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蓝型油菜高含油量隐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20228AB的转育 被引量:9
1
作者 杨立勇 王伟荣 +3 位作者 周熙荣 李延莉 蒋美艳 孙超才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27,共4页
以甘蓝型双低油菜隐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20118AB为供体,沪油15为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自交等方法,并结合品质检测进行高含油量隐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的转育,最终获得了1个新的纯合两型系20228AB,其含油量为47.30%。利用20228AB配置的... 以甘蓝型双低油菜隐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20118AB为供体,沪油15为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自交等方法,并结合品质检测进行高含油量隐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的转育,最终获得了1个新的纯合两型系20228AB,其含油量为47.30%。利用20228AB配置的杂交组合沪油杂7号和沪油杂8号在2009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两组合的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沪油15增产8.9%和20.5%,平均含油量分别达47.76%和50.12%,结果表明,通过利用BCF_2群体进行连续回交转育从而获得高含油量隐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隐性核不育 纯合两型系 高含油量 转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对株高表达的影响及其对GA_3的敏感性 被引量:9
2
作者 程灿 吴跃进 +5 位作者 刘斌美 童继平 吴敬德 张瑛 吴瑾华 袁勤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30,共6页
对具有显性半矮秆基因的6对高矮秆近等基因系的株高表达特性进行了比较。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抑制了茎秆节间的伸长,矮秆系倒4~5、3、2、1节及穗长分别为高秆系的97.2%、53.3%、65.1%、61.9%和94.7%。通过对Y98149(突变体)... 对具有显性半矮秆基因的6对高矮秆近等基因系的株高表达特性进行了比较。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抑制了茎秆节间的伸长,矮秆系倒4~5、3、2、1节及穗长分别为高秆系的97.2%、53.3%、65.1%、61.9%和94.7%。通过对Y98149(突变体)和Y98148(野生型)在苗期和成株期对GA3反应的研究,发现Y98149较Y98148对外源赤霉素更敏感;内源赤霉素测定结果显示显性半矮秆突变体内源赤霉素含量较低,是野生型的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矮秆基因 近等基因系 敏感性 赤霉素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显性半矮秆基因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程灿 吴跃进 +4 位作者 童继平 吴敬德 刘斌美 张瑛 袁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789-1790,共2页
为了明确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导入不育系后对配组一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对新育成的粳稻光(温)敏核不育系D1S和D2S作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显矮光敏核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多优于对照不育系培矮64S。因此只要选择一定类型的... 为了明确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导入不育系后对配组一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对新育成的粳稻光(温)敏核不育系D1S和D2S作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显矮光敏核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多优于对照不育系培矮64S。因此只要选择一定类型的恢复系与D1S和D2S配组,两个显矮光敏核不育系均能获得强优势杂交稻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温)敏核不育系 配合力 杂交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金奖优质食味米新品种“沪软1212” 被引量:1
4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第1期143-143,共1页
优质食味米新品种“沪软1212”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育种研究所培育而成,于2017 年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审定编号:沪审稻2017017 )。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优、稻米耐储性好等优点,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可作早熟晚粳种植,5月播栽,1... 优质食味米新品种“沪软1212”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育种研究所培育而成,于2017 年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审定编号:沪审稻2017017 )。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优、稻米耐储性好等优点,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可作早熟晚粳种植,5月播栽,10月中下旬成熟,每667m^2产量可达600kg左右。“沪软1212”食味品质突出,其米饭油润透亮、香气怡人,口感糯软、柔滑有弹性,还具有冷饭不硬的特点,已成为上海市当前优质食味米新品种的杰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审定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栽培育种 长三角地区 早熟晚粳 食味品质 研究所 耐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