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脉冲时间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曹西友 孙晓东 +1 位作者 苗林 宋鹤翔 《临床眼科杂志》 2011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脉冲时间810nm半导体激光进行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晚期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及并发症,筛选有效的脉冲时间。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晚期难治性青光眼患者39例(40只眼)随机分成两组,采用810nm半导体激光,分...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脉冲时间810nm半导体激光进行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晚期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及并发症,筛选有效的脉冲时间。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晚期难治性青光眼患者39例(40只眼)随机分成两组,采用810nm半导体激光,分别应用长脉冲时间(4s)和传统标准脉冲时间(2s)行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术后检测眼压、进行疼痛症状评估、观察并发症,筛选有效的脉冲时间,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长脉冲时间组19例(20只眼),眼压由术前(57.16±11.68)mmHg降至(19.71±13.36)mmHg,显效率80%,术后疼痛、前房反应、出血较轻;传统标准脉冲时间组20例(20只眼),眼压由术前(55.39±10.93)mmHg降至(19.55±10.74)mmHg,显效率85%,术后疼痛、前房反应、出血较重。两组术后同样有效降低眼压,术后眼压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长脉冲时间组比标准脉冲时间组疼痛及并发症更轻更少(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采用长脉冲时间半导体激光,与传统标准脉冲时间相比,同样可以有效的降低眼压,而且并发症更少,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睫状体光凝 难治性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治疗后Graves眼病血清TNF-α、sTNFRⅡ和sICAM-1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褚俏梅 李方都 《临床眼科杂志》 2011年第4期316-319,共4页
目的探讨G raves病眼病(GO)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经131I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sTNFRⅡ)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相关性。方法 131I治疗6~12个月间,根据"NOSPECS... 目的探讨G raves病眼病(GO)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经131I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sTNFRⅡ)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相关性。方法 131I治疗6~12个月间,根据"NOSPECS眼部病变分级"分为无GO组14例、轻度GO组35例和中度GO组35例,按"CAS评分"分为GO静止组32例和GO活动组38例。设对照组29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sI-CAM-1、TNF-α和sTNFRⅡ水平。结果 GO活动组血清sICAM-1(1211.9±258.6ng/m l)水平高于对照组(697.8±291.0 ng/m l)、无GO组和GO静止组(797.6±250.0 ng/m l、807.9±330.2ng/m l,P<0.01),GO静止组和GO活动组血清TNF-α(378.1±167.9ng/L、391.6±150.7ng/L)水平均高于无GO组和对照组(P<0.01);无GO组、GO静止组和GO活动组血清sTNFRⅡ(730.0±173.3ng/L、1055.1±422.9 ng/L、960.0±435.4 n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轻度GO组、中度GO组血清sICAM-1(1032.4±232.3 ng/m l、407.0±158.1 ng/L)和TNF-α(1021.9±448.9 ng/m l、375.2±157.8 ng/L)水平均高于无GO组和对照组(P<0.05);而无GO组、轻度GO组和中度GO组血清sTNFRⅡ(730.0±173.3 ng/m l、1154.4±422.9 ng/L、922.1±440.6 n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全部患者血清sICAM-1分别与TNF-α、sTNFRⅡ呈正相关,(r=0.377,P=0.001,r=0.434,P=0.001),TNF-α和sTNFRⅡ之间呈正相关(r=0.476,P<0.001)。结论 GO患者131I治疗的早期,通过血清sICAM-1、TNF-α和sTNFRⅡ的表达对活动性突眼、眼眶内免疫炎性反应,纤维组织变化和甲亢缓解进行综合评价,并可结合CAS评分了解GO患者预后、甲状腺及眼眶的免疫学及细胞凋亡的状态,指导有针对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眼病 131I治疗 肿瘤坏死因子-α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 细胞间粘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