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茯苓多糖对上海白猪精液冷冻保存及精子DNA甲基化的影响
1
作者 孙玲伟 朱永军 +4 位作者 周金勇 刘富琴 张德福 戴建军 滑志民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1期72-79,共8页
为研究茯苓多糖(Poria cocos mushroom polysaccharides,PCP)在上海白猪精液冷冻保存中的作用,采集8头上海白猪24份精液,在精液冷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PCP,测定冷冻-解冻后精液质量和抗氧化活性,以及冷冻保存后精子DNA甲基化水平。结果... 为研究茯苓多糖(Poria cocos mushroom polysaccharides,PCP)在上海白猪精液冷冻保存中的作用,采集8头上海白猪24份精液,在精液冷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PCP,测定冷冻-解冻后精液质量和抗氧化活性,以及冷冻保存后精子DNA甲基化水平。结果表明:与未添加PCP组相比,600μg∕mL PCP添加组精子活力最高(P<0.05),600μg∕mL PCP添加组精子活率最高(P<0.05),而600μg∕mL和900μg∕mL PCP添加组的精子顶体完整率、质膜完整率、线粒体活性、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含量较高。此外,600μg∕mL PCP添加组精液中的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最高(P<0.05),300、600、900μg∕mL PCP添加组精液中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高(P<0.05),600μg∕mL PCP添加组精液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最高(P<0.05);所有添加组的精子DNA甲基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添加适量的PCP可以改善上海白猪的精液冷冻保存效果,也能够降低冷冻后精子的DNA甲基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白猪 精液冷冻保存 茯苓多糖(PCP) 抗氧化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某郊区猪场戊型肝炎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冰清 董世娟 +4 位作者 周锦萍 司伏生 谢春芳 李震 于瑞嵩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1年第2期25-28,共4页
猪作为重要的经济动物,是与人类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家畜之一;然而,猪也是戊型肝炎等人畜共患病病原体重要的储存宿主。为了解上海市某郊区猪群中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的感染情况,从5个猪场采集健康猪血清样品共256份,采... 猪作为重要的经济动物,是与人类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家畜之一;然而,猪也是戊型肝炎等人畜共患病病原体重要的储存宿主。为了解上海市某郊区猪群中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的感染情况,从5个猪场采集健康猪血清样品共256份,采用ELISA方法进行HEV IgG抗体检测。结果表明:采集的256份样品中65份为HEV IgG抗体阳性,阳性率为25.39%。其中213份育肥猪血清样品中有55份为HEV IgG抗体阳性,阳性率为25.82%。不同猪场育肥猪血清HEV IgG抗体阳性率为6.67%~34.43%。分析某猪场中不同发育阶段猪的血清HEV抗体检测结果发现,随着猪日龄的增加HEV IgG抗体阳性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母猪(>210日龄)血清HEV IgG抗体阳性率最高,达75.00%;保育猪血清中HEV IgG抗体阳性率最低,为3.85%;母猪HEV IgG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保育猪和育肥猪(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IGG抗体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猪萨佩罗病毒的检测及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本强 刘惠莉 +5 位作者 刘佳佳 陶洁 程靖华 石迎 乔长涛 沈晓晖 《上海农业学报》 2023年第2期64-70,共7页
