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管理实践探索:以上海市全科医学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建设为例 被引量:26
1
作者 金花 易春涛 +4 位作者 史玲 宋徽江 陈宇革 潘莹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34,42,共7页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诊疗活动中,全科临床质量管理对于保障全科医疗质量和安全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管理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统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管理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基...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诊疗活动中,全科临床质量管理对于保障全科医疗质量和安全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管理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统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管理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提升与改进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相对较少。基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管理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以上海市全科医学临床质量控制中心(简称“质控中心”)为例,从实践角度出发,对2018—2020年“质控中心”开展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梳理、回顾。2018—2020年,“质控中心”在明确组织目标和任务,设置组织架构,配置组织人员,建立上海市市、区两级全科医学临床质控组织网络和运行体系,并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督查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每年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临床质量状况进行了调研、指导、督查等。“质控中心”的建设与运行及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管理进行的有益实践与探索,为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疗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需从完善全科临床质控网络体系建设、构建科学化全科临床质量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动态开展全科临床质控督查、强化对全科临床质控督查的监管力度四方面出发,不断巩固和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管理工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社区卫生服务 卫生保健质量 获取和评价 质量管理 质量改进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疗质量控制的实施建议(2025版)
2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 于德华 +7 位作者 金花 史玲 易春涛 陈晨 侯进 宦红梅 汪志良 陈海英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8期3473-3482,3488,共11页
全科医疗作为基层医疗服务的基石,其医疗质量直接影响到分级诊疗体系的运行效果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也是我国医改成功与否的关键。为全面落实全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强化诊疗规范,加强全科医学临床质量的评价、考核与改进,提高基层医... 全科医疗作为基层医疗服务的基石,其医疗质量直接影响到分级诊疗体系的运行效果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也是我国医改成功与否的关键。为全面落实全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强化诊疗规范,加强全科医学临床质量的评价、考核与改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质量,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基于国内实践,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疗质量控制的实施建议(2025版)》。本实施建议阐述医疗质量控制的要素与内涵、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疗质量控制的目的与实施原则、质量控制机构所承担的任务,并详细介绍开展全科医疗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旨在为促进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一定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卫生保健质量 质量控制 分级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幽门螺杆菌感染诊疗质量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马乐 金花 +6 位作者 史玲 易春涛 侯进 陈晨 宦红梅 倪衡如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401-2408,共8页
