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社区脊髓损伤者康复训练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苌凤水 解海霞 +9 位作者 高大勇 杨玉慧 翟华 张佳 沈沉 吴爱荣 高莹 林佩佩 陈刚 吕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56-1359,1362,共5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社区样本脊髓损伤患者康复训练情况。方法:在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参加社区康复指导员培训的脊髓损伤患者中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是个人基本情况、受伤情况、康复认知和意向情况、康复训练历史情况等... 目的:分析上海市社区样本脊髓损伤患者康复训练情况。方法:在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参加社区康复指导员培训的脊髓损伤患者中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是个人基本情况、受伤情况、康复认知和意向情况、康复训练历史情况等,同时对全市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康复训练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了16个区31名脊髓损伤者和全市21个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调查对象平均受伤24年,康复认知水平总体较高,了解及以上的比例高达85.0%,但少数患者对部分康复原则不了解。上海市各区希望之家开展康复训练的比例高达90.5%,患者对社区康复训练的好处、重要性和开展的必要性有明确认同,大部分人认同每月组织1—2次集中康复训练,这与实际情况一致。调查对象认为影响社区开展康复训练的第一位影响因素是缺乏专业人员指导(85.7%),影响患者定期参加社区集中康复训练的第一位因素是交通因素(64.5%)。54.8%调查对象在受伤1年内进行过早期康复训练。患者受伤1年以后参加机构康复训练的比例是87.1%,但训练次数较少,迄今平均5年参加0.48次训练。康复训练效果方面,机构康复训练最好,其次是社区康复训练,早期和家庭康复训练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结论:上海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训练已经初步形成了服务体系,未来应进一步加大脊髓损伤者早期康复训练和机构康复训练服务的供给。连续系统的康复训练模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通过培训社区康复训练指导员,促进社区和家庭康复训练工作是可以探索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社区康复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脊髓损伤者“中途之家”机构康复训练效果初步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解海霞 苌凤水 +11 位作者 沈雪韵 张琪 孙梅 沈沉 吴爱荣 虞慧炯 张佳 杨玉慧 胡龙军 陈刚 李程跃 吕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87-1091,共5页
目的:评价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脊髓损伤患者机构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对上海"中途之家"脊髓损伤患者在阳光康复中心参加机构康复训练的档案进行回顾,采集患者人口学和受伤基本特征,以及基本技能、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训练... 目的:评价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脊髓损伤患者机构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对上海"中途之家"脊髓损伤患者在阳光康复中心参加机构康复训练的档案进行回顾,采集患者人口学和受伤基本特征,以及基本技能、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训练前后评估结果,应用描述性统计及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发现经过45d机构康复训练,来自社区的脊髓损伤患者的基本技能、家庭和社会应用能力普遍提升,轮椅使用是效果提升最明显的项目。影响因素分析发现,颈段和胸段损伤的患者比腰段损伤患者康复效果更好;另外,尽管完全性损伤者更严重,但仍可见明显康复效果;研究还发现年龄轻、高学历也是康复效果的正面影响因素。结论:对于脊髓损伤患者来说,短期集中"中途之家"机构康复训练模式的康复训练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中途之家 机构康复 效果评价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的现状与发展研究——基于管理者和组织者视角 被引量:8
3
