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杏鲍菇不同生长期培养料pH与含氮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李正鹏
周峰
李巧珍
陈明杰
汪虹
李玉
-
机构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应用真菌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
出处
《食用菌》
2017年第6期27-29,共3页
-
基金
上海市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
编号沪农科产字(2017)第9号
-
文摘
研究了瓶栽杏鲍菇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区域培养料pH与含氮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整个周期杏鲍菇培养料pH始终处于下降趋势,灭菌前pH 8.2,灭菌后pH下降1.1;菌丝长满瓶前,尖端pH 6.5;原基发育至子实体成熟阶段,瓶内培养料pH趋于一定值,约5.70。杏鲍菇整个生长周期内,培养料含氮量始终在1.44%~1.67%;菌丝进入后熟期以后,上层含氮量<中层含氮量<下层含氮量。
-
关键词
杏鲍菇
培养料
含氮量
PH
-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杏鲍菇“国森一号”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沈学香
王瑞娟
尚晓冬
李玉
周峰
-
机构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应用真菌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
出处
《食用菌》
2018年第2期64-65,共2页
-
文摘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别名刺芹侧耳,菌肉肥厚,质地脆嫩,特别是菌柄组织致密、结实、乳白,可全部食用,且菌柄比菌盖更脆滑、爽口,被称为“平菇王”“干贝菇”[1]。“国森1号”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根据杏鲍菇工厂化瓶栽需求选育出的杂交新品种(图1)。亲本为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上海食用菌分中心编号“长野”和“广杏”。栽培试验表明,“国森1号”保持了亲本的优良性状,改良了亲本“长野”个体偏小、“广杏”抗性差的缺陷,产量略高于亲本,平均生物学效率87.5%左右,栽培周期52 d,子实体形态优美,货架期较长,抗性较强,适合工厂化瓶式栽培的要求。“国森1号”在杏鲍菇工厂化瓶式栽培企业上海国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应用表明,子实体产量和农艺性状、栽培周期、抗性等指标均表现稳定。2011年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
关键词
杏鲍菇
品种
“国森一号”
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