背景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诊疗水平和质量尚不明确,缺乏系统的评价和监测。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于Hp感染的诊疗及管理现状,评价其诊疗质量,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方法于2022年5—6月... 背景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诊疗水平和质量尚不明确,缺乏系统的评价和监测。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于Hp感染的诊疗及管理现状,评价其诊疗质量,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方法于2022年5—6月向上海市16个行政区共计2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3875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全科医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Hp感染根治处方规范化情况、Hp感染检测情况、Hp感染根治药物配备情况、Hp感染诊疗管理情况、Hp感染诊疗中困难问题,以及社区全科医生对Hp感染诊疗认知情况等。结果上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Hp感染处方根治方案正确率仅为32.0%。上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有能力开展Hp感染检测的卫生服务中心比例较高,近80.0%。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配备基本的根治Hp所需的药物,但铋剂配备率低,为54.6%。Hp诊疗规范督查率80.0%。Hp感染规范化诊疗培训需求较高,占66.7%。在Hp感染诊疗中,存在主要困难为药物配备不齐全、医生诊疗能力不足和设备不足。社区全科医生对Hp感染诊治相关基础知识掌握不足。结论上海市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进一步加强开展Hp检测的能力,特别是远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增加购入Hp相关检测设备、试剂,完备Hp根治所需相关药物等。此外,需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Hp感染规范化诊疗培训,提高全科医师对Hp感染的诊疗能力,同时加强Hp诊疗规范督查,进一步提高社区全科医生Hp感染诊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诊疗规范 诊疗质量 系统管理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学临床质量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金花 易春涛 +4 位作者 倪衡如 顾雯烨 顾江涛 陈宇革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42,共8页
背景加强临床质控督查是提高医疗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全科临床质控督查可对区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状况进行系统评估,进而发现问题。目的通过对2019、2020年上海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控督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上海... 背景加强临床质控督查是提高医疗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全科临床质控督查可对区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状况进行系统评估,进而发现问题。目的通过对2019、2020年上海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控督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上海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临床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合理化的改进建议。方法2019、2020年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上海市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由上海市市、区两级全科临床质控督查专家采用上海市全科医学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制定的《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学临床质控督查标准(基层医疗机构版)》,对上海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全科临床质控督查工作。于2021年5月采用描述性分析法比较和分析2019、2020年上海市全科临床质控督查结果,并对全科临床质控督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19、2020年,上海市分别有243家和2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全科临床质控督查。2019、2020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临床质量平均标准总得分分别为(87.32±5.97)、(86.67±5.36)分。相较于2019年,2020年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基本条件(99.80%比99.93%)、全科医生人员配备及岗位职责(91.90%比93.44%)、全科医生诊疗能力(85.72%比85.82%)、全科医生慢性病管理与处置能力(80.95%比81.07%)、全科医学教学与科研(28.87%比29.99%)6个维度上的得分率升高,在全科医疗质量管理维度上的得分率降低(86.36%比85.76%)。从内容上看,全科临床质控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人员配备〔提及176次(22.03%)〕、全科医生应诊能力〔提及154次(19.27%)〕、住院病史质量〔提及92次(11.51%)〕、家庭病床病史质量〔提及91次(11.39%)〕、硬件配置〔提及91次(11.39%)〕5个方面。问题被提及率方面,排在前5位的问题顺次为:全科高级职称人数占注册全科医生人数比未达标〔提及84次(10.51%)〕、科研薄弱〔提及66次(8.26%)〕、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全科医生数不足3.5名〔提及61次(7.63%)〕、基本临床操作技能欠佳〔提及40次(5.01%)〕和家庭病床数量不足〔提及36次(4.51%)〕。结论以全科临床质控督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临床质量提升初见成效。下一步,可通过深化全科医疗质量管理内涵、提升全科医生诊疗能力、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临床质量水平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社区卫生服务 卫生保健质量 获取和评价 质量管理 质量改进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科医学思维的全专协作慢病管理实证探讨——以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的“六个一”建设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含之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59-1264,共6页
