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江区部分农业气象服务调查和减损效益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超 戴蔚明 +1 位作者 程静 信飞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6年第4期154-160,共7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松江区气象为农服务能力,于2012—2013年选取松江部分农业(主要是养殖业、果业、花卉业)进行了气象服务调查工作,并对松江区农业进行了减损效益评估。根据松江区25名农业技术专家的调查资料,应用德尔斐法对资料进行了分析... 为了进一步提高松江区气象为农服务能力,于2012—2013年选取松江部分农业(主要是养殖业、果业、花卉业)进行了气象服务调查工作,并对松江区农业进行了减损效益评估。根据松江区25名农业技术专家的调查资料,应用德尔斐法对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松江区气象为农服务贡献率为1.82%,约为0.375亿元人民币。(2)台风、高温、连阴雨、暴雨、降雪是影响松江农业的重要敏感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3)花卉对台风、高温最敏感;养殖对高温、低温最敏感;果树对台风、高温最敏感。(4)有效预报时段分别为:台风提前24—48 h、高温提前24—48 h、连阴雨提前48 h以上、降雨提前12—24 h、降雪提前12—24 h。在分析了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及需求后,结合相关研究给出了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建议,并为改进下一步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 为农服务 效益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年陕甘宁三省5—9月短时强降水统计特征 被引量:76
2
作者 韩宁 苗春生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1-701,共11页
利用2005 2010年5 9月加密自动气象站1 h降水资料对陕甘宁三省不同强度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天气学概念模型以及物理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在陕什宁三省存在4个活跃区和3个不活跃区;7-8月是短时强降水的多发期,两大峰... 利用2005 2010年5 9月加密自动气象站1 h降水资料对陕甘宁三省不同强度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天气学概念模型以及物理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在陕什宁三省存在4个活跃区和3个不活跃区;7-8月是短时强降水的多发期,两大峰值出现在7月下旬和8月中旬,日变化呈双峰分布,1 h降水量≥30 mm的短时强降水具有夜间多发性;通过典型个例的综合分析,建立了低槽-副高型、低涡-远距离台风型、两高切变型3类短时强降水慨念模型;从物理量场来看,3类短时强降水均具有丰富的水汽和不稳定层结(能量)、高于发生冰雹的0℃层高度、较厚的暖云厚度,且均发生在弱风切变环境中;低槽-副高型最为典型,其抬升凝结高度最高,500 hPa与850 hPa假相当位温差△θ_(sc)抬升指数,K指数,对流有效位能量值最低,短时强降水发生频次高,1 h降水量大多在25 mm以内。低涡-远距离台风型水汽条件最好,深厚湿区、次天气尺度Ω系统和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使短时强降水发生范围最广,强度更强。两高切变型降水强度最大、持续时间最短并具有突发性,其△θ_(sc)、抬升指数、K指数、对流有效位能最高,0~3 km垂直风切变最强,对流性特征明显,特别是强天气威胁指数接近300,强降水发生的同时往往伴有雷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时空分布 概念模型 物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高压与邻近地区臭氧变化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覃皓 郭栋 +5 位作者 施春华 李震坤 周顺武 黄莹 苏昱丞 王琳玮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1-434,共14页
利用ERA-interim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相关分析和信息流方法,分析了1979~2015年夏半年(5~9月)100 h Pa上南亚高压与邻近地区臭氧变化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除7月外,夏半年南亚高压与南亚高压区臭氧低值(简称臭氧低值)存在相互作用。6月和... 利用ERA-interim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相关分析和信息流方法,分析了1979~2015年夏半年(5~9月)100 h Pa上南亚高压与邻近地区臭氧变化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除7月外,夏半年南亚高压与南亚高压区臭氧低值(简称臭氧低值)存在相互作用。6月和9月南亚高压和臭氧低值强度变化相互影响,而在5月和8月二者的作用仅仅是单向的。在6月南亚高压和臭氧低值的中部和西部边缘,以及9月南亚高压北部和臭氧低值中心区,臭氧低值增强(减弱)可能是南亚高压增强(减弱)的部分原因,南亚高压增强(减弱)也可能是臭氧低值增强(减弱)的部分原因。在6月南亚高压和臭氧低值的东南部、8月南亚高压和臭氧低值的西部和东部,以及9月南亚高压的西部,南亚高压增强(减弱)可能导致臭氧低值增强(减弱)。在5月南亚高压西部和臭氧低值南部,臭氧低值的增强(减弱)可能导致了南亚高压的增强(减弱)。根据相关分析,推测臭氧变化对南亚高压变化的可能影响机制如下:当南亚高压区臭氧浓度出现正异常时,辐射加热在其上部(下部)为负异常(正异常),导致高层(低层)异常辐合(辐散),从而导致下沉异常。高层异常辐合与下沉异常最终使南亚高压异常减弱。而臭氧浓度负异常导致南亚高压呈现正异常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高压 臭氧低值 相互作用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16和1997/1998超强El Nio衰减年我国夏季降水异常的比较 被引量:11
