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范利华 夏文涛 +3 位作者 沈家健 陈新 赵子琴 侯心一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44-348,共5页
目的分析道路交通事故伤残的特征,为制定和修改伤残鉴定标准和相关法规提供参考。方法对上海市因道路交通事故受伤,2005年经法医评定构成伤残的案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伤残部位以肢体最多(53.3%),其次为头部(23.3%),脊柱(9.7%),胸... 目的分析道路交通事故伤残的特征,为制定和修改伤残鉴定标准和相关法规提供参考。方法对上海市因道路交通事故受伤,2005年经法医评定构成伤残的案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伤残部位以肢体最多(53.3%),其次为头部(23.3%),脊柱(9.7%),胸部(5.8%)和腹部(4.4%)。2005年上海市交通事故年累积致残率为414.8/10万,男性(505.7/10万)高于女性(318.7/10万),以35~59岁的致残率最高(538.2/10万),60岁以上致残率呈现下降趋势(30.2/10万)。伤残者中交通方式以非机动车最多,其次为行人。结论2005年上海市道路交通伤致残率青壮年(35~59岁)最高,对社会经济和劳动力损失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事故 交通 创伤和损伤 伤残评定 致残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2009年上海市自卸货车及全市交通事故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喻彦 侯心一 +3 位作者 周峰 周德定 苏慧佳 高宁 《中国健康教育》 2012年第4期275-277,281,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2006—2009年自卸货车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为重型货车道路交通伤害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上海市交警部门提供的全市道路交通伤害数据以及自卸货车道路交通伤害数据。结果 2006—2009年期间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数以2006... 目的了解上海市2006—2009年自卸货车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为重型货车道路交通伤害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上海市交警部门提供的全市道路交通伤害数据以及自卸货车道路交通伤害数据。结果 2006—2009年期间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数以2006年最高,为6588次,2007年后逐步下降,分别为3952次、2745次和2831次,而同期自卸货车道路交通事故数呈现U型趋势,分别为177次、99次、86次和147次。自卸货车事故性质较为严重,98.1%的事故均有人员伤亡。全市道路交通事故一般以二三季度发生较多,且时间段集中在12—18时之间,而自卸货车以二季度发生较多,时间段集中在上午6—12时或12—18时两个时间段。无论是全市还是自卸货车道路交通事故均以年轻驾驶员为主。全市和自卸货车道路交通事故的首要责任认定均为机动车违法,分别占63.8%和73.0%,碰撞特点前3位均为侧面相撞(全市53.0%、自卸53.0%)、正面相撞(全市20.7%、自卸17.3%)和尾随相撞(全市8.8%、自卸8.1%)。结论自卸货车的交通伤害性质严重,必须从人、车、路3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交通伤害的发生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货车 自卸货车 道路交通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事故参与者事发时的路边距鉴定
3
作者 张志勇 刘俊 +3 位作者 穆雨晴 沈永刚 徐育 潘少猷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11期164-170,共7页
在未划设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道路或机非混行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常需要对涉案车辆或行人事发时的路边距进行分析判断,以明确各事故参与者的道路通行权问题。鉴于此,深入研究了利用视频图像对涉案车辆或行人事发时的路边距进行鉴... 在未划设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道路或机非混行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常需要对涉案车辆或行人事发时的路边距进行分析判断,以明确各事故参与者的道路通行权问题。鉴于此,深入研究了利用视频图像对涉案车辆或行人事发时的路边距进行鉴定的方法,探讨了利用视频图像判断方法与基于痕迹判断的传统方法之间的差异性与适用情况,为了进一步具体体现2种方法的差异性,专门通过具体案例从实际应用层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相较于基于痕迹判断的传统方法,视频图像判断方法在结果上具有准确直观的显著优越性,当现场具有监控视频,且具备现场复勘及位置标记条件时,建议优先利用视频图像判断方法进行鉴定。有效掌握利用视频图像判断涉案交通参与者事发时的路边距问题,将为相关交通事故案件事实调查及责任认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 路边距 视频图像 司法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两国道路交通事故信息采集技术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雪松 方守恩 +3 位作者 乔石 罗忆 王晟睿 李伟楠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9-87,共9页
为借鉴美国事故信息采集标准和经验,结合我国事故数据采集的实际情况,指出当前国内事故信息采集存在的不足,提出改善建议。在详细总结美国在事故信息采集标准制定、事故信息采集技术方法的基础上,详细调查上海市部分交警支队事故现场数... 为借鉴美国事故信息采集标准和经验,结合我国事故数据采集的实际情况,指出当前国内事故信息采集存在的不足,提出改善建议。在详细总结美国在事故信息采集标准制定、事故信息采集技术方法的基础上,详细调查上海市部分交警支队事故现场数据采集的实际情况,对比分析得出我国在事故信息采集上存在的不足。事故信息标准化进程缓慢和信息采集技术落后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参照美国标准和经验并结合事故发生实际情况,对事故关键信息(事故地点、事故形态、事故原因等)的编码优化和先进采集技术(电子采集表、芯片阅读器、现场图绘制等)在我国的应用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 美国 事故信息采集 采集标准 采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快速道路网智能诱导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5