作者 解海霞 杨玉慧 +7 位作者 吴爱荣 沈沉 胡龙军 张佳 林佩佩 陈刚 吕军 苌凤水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21-1227,共7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的发展现状与机遇。方法2018年6月,针对上海16个区“希望之家”的组织方和管理方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基本情况、政策了解情况、活动开展情况、发展障碍和对康复的认知。采用描述性统计、相... 目的分析上海市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的发展现状与机遇。方法2018年6月,针对上海16个区“希望之家”的组织方和管理方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基本情况、政策了解情况、活动开展情况、发展障碍和对康复的认知。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1名组织方和16名管理方参与调查。组织方对“希望之家”相关政策了解不够。上海8个区(50%)的“希望之家”委托社会组织承办。“希望之家”活动平均开展率60.6%,最高是康复知识培训(96.3%),法律服务、就业技能培训、康复护理指导、职业转介、医疗转介和教育转介等提供不足。经费、各方共识和专业人员不足是影响“希望之家”发展的关键因素。双方康复认知情况总体良好,但对康复原则和康复价值的认知仍需加强。结论上海市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发展良好,组织方和管理方康复认知水平较高。建议进一步加大资源投入,坚持全面康复原则,在适时扩大服务对象范围基础上加强规范管理,促进重度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希望之家 社区康复 认知评价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机构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解海霞 苌凤水 +6 位作者 沈沉 沈雪韵 张佳 林佩佩 杨玉慧 陈刚 吕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9-534,共6页
目的 :评价脊髓损伤患者机构康复训练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的脊髓损伤患者的档案,采集人口学和损伤基本特征指标,训练前后15个基本技能指标(包... 目的 :评价脊髓损伤患者机构康复训练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的脊髓损伤患者的档案,采集人口学和损伤基本特征指标,训练前后15个基本技能指标(包括进食、梳洗修饰、洗澡、穿裤子、穿上衣、上厕所、床/椅/轮椅转移、入厕和浴室转移、行走、上下楼梯和使用轮椅、人际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情绪处理能力指标)、3个家庭应用能力评估指标(个人卫生、家务劳动和休闲娱乐)以及5个社会生活应用能力评估指标(轮椅使用、交通工具使用、到达目的地的活动、沟通能力和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估结果。共有383例康复训练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入院时年龄为9~71岁(中位数45岁),受伤年龄0~69岁(中位数31岁),从受伤到参加康复训练间隔0~61年(平均11年,中位数5年)。外伤303例(79.3%)。应用因子分析考察数据变量间的内在结构,提取5个公因子,分别为基本生活技能、心理认知、行走和上下楼梯、家庭和社会生活应用。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从受伤到参加机构训练的间隔时间、性别、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受伤水平和受伤原因对5个因子的影响。结果:在康复训练45d后,患者的所有评估指标得分均显著性提高(P<0.01),提升最小的为进食(2.2%),最大的为轮椅实际使用(78.8%);5个因子中家庭应用能力提升最大(54.3%,P<0.01),行走和上下楼梯提高幅度最小(10.5%,P<0.01)。在基本生活技能方面,参加训练间隔时间越长,相对提高越少(β=-0.101,P<0.1);与腰骶段损伤相比,颈段(β=0.273,P<0.1)和胸段(β=0.23,P<0.1)损伤的患者提高较多。在心理认知方面,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患者比初中及以下患者提高相对更多(β=0.122,P<0.1)。在家庭应用方面,训练间隔是负面影响因素(β=-0.147,P<0.1),已婚比未婚康复效果更好(β=0.11,P<0.1),外伤患者比非外伤患者改善效果差(β=-0.141,P<0.1)。在社会应用方面,已婚和更早参加康复训练都是正面影响因素。结论:脊髓损伤患者短期参加机构康复训练可改善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康复效果与受伤到训练的间隔时间、损伤节段、学历、婚姻状况和教育背景有关。患者早期参加机构康复训练,关注患者的教育等多方面需求,有助于提升康复训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机构康复 影响因素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胛动力障碍及康复治疗的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蒋倩如 刘克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07-1311,共5页
目的了解肩胛动力障碍的病因、临床评估和分型,以及肩胛动力障碍康复方法。方法调查近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相关内容。结果和结论总结了肩胛动力障碍的临床评估和分型。肩胛动力障碍可继发于肩袖损伤、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盂肱关节不... 目的了解肩胛动力障碍的病因、临床评估和分型,以及肩胛动力障碍康复方法。方法调查近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相关内容。结果和结论总结了肩胛动力障碍的临床评估和分型。肩胛动力障碍可继发于肩袖损伤、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盂肱关节不稳、肩锁关节损伤、投掷肩、冻结肩等,肩胛运动训练可进一步改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 肩胛动力障碍 运动学 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济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设置及国际化办学特色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芸 翟华 +1 位作者 胡佳 王惠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0-92,共3页