为了明确猪萨佩罗病毒在仔猪腹泻病情中的作用,2016—2020年采集上海市及周边11个猪场腹泻病料,共计1446份。利用RT-PCR方法对其进行PSV筛检,并对阳性样品进行病原分离及病毒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共筛检出256份PSV核酸阳性样品,阳性率17... 为了明确猪萨佩罗病毒在仔猪腹泻病情中的作用,2016—2020年采集上海市及周边11个猪场腹泻病料,共计1446份。利用RT-PCR方法对其进行PSV筛检,并对阳性样品进行病原分离及病毒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共筛检出256份PSV核酸阳性样品,阳性率17.7%。从阳性样品中成功分离到2株PSV病毒,全基因序列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株PSV分离株聚集在中国PSV毒株集群上,分离株在3D区域4696—5945 bp处存在重组区域。病毒核苷酸分析发现中国PSV毒株与韩国PSV毒株核苷酸相似性为87%—88.5%,与欧洲PSV毒株核苷酸相似性为84.9%—87.3%。对VP1基因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分离株与参考株存在氨基酸位点突变,中间氨基酸序列保守,无突变及插入和缺少现象。PSV分离株与参考株均含有173位潜在糖基化位点,VP1蛋白分子表面抗原表位分布均匀。该研究可为猪萨佩罗病毒病原学及其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萨佩罗病毒分离株 流行病学调查 VP1基因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个上海地方猪肉品质比较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涂尾龙 蒋玮 +6 位作者 何川 张维谊 陈柔含 卫金良 甘叶青 卞益 吴潇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为建立上海地方名猪肉质评价基础数据,对嘉定梅山猪、崇明沙乌头猪、金山枫泾猪和浦东白猪的背最长肌进行肉质性状、质构、氨基酸含量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肉质性状检测结果显示:金山枫泾猪锁水能力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P<0.05),但... 为建立上海地方名猪肉质评价基础数据,对嘉定梅山猪、崇明沙乌头猪、金山枫泾猪和浦东白猪的背最长肌进行肉质性状、质构、氨基酸含量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肉质性状检测结果显示:金山枫泾猪锁水能力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P<0.05),但嫩度最差;梅山猪肉色较好,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金山枫泾猪、崇明沙乌头猪(P<0.05)。质构指标测定结果显示:4个品种各有千秋,但就硬度和弹性指标来看,金山枫泾猪略好于其他3个品种;梅山猪的黏附性、凝聚力最低。氨基酸含量检测结果显示:梅山猪氨基酸总量最高,显著高于金山枫泾猪和浦东白猪(P<0.05);崇明沙乌头猪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质性状 氨基酸 质构 地方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杂交育种中的技术策略(下) 被引量:1
5
作者 鲍大鹏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5,共13页
7品种系谱食用菌的理性杂交育种技术体系并非用于指导单次育种活动或单个杂交品种的选育过程,而是致力于构建一套完整的育种系统,并推动一种科学育种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在该育种系统中,品种系谱构成了核心要素,它不仅是理性育种方法的... 7品种系谱食用菌的理性杂交育种技术体系并非用于指导单次育种活动或单个杂交品种的选育过程,而是致力于构建一套完整的育种系统,并推动一种科学育种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在该育种系统中,品种系谱构成了核心要素,它不仅是理性育种方法的直接展示,也是推动杂交育种工作持续进行的关键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育种工作 育种方法 育种系统 品种系谱 杂交品种 食用菌 选育过程 育种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采卵-体外胚胎生产体系在上海水牛保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徐皆欢 何孟纤 +7 位作者 章伟建 李赫强 刘炜 宋雪潇 张文刚 张德福 胡杰 戴建军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4年第6期1-6,共6页
旨在建立上海水牛活体采卵(ovum pick-up,OPU)-体外胚胎生产(in vitro embryo production,IVP)体系,探究年龄对上海水牛超数排卵的影响,评价冷冻精液在该体系中的应用效果。假阴道法采集5头上海水牛新鲜精液10头次,精液经程序冷冻仪冷冻... 旨在建立上海水牛活体采卵(ovum pick-up,OPU)-体外胚胎生产(in vitro embryo production,IVP)体系,探究年龄对上海水牛超数排卵的影响,评价冷冻精液在该体系中的应用效果。假阴道法采集5头上海水牛新鲜精液10头次,精液经程序冷冻仪冷冻后,转移至液氮中保存1~2年;筛选卵巢和子宫发育良好的11头青年母牛和5头经产母牛为供体,进行超数排卵、OPU、体外成熟、体外受精、体外胚胎培养。结果表明,经冷冻保存1~2年的上海水牛冻精的活率为75.43%±15.24%,活力为0.61±0.16;经产供体在发育卵泡总数、两侧卵巢发育卵泡比例、卵泡大小、OPU回收量等指标上均优于青年供体;利用冻精体外受精,胚胎卵裂率59.29%,桑葚胚率26.54%;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实现IVP。上海水牛OPU-IVP体系为提升上海珍稀濒危种质资源保护效率与良种开发利用提供重要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水牛 超数排卵 活体采卵 体外胚胎生产 冷冻精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青稞小孢子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其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成洪 郭桂梅 +2 位作者 何婷 陆瑞菊 黄剑华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8年第2期1-6,共6页