4
作者 郭栋 王琳玮 +3 位作者 李震坤 苏昱丞 覃皓 黄莹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35-844,共10页
El Nio可通过海—气相互作用遥相关型影响东亚季风,进而影响中国气候,是中国短期气候最重要的预测指标之一。典型的El Nio事件通常在春、夏季开始,在秋、冬季成熟,在下一年的春、夏季消退,考虑到海—气作用的滞后效应,El Nio事件... El Nio可通过海—气相互作用遥相关型影响东亚季风,进而影响中国气候,是中国短期气候最重要的预测指标之一。典型的El Nio事件通常在春、夏季开始,在秋、冬季成熟,在下一年的春、夏季消退,考虑到海—气作用的滞后效应,El Nio事件甚至可以在消退时期对东亚大气环流系统造成影响。因此,利用中国160站的逐月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美国NOAA提供的全球海温数据,对比分析了2015/2016年和1997/1998年典型El Nio衰减年我国夏季降水和东亚环流特征的差异,并讨论了造成差异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2016年和2008年夏季降水都大范围偏多,2016年夏季降水异常更为集中,但降水强度不及1998年。2)2016年降水的季节推进特征不明显。1998年6—8月的降水逐渐从南向北推进,与传统的季风降水演变进程较为一致。3)2016年和2008年我国夏季降水的差异与副热带高压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1998年6—7月副热带高压较2016年同期偏西偏南,而2016年8月副热带高压更为偏西并明显比气候平均偏北。4)1997/1998年El Nio事件中的赤道西太平洋异常冷海温比较强盛,而2015/2016年基本表现为偏暖,可能是造成1998年6—7月副热带高压较2016年同期偏西偏南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 Nino衰减年 东亚大气环流 中国降水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观测资料在快速更新同化系统中的敏感性试验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平 王晓峰 +2 位作者 张蕾 李佳 许晓林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01-911,共11页
通过对2011年7月31日发生在上海的局地强对流过程,利用快速更新同化系统(SMS-WARR),设计了四个试验,对地面观测资料(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进行敏感性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面观测资料同化对模式初始场的调整作用不... 通过对2011年7月31日发生在上海的局地强对流过程,利用快速更新同化系统(SMS-WARR),设计了四个试验,对地面观测资料(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进行敏感性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面观测资料同化对模式初始场的调整作用不同,地面观测资料的疏密影响模式初始场预报,加密自动站气象资料同化对初始温度场、风场的影响最明显;所有试验中,同化所有观测资料的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此次强降水过程,且模拟的地面温度场、风场以及辐合线的演变与实况基本一致;通过分析、比较各试验初始场和预报结果的影响发现,同化所有地面观测资料能改善模式的初值,且观测资料通过循环同化的方式融合进模式,提高了模式对强对流中尺度结构特征的刻画,改善了对局地强对流天气系统的预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更新同化系统 地面观测资料 常规地面观测 自动气象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南亚高压与邻近上对流层下平流层区水汽变化的联系 被引量:5
6
作者 黄莹 郭栋 +5 位作者 周顺武 施春华 李震坤 覃皓 苏昱丞 王琳玮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34-942,共9页
利用1979—2015年ERA-interim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夏季南亚高压(SAH)与邻近上对流层下平流层(UTLS)区水汽空间分布特征,讨论了二者的相关关系和因果联系。结果表明:(1)在对流层上层,水汽大值区位于南亚高压的东南侧,并随高度升高向... 利用1979—2015年ERA-interim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夏季南亚高压(SAH)与邻近上对流层下平流层(UTLS)区水汽空间分布特征,讨论了二者的相关关系和因果联系。结果表明:(1)在对流层上层,水汽大值区位于南亚高压的东南侧,并随高度升高向西北倾斜到100 hPa,水汽大值中心基本位于南亚高压中心附近。(2)南亚高压偏强(弱)时,南亚高压东部UTLS区水汽显著偏多(少),而南亚高压西北部水汽异常不显著。(3)南亚高压偏强(弱)时南亚高压中部UTLS区水汽偏多(少)可能与南亚高压对水汽的抽吸和对水汽输送屏障有关。(4)而南亚高压东南侧UTLS区水汽偏多(少)时南亚高压偏强(弱)可能与深对流输送的水汽潜热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高压 水汽 因果联系 夏季 上对流层和下平流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套冰晶核化参数化方案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史湘军 朱寿鹏 +3 位作者 智协飞 杜康云 刘庆爱 王琳玮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1-192,共12页