加强康复治疗学专业建设逐渐受到各地高校的高度关注。由于我国康复医学教育起步较晚,因此如何与国际标准接轨、使我国康复治疗学专业得到国际认可不仅是当前康复治疗领域的热点问题,更是我国康复治疗学走向国际、跟上国际发展步伐的... 加强康复治疗学专业建设逐渐受到各地高校的高度关注。由于我国康复医学教育起步较晚,因此如何与国际标准接轨、使我国康复治疗学专业得到国际认可不仅是当前康复治疗领域的热点问题,更是我国康复治疗学走向国际、跟上国际发展步伐的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学专业 国际化 专业课程设置 办学特色 同济大学 康复医学教育 国际标准 国际认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康复对脑外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7
7
作者 高彩萍 施娟 +3 位作者 魏朦 王凤霞 陈羊 吴云峰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35-839,共5页
目的 :评价加强康复对脑外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0月的53例脑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由家属或陪护督促协助患者自主练习;选取2017年1-10月的51例脑外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成立加强康复... 目的 :评价加强康复对脑外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0月的53例脑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由家属或陪护督促协助患者自主练习;选取2017年1-10月的51例脑外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成立加强康复治疗小组,由康复护士指导患者利用晚间空余时间开展加强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和Barthel指数量表的得分。结果 :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MMSE评分,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康复可以从护理角度进一步提升脑外伤患者的康复疗效,可为脑外伤康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强康复 脑外伤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工伤患者复工特点及预测因素 被引量:8
8
作者 舒甜 白钟飞 +2 位作者 余丹 陆佳佳 陆佳妮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6-210,214,共6页
目的:描述上海地区工伤患者的复工特点,并探究其在半年内、半年后到1年内复工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本院完成首次住院康复的工伤患者,提取出院时患者的基础信息,描述其复工的基本特征,并探究出院后半年内、半年后到1年内复工的预测因素... 目的:描述上海地区工伤患者的复工特点,并探究其在半年内、半年后到1年内复工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本院完成首次住院康复的工伤患者,提取出院时患者的基础信息,描述其复工的基本特征,并探究出院后半年内、半年后到1年内复工的预测因素。结果:共457例工伤患者被纳入本研究,217人(47.48%)出院后的半年内复工,18人(3.94%)在出院的半年后复工,1年内235人(51.42%)复工。约出院后200天前,累计复工比例呈较为明显增长,之后增长速度显著变慢。1年内复工人员平均出院后86.10天复工,68.08%回到原单位原岗位,24.68%回到原单位但更换岗位,5.96%回到不同单位不同岗位中,另1.28%自谋职业。年龄、白领、复工意愿、劳动能力鉴定等级是出院后的半年内复工预测因素。仅劳动能力鉴定等级是出院的半年后复工的预测因素。年龄、复工意愿、劳动能力鉴定等级、学历是出院后1年内复工的预测因素。结论:累计复工比例趋势为先快速增长而后逐渐缓慢增长;出院时工伤患者年龄、蓝领或白领、回归工作的意愿、学历、劳动能力鉴定等是复工的预测因子,而患者出院后半年内、半年后到1年内复工的预测因子存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伤 职业康复 复工 预测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评估在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中的实施 被引量:12
9
