疗效显著,疗程2~6个月。结论现有文献报道的儿童抗凝血鼠药中毒以农村为主,多见于婴幼儿,常无明确毒物接触史,起病隐匿,临床初诊的漏诊率较高。上述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防治重点,提示需要提高对于儿童抗凝血鼠药中毒的认识,以利早期诊断和及时进行Vit K1治疗。
-
关键词
儿童
中毒
抗凝血鼠药
维生素K1
凝血功能
-
Keywords
Children
Poisoning
Anticoagulant rat drug
Vitamin K1
Blood coagulation function
-
分类号
R725.9
[医药卫生—儿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