小孢子培养技术在十字花科油菜等作物育种上的应用已取得巨大成功,但在禾本科作物上进展不大。技术体系难度高和材料基因型限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小孢子培养技术在禾本科作物育种中的应用与推广。本文总结了大麦青稞小孢子高频再生体... 小孢子培养技术在十字花科油菜等作物育种上的应用已取得巨大成功,但在禾本科作物上进展不大。技术体系难度高和材料基因型限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小孢子培养技术在禾本科作物育种中的应用与推广。本文总结了大麦青稞小孢子高频再生体系中的关键步骤与优化条件,将该优化技术体系应用在来自全国大麦青稞主产区的500多份育种材料上,获得了10万多份再生绿苗,并高效形成了加倍单倍体株系,经各地育种团队在当地开展鉴定和品比试验,选育出了一批抗病、耐逆性强、综合性状突出的大麦青稞优良新品系(种),同时在小孢子高频再生技术基础上还拓展了系列遗传改良新方法,显示了该技术的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小孢子培养技术 高频再生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杂交育种中的技术策略(上) 被引量:1
8
作者 鲍大鹏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共16页
杂交育种是食用菌育种的重要方法,但是杂交育种实践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笔者倡导建立食用菌理性杂交育种体系,并分析实现该体系的9个技术策略,包括育种目标、杂交理念、骨干亲本、杂交路径、杂交体量、杂交代际、品种系谱、品种系列以及... 杂交育种是食用菌育种的重要方法,但是杂交育种实践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笔者倡导建立食用菌理性杂交育种体系,并分析实现该体系的9个技术策略,包括育种目标、杂交理念、骨干亲本、杂交路径、杂交体量、杂交代际、品种系谱、品种系列以及种质资源。明确的育种目标是食用菌育种实践的第一要素,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杂交育种理念是培育新品种的关键;骨干亲本是杂交育种的核心材料,是理性杂交育种的关键物质要素;合适的杂交体量和合理的杂交组合能够提升获得优良杂交子的概率;杂交代际的合理设计和杂交路径的准确判断体现出育种者对育种目标及育种材料的深刻理解与精准掌控,有助于通过基因重组等路径强化优良农艺性状,有助于减少杂交子遗传不稳定性;品种系谱的传承有序既是大量育种实践的结果,更是理性杂交育种的基石;丰富多样的品种系列是食用菌杂交育种成果的直观体现,也是适应多样栽培环境和满足广泛市场需求的必然产物;丰富多样的种质资源是杂交育种实践的重要物质载体,要重视对其遗传多样性的挖掘。建立理性的食用菌杂交育种体系,不仅能够增强育种实践的确定性,提高育种成果的预见性,还可为评判育种实践的成效、成功、成果提供至关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育种 育种目标 品种系谱 骨干亲本 杂交代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某猪场发现基因3型和基因4型戊型肝炎病毒共存 被引量:3
9
作者 于水生 司伏生 +5 位作者 朱于敏 邹思湘 董世娟 范洪斌 高全新 李震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29-32,共4页
在对猪戊型肝炎流行病调查过程中,通过Nested RT-PCR方法,扩增基因组ORF2的150 bp目的片段,测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某猪场同时存在3型和4型HEV,这是我国首次在同一个猪场发现不同基因型HEV共同感染的报道。对基因3型HEV在该猪场流行... 在对猪戊型肝炎流行病调查过程中,通过Nested RT-PCR方法,扩增基因组ORF2的150 bp目的片段,测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某猪场同时存在3型和4型HEV,这是我国首次在同一个猪场发现不同基因型HEV共同感染的报道。对基因3型HEV在该猪场流行趋势进行跟踪调查,基因3型阳性率最高达20%,最低4%,平均11.5%;基因4型最高阳性率30%,最低20%,平均23.5%。此研究结果提示基因3型HEV在该猪场与基因4型相比在竞争感染中不占主导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RT-PCR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双棱扁’大麦种子紫色色素以及脂质组分的研究
10
作者 赵慧燕 周龙华 +3 位作者 刘成洪 李锦斌 黄剑华 陆瑞菊 《上海农业学报》 2023年第1期54-60,共7页