作者 吴爱荣 施娟 +1 位作者 韦翠翠 彭雪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2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阶段评估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将124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52例、观察组72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自行设计膀胱护理评估表进行阶段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 目的探讨阶段评估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将124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52例、观察组72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自行设计膀胱护理评估表进行阶段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于出院前1周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达到平衡膀胱率及膀胱控制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膀胱护理评估表进行阶段评估有利于及时发现膀胱护理中的问题和采取有效的针对性干预措施,从而提高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膀胱护理评估表 阶段评估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介入对住院工伤患者期望和感知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冯烨 郭进 +2 位作者 王燕 王惠芳 翟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7-362,共6页
目的了解康复早期介入和非早期介入工伤患者对康复服务的期望和感知状况。方法 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运用改良ServQual量表对工伤康复早期介入和非早期介入患者350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47份。早期介入和非早期介入组期望... 目的了解康复早期介入和非早期介入工伤患者对康复服务的期望和感知状况。方法 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运用改良ServQual量表对工伤康复早期介入和非早期介入患者350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47份。早期介入和非早期介入组期望值无显著性差异(t <1.904, P> 0.05),两组对保证性和响应性维度的期望评价评分均较高,对可靠性的期望均较低。早期介入组的感知水平多高于非早期介入组(t> 1.981, P <0.05),两组对有形性的感知评价均为最高,对移情性的感知均为最低。结论康复早期介入对工伤患者的服务感知评价有一定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伤 早期康复 SERVQUAL量表 期望 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单侧忽略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学琴 何婷 王惠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6-719,共4页
单侧忽略是脑损伤后常见的认知行为障碍,主要由右脑损伤引起,也可发生在左脑,但右脑损伤导致的左侧忽略更严重且持续时间更长[1]。损伤常发生在顶叶、颞叶及额叶皮质,有时也发生在皮质下核[2]。单侧忽略通常表现为患者无法注意或感知来... 单侧忽略是脑损伤后常见的认知行为障碍,主要由右脑损伤引起,也可发生在左脑,但右脑损伤导致的左侧忽略更严重且持续时间更长[1]。损伤常发生在顶叶、颞叶及额叶皮质,有时也发生在皮质下核[2]。单侧忽略通常表现为患者无法注意或感知来自损伤大脑对侧空间的视、听、触觉等刺激[3],伴有平衡功能、本体感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 单侧忽略 额叶皮质 皮质下 虚拟现实技术 康复治疗 持续时间 平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术后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康复治疗1例报道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楠 赵卿 +3 位作者 胡启龙 陈晶晶 徐燕 郭新迪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83-1488,共6页
目的总结1例行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术后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OD)患者的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术后继发HOD患者的用药、康复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本例患者术后3个月开始出现四肢静止性及动作性震... 目的总结1例行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术后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OD)患者的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术后继发HOD患者的用药、康复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本例患者术后3个月开始出现四肢静止性及动作性震颤、构音障碍、腭肌震颤、眼球活动障碍、行走困难等症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头颅MRI结果可明确诊断为HOD,给予针对性康复训练联合针灸、辨证口服中药综合治疗。治疗后,患者震颤显著减轻,可独立站立、行走,平衡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口服西药用量减少。结论颅脑手术后可继发神经变性并出现相应症状,采取针对性康复训练联合传统康复方法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 综合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域和性别受试者的普通话元音空间面积的差异研究