全科与专科协作的“全专协作模式”目前主要基于疾病诊治技术支持、分级诊疗落实等内容被运用于对社区各类慢病的诊治和管理。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全科医学团队基于全科医学思维“以患者为中心”“系统观和整体观”的特点,围绕“六个... 全科与专科协作的“全专协作模式”目前主要基于疾病诊治技术支持、分级诊疗落实等内容被运用于对社区各类慢病的诊治和管理。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全科医学团队基于全科医学思维“以患者为中心”“系统观和整体观”的特点,围绕“六个一”进行多维度建设,探索和实践更为全面、深入及有效的全专协作模式。“六个一”的建设基于综合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专协作,以对社区常见慢病骨关节炎(OA)为例,其内容和特点包括:(1)成立一个多学科团队:所成立诊疗团队能依托综合性医院层面三维协同医联体基础,发挥综合性医院的全科联络协调作用,细化协调多学科分工;(2)完善一套诊治流程:遵循科学循证完善一套疾病的分级诊治流程,并对诊治流程进行成效评估,使其更有助于改善疾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3)开发一个APP:所开发APP能涵盖对OA患者的分层诊疗和管理、医患沟通、科普推送、预约挂号等多种功能,并可将完整诊疗数据收录于专属信息平台;(4)设计一套宣传推广方案: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在综合性医院及社区的疾病诊疗、健康体检和咨询等多场景下进行宣传;(5)建立一个案例库:建立OA患者专病案例库,持续随访患者并将收集到的数据实行分层管理,以便于提供更多全科特色案例;(6)建设一套课程:围绕OA专病建设的课程内容包含“全科骨痛未分化疾病”“骨关节炎慢病管理”,开展形式包括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门诊接诊和教学查房示范等,用于全科本科、研究生和继续教育的多层次教学培训。以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的“六个一”建设为例,基于全科医学思维的全专协作慢病管理实践提示全科与专科有在医、教、研多维度全面深入合作和相互促进的潜力,且优化整合疾病分级管理相关的团队、技术、信息支持等对于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水平提升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社区卫生服务 全科医学思维 全专协作 六个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才培养的上海市某区全科医生综合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潘莹 陈宇革 +1 位作者 王朝昕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5期3230-3233,共4页
背景我国全科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合格的全科医生输入严重不足,制约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目前国内外对全科医生的能力评价主要依据世界家庭医师组织提出的6项核心胜任力,我国对全科医生能力评价研究较晚,研究多侧重从社区卫生服... 背景我国全科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合格的全科医生输入严重不足,制约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目前国内外对全科医生的能力评价主要依据世界家庭医师组织提出的6项核心胜任力,我国对全科医生能力评价研究较晚,研究多侧重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全科医生的临床能力等出发,对全科医生个人综合能力评价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目的建立全科医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评价上海市某区全科医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指导全科医生实践,为建立全科人才队伍、培养优秀全科人才起到指导作用。方法运用层次结构分析法建立全科医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于2018年6月在上海市某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随机选取4名全科医生,共48名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自评的形式对上海市某区全科医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价。结果研究从临床诊疗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科研能力、人文素养4个方面构建了全科医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并对上海市某区全科医生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上海市某区全科医生评价的总平均得分为78.45分,该区全科医生综合能力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人文素养得分最高,科教能力得分最低,临床诊疗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位居中间。其中科教能力评分较低,仅为54.49分。结论全科医生的培养必须多角度进行,在医疗、公共卫生、人文、科研方面,特别针对科研和教学等薄弱点,要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全科医生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生 综合能力 人才培养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全科医生临床诊疗思维能力继续教育培养探索及差异化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含之 葛许华 +6 位作者 陆媛 金花 郭爱珍 陈宇革 马琳琳 潘莹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4期4315-4321,共7页