以“紫籽”(purple-seeded,“PS”)以及“黄籽”(yellow-seeded,“YS”)大麦为研究材料,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iquid chromatograph mass spectrometer,LC-MS)系统分析大麦籽粒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含量。结果表明:“紫籽”大... 以“紫籽”(purple-seeded,“PS”)以及“黄籽”(yellow-seeded,“YS”)大麦为研究材料,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iquid chromatograph mass spectrometer,LC-MS)系统分析大麦籽粒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含量。结果表明:“紫籽”大麦籽粒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含量显著高于“黄籽”大麦。通过同源比对获得‘SLB’中Hv TTG1(TRANSPARENT TESTA GLABRA1)全长基因,在拟南芥中超表达Hv TTG1后,转基因拟南芥叶片颜色呈现紫色。脂质组学分析显示,“紫籽”中多种脂质组分含量均高于“黄籽”,包括1种单酰甘油(monoacylglyceride,MG)、12种二酰甘油(diacylglyceride,DG)、67种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ide,TG)以及具有高营养价值的亚油酸(C18∶2)与亚麻酸(C18∶3)。综上,初步认为Hv TTG1在大麦种子紫色种皮形成中起到潜在的调控作用,并且‘紫籽’大麦相对‘黄籽’大麦,籽粒含有更高的亚油酸以及亚麻酸。研究可对紫色大麦在新食谱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籽大麦 表儿茶素 脂质组学 液质联用 HvTTG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AP分子标记和农艺性状的大球盖菇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詹美蓉 严胜泽 +5 位作者 罗情情 王圣铕 谢婷 王爱琴 陆欢 王瑞娟 《南方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563-3573,共11页
【目的】综合评价大球盖菇菌株的农艺性状及遗传多样性,筛选出适宜在福建三明地区栽培的优质菌株,为大球盖菇育种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ITS序列分析、拮抗试验及SRAP分子标记对收集的17株大球盖菇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 【目的】综合评价大球盖菇菌株的农艺性状及遗传多样性,筛选出适宜在福建三明地区栽培的优质菌株,为大球盖菇育种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ITS序列分析、拮抗试验及SRAP分子标记对收集的17株大球盖菇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别测定子实体长度、菌盖直径、菌盖厚度、菌柄上端直径、菌柄下端直径及单朵重等农艺性状后,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大球盖菇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ITS序列分析证实,17株供试菌株均为大球盖菇,在进化关系上分属于三大分支;拮抗试验结果表明,具有拮抗反应的培养组合共有87组,无拮抗反应的培养组合有49组,即大球盖菇菌株间存在较大差异性;17株大球盖菇菌株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6~0.92,遗传背景较丰富;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79时,17株大球盖菇菌株可分为六大类(I~VI)。不同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均大于1.50,变异系数为14.29%~47.82%。其中,单朵重的变异系数最大(47.82%),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小(14.29%),说明大球盖菇农艺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具有高的遗传多样性。相关分析发现,培养皿菌丝形态与培养皿菌丝生长速率呈显著负相关(r=-0.565)(P<0.05,下同),与栽培袋菌丝形态、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72和r=0.664)(P<0.01,下同);培养皿菌丝生长速率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r=-0.524);栽培袋菌丝形态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2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PC1)的贡献率为50.768%,其特征向量较高的农艺性状是子实体长度和产量;第二主成分(PC2)的贡献率为38.729%,其特征向量较高的农艺性状是菌盖直径和菌柄上端直径。【结论】大球盖菇D-3菌株的菌丝生长均匀、浓密,生长速率较快,产量高且稳定,子实体菌柄粗壮,整体商品性好,可作为大球盖菇品种选育亲本,适宜在福建三明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种质资源 SRAP分子标记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碱基突变检测方法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华 宋洁 +2 位作者 曾海娟 王金斌 钱韻芳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70,共10页
