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早期启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邵玥明 荀静娜 +1 位作者 陈军 卢洪洲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3-379,共7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如在感染早期未及时诊断和治疗,HIV将在体内持续复制,损害免疫系统。目前,越来越多的指南建议HIV感染者应尽早启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尤其是急性HIV感染者。早发现并在感染早期开始ART可以限制病毒储存...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如在感染早期未及时诊断和治疗,HIV将在体内持续复制,损害免疫系统。目前,越来越多的指南建议HIV感染者应尽早启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尤其是急性HIV感染者。早发现并在感染早期开始ART可以限制病毒储存库的规模,改善免疫细胞功能。从社会层面而言,感染早期的患者通过启动ART达到病毒抑制状态,可以减少HIV的传播机会,降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发病率,进而减少与AIDS相关的卫生支出。但HIV感染早期诊断及治疗存在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的问题,阻碍了早期治疗的实施和开展。尽早启动ART,联合其他治疗策略,有可能真正实现功能性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感染早期 功能性治愈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孔测序技术在2019冠状病毒病重型患者继发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贾小芳 张小楠 +5 位作者 凌云 张欣宇 田棣 廖怡馨 易志刚 卢洪洲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48-754,共7页
目的:探讨纳米孔测序技术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重型患者继发感染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入组了来自3例COVID-19重型患者的77份临床标本,所有标本均经过热灭活后进行基于磁珠富集的总核酸抽提,构建DNA文库,通过纳米孔测序技术... 目的:探讨纳米孔测序技术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重型患者继发感染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入组了来自3例COVID-19重型患者的77份临床标本,所有标本均经过热灭活后进行基于磁珠富集的总核酸抽提,构建DNA文库,通过纳米孔测序技术进行病原体检测。测序数据采用Centrifuge软件进行病原体数据库比对和R语言差异分析,以获得病原微生物的鉴定结果。比较纳米孔测序结果与呼吸道病原体筛查多重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及同一时期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以验证纳米孔测序技术的有效性。结果:纳米孔测序结果显示,44份标本检出病原体(阳性率为57.1%),包括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狡诈菌等。其中,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均在基于微生物培养的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检出;肺炎克雷伯菌同时在呼吸道病原体筛查多重定量PCR检测中检出;狡诈菌仅在纳米孔测序中检出,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抗菌药物治疗,患者的感染情况得到控制。结论:纳米孔测序可快速鉴定临床标本中的潜在病原体,辅助COVID-19重型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纳米孔测序 宏基因组测序 病原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上+线下”多学科自我管理综合干预对改善HIV/AIDS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邹荦荦 胡雁 +5 位作者 张林 王琳 张钰坤 韩舒羽 崔元斌 孙美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6-533,共8页
目的本研究根据Lorig自我管理理论构建“线上+线下”多学科自我管理综合干预方案,以期改善HIV/AIDS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方法选择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艾滋病自愿筛查与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Testing,VCT)门诊就诊的HIV/A... 目的本研究根据Lorig自我管理理论构建“线上+线下”多学科自我管理综合干预方案,以期改善HIV/AIDS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方法选择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艾滋病自愿筛查与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Testing,VCT)门诊就诊的HIV/AIDS患者按照入选标准连续入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实施基于Lorig自我管理理论构建的“线上+线下”多学科自我管理综合干预,对照组接受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门诊常规随访。在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1月采用健康问卷量表和HIV/AIDS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分别测量患者的负性情绪和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后,HIV/AIDS患者负性情绪总分、焦虑维度得分降低(P<0.05);干预后1个月,患者抑郁维度得分降低(P<0.05),自我管理能力中情绪认知管理维度得分提高(P<0.05)。情绪认知管理会影响患者负性情绪总分、抑郁维度得分(P<0.05)。结论基于Lorig自我管理理论的“线上+线下”多学科自我管理综合干预能通过改善患者的情绪认知管理,缓解负性情绪,减轻抑郁症状,且提高干预的可及性和患者的参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自我管理 情绪认知管理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羟氯喹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普通型患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陈军 刘丹萍 +11 位作者 刘莉 刘萍 徐庆年 夏露 凌云 黄丹 宋树丽 张丹丹 钱志平 李涛 沈银忠 卢洪洲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5-219,共5页