背景 当前的全科医学继续教育存在培训内容无法满足全科临床实践需求,教学师资和评价方法也存在缺乏全科医学思维和特点等不足。目的 为解决全科医生实际工作问题,提升其岗位胜任力,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探索对全科临床诊疗思维的培养。方法... 背景 当前的全科医学继续教育存在培训内容无法满足全科临床实践需求,教学师资和评价方法也存在缺乏全科医学思维和特点等不足。目的 为解决全科医生实际工作问题,提升其岗位胜任力,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探索对全科临床诊疗思维的培养。方法 2020年11月,在文献阅读和前期全科医生执业能力工作坊继续教育班课程的评估反馈基础上,对第八期“全科医生执业能力培训工作坊”课程进行优化设计,通过“问卷星”平台对参加第八期“全科医生执业能力培训工作坊”的200名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其全科临床诊疗思维和岗位胜任力总体和各层面提升情况。结果 共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6.0%。培训后,全科医生临床诊疗思维能力总体有较大提升和很大提升者分别占52.3%(90/172)和21.5%(37/172),岗位胜任力总体有较大提升和很大提升者分别占56.4%(97/172)和22.1%(38/172)。不同职称、工作类型全科医生培训后临床诊疗思维能力和岗位胜任力提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有134名(77.9%)、134名(77.9%)、133名(77.3%)、127名(73.8%)、114名(66.3%)全科医生认为“识图读片”“全科临床诊疗思维”“检验指标解读”“常见皮肤病、五官科疾病诊治”“科研培训”可使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有较大以上提升。“识图读片”“全科临床诊疗思维”“常见皮肤病、五官科疾病诊治”课程版块可使不同职称、工作类型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提升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科研培训”课程版块可使不同性别全科医生的岗位胜任力提升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的全科医学继续教育培训对于全科医生的临床诊疗思维和岗位胜任力都有明显提升作用。在提升全科医生临床诊疗思维和岗位胜任力培训设计方面,还需注意培训中各类知识技能的整合、受培训对象的实践经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生 教育 医学 继续 岗位胜任力 临床诊疗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转诊的城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史晓晓 宋徽江 +7 位作者 葛许华 金花 王朝昕 杨森 宋扬 何娟媚 朱敏洁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35,共6页
背景当前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双向转诊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由于我国卫生资源分布不均,不同行政区在医疗资源、人力资源分布及诊疗管理上存在诸多差异,导致城区与郊区双向转诊情况不尽相同。了解城区与郊区的双向转诊情... 背景当前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双向转诊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由于我国卫生资源分布不均,不同行政区在医疗资源、人力资源分布及诊疗管理上存在诸多差异,导致城区与郊区双向转诊情况不尽相同。了解城区与郊区的双向转诊情况对于更好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有重要意义。目的调查分析上海市城市与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开展实施现况,发现二者差异,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上海市更好地推行双向转诊提供切实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于2018年11—12月,选取涵盖上海市16个行政区的2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行政负责人及4047例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行政管理人员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双向转诊的组织机制、过程、转诊效果情况;对全科医生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双向转诊方式、上转转诊联系方式、是否填写除转诊单之外的转诊信息、接收下转患者时是否与上级医生保持联络等。结果共发放社区行政管理问卷244份,回收有效问卷24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00%;共发放全科医师问卷4047份,回收有效问卷3925份,有效回收率96.98%。3925例全科医生中,在郊区工作2641例(32.71%),在城区工作1284例(67.29%)。城市和郊区全科医生性别、职称、工作年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7.54%(238/24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89.34%(218/24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城区与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设立双向转诊专门联络负责人、建立双向转诊档案、专门设置预留床位保证接收下转患者、双向转诊方式中的网络联系、点对点与相应专家或科室联系、与相应上级医院负责双向转诊的专门联系人联系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41%(123/24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上转患者<100例,75.00%(183/24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接收下转的患者数<10例。城区和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上转患者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城市社区卫生中心与郊区卫生中心在双向转诊实行上存在诸多差异,且目前双向转诊仍以上转为主,建议通过完善郊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基于健康档案的双向转诊平台、积极组建区域医疗集团等措施建立健全双向转诊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诊疗 病人转诊 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中心 全科医生 城郊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全科医生对门诊未分化疾病的诊治现况及城郊对比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含之 韩一平 +5 位作者 金花 陈宇革 石建伟 陈阳 马乐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55-863,共9页