基于大气模式CAM5对比分析了三套基于物理过程发展而来的冰晶核化参数化方案,包括BN方案、KL方案和CAM5自带的LP方案。针对三个方案的离线测试结果表明,由LP和BN方案计算得出的冰晶数浓度随硫酸盐溶液滴的数浓度增加而明显增加,而KL方... 基于大气模式CAM5对比分析了三套基于物理过程发展而来的冰晶核化参数化方案,包括BN方案、KL方案和CAM5自带的LP方案。针对三个方案的离线测试结果表明,由LP和BN方案计算得出的冰晶数浓度随硫酸盐溶液滴的数浓度增加而明显增加,而KL方案对硫酸盐溶液滴的数浓度不敏感;CAM5模拟结果显示,这三套方案得出的云辐射强迫、冰晶数浓度及其概率分布非常相似,基本上都接近观测。但是,使用KL方案得出的全球平均云长波辐射强迫从工业革命前到当代增加0.05 W·m^(-2),明显低于LP方案的0.36 W·m^(-2)和BN方案的0.33 W·m^(-2);由此可见,选择哪个冰晶核化参数化方案不会明显影响模式对冰云的模拟性能,但对评估人为产生气溶胶的间接效应可能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晶核化 参数化方案 气候模式 气溶胶间接效应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多种水凝物资料的气候态特征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耿蓉 王雨 +2 位作者 傅云飞 李锐 刘国胜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4-147,共14页
对云的水凝物含量进行研究有利于认识云的辐射性质和强迫效应,以及改善模式的预报性能。利用目前几种较为常用的卫星观测资料(ISCCP、MODIS和CloudSat)和再分析资料(CFSR和ERA-Interim),对中国及其周边地区的多种水凝物变量,包括积分的... 对云的水凝物含量进行研究有利于认识云的辐射性质和强迫效应,以及改善模式的预报性能。利用目前几种较为常用的卫星观测资料(ISCCP、MODIS和CloudSat)和再分析资料(CFSR和ERA-Interim),对中国及其周边地区的多种水凝物变量,包括积分的云水路径、液水路径和冰水路径,以及分层的液态水含量和冰水含量的气候态水平及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总的水凝物含量方面,无论是描述整个中国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平分布特征和主要变化模态,还是不同海陆区域的月变化特点,MODIS、ERA和CFSR三种资料都显示出较高的一致性,而ISCCP的绝对数值和变化幅度与它们均存在一定差异。在液态水含量方面,无论是水平还是垂直分布,ERA-Interim都有最高的数值,作为观测数据的MODIS和ISCCP则显著偏低。对于冰水含量,不同资料间无论是水平和垂直分布形式还是具体数值都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分析不同水凝物资料间气候态分布的差异性特征,有利于认识目前常用的几种水凝物资料的"不确定性"程度,从而更好地估计云的辐射效应,以及理解其在气候变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分析资料 观测资料 水凝物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中国海黑潮影响热带气旋强度的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8
9
作者 周婉君 徐海明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8,共10页
采用1982—2008年高分辨率海温资料及日本气象厅热带气旋资料,对6—8月经过东海黑潮海区的热带气旋进行统计,发现经过该关键海区的热带气旋中有30%的热带气旋强度加强,而其中沿黑潮暖舌方向的热带气旋中有90%的个例出现增强趋势。对其... 采用1982—2008年高分辨率海温资料及日本气象厅热带气旋资料,对6—8月经过东海黑潮海区的热带气旋进行统计,发现经过该关键海区的热带气旋中有30%的热带气旋强度加强,而其中沿黑潮暖舌方向的热带气旋中有90%的个例出现增强趋势。对其中迅速加强的热带气旋进行合成分析,发现黑潮暖舌区的热通量增加对此类热带气旋的强度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选取热带气旋个例Noguri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尺度数值模式再现其经过黑潮暖舌区加强的过程,并设计两组试验来进一步探究东海黑潮暖舌对台风强度的影响。模拟研究表明,黑潮暖舌对热带气旋强度的增强作用要强于热带气旋引起的冷水上翻所产生的减弱作用,东海黑潮暖舌主要通过增强海表面热通量来增强台风对流发展从而促使台风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强度 东中国海黑潮 观测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低温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与诊断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秋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1期4932-4935,4952,共5页
利用WRF模式对2009年1月23~25日出现的覆盖沪宁高速公路的一次低温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江苏处于西北气流的风场中,北方冷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此,使江苏大幅度降温;苏南大部分地区存在较强的冷平流,沪宁高速公路沿线均... 利用WRF模式对2009年1月23~25日出现的覆盖沪宁高速公路的一次低温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江苏处于西北气流的风场中,北方冷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此,使江苏大幅度降温;苏南大部分地区存在较强的冷平流,沪宁高速公路沿线均被冷平流控制,温度平流为低温的形成、发展及维持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热力背景;对流层低层几乎没有垂直运动,绝热冷却项不是造成此次低温天气的主要原因;模拟区域内高低层水汽含量较低,且近地层风速较小,上下层空气热量交换不显著,此形势有利于夜间辐射降温;研究地段内的向下长波辐射较弱,地面吸收的热量少,使江苏维持低温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天气 WRF模式 沪宁高速公路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