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社区散居老年人95例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调查 被引量:7
1
作者 冯颖 陈霞飞 蔡东联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86-888,共3页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影响因素及营养在生活质量综合评价中的意义 ,为开展以社区为中心的营养健康促进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华老年医学学会推荐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内容和评价标准建议 ,随机调查 95例散居...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影响因素及营养在生活质量综合评价中的意义 ,为开展以社区为中心的营养健康促进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华老年医学学会推荐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内容和评价标准建议 ,随机调查 95例散居老人的生活质量 ,所得结果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同时从膳食调查、营养相关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三方面进行营养状况的综合评定。 结果 :被调查老年人综合生活质量良、中、差的比例分别为 37.89%、6 1.0 5 %和 1.0 5 % ,显著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依次为健康状况、营养状况、生活满意度、心理卫生、家庭和睦、社会交往、体能和经济收入 ;该组老人营养素摄入总体情况较好 ,热能、蛋白质摄入充足 ,脂肪、钠盐摄入偏高 ,超重、肥胖者比例较大 (2 6 .3%和 40 .0 % ) ,营养相关疾病患病率较高 ,与该社区为上海市经济收入、居住条件、文化层次等均处中上水平有关 ,调查结果可反映同类生活水平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结论 :老年人营养状况是影响其综合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应从加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平衡营养和合理膳食等方面入手 ,改善营养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营养状况 老年人 调查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营养评定法在老年人肺部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宗敏 孙建琴 +3 位作者 陈艳秋 张美芳 沈雅英 陈霞飞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5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尝试用老年人的新型微型营养评定(MNA)方法来筛查老年人慢性肺部疾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方法:取该院及兄弟医院诊断明确的老年肺部疾病病人 143例,按MNA得分分为营养不良组 (A组 )、营养不良危险组(B组)和营养状况良好组(C组)。... 目的:尝试用老年人的新型微型营养评定(MNA)方法来筛查老年人慢性肺部疾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方法:取该院及兄弟医院诊断明确的老年肺部疾病病人 143例,按MNA得分分为营养不良组 (A组 )、营养不良危险组(B组)和营养状况良好组(C组)。并分别记录人体测量、生化指标、每天膳食分析以及有否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的情况。 结果:A组、B组与C组的人体测量指标(体质指数、肱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肌围、小腿围 )和生化指标(ALB、Hb、TC)有显著差异,但LY和血脂无差异。而各营养素摄入(热量、蛋白质、脂肪、糖类、钾、镁、硒 )各组亦有差异,并且三组摄入量大都不到正常人的RNI标准。三组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的发生率A组最高,C组最低。 结论:MNA法对于各项人体测量及生化指标检出率相当高,是一种能较早和综合评价老年人肺部疾病营养状况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肺部疾病 营养不良 肺部感染 生化指标 呼吸衰竭 营养状况 得分 LY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全力在老年病人肠内营养支持中应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宗敏 陈霞飞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1年第2期112-113,共2页
关键词 能全力 肠内营养 膳食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糖高纤维类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 被引量:9
4
作者 宗敏 孙建琴 +1 位作者 陈艳秋 陈霞飞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5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测定常见的坚果类、蔬果类等低糖类食物血糖指数值(GI),并探讨食物中糖的种类、脂肪、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含量对于血糖指数以及血糖应答的影响。 方法:根据Wolver方法计算食物的GI值,由于非谷薯类的糖类含量不足10%,故多数食物用含... 目的:测定常见的坚果类、蔬果类等低糖类食物血糖指数值(GI),并探讨食物中糖的种类、脂肪、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含量对于血糖指数以及血糖应答的影响。 方法:根据Wolver方法计算食物的GI值,由于非谷薯类的糖类含量不足10%,故多数食物用含25g糖类的食物重量计算;并用25g葡萄糖作参照物。 结果:测定了13种食物的GI值,并有膳食纤维与GI值负相关。 结论:影响低糖类食物GI的因素并非是糖的种类(直链或支链),而是膳食纤维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指数 血糖应答 膳食纤维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果糖对糖尿病病人血糖、胰岛素和C肽的影响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鑫毅 孙建琴 +4 位作者 宗敏 陈艳秋 李惠芳 夏凡 王光耀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7年第3期168-172,共5页
目的:探讨口服果糖对糖尿病病人血糖、胰岛素应答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10例2型糖尿病病人,分别给予50 g葡萄糖(50G组)、10 g果糖+40 g葡萄糖(10F+40G组)、30 g果糖+20 g葡萄糖(30F+20G组)、40 g果糖+10 g葡萄糖(40F+10G组)和50 g果糖... 目的:探讨口服果糖对糖尿病病人血糖、胰岛素应答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10例2型糖尿病病人,分别给予50 g葡萄糖(50G组)、10 g果糖+40 g葡萄糖(10F+40G组)、30 g果糖+20 g葡萄糖(30F+20G组)、40 g果糖+10 g葡萄糖(40F+10G组)和50 g果糖(50F组),观察测定口服前和口服后15、30、60和120 m in的血糖、胰岛素、C肽、血乳酸、血尿酸、血压、心率等的变化,同时密切观察受试者的反应及其安全性。结果:与50G组相比,口服果糖引起的血糖反应小,胰岛素和C肽分泌水平显著下降;30 m in时,10F+40G组、30F+20G组、40F+10G组和50F组胰岛素和C肽分别下降了14.30%、23.73%、40.42%,58.48%和4.62%、14.32%、7.62%、29.33%,并呈剂量效应关系。以50 g葡萄糖为参照,糖尿病病人口服10、30、40和50 g果糖的血糖指数分别是91.8、62.4、43.6和37.5。果糖摄入量超过30 g/次时,血清尿酸和乳酸有明显升高(P<0.05);整个试验过程中病人的血压、心率等无明显改变。结论:糖尿病病人口服适量果糖,可降低餐后血糖、减少胰岛素和C肽的分泌,有助于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摄入果糖对血尿酸和乳酸水平有一定的影响,短时期摄入适量果糖对糖尿病病人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 糖尿病 血糖 胰岛素 C肽 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