背景对未分化疾病的诊治是社区全科医生诊疗能力和卫生机构管理质量的体现。郊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与城区逐步拉近,也存在较大潜力。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和比较上海市区和郊区的各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对门诊未分化疾病的... 背景对未分化疾病的诊治是社区全科医生诊疗能力和卫生机构管理质量的体现。郊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与城区逐步拉近,也存在较大潜力。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和比较上海市区和郊区的各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对门诊未分化疾病的认知、行为、需求和能力,以及对诊治水平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基层医疗服务,优化其资源布局提供方向。方法 2018年11月通过自制问卷,分两轮分别调查上海市16个行政区(包含7个城区和9个郊区)的2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每位行政负责人,以及所有社区按照50%比例随机选取职称结构匹配产生的4 047例全科医生。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未分化疾病的管理现况和认知,全科医生诊治未分化疾病的需求和能力自评,并进行城郊对比,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全科医生处理未分化疾病能力的因素。结果两轮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100.00%(244/244)和96.98%(3 925/4 047)。参与调查的全科医生在城区和郊区工作者分别占32.71%(1 284/3 925)和67.29%(2 641/3 92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面,郊区中包含专科医生和助理全科医生的比例高于城区;城区中包含眼科和五官科医生的比例高于郊区;城区中包含对分化疾病诊疗能力培训、首诊处理流程、转诊设定的比例高于郊区。全科医生方面,城区和郊区全科医生的日门诊量、对未分化疾病的处理能力和转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全科医生处理未分化疾病能力的指标包括职称、工作年限、全科日门诊量、对未分化疾病的首诊处理流程及转诊率,这些指标构成在城郊之间都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未分化疾病的相关管理、全科医生对疾病相关处理的认知和能力仍较薄弱。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全科医生对于未分化疾病的诊治现况较城区更为薄弱,工作资历和实践相对不足,更缺乏规范的诊治流程,转诊需求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未分化疾病 门诊医疗 诊治现状 全科医生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视角下全科医生识别社区门诊精神障碍患者的紧急处置指标构建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含之 金花 +3 位作者 刘怀磊 彭杨杨 郭爱珍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4期4349-4355,共7页
背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社区精神心理问题的诊治需求和疾病负担增大,而全科医生对其的诊治却存在较多欠缺。目的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视角,对全科医生识别社区门诊精神障碍患者的紧急处置指标进行构建,以提高... 背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社区精神心理问题的诊治需求和疾病负担增大,而全科医生对其的诊治却存在较多欠缺。目的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视角,对全科医生识别社区门诊精神障碍患者的紧急处置指标进行构建,以提高全科诊治率,促进患者健康。方法于2020年5—6月,针对全科医生实际工作需求,通过德尔菲法构建用于全科医生识别需紧急处置的社区门诊精神障碍患者的系统指标。首先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初步提出全科医生需紧急处置的社区门诊精神障碍患者的体系框架和潜在指标,而后选取15名从事全科医学、精神心理卫生医学的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结合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指标筛选和完善,保留重要性赋值均数>3.5分、变异系数<25%、满分率>20%的指标,最终明确需紧急处置的评估判断指标。结果15名函询专家中,13名具有研究生学历,10名具有高级职称。专家积极程度:两轮问卷回收率皆为100.0%。专家权威程度:6个一级指标的专家权威系数均>0.70。第1、2轮二级指标的重要性协调系数分别为0.245(χ^(2)=73.597,P<0.001)和0.278(χ^(2)=100.197,P<0.001),第二轮大于第一轮。指标确立:经两轮评议最终获得包含精神症状、精神疾病诊断、精神疾病严重程度、人格异常、躯体情况、家庭社会背景共6项一级指标、24项二级指标。结论对社区门诊急重症精神障碍患者的识别体系指标构建可以帮助全科医生高效地识别和评估需紧急治疗或转诊者,有待进一步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生 精神障碍 门诊医疗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紧急处置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内容差异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倩倩 金花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28,共9页