单碱基突变是指在基因组序列中由于单个核苷酸发生改变的一种基因突变类型,已被证明是造成生物体遗传性状、疾病易感性和耐药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遗传学、疾病诊断及生物进化等众多领域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随着核酸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 单碱基突变是指在基因组序列中由于单个核苷酸发生改变的一种基因突变类型,已被证明是造成生物体遗传性状、疾病易感性和耐药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遗传学、疾病诊断及生物进化等众多领域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随着核酸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碱基突变检测技术为辅助动植物育种、检测疾病或微生物相关突变位点及指导治疗药物使用提供关键助力。本文综述了几种常见的单碱基突变检测方法,简要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原理、优势及局限性,列举了该技术在遗传性状、疾病诊断、病毒检测、食品掺假、动植物育种以及微生物耐药性检测等方面的应用情况。重点描述了基于CRISPR/Cas系统的单碱基突变快速检测策略,依据精准识别靶标类型不同,对该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阐述,同时结合无核酸扩增技术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单碱基突变检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开发快速且经济的单碱基突变检测技术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碱基突变 快速检测 多场景应用 CRISPR-C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玉蕈营养价值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3
作者 吴莹莹 曹智 +2 位作者 鲍大鹏 贾毅 李燕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106,共15页
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因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备受消费者青睐。斑玉蕈含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矿质元素、维生素等多种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菌、降血压、保护器官和调节免疫等作用。本文综述斑玉蕈的营养和活性成分、药理... 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因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备受消费者青睐。斑玉蕈含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矿质元素、维生素等多种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菌、降血压、保护器官和调节免疫等作用。本文综述斑玉蕈的营养和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和应用价值,为斑玉蕈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玉蕈 营养价值 药理作用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香菇菌株子实体低分子量多糖指纹图谱及抗炎活性谱效关系
14
作者 刘利平 罗佳 +5 位作者 冯杰 张美彦 张丹 张劲松 宋春艳 刘艳芳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6,共10页
选取12个总多糖含量较高的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株子实体(编号为A1~A12),分别以20%、50%、75%乙醇逐级沉淀,收集A1~A12中低分子量多糖组分(LNE3,75%醇沉组分)。通过色谱技术分别构建LNE3的分子量分布和单糖组成指纹图谱,并基于体外... 选取12个总多糖含量较高的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株子实体(编号为A1~A12),分别以20%、50%、75%乙醇逐级沉淀,收集A1~A12中低分子量多糖组分(LNE3,75%醇沉组分)。通过色谱技术分别构建LNE3的分子量分布和单糖组成指纹图谱,并基于体外细胞模型探究LNE3的抗炎活性,进一步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数学模型探究其谱效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香菇菌株子实体的LNE3主要由5个不同分子量段(P1~P5)的组分构成;单糖组成主要包括葡萄糖、氨基葡萄糖和甘露糖,其中,葡萄糖的摩尔百分比最高(69.13%~83.72%)。在体外细胞水平,A2的LNE3抗炎活性显著优于其他样品。