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第一评审周期医院评审的实践 被引量:8
1
作者 沈霖德 《中国医院管理》 1997年第1期31-33,共3页
1991年12月,上海市医院评审工作开始启动。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上海市第一评审周期医院评审工作情况:(1)评审工作概况;(2)评审工作的实施;(3)评审取得的主要成效;(4)评审工作中需注意研究、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医院分级管理 医院评审 医院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救护改革工作简述
2
作者 张忠良 姚江 《中国医院管理》 1986年第10期30-31,共2页
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上海市的医疗救护工作有了很快的发展。1950年,上海市只有一个医疗救护小组,有救护车2辆。1984年底,上海市除各大、中型医院与企业医院都拥有救护车外。
关键词 中型医院 企业医院 医疗救护 救护工作 综合性医院 急救工作 卫生材料 急救医学 卫生部门 急诊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结核病防治机构重点转移的探讨
3
作者 詹荷珍 《中国医院管理》 1987年第11期33-,共1页
建国以来,上海市结核病防治工作成效显著,结核病登记患病率80年代比50年代下降了81.7%,但结核机构人员数则逐年增加达3倍以上,总床位数也增加3倍以上,建筑面积增加1.6倍。
关键词 防治机构 总床位数 结防机构 慢性病防治 防治经费 结防所 胸部肿瘤 早期病人 卫生单位 肺癌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院外急救近况
4
作者 姚江 《中国医院管理》 1987年第4期16-,共1页
高速度、高效率地抢救发生在家庭和灾害现场的各种急、危、重病员,是各级急救站的中心任务。上海市的院外急救在近几年发生了四个方面的变化: 一、建立健全了急救机构,形成了院外急救网。原来的救护大队改名为市医疗救护中心站(市红十... 高速度、高效率地抢救发生在家庭和灾害现场的各种急、危、重病员,是各级急救站的中心任务。上海市的院外急救在近几年发生了四个方面的变化: 一、建立健全了急救机构,形成了院外急救网。原来的救护大队改名为市医疗救护中心站(市红十字急救中心),急救分站从原来的11个,发展到20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急救 医疗救护 急救中心 灾害现场 中心任务 急救半径 现场抢救 急救病人 急救医疗 无线电对讲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医政执法的社会学基础
5
作者 赵蓉 《中国医院》 2002年第10期46-48,共3页
通过分析近年来医政执法中反映出的扰乱正常医疗秩序主要问题及其社会学动因, 提出应正确理解医政法、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监管和服务以及倡导依法执业的法制氛围、以法治规范 医疗服务市场等若干建议。
关键词 医政执法 社会学 医疗秩序 对策 政府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综合性医院监护室护理人员分层配置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叶文琴 曹洁 +3 位作者 徐筱萍 高秋韵 翁素珍 钱培芬 《中国护理管理》 2010年第12期24-26,共3页
目的:建立大型综合性医院监护室护理人员能级划分体系与能级配置模型,以期在保证患者监护质量的同时,提高护理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方法:运用专家会议、专家咨询的方法确定监护室护理人员能级划分体系,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上海市5所大型... 目的:建立大型综合性医院监护室护理人员能级划分体系与能级配置模型,以期在保证患者监护质量的同时,提高护理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方法:运用专家会议、专家咨询的方法确定监护室护理人员能级划分体系,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上海市5所大型综合性医院重症监护室进行现场实验与研究。结果:形成了护理人员能级划分体系,并建立了大型综合性医院监护室各级护理人员配置模型。结论:本研究得出的大型综合性医院监护室护理人员分层配置模型为护理管理者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不同等级护理人员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监护室 护理人员 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管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及建议 被引量:4
7
作者 杜萍 高秋韵 叶文琴 《中国护理管理》 2008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通过现况调查了解医院管理人员对护理人员队伍稳定性等问题的观点。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法,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42.11%的医院管理人员认为护理队伍不稳定;57.46%的人认为护理人力不足。结论:应采取措施稳定护理队伍,合理... 目的:通过现况调查了解医院管理人员对护理人员队伍稳定性等问题的观点。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法,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42.11%的医院管理人员认为护理队伍不稳定;57.46%的人认为护理人力不足。结论:应采取措施稳定护理队伍,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管理 护理人力 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家庭病床(综述)
8
作者 徐宝瑞 周冠虹 祝聚宝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1988年第2期55-57,50,共4页
本世纪中叶起,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医学从单纯的生物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公共卫生学、社会医学、康复医学相继引入医学领域。由于人群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使医疗费用逐年上升,各国竞相重视初... 本世纪中叶起,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医学从单纯的生物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公共卫生学、社会医学、康复医学相继引入医学领域。由于人群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使医疗费用逐年上升,各国竞相重视初级卫生保健。社区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保健 社区医学 地段医院 生物模式 康复医学 平均预期寿命 公共卫生学 医学领域 社会主义特色 老年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