背景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深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至关重要。目的通过对国... 背景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深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至关重要。目的通过对国内外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比较国内外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研究在评价视角、内容上的共性与差异,以期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建库至2020年10月15日发表于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的关于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的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分析纳入的国内外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研究在评价视角、内容上的共性与差异,采用描述分析法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英文研究62项,中文研究16项。分别有10项英文研究、7项中文研究,从社区卫生服务特征的主要维度(首诊、人性化、可及性、连续性、协调性、综合性)出发,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其中,国外研究多以服务的协调性(7/10)、人性化(6/10)和可及性(5/10)作为评价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出发点,国内研究则侧重于从服务的人性化(6/7)、综合性(4/7)和可及性(4/7)角度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分别有52项英文研究、9项中文研究对具体社区卫生服务内容的质量进行评价。其中,国外研究多将慢性病管理〔2型糖尿病(12/52)、心脑血管系统疾病(11/52)、高血压(7/52)、呼吸系统疾病(7/52)、慢性肾脏病(5/52)〕作为评价内容,其他常见评价内容还包括抗菌药物使用(5/52)、肿瘤筛查(5/52)、安全用药(5/52)、儿童保健(5/52)及老年照护(5/52)等;国内研究则多将慢性病管理〔糖尿病(3/9)、高血压(3/9)〕、孕产妇保健管理(3/9)等作为评价内容。结论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已愈发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充分重视。与国外研究相比,从涉及的社区卫生服务特征维度来看,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研究存在对首诊、协调性服务质量评价关注度不足的问题;从涉及的具体社区卫生服务内容来看,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研究的评价内容不够全面、缺乏对常见病与多发病诊疗质量的评价。下一步,需将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推进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工作的突破口,通过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健全并不断优化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社区卫生服务 卫生保健质量 获取和评价 质量管理 质量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患多方访谈的心身疾病认知和就医行为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杨杨 刘怀磊 +1 位作者 张含之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630-1637,1644,共9页
背景心身疾病在社区患病率高,疾病负担大。当前各医疗卫生机构的不同学科对于其诊治职能不明及流程策略不足,导致医患多方对疾病的认知差异和就医行为特点影响到社区疾病的诊治管理。目的从医患多方了解并分析心身疾病患者的就医认知和... 背景心身疾病在社区患病率高,疾病负担大。当前各医疗卫生机构的不同学科对于其诊治职能不明及流程策略不足,导致医患多方对疾病的认知差异和就医行为特点影响到社区疾病的诊治管理。目的从医患多方了解并分析心身疾病患者的就医认知和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改善社区心身疾病的诊治和管理提供策略方向。方法2022-02-01—06-31选取上海市杨浦区1家综合性医院(H1)的内科医生(n=5),杨浦区2家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H2、H3)、嘉定区和浦东新区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H4、H5)的全科医生(n=12),杨浦区1家精神卫生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n=2),以及就诊于以上各医院的心身疾病患者或其家属(n=10)进行微信、面谈、电话等方式的访谈调查,内容包括对心身疾病的认知、就医行为、疾病态度、问题及建议,访谈时间为15~30 min,访谈内容记录后转录成文字,编码、归纳生成主题,最后引用具有代表性的受访者发言。结果(1)全科医生和精神科医生疾病认知程度较高,内科医生认知度较低,患者普遍缺乏认识。(2)全科医生和精神科医生对于心身疾病具有较多诊治经验,但整体而言,开展工作不足,治疗效果不佳。(3)医患多方态度不一,总体缺乏积极性。全科医生对于心身疾病的诊治态度最为积极。(4)不同的学科医生均面临困难,包含患者基数大、精神卫生资源不足、心理知识不够扎实、缺乏规范诊治指南、业务繁忙等。(5)大部分患者未接受过心理治疗,但也不排斥心理治疗,然而存在不信任全科医生、担心治疗副作用、就医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等问题。(6)医患均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包括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和政策引导,促进心身医学不断发展,提高医生对心理障碍的识别,开设慢性病心理科联合门诊,改善就医体验感,设置舒适诊疗环境,协调转诊等建议。结论医患多方存在认知和态度差异、医疗资源不对等、行为不规范等障碍。需加强全科医生对社区心身疾病诊疗管理的优势和功能,充分落实相关资源并加以利用,改善医患双方的消极态度,促使患者正确就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身医学 心身疾病 多方访谈 心理 认知 就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现状和策略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茜 张含之 +1 位作者 邱梦思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5期3157-3164,共8页