作者 杜豫川 周小鹏 +1 位作者 袁文平 孙立军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35-237,241,共4页
从上海城市快速道路网交通管理的需求分析入手,介绍"区域控制、广域诱导"的网络交通二阶协调管理策略,构建应用系统的分层结构模型。通过研究快速道路网交通特性确定管理子区划分、检测断面布设、多级诱导设置等系统设计原则... 从上海城市快速道路网交通管理的需求分析入手,介绍"区域控制、广域诱导"的网络交通二阶协调管理策略,构建应用系统的分层结构模型。通过研究快速道路网交通特性确定管理子区划分、检测断面布设、多级诱导设置等系统设计原则和关键参数。成果集成应用于上海快速道路智能交通诱导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中。该系统运行后在保持流量不变的情况下,路网服务水平提高了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快速道路 网络管理策略 系统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车人碰撞的交通事故现场重构与过程再现 被引量:1
6
作者 柴象海 金先龙 +1 位作者 张晓云 侯心一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88-1291,共4页
由于汽车-行人碰撞事故现场勘测精度低、占道时间长,信息采集误差大,造成过程再现与真实事故过程不符,通过采用数字化重构和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交通事故现场重构和过程再现,对重大车人碰撞事故重要参数和发生过程进行再现,为交警部门事... 由于汽车-行人碰撞事故现场勘测精度低、占道时间长,信息采集误差大,造成过程再现与真实事故过程不符,通过采用数字化重构和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交通事故现场重构和过程再现,对重大车人碰撞事故重要参数和发生过程进行再现,为交警部门事故鉴定和责任认证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交通事故实际案例现场重构和仿真结果表明:重构现场图与事故现场吻合度大于95%,事故再现结果偏差不超过10%,再现结果能够与交通事故现场勘测相吻合,为事故现场重构与过程再现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测量 事故再现 人车碰撞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受害人体型特征的交通事故再现计算方法
7
作者 柴象海 金先龙 +1 位作者 张晓云 侯心一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8-142,共5页
面向受害人体型特征的交通事故再现依据事故遗留下的制动印迹、车身变形、人体损伤等信息,建立汽车及符合受害人体型特征的人体模型,利用数值仿真技术获得碰撞前车辆速度及车人接触位置,结合多刚体动力学和人体损伤分析等理论,得出车辆... 面向受害人体型特征的交通事故再现依据事故遗留下的制动印迹、车身变形、人体损伤等信息,建立汽车及符合受害人体型特征的人体模型,利用数值仿真技术获得碰撞前车辆速度及车人接触位置,结合多刚体动力学和人体损伤分析等理论,得出车辆变形及人体损伤部位的生物力学数值。通过上述方法对一起车人碰撞事故案例进行实际应用,并比较行人不同体型特征对事故仿真结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与采用标准百分位假人仿真结果相比,计算结果能够更好的与现场勘测及法医鉴定相吻合,从而为交通事故责任认证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数值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再现 体型特征 车人碰撞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3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8
作者 张国彬 王志宏 +1 位作者 韩如文 张元元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1995年第3期40-48,共9页
本文介绍了M-3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结构、功能、控制方法和实际应用效果。该系统是基于微机、微处理技术和数据通信的二级实时控制系统。
关键词 交通信号 控制系统 微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地点文字表述方法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斌 王雪松 +3 位作者 罗忆 陈小鸿 陈骏 王晟睿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7-133,共7页
法律文书和交通安全分析要求事故地点记录准确、规范。为规范事故地点记录,在总结国外事故地点记录的点-线法、无规范格式法、线性参照系法、经纬度坐标法基础上,结合国内城市事故定位工作的需求,提出基于线性参照系的"五要素"... 法律文书和交通安全分析要求事故地点记录准确、规范。为规范事故地点记录,在总结国外事故地点记录的点-线法、无规范格式法、线性参照系法、经纬度坐标法基础上,结合国内城市事故定位工作的需求,提出基于线性参照系的"五要素"事故地点文字表述方法。针对城市复杂道路网络,在道路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记录要求定义和说明"五要素"(事故所在道路、路侧、参照点、方位、距离),最后提出基于"五要素"的文字组合表述方法和事故地点记录实施方案。事故地点"五要素"记录法可供各地在改进事故地点记录时借鉴以提高事故数据的规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地点 文字表述 线性参照系统 “五要素” 事故地点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式假人建模在两轮电动车交通事故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秦闯 傅双枝 +2 位作者 金先龙 侯心一 邱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7-453,共7页