谱效关系解析发现,P1(2.99×10^(4)~7.89×10^(4)g·mol^(-1))、P2(7.96×10^(3)~2.48×10^(4)g·mol^(-1))和P3(2.12×10^(3)~6.73×10^(3)g·mol^(-1))与其抗炎活性关联度较高;多糖中的氨基葡萄糖和甘露糖与抗炎活性呈较强的正相关,而岩藻糖和半乳糖则与抗炎活性呈较强的负相关。通过谱效关系模型识别香菇子实体的LNE3组分特征峰,可为筛选优质子实体实现规模化制备活性稳定的香菇多糖组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分子量分布 单糖组成 抗炎活性 谱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技术在微生物诱变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陆欢 沈玲 +3 位作者 尚晓冬 刘建雨 王瑞娟 杨慧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2-97,共6页
主要阐述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ARTP)技术的概念、诱变机理和影响诱变效果的因素,以微生物和食用菌诱变育种为主要内容,重点介绍ARTP诱变技术在细菌、放线菌和酵母等微生物菌种改良和提升生物合成能力方面的应用,以及在食用菌新品种选... 主要阐述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ARTP)技术的概念、诱变机理和影响诱变效果的因素,以微生物和食用菌诱变育种为主要内容,重点介绍ARTP诱变技术在细菌、放线菌和酵母等微生物菌种改良和提升生物合成能力方面的应用,以及在食用菌新品种选育等研究中的应用,分析ARTP诱变技术在微生物和食用菌育种研究中具有的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并说明今后研究重点是通过提高快速筛选目标菌株的技术水平,结合高通量测序、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等多组学技术,深入探究经ARTP诱变后微生物和食用菌的遗传规律和调控生物活性物质合成的机制,以期通过新技术的建立和应用,为食用菌和微生物育种研究提供新思路,进而推动微生物和食用菌的种质创新及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诱变育种 微生物 食用菌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RAPD技术对香菇融合菌株进行遗传鉴定 被引量:18
16
作者 陈明杰 谭琦 +5 位作者 汪昭月 冯志勇 贺冬梅 严培兰 关斯民 潘迎捷 《食用菌学报》 1997年第4期17-20,共4页
本文应用RAPD技术与聚类分析方法,对香菇细胞融合菌株F1及亲本S1、465进行遗传分析.根据DNA扩增的指纹图谱,估算融合子与亲本的DNA相似系数并构建遗传相关性聚类图.结果表明,RAPD技术与聚类分析方法可应用于香菇细胞融合菌株的遗传鉴定.
关键词 香菇 DNA相似性 遗传相关性 细胞融合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mDIR11调控玉米抗盐胁迫机制研究
17
作者 赵志雄 关媛 +4 位作者 王慧 顾炜 于典司 郑洪建 秦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69,共12页
为挖掘玉米抗盐代谢胁迫调控关键基因,克隆玉米DIR基因家族成员ZmDIR11(Zm00001d012432),对其基因及蛋白结构进行预测,分析表达模式,并进一步在玉米B73-EMS突变体中探索ZmDIR11参与耐盐胁迫的调控模式。结果显示,ZmDIR11编码包含Dirigen... 为挖掘玉米抗盐代谢胁迫调控关键基因,克隆玉米DIR基因家族成员ZmDIR11(Zm00001d012432),对其基因及蛋白结构进行预测,分析表达模式,并进一步在玉米B73-EMS突变体中探索ZmDIR11参与耐盐胁迫的调控模式。结果显示,ZmDIR11编码包含Dirigent结构域的多肽,其启动子区域ARE、MYB、MYC、STRE、LTR、MBS结构元件均与非生物胁迫调控相关。ZmDIR11在玉米根系中优势表达,且受盐胁迫诱导上调表达,亚细胞定位于内质网中。在盐胁迫处理后突变体玉米植株生长势及物质积累显著低于野生型B73材料,且氧化代谢调控路径、脯氨酸积累、叶绿素合成、木脂素积累、Na+/K+转运通路被抑制,相关代谢指标显著低于野生型B73材料。结果表明,ZmDIR11在玉米中正向调控玉米抗盐代谢通路,突变后降低了玉米的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物信息学 ZmDIR11 DIRs基因 盐胁迫 耐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子实体组织分离物与菌丝体的遗传相关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贺冬梅 陈明杰 +2 位作者 汪昭月 谭琦 潘迎捷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85-88,共4页