13
作者 曹艳静 郎晓 +3 位作者 刘晓明 KIM HaKyung 雷俊卿 靳令经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7-23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地域和性别受试者的普通话元音空间面积的差异。方法各选取62例常住北京(男32例,女30例)和上海(男32例,女30例)的健康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六个中文元音/a/、/i/、/e/、/u/、/o/、/ü/和短文《假期》为语料,测试其... 目的探讨不同地域和性别受试者的普通话元音空间面积的差异。方法各选取62例常住北京(男32例,女30例)和上海(男32例,女30例)的健康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六个中文元音/a/、/i/、/e/、/u/、/o/、/ü/和短文《假期》为语料,测试其普通话元音空间面积(vowel space area,VSA)。结果不同性别的VSA差异极其显著(P<0.001),女性的VSA明显大于男性。语料和地区的简单效应检验显示,当语料为连续语音时,北京和上海的受试者的VSA显示没有显著差异;但当语料为单元音时,上海受试者的VSA显著大于北京受试者(P=0.003,P<0.01)。结论普通话体系下,成年女性的VSA比男性大,女性的前元音更趋前,后元音更趋后。不同地域受试者VSA的差异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音空间面积 声学分析 元音三角形 普通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有限元模型在柔性防护产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玥 牛文鑫 +3 位作者 陈馨蔚 陈祺垲 顾冰菲 刘瑜希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4-250,共7页
为确保产品功能和实用性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人体生理特征和运动机制,基于生物力学反馈的人体有限元模型在“以人为本”的健康防护产品设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聚焦利用柔性材料制作而成的防护类产品,探讨人体有限元模型在该类防护产品... 为确保产品功能和实用性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人体生理特征和运动机制,基于生物力学反馈的人体有限元模型在“以人为本”的健康防护产品设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聚焦利用柔性材料制作而成的防护类产品,探讨人体有限元模型在该类防护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首先,从人体生物力学角度总结近年来关于人体不同部位的有限元模型构建过程。其次,从人体头部、躯干、上肢和下肢部位与防护设备建立的接触模型,梳理有限元法在健康防护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及所面临的挑战。最后,讨论使用有限元法在该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追求准确性、实时性和逼真性的背景下,具有高效、精确、可重复利用等优点的有限元接触模型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型 人体生物力学 柔性防护产品 材料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足弓形态下足部生物力学比较及三维有限元分析
15
作者 孙园竹 牛文鑫 +4 位作者 孙玥 顾冰菲 周思凡 陈祺垲 刘瑜希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2-698,共7页
目的 探讨高、中、低3种足弓形态下足底压力分布与足骨应力,揭示足弓形态对足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招募127名青年女性,通过三维足部扫描仪采集足部形态数据对足型进行分类,选取3种典型的足弓形态进行分析。通过CT扫描方法获得足... 目的 探讨高、中、低3种足弓形态下足底压力分布与足骨应力,揭示足弓形态对足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招募127名青年女性,通过三维足部扫描仪采集足部形态数据对足型进行分类,选取3种典型的足弓形态进行分析。通过CT扫描方法获得足骨几何模型,从而建立足部生物力学有限元模型。在模型上施加0.5倍人体体重的载荷来模拟人体双足站立时的状态。结果 对比模型计算的足底接触面积与实验测量结果,其相对误差值均小于10%,证明了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3种足弓形态下的足底压力峰值均位于后足区域,高弓足与低弓足后跟压力比正常弓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相比于正常足,高弓足表现为后足区域应力增加明显,其中软组织峰值高出299.45%,骨骼峰值高出93.19%。低弓足表现为足底接触面积增大13.28%,跟骨应力增加98.09%。高、中、低3种足型的足骨应力峰值均位于距骨处,分别为9.903、19.921、36.308 MPa。结论 研究结果支撑了异常足弓形态与足部疼痛和足部疾病之间的联系,并为异常足设计矫形鞋垫、足弓支撑结构提供设计基础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拟 足部生物力学 足底压力 足弓类型 足骨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神经电生理监测协议指导下微创入路选择性神经后根离断术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詹琪佳 吴水华 +8 位作者 肖波 蒋文彬 魏民 王君璐 虞锡丹 沈敏 胡继红 伍添 周渝冬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523-529,共7页