通过对标准多刚体假人和有限元人体模型进行拆分、组合、缩放,建立基于受害人真实体型特征参数的多刚体-有限元组合式假人模型,应用于一起真实两轮电动车交通事故的模拟.采用摄影测量法计算车辆碰撞速度,对事故发生时刻的现场进行三维重... 通过对标准多刚体假人和有限元人体模型进行拆分、组合、缩放,建立基于受害人真实体型特征参数的多刚体-有限元组合式假人模型,应用于一起真实两轮电动车交通事故的模拟.采用摄影测量法计算车辆碰撞速度,对事故发生时刻的现场进行三维重构,分析了碰撞后人和车的动力学响应以及电动车骑车人的损伤情况.碰撞后人和车的运动形态与真实情况基本吻合,通过模拟计算得到假人头部损伤准则(HIC)值、小腿最大弯矩和颅骨von Mises应力云图,人体损伤判定和法医鉴定结果一致,有效验证了组合式假人模型用于交通事故模拟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假人 两轮电动车 骑车人 事故模拟 人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摩擦系数优化的车人碰撞事故再现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柴象海 金先龙 +1 位作者 张晓云 侯心一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8-173,共6页
行人摩擦生物力学特性对车人碰撞事故再现结果有直接的影响,但由于人体结构的复杂性和交通事故的突发性特点,导致行人与汽车、道路的接触特性很难通过试验的方式获取,本文探讨了基于仿真试验的车人碰撞事故行人摩擦生物力学特性分析方法... 行人摩擦生物力学特性对车人碰撞事故再现结果有直接的影响,但由于人体结构的复杂性和交通事故的突发性特点,导致行人与汽车、道路的接触特性很难通过试验的方式获取,本文探讨了基于仿真试验的车人碰撞事故行人摩擦生物力学特性分析方法,并通过蒙特卡罗方法验证摩擦特性的可靠性.将该特性应用于车人碰撞类型的交通事故过程再现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得到的摩擦特性精度高、可靠性高,能够满足车人碰撞交通事故再现对行人摩擦特性精度要求,为交通事故中所涉及的行人摩擦生物力学特性分析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再现 摩擦生物力学特性 可靠性分析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人碰撞事故再现输入参数置信区间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柴象海 金先龙 +1 位作者 张晓云 侯心一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4-178,共5页
传统交通事故仿真根据经验选取仿真参数,通过参数修正反复调整模型,由此得到的仿真结果与真实事故过程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难以确定各输入参数取值区间分布对仿真结果的影响,使结果缺乏可信性和说服力。探讨了通过交通事故仿真与优化计... 传统交通事故仿真根据经验选取仿真参数,通过参数修正反复调整模型,由此得到的仿真结果与真实事故过程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难以确定各输入参数取值区间分布对仿真结果的影响,使结果缺乏可信性和说服力。探讨了通过交通事故仿真与优化计算相集成对事故仿真结果进行可靠性分析,取得输入参数置信区间分布。通过车人碰撞交通事故实际案例,输入参数置信区间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置信区间内,事故再现结果可靠性及输出参数分布符合碰撞过程规律,能够真实反映输入参数的变化对再现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再现 数值仿真 仿真优化 可靠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装置标准改进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尹岩 曹长剑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1-156,共6页
为降低小客车追尾"钻撞"载货汽车严重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需要改进我国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装置标准。基于我国小客车追尾载货汽车的事故案例分析和文献研究方法,对中美2国汽车后下部防护装置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我... 为降低小客车追尾"钻撞"载货汽车严重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需要改进我国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装置标准。基于我国小客车追尾载货汽车的事故案例分析和文献研究方法,对中美2国汽车后下部防护装置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我国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装置标准在尺寸参数、统一认证和移动壁障碰撞试验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增加有关车辆出厂安装和车辆改装、维护后下部防护装置的规定,改进安装空间位置,改进横向构件的截面高度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安全 汽车后下部防护装置 交通事故数据 标准对比 实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车-人碰撞事故的人-地摩擦因数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晓云 杨小波 +1 位作者 张东明 侯心一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9-224,共6页
