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合直播稻栽培和夏熟作物茬口搭配的中熟晚粳水稻新品种“申化1号” 被引量:1
1
作者 顾佳清 张智奇 +1 位作者 周音 张建军 《上海农业科技》 2006年第3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水稻新品种 中熟晚粳 茬口搭配 夏熟作物 直播稻 栽培 化学诱变 EMS诱变 粳稻品种 诱变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山茶属植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和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漆龙霖 吕芳德 +1 位作者 李克瑞 陈如梅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89年第3期275-284,共10页
调查研究表明:湖南山茶属植物种质资源极为丰富,种类由原来的29种,增加到现在的52种,特有种由原来的4种,增加到12种,发现了湖南白山茶、小红花茶和假长果连芯茶3新种和变色小红花茶1变种。山茶属植物较为集中地分布于湖南南部和西南部,... 调查研究表明:湖南山茶属植物种质资源极为丰富,种类由原来的29种,增加到现在的52种,特有种由原来的4种,增加到12种,发现了湖南白山茶、小红花茶和假长果连芯茶3新种和变色小红花茶1变种。山茶属植物较为集中地分布于湖南南部和西南部,向东西扩散而逐渐减少;我们对41种进行了果实性状、种子含油率、油脂理化性质、油脂脂肪酸组成及其规律等分析,其结果表明:山茶属植物油脂含量丰富、质好,无污染,耐贮藏,是理想的食用和工业用油,具有较高经济利用价值。首次发现山茶属植物油脂中含有廿二碳烯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植物 种质资源 经济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标二级优质米新品种“玉丰”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3
作者 陆家安 朴钟泽 +1 位作者 张建明 张承妹 《上海农业科技》 2004年第2期25-25,共1页
国标二级优质米新品种'玉丰'是由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于1994年秋用'田杂//P127/双丰一号'复交后,经连续8代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的中熟晚粳稻品种.2003年9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玉丰... 国标二级优质米新品种'玉丰'是由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于1994年秋用'田杂//P127/双丰一号'复交后,经连续8代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的中熟晚粳稻品种.2003年9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玉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标二级优质米 水稻 玉丰品种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杂种优势研究初报
4
作者 李承道 刘玉芳 +3 位作者 马俊虎 秦国卫 陈恭 杜永芹 《大麦科学》 1991年第1期13-15,共3页
作物的杂种优势是普遍存在的,但杂种必须具有足够高的产量优势才能在生产中获得应用。自从Immer(1941)首次报道杂种大麦的产量优势为27%以来,国外许多学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Hagberg(1953)报道17个杂种大麦的产量优势为O,而F... 作物的杂种优势是普遍存在的,但杂种必须具有足够高的产量优势才能在生产中获得应用。自从Immer(1941)首次报道杂种大麦的产量优势为27%以来,国外许多学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Hagberg(1953)报道17个杂种大麦的产量优势为O,而Fejer(1976)报道冬性与春性大麦杂交的杂种优势超过100%。但大多数报道认为杂种大麦的产量优势为20—50%。然而,这些数据大多是在稀播单行种植条件下获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产量 构成因素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粳水稻新品种在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下的种植表现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元宏 王新其 +3 位作者 姚洁 翁丹龙 曹黎明 王华君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1期26-28,共3页
为筛选出适合在青浦地区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下推广种植的中晚熟水稻品种,于2013年开展晚粳水稻新品种适应性试验,观察其种植表现。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稻品种清香软粳、沪软12-12,和杂交稻品种花优14和秋优金丰产量较高、米质优良,抗病虫害... 为筛选出适合在青浦地区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下推广种植的中晚熟水稻品种,于2013年开展晚粳水稻新品种适应性试验,观察其种植表现。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稻品种清香软粳、沪软12-12,和杂交稻品种花优14和秋优金丰产量较高、米质优良,抗病虫害较强,均适合在青浦地区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下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粳水稻 蛙稻生态种养 种植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籼粳稻品种(系)的褐稻虱抗性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德明 袁全昌 +7 位作者 胡国文 唐健 马巨法 陈忠孝 潘群威 汪树俊 崔寿柏 黄恩友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0-15,共6页
