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个常染色体和10个Y-STR基因座复合扩增试剂盒的研发 被引量:7
1
作者 董研 林双双 +7 位作者 曹禹 吴微微 黄书琴 郑卫国 李发院 葛斌文 郭育林 周怀谷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73-376,380,共5页
目的建立法医物证学常染色体和Y染色体综合检测的方法。方法选择常用的常染色体STR基因座和Y染色体STR基因座,设计复合扩增引物,形成五色荧光标记复合扩增试剂盒。结果开发出一个五色荧光标记复合扩增试剂盒,可同时对15个常染色体STR基... 目的建立法医物证学常染色体和Y染色体综合检测的方法。方法选择常用的常染色体STR基因座和Y染色体STR基因座,设计复合扩增引物,形成五色荧光标记复合扩增试剂盒。结果开发出一个五色荧光标记复合扩增试剂盒,可同时对15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1个性别基因座和10个Y染色体STR基因座进行分型检测。结论 15个常染色体STR加10个Y染色体STR检测试剂盒结合毛细管电泳凝胶进行STR分型,结果准确可靠,在法医学案件检验及数据库建设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试剂盒 短串联重复序列 常染色体 Y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生物性物质来源鉴定及法医学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邹凯南 桂程 +2 位作者 曹禹 杨帆 周怀谷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04-210,共7页
犯罪现场中人体生物性物质来源鉴定在重现犯罪过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寻找特异性遗传标记鉴定人体不同生物性物质来源是近年来法医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就目前研究较多的用于人体生物性物质来源鉴定的遗传标记进行综述,包括... 犯罪现场中人体生物性物质来源鉴定在重现犯罪过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寻找特异性遗传标记鉴定人体不同生物性物质来源是近年来法医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就目前研究较多的用于人体生物性物质来源鉴定的遗传标记进行综述,包括DNA甲基化、mRNA、microRNA、微生物菌群、蛋白质等。通过比较不同种类遗传标记鉴定人体生物性物质来源的原理和方法,发现人体不同生物性物质来源的鉴定都有其最适合的遗传标记种类,并且可以采用单一遗传标记或联合多种遗传标记进行检验。尽管目前各法医学实验室无统一的标准和方法鉴定人体生物性物质来源,但研究开发一系列成熟可靠的方法区分人体不同生物性物质,进而发挥其法庭证据作用,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遗传标记 综述[文献类型]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载体上隐性浸润性生物物质DNA的提取 被引量:2
3
作者 胡伟 曹禹 +4 位作者 蒋轶岩 陶建忠 顾丽华 许炎 周怀谷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59-460,共2页
大面积载体上隐性浸润性生物检材主要指毛巾、衣裤等载体上看不见摸不着的人体脱落细胞。对于反复使用的物品,如牙刷、鞋帽、眼镜等,由于人体遗留的脱落上皮细胞较多,使用常规DNA提取方法如Chelex-100法等往往能获得理想的检测结果[1]。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提取法 大面积载体 隐性浸润性生物检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EZ1自动提取仪提取关节软骨组织的DNA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荣华 蒋铁岩 +1 位作者 曹禹 平原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99-300,共2页
在刑事案件的DNA检验中,对于一些腐败的生物检材,多采用骨骼组织中的骨松质或骨密质来进行DNA检验。这主要是因为骨骼有外部硬组织的保护,能够抵抗外界环境的影响,其中的DNA不易被破坏。在提取骨骼时,一般根据DNA的含量,首选骨松质进行... 在刑事案件的DNA检验中,对于一些腐败的生物检材,多采用骨骼组织中的骨松质或骨密质来进行DNA检验。这主要是因为骨骼有外部硬组织的保护,能够抵抗外界环境的影响,其中的DNA不易被破坏。在提取骨骼时,一般根据DNA的含量,首选骨松质进行检验,其次选择骨密质部分。在提取过程中,一般需要花费3~5d时间,将骨骼进行磨粉、脱钙、消化和纯化等繁琐的处理步骤,才能得到质量较好的模板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DNA指纹法 软骨 关节 EZ1自动提取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咬死1例
5
作者 董利民 蒋铁岩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70-70,共1页
1案例 1.1简要案情 某男,57岁,上海某动物园繁殖场华南虎饲养员。某日上午去打扫虎舍未归,工作人员在一9岁华南虎虎舍内发现其尸体,遂报警。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咬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法测定血液中卡马西平及其代谢物 被引量:2
6