目的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探讨新型神经电生理监测协议指导下微创入路选择性神经后根离断术(single-level laminectomy selective dorsal rhizotomy,SL-SDR)联合康复治疗对于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 目的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探讨新型神经电生理监测协议指导下微创入路选择性神经后根离断术(single-level laminectomy selective dorsal rhizotomy,SL-SDR)联合康复治疗对于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及湖南省儿童医院等于2015年11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所有在新型神经电生理监测协议指导下行SL-SDR联合康复治疗,并获得至少6个月随访的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资料。收集患儿手术前及手术后末次随访时目标肌群肌张力、肌力、关节活动度、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分级及粗大运动功能66项(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66 items,GMFM-66)评分情况,并评估患儿手术后运动功能变化。结果共有435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患儿纳入研究,其中男249例,女186例;手术年龄(8.2±2.3)岁(3.2~15.5岁)。术前标记目标肌群2523组,受累关节2133个。术中离断神经后根(小根)数为(9.3±3.8)枚/例,其中3849枚(3849/4059,94.8%)符合离断50%神经截面积的标准。术后83例(83/435,19.1%)出现短期下肢浅感觉异常,经对症治疗1周后症状缓解,无一例出现长期并发症。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8.3)个月,目标肌群肌张力、肌力、关节活动度、GFMCS分级及GMFM-66评分均显著改善;术前GMFCS分级为Ⅱ、Ⅲ级者术后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情况优于Ⅳ、Ⅴ级者(134/309比8/105,P<0.01);术前GMFM-66评分≥50分者术后GMFM-66评分提升值高于术前CMFM-66评分<50分者[(7.65±3.39)分比(5.01±2.18)分,P<0.01];手术时年龄小于6岁者术后GMFCS分级改善情况好于年龄大于6岁者(106/249比36/165,P<0.01);术后GMFCS分级获改善患儿的平均年龄小于术后GMFCS分级无改善患儿的平均年龄[(6.1±1.0)岁比(11.6±1.7)岁,P<0.01]。结论新型神经电生理监测协议指导下SL-SDR联合康复治疗肢体痉挛瘫痪型脑瘫安全、有效,术后近期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并发症 脑性瘫痪/外科学 肌痉挛状态/并发症 肌痉挛状态/外科学 神经电生理监测/方法 脊神经根切断术/方法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现有建筑中增建洁净手术部设计实践
17
作者 龚永骏 《中国医院》 2018年第5期71-72,共2页
洁净手术部系统复杂、参数要求多,在现有建筑中增建或改建洁净手术部受到很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分析了上海某医院在现有建筑中增建洁净手术部项目面临的现状和不利因素,从洁净手术部平面设计、净化空调系统设计、屋面设备承托层设计、配... 洁净手术部系统复杂、参数要求多,在现有建筑中增建或改建洁净手术部受到很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分析了上海某医院在现有建筑中增建洁净手术部项目面临的现状和不利因素,从洁净手术部平面设计、净化空调系统设计、屋面设备承托层设计、配电系统设计、医用气体及给排水设计和消防系统设计等方面介绍了该项目实践过程中对于各项不利因素的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建筑 洁净手术部 医院增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与三轴信息融合的运动判断实验
18
作者 喻剑 李至霖 +1 位作者 庞鹏瞩 李洁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27,共5页
为了提高基于表面肌电与三轴加速度信号的运动识别准确率,提出了一套多源信息融合处理的实验流程与方法。该方法利用5层离散小波变换对表面肌电信号进行分解,充分提取不同运动产生的肌电信号中各频域的特征信息;再将分解后的表面肌电信... 为了提高基于表面肌电与三轴加速度信号的运动识别准确率,提出了一套多源信息融合处理的实验流程与方法。该方法利用5层离散小波变换对表面肌电信号进行分解,充分提取不同运动产生的肌电信号中各频域的特征信息;再将分解后的表面肌电信号与三轴加速度信号通过滑动窗口的方法进行特征融合,构造融合肌电与空间运动特征的特征图;最后用融合特征图对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并结合自动状态机进行最终运动状态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多源信息融合处理方法可以提高运动识别的准确性,总体识别精度分别达到了95.4%和89.2%。该方法在实时性与准确性上均有良好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信息融合 表面肌电信号 运动识别 时频分析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失语患者脑电相位同步性改变对上肢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林莉莉 袁志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8-387,共10页