以中国香菇主栽品种苏香为材料,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扩增获得DNA指纹图谱,以此估算出同一菌种子实体菇肉、菇柄组织分离物与菌丝体DNA相似系数,并构建了遗传相关聚类图,结果显示,同一菌种子实体的菇柄组织分离物与菌丝体的遗传... 以中国香菇主栽品种苏香为材料,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扩增获得DNA指纹图谱,以此估算出同一菌种子实体菇肉、菇柄组织分离物与菌丝体DNA相似系数,并构建了遗传相关聚类图,结果显示,同一菌种子实体的菇柄组织分离物与菌丝体的遗传相关性可能低于菇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组织分离物 DNA相似性 遗传相关性 食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猪流感病毒A/swine/Shanghai/01/2019(H1N1)的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程靖华 陶洁 +2 位作者 李本强 石迎 刘惠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30-834,共5页
为鉴定上海地区猪流感病毒的流行株及其分子生物学特征,本研究从上海地区养殖场采集疑似流感症状的猪咽拭子样品40份,采用套式PCR结合鸡胚分离鉴定方法,从中分离到1株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SIV),命名为A/swine/Shanghai/01/2019(H1N1)。... 为鉴定上海地区猪流感病毒的流行株及其分子生物学特征,本研究从上海地区养殖场采集疑似流感症状的猪咽拭子样品40份,采用套式PCR结合鸡胚分离鉴定方法,从中分离到1株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SIV),命名为A/swine/Shanghai/01/2019(H1N1)。经全基因组测定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的8个基因节段与欧亚类禽H1N1 SIV同源性最高,其PB2、PB1、PA基因节段可能来源于A/swine/Jiangsu/49/2012(H1N1)病毒,NA、NP和M基因节段可能来源于A/swine/Shanghai/3/2014(H1N1)病毒。该分离病毒的HA蛋白裂解位点为PSIQSR↓GLFGAI,为低致病性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该分离株NA蛋白未出现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相关的氨基酸突变,M2蛋白S31N突变表明该病毒可能对金刚烷胺类药物具有一定的耐药性。PA蛋白224S和PB2蛋白701N突变提示该分离株对哺乳动物的适应性增强,可能导致其致病性增强,需要加强对此类SIV的监测。结合近年来的监测表明,上海地区猪群中H1N1亚型SIV持续存在,需要持续跟踪监测SIV变异趋势。本研究为防控猪流感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感病毒 H1N1亚型 分离鉴定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SR标记和农艺性状的金顶侧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陆欢 尚晓冬 +5 位作者 宋春艳 刘建雨 徐珍 谭琦 王瑞娟 王作录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24,共11页
为了解国家食用菌种质资源库(上海)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stus)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通过提取24个菌株的菌丝体基因组DNA,采用15个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标记检测ISSR多态性并考察农艺性状,... 为了解国家食用菌种质资源库(上海)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stus)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通过提取24个菌株的菌丝体基因组DNA,采用15个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标记检测ISSR多态性并考察农艺性状,采用皮尔逊法分析ISSR分子标记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4个菌株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15个ISSR引物共检测到72个多态性片段,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为0.08~0.7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2~0.46,香农多样性指数为0.33~0.65;经非加权算数平均配对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UPGMA)聚类分析,24个金顶侧耳菌株被分为7个大类,第Ⅰ类包括1个野生菌株,第Ⅱ类包括4个野生菌株,第Ⅲ类包括2个野生菌株,第Ⅳ类包括2个野生菌株和3个栽培菌株,第Ⅴ类包括2个栽培菌株,第Ⅵ类包括4个栽培菌株,第Ⅶ类包括2个野生菌株和4个栽培菌株,野生和栽培菌株聚类均比较集中,其中栽培菌株P 23和P 24的遗传距离极近;农艺性状(第一潮菇产量、每丛子实体数、菌盖大小、菌盖厚度、菌盖凹陷程度、菌柄直径和菌柄长度)的变异系数为5.03%~32.20%,遗传多样性指数为4.50~4.5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个ISSR标记与第一潮菇产量、菌盖直径和菌柄直径相关,其中ISSR 6和ISSR 17与第一潮菇产量和菌柄直径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顶侧耳 ISSR标记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