粳稻资源中抗褐稻虱的抗源尚未发现。目前生产中应用的粳稻抗褐稻虱品种(系),均是通过导入籼稻抗褐稻虱基因培育而成。本研究采用我国目前推广的沪粳抗、P119(品系),秀水620、秀水664、秀水04等粳稻和IR_(64)、87_(品4)、87_(品6) TN_1... 粳稻资源中抗褐稻虱的抗源尚未发现。目前生产中应用的粳稻抗褐稻虱品种(系),均是通过导入籼稻抗褐稻虱基因培育而成。本研究采用我国目前推广的沪粳抗、P119(品系),秀水620、秀水664、秀水04等粳稻和IR_(64)、87_(品4)、87_(品6) TN_1等籼稻品种(系)进行非选择性、抗生性等九个抗性指标测定,并用星座图聚类分析法进行有关抗性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IR_(64)、为高抗;沪粳抗、87_(品4)、87_(品6)为中抗;秀水620,秀水664、P119均介于中抗与中感之间;TN_1、秀水04为感虫品种。并进行了综合评价抗性的RR指数评判法、内禀指数评判法、主成分(主因子)分析法和星座图聚类分析等的比较;认为后者较为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褐稻虱 抗性 综合评价 籼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机械收获的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7号
7
作者 孙超才 《农村百事通》 2007年第13期30-31,共2页
“沪油17号”油菜2005年1月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
关键词 双低油菜 机械收获 新品种 品种审定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甘蓝型油菜黄籽频率的若干因素 被引量:5
8
作者 钟黔湘 《中国油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5-86,90,共3页
本文通过对甘蓝型油菜(B.napus)黄籽自交系植株和角果黄籽频率两年的考查,着重探讨了授粉条件、亲代种皮色泽、结角果部位等因素对黄籽频率变化的影响。
关键词 油菜 黄籽频率 甘蓝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高产群体茎蘖特征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新其 李国梁 +6 位作者 施圣高 石建福 左军 陈小倩 曹伟召 曹黎明 赵志鹏 《作物研究》 2016年第6期688-693,共6页
为探明小麦品种‘扬麦11’在崇明东滩盐碱地栽培的高产群体茎蘖特征和产量结构,收集整理了2012~2014年的试验资料,分析不同产量类型的群体建成茎蘖特征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崇明盐碱地区‘扬麦11’小麦高产(≥6000 kg/hm^2)群体适... 为探明小麦品种‘扬麦11’在崇明东滩盐碱地栽培的高产群体茎蘖特征和产量结构,收集整理了2012~2014年的试验资料,分析不同产量类型的群体建成茎蘖特征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崇明盐碱地区‘扬麦11’小麦高产(≥6000 kg/hm^2)群体适宜基本苗和最高茎蘖数为预期有效穗数的0.40~0.46倍和2.4~2.7倍为宜,小麦群体成穗率40%以上;不同产量类型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高产小麦群体应在稳定适宜穗数基础上,提高结实率,以争取粒数为主攻目标。对不同产量类型中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明确了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对获得不同产量类型目标的产量构成因素调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栽培 群体特征 产量 产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播量对大麦‘花22’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石建福 施圣高 +4 位作者 王新其 左军 曹伟召 施和平 李国梁 《农学学报》 2014年第12期8-11,42,共5页
为了给大麦‘花22’茬口安排提供适宜的播期、播量组合,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6个播期水平和5个播量水平对崇明地区大麦主栽品种‘花22’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播量显著影响‘花22’产量及构成因素... 为了给大麦‘花22’茬口安排提供适宜的播期、播量组合,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6个播期水平和5个播量水平对崇明地区大麦主栽品种‘花22’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播量显著影响‘花22’产量及构成因素,播期11月4日、播量112.5-150 kg/hm^2的产量相对较高,均在7500 kg/hm^2以上。同时,相同播期的单位有效穗随播量增加而递增,相同播量则随播期推迟而递减,穗粒数随播期推迟和播量增加呈递减趋势,千粒重随着播期的推迟呈递增趋势,而随着播量的增加递减。因此,结合上海崇明地区实际种植情况,‘花22’播种时间以11月4日—14日之间为宜,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呈下降趋势,播量以150 kg/hm^2左右最佳,随播期推迟适当提高播量可以达到增产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播期 播量 产量 构成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中粳品种在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下的种植表现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元宏 王新其 +2 位作者 翁丹龙 姚洁 王华君 《上海农业科技》 2014年第4期57-58,共2页
为调优水稻品种结构、缓解季节茬口矛盾,选用水稻中粳品种“早玉香粳”、“08-197”,在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下进行了小面积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于5月中下旬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产量为500~550 kg/667m2.“早玉香粳”出米率高,外观... 为调优水稻品种结构、缓解季节茬口矛盾,选用水稻中粳品种“早玉香粳”、“08-197”,在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下进行了小面积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于5月中下旬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产量为500~550 kg/667m2.“早玉香粳”出米率高,外观品质好,米香;“08-197”产量高,抗病性强.这2个品种的稻米可在“国庆”前后供应市场,在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下均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中粳品种 蛙稻生态种养 种植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