目的:初步评价硫酸羟氯喹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普通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2月6至25日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治疗的30例COVID-19普通型患者。患者1:1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试验... 目的:初步评价硫酸羟氯喹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普通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2月6至25日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治疗的30例COVID-19普通型患者。患者1:1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硫酸羟氯喹(400 mg,1次/d)治疗,疗程为5 d。比较两组治疗第7天时咽拭子病毒核酸转阴率等指标。研究获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登记注册(NCT04261517)。结果:在治疗过程中,试验组1例患者发展为重型。入组后第7天,试验组中13例(86.7%)和对照组中14例(93.3%)患者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P>0.05)。在2周的访视期内,所有受试者的咽拭子核酸检测均转为阴性,其中试验组咽拭子核酸转阴时间为入院后第4(1,9)天,对照组为第2(1,4)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7,P>0.05)。试验组在入院后第1(0,2)天体温恢复正常,对照组在入院后第1(0,3)天体温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试验组5例(33.3%)和对照组7例(46.7%)患者均在入院3 d后的复查中出现了进展,所有患者在随后的复查中均提示病灶好转。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例(26.7%)和3例(20.0%)患者出现一过性的腹泻和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COVID-19普通型患者预后较好,以病毒转阴率、重症化率为主要终点的研究难以对药物的疗效进行判断。开展后续的研究需要确定更合适的人群和终点事件,并充分考虑样本量等试验的可行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羟氯喹 治疗结果 安全性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AIDS患者家属照顾者照护负担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3
5
作者 崔元斌 高岩 +4 位作者 朱政 韩舒羽 王琳 张林 胡雁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60,共5页
目的系统描述和分析HIV/AIDS患者家属照顾者照护负担的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辅助手工检索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荷兰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有关HIV/AIDS患者的家属照... 目的系统描述和分析HIV/AIDS患者家属照顾者照护负担的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辅助手工检索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荷兰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有关HIV/AIDS患者的家属照顾者照护负担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根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独立筛选、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归纳总结研究结果。结果共纳入12项横断面研究,影响HIV/AIDS患者家属照顾者照护负担的因素包括患者因素、照顾者因素和社会因素。结论患者的照护需求,照顾者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应对方式、心理状况及HIV病耻感对照护负担的影响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卫生保健人员应该针对可干预的影响因素为照顾者制定个体化的减轻照护负担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AIDS 艾滋病 家属照顾者 照护负担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诱导治疗艾滋病相关性隐球菌脑膜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君洋 宋炜 +9 位作者 陈军 张仁芳 刘莉 沈银忠 齐唐凯 王珍燕 汤阳 孙建军 徐水宝 卢洪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2-567,共6页
目的探讨在艾滋病人群中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诱导治疗隐球菌脑膜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优化艾滋病相关性隐球菌脑膜炎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2年3月入住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明确诊断为艾滋病相关性隐球菌脑膜炎患者,... 目的探讨在艾滋病人群中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诱导治疗隐球菌脑膜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优化艾滋病相关性隐球菌脑膜炎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2年3月入住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明确诊断为艾滋病相关性隐球菌脑膜炎患者,根据两性霉素B使用剂量分为标准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收集治疗前后临床检测结果、临床预后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入组57例患者,其中标准剂量组(0.7mg·kg^(-1)·d^(-1))25例,低剂量组(0.4~0.5 mg·kg^(-1)·d^(-1))32例,两组患者3级以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P=0.186),主要包括低钾血症、贫血、肝功能异常、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标准剂量两性霉素B可以显著缩短脑脊液隐球菌培养转阴时间(P<0.001)。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P=0.921)及90 d病死率(P=0.7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院收治的艾滋病人群中使用标准剂量两性霉素B诱导治疗隐球菌脑膜炎可以有效加快脑脊液中隐球菌培养转阴时间,且不会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隐球菌脑膜炎 两性霉素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