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强 吴德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72-576,共5页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常引起胸、腰椎、髋部、桡、尺骨和肱骨骨折[1]。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骨质疏松引起的全身性疼痛使患者活动...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常引起胸、腰椎、髋部、桡、尺骨和肱骨骨折[1]。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骨质疏松引起的全身性疼痛使患者活动受限,增加肺部感染、褥疮发生率,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骨质疏松症患者在脊柱手术内固定置入后由于骨质丢失,椎体骨密度下降,骨小梁数量减少、厚度变薄、间距增大,最终导致内固定失败,螺钉松动、拔钉、断裂和移位。随着老年人口所占比例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因骨质疏松引发的脊柱相关临床疾病[2]。要对骨质疏松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进行基础研究,则需要有合适的骨质疏松模型。在研究中,将动物模型与人类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更有效地认识人类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规律,探究防治措施[3]。理想动物模型应在病变过程、病理改变及转归方面与人类骨质疏松尽可能相似,且造模方法简单、模型使用方便。同时,研究某一特定问题,最好选特定的动物[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病变过程 骨质疏松 胸廓畸形 动物模型 髋部 危险因素 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