目的探索卒中后失语患者脑电相位同步性的改变对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0月至2023年6月入住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神经康复中心的卒中患者33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发病至入组时间)、卒中... 目的探索卒中后失语患者脑电相位同步性的改变对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0月至2023年6月入住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神经康复中心的卒中患者33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发病至入组时间)、卒中类型(脑出血、脑梗死)及偏瘫上肢功能评分情况;所有患者入院后1周内行波士顿诊断失语检查(BDAE),对于BADE<5级者行失语商(AQ)测试,将AQ<93.8分定义为失语,AQ≥93.8分为非失语;采用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评估-香港版(FTHUE-HK)分级(将FTHUE-HK1~7级分别赋值为1~7分)评估患者偏瘫侧上肢功能;收集所有患者的脑电图数据并计算语言-运动区(C3F7、C3T5)、运动感觉区(C3P3)及运动区(C3C4)各5个频带(δ、θ、α、β、γ)的脑电相位同步指数(PSI)值,并分别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卒中后失语组PSI与FTHUE-HK评分的相关性。结果33例患者中卒中后失语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50~75岁,平均(63±12)岁,平均AQ(22.5±18.2)分。卒中后非失语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47~74岁,平均(58±11)岁,平均AQ(99.1±0.3)分。(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卒中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卒中后失语组FTHUE-HK评分低于卒中后非失语组[(1.6±1.1)分比(3.0±1.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2)卒中后失语组C3F7-PSI在δ及θ频带均高于卒中后非失语组(δ:t=3.869,P=0.001;θ:t=3.409,P=0.002);卒中后失语组C3T5-PSI在θ及δ频带高于卒中后非失语组(θ:t=2.376,P=0.024;δ:t=2.787,P=0.009)。卒中后失语组C3P3-PSI在δ及θ频带均高于卒中后非失语组(δ:t=2.761,P=0.010;θ:t=2.834,P=0.008);卒中后失语组患者的C3C4-PSI在α、θ、δ频带均高于卒中后非失语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α:t=2.426,P=0.021;θ:t=3.263,P=0.003;δ:t=2.851,P=0.008)。两组患者余语言-运动区、运动感觉区及运动区频带PS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卒中后失语组患者C3F7-PSI在δ及θ频带与FTHUE-HK评分均呈中等负相关(δ:r=-0.540,P=0.041;θ:r=-0.425,P=0.035);卒中后失语组患者左侧运动感觉区C3P3-PSI在γ频带与FTHUE-HK评分呈正相关(r=0.519,P=0.033)。卒中后失语组患者C3C4-PSI在δ频带与FTHUE-HK评分呈负相关(r=-0.510,P=0.036);余语言-运动区、运动感觉区及运动区频带PSI与FTHUE-HK评分无关(均P>0.05)。结论卒中后失语患者较卒中后非失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更重。卒中后失语患者左侧额顶叶δ和θ频带脑电相位同步性较卒中后非失语患者高,且与上肢功能的FTHUE-HK评分相关。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失语 脑电图 相位同步性 上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内翻防护型半刚性踝护具的力学特征 被引量:13
20
作者 孟强 关国平 +1 位作者 牛文鑫 王璐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3-489,共7页
目的为探究踝关节易内翻扭伤的机制,设计一款适用于人体踝关节非对称生理结构、可有效防护内翻的踝护具。方法分析导致踝关节内翻的解剖学因素,基于踝关节解剖的非对称结构,构思一种非对称结构踝护具。运用Kinect系统及Geomagic Studio... 目的为探究踝关节易内翻扭伤的机制,设计一款适用于人体踝关节非对称生理结构、可有效防护内翻的踝护具。方法分析导致踝关节内翻的解剖学因素,基于踝关节解剖的非对称结构,构思一种非对称结构踝护具。运用Kinect系统及Geomagic Studio软件,对成年男子踝关节进行三维扫描并数字建模,通过3D打印技术建立踝关节模型。以EVA膜、硅胶膜和裹边紫铜网为原材料,采用立体裁剪及复合材料加工技术,制备两种非对称结构的踝护具。对踝护具的塑形性能、拉伸性能、疲劳性能、外衬面料透气性和摩擦性等进行表征。结果非对称结构踝护具的外侧具有良好的塑形性能,拉伸弹性回复率低。在小应力长时间作用下,EVA复合材料和硅胶膜复合材料均能保持较好的弹性回复,可有效承受内翻外力。外衬面料的透气性和摩擦性试验结果表明,针织涤纶面料较适合作为外衬材料。结论所设计制备的非对称结构踝护具的力学性能可满足踝关节内翻防护要求。外覆面料可提高踝护具的吸湿透气性能,摩擦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内翻 踝护具 非对称结构 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