作者 崔海燕 吕晨曦 +5 位作者 师燕华 原妮 梁嘉豪 安全 郭中元 贠克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建立LC-MS/MS法测定血液样品中卡马西平及其代谢物10,11-二氢-10,11-环氧卡马西平和10,11-二氢-10-羟基卡马西平的方法。方法以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为萃取剂处理血液样品,通过超声辅助萃取,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 目的建立LC-MS/MS法测定血液样品中卡马西平及其代谢物10,11-二氢-10,11-环氧卡马西平和10,11-二氢-10-羟基卡马西平的方法。方法以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为萃取剂处理血液样品,通过超声辅助萃取,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 C18,95?色谱柱分离,流动相A为含0.1%甲酸、10 mmol/L乙酸铵的水溶液,流动相B为混合有机溶剂(V_(乙腈)∶V_(甲醇)=2∶3),梯度洗脱,流速1.00 mL/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结果血液样品中卡马西平及其代谢物10,11-二氢-10,11-环氧卡马西平和10,11-二氢-10-羟基卡马西平在相应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56,检出限分别为3.00、0.40和1.30 ng/mL,定量限分别为8.00、1.00和5.00 ng/mL,提取回收率为76.00%~106.44%,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6%。采用本方法从死亡案件的血液样品中检出卡马西平和主要代谢产物10,11-二氢-10,11-环氧卡马西平成分,质量浓度分别为2.71μg/mL和252.14 ng/mL。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适用于血液样品中卡马西平及其代谢物的检测,可应用于卡马西平相关的法医学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物分析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卡马西平 代谢物 10 11-二氢-10 11-环氧卡马西平 10 11-二氢-10-羟基卡马西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可擦笔油墨检验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赵昱萱 曾乐洋子 李开开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20-2426,共7页
可擦笔作为一种新型书写工具,具有墨迹可擦除的特点,因此在当前的公安司法工作中,常见不法分子利用可擦笔对文件进行篡改。为保证物证的完整性,亟待建立一种无损,快速的可擦笔油墨检验方法,为寻找书写工具,确定犯罪嫌疑人提供帮助。常... 可擦笔作为一种新型书写工具,具有墨迹可擦除的特点,因此在当前的公安司法工作中,常见不法分子利用可擦笔对文件进行篡改。为保证物证的完整性,亟待建立一种无损,快速的可擦笔油墨检验方法,为寻找书写工具,确定犯罪嫌疑人提供帮助。常见可擦笔油墨可分为成膜油墨类和温变油墨类,本研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市场收集的不同品牌、型号和颜色的30支可擦笔油墨进行检验。通过分析4000~650 cm^(-1)范围内的红外光谱对比不同可擦笔油墨的组成成分及不同褪色机理的可擦笔油墨差异。通过红外光谱信息发现,同品牌、同型号的可擦笔油墨成分相似,可擦笔油墨颜色对红外光谱影响较小。同时,对比擦除前后的可擦笔墨痕的红外光谱信息发现,温变类油墨在擦除后依旧有特殊化学成分残留,具备检验条件,但成膜型可擦油墨在擦除后残留成分较少,很难进行认定,这可能与成膜类油墨的微粒结构有关。此外,本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热图Heatmap对可擦笔油墨650~1500 cm^(-1)范围内的红外光谱信息进行处理,进而对可擦笔种类进行分类研究,并建立红外光谱信息与主成分载荷(loadings)之间的联系。通过载荷图可知,前两主成分概括了几乎全部的红外光谱信息,累计贡献率在79%以上。为在实际工作中判断可擦笔来源,在30种油墨样本中随机选取5种未知可擦笔样本,与已知样本同时进行PCA分析,并制作散点图,实现对未知可擦笔油墨样品种类的判断,效果较好。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可对可擦笔油墨较好地进行分类,具有快速、无损、高灵敏度的显著优势,在保证物证的完整性的同时,提高了检验效率,为可擦笔变造文件的检验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油墨 文件检验 可擦笔 主成分分析法 热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汉族HLA-DQB基因遗传多态性研究
8
作者 李琳 邓建强 +1 位作者 赖江华 赖淑苹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27-127,共1页
关键词 DQB 多态性研究 基因遗传 汉族 西安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 等位基因多态性 探针杂交技术 聚合酶链反应 群体遗传学 遗传系统 个体识别 遗传标记 亲权鉴定 调查资料 基因座 法医学 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窒息浅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维贤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1期43-45,共3页
性窒息是变态性行为之一。指患者在诱发低氧状态下进行手淫,以获取性高潮的一种方式。一旦发生意外致死,谓性窒息死。在人类学研究中,很早就有关于性窒息现象描述。目前,在西方各国。
关键词 性窒息 人类学研究 淫虐症 窒息死亡 低氧状态 窒息者 脑组织缺氧 李德祥 性欲倒错 现象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孩死因探讨
10
作者 田骏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2期91-91,共1页
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本刊将开辟一个“学术争鸣”园地,为疑难案件及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提供一个各抒己见的场所.读者可将法医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投稿的形式寄给本刊,也可对本刊刊载的疑难案例发表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女孩 死因 尸检 法医鉴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