在部分车-人碰撞事故分析中,人-地间摩擦因数常常作为定值处理,再结合现场其它参数对车-人初始接触时刻的速度进行估算。现场参数的测量常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根据车人碰撞事故案例探讨了行人落地姿态、车辆初速度与人-地摩擦因数之间的... 在部分车-人碰撞事故分析中,人-地间摩擦因数常常作为定值处理,再结合现场其它参数对车-人初始接触时刻的速度进行估算。现场参数的测量常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根据车人碰撞事故案例探讨了行人落地姿态、车辆初速度与人-地摩擦因数之间的数学关系构建方法,同时建立面向人-地摩擦因数的可靠性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人-地摩擦因数对于事故再现结果和车速推算结果的影响,给出了一定条件下车辆初速度判定的95%置信区间。分析结果表明,人-地摩擦因数对于行人落地姿态和车辆初速度的判定影响较为显著,在交通事故再现数值计算中,提高人-地摩擦因数参数的精度将有效提高事故再现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此研究方法还可应用于更多的事故类型,为交通事故鉴定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 事故再现 摩擦因数 可靠性分析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设施停车库通道平纵控制指标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潘晓东 詹嘉 滕生强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77-79,165,共4页
随着城市基本建设和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长,对于停车库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城市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了停车库的配建和控制指标.对停车库的净空和弯道加宽控制指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研究,提出了动态净空的新概念,并得出了动... 随着城市基本建设和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长,对于停车库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城市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了停车库的配建和控制指标.对停车库的净空和弯道加宽控制指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研究,提出了动态净空的新概念,并得出了动态净空计算方法和弯道宽度的控制指标建议值,提高停车库的行车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车库 控制指标 动态净空 弯道加宽 行车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实验和多项式回归分析方法的非典型接触状态车人碰撞事故参数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东明 张晓云 +1 位作者 杨小波 侯心一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5-61,共7页
针对现有交通事故数值模拟研究中易被忽略的侧碰撞、斜碰撞等非典型接触交通事故类型,通过一起真实交通事故案例,采用正交实验法与多项式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拟合了车人碰撞事故中的待优化参数与初始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对车人碰... 针对现有交通事故数值模拟研究中易被忽略的侧碰撞、斜碰撞等非典型接触交通事故类型,通过一起真实交通事故案例,采用正交实验法与多项式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拟合了车人碰撞事故中的待优化参数与初始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对车人碰撞事故中的初始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正交实验法与多项式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到合理的初始参数.同时,行人伤害模拟结果与医学鉴定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从而验证了所用方法的可靠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人碰撞事故 非典型接触状态 模拟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联环境下基于可选相位优化框架的公交信号优先 被引量:8
17
作者 殷炬元 黎淘宁 孙剑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5-404,共10页
提出了面向公交信号优先(TSP)的可选相位优化框架,并开发了实时公交信号优先算法。对双环相位结构进行改进,通过加入数个可选公交相位组成多种相位配置场景,可融合相位的重现、调换和插入等多种调整功能,实现绿灯时间、周期和相序同时... 提出了面向公交信号优先(TSP)的可选相位优化框架,并开发了实时公交信号优先算法。对双环相位结构进行改进,通过加入数个可选公交相位组成多种相位配置场景,可融合相位的重现、调换和插入等多种调整功能,实现绿灯时间、周期和相序同时优化。建立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设计基础配时偏差线性化表征社会车效益,降低计算复杂度。案例研究显示,提出的算法与主动优先相比,公交的延误和停车次数分别降低33.1%和15.1%,社会车方面分别降低17.7%和1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公交信号优先(TSP) 实时信号控制 网联车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相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cet模型及组合式假人对汽车-摩托车碰撞事故的仿真
18
作者 孔令爽 秦闯 +2 位作者 金先龙 侯心一 邱忠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44-50,共7页
为了更好的解决汽车-摩托车碰撞事故的仿真再现问题,一种新的仿真模型及方法被提出。该方法采用Facet模型建立事故汽车及摩托车的三维模型,采用组合式假人模型建立骑车人的三维模型。由Photomodeler软件得出碰撞初始条件,并利用Madymo... 为了更好的解决汽车-摩托车碰撞事故的仿真再现问题,一种新的仿真模型及方法被提出。该方法采用Facet模型建立事故汽车及摩托车的三维模型,采用组合式假人模型建立骑车人的三维模型。由Photomodeler软件得出碰撞初始条件,并利用Madymo软件对事故碰撞过程进行直观的三维仿真再现。针对一起实际的轿车与摩托车碰撞事故,采用上述仿真模型及方法进行事故模拟。仿真结果与实际事故情况可以较好吻合,人体损伤数据与法医鉴定结果可以较好吻合,从而验证了此种仿真模型及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ET模型 组合式假人 MADYMO 碰撞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