背景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社区开展骨关节炎的疾病管理有利于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提高疾病的整体防治水平,但目前骨关节炎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效果不佳。目的分析目前国内外社区骨关节炎的管理... 背景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社区开展骨关节炎的疾病管理有利于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提高疾病的整体防治水平,但目前骨关节炎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效果不佳。目的分析目前国内外社区骨关节炎的管理情况和策略进展,比较其优缺点,为我国社区骨关节炎管理提供更为优化的策略,以改善骨关节炎患者的诊疗效果和预后。方法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数据库主题检索“骨关节炎”与“管理”、“骨关节炎”与“模式”、“骨关节炎”与“策略”,在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主题检索("Osteoarthritis")AND("Management"OR"Mode"OR"Strategy")获得发表时间为2010-01-01至2020-01-01的文献。剔除重复及涉及骨关节炎自我管理的文献,对入选涉及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检索到文献2695篇,删除2642篇,入选53篇涉及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的文献。其中5篇文献涉及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现况调查,均提及目前国内外对骨关节炎的管理缺乏协调性和目的性,同时治疗的重点是缓解症状、延缓软骨退化、减少畸形的发生,但疗效不能令人满意,且症状常反复发作;而且我国骨关节炎管理多停留在健康教育层面,管理模式单一。6篇文献内容涉及社区骨关节炎管理影响因素,结果提示目前患者及其家属对骨关节炎的认知不足,基层医院部分医生对骨关节炎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医疗资源配置不协调,多种因素导致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缺乏协调性和目的性。3篇文献内容涉及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的意义,主要强调通过社区骨关节炎管理减轻患者疼痛、延缓疾病进展,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和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满意度、优化医疗保健资源的使用。39篇文献内容涉及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策略,其中22篇涉及系统性管理策略,包括社区骨关节炎多学科或综合管理模式(18篇)、社区骨关节炎分级管理(4篇),整体来说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策略借鉴了我国社区管理糖尿病及高血压的成功经验,但策略大多处于建设阶段,在实践中的应用尚需进一步研究;其余17篇涉及各种非系统性社区骨关节炎管理策略,其中8篇是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方式的管理模式,3篇管理模式涉及网络模式,各有2篇涉及远程电话管理、非药物管理、书面信息指南。结论社区骨关节炎的管理策略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管治不协调、方法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未来对骨关节炎患者进行管理可借鉴的策略包括:社区多学科或综合管理、分级管理等系统性的管理策略;充分利用医疗服务技术和工具,如电子医疗、网络远程管理、健康手册等;优化资源配置,如将骨关节炎健康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大政府对骨关节炎管理的政策扶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社区卫生服务 疾病管理 信息技术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骨关节炎患者的疾病认知与行为特点及就诊行为的影响因素:一项混合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邱梦思 刘茜 +3 位作者 张含之 田久鹏 张立智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5期3165-3170,3177,共7页
背景骨关节炎作为社区常见慢性病,其影响因素众多且相互作用,当前患者的就医认知和行为不足,造成骨关节炎的诊治和管理困难。目的了解社区骨关节炎患者的就医认知和行为特点,为改善该类患者的社区就医诊治提供策略。方法本研究为混合方... 背景骨关节炎作为社区常见慢性病,其影响因素众多且相互作用,当前患者的就医认知和行为不足,造成骨关节炎的诊治和管理困难。目的了解社区骨关节炎患者的就医认知和行为特点,为改善该类患者的社区就医诊治提供策略。方法本研究为混合方法学研究。2019年5—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从上海市杨浦区一家区域医疗中心的综合医院选取骨科医生和全科医生各5例,同时在区域内的其中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便抽取12例全科医生、12例前来就诊的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多方访谈,了解访谈对象的疾病认知、疾病管理现况及就医行为影响因素。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从以上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随机选取3家,对前来就诊的425例骨关节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合访谈归纳的主题,除去部分具有较大主观性难以采用问卷量化的指标,设计定量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患病现况、就医认知和行为、自我管理情况及慢性病APP利用。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骨关节炎患者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定性访谈共提炼出3个主题,分别为对骨关节炎认知不足、缺乏对骨关节炎的管理、影响就医行为的因素。定量研究共计回收有效问卷397份(93.4%)。397例调查对象中,152例(38.3%)了解骨关节炎相关知识;152例了解骨关节炎相关知识者中,知识来源为媒体、病友的分别有79例(52.0%)、50例(32.9%);397例调查对象中,200例(50.4%)表示了解骨关节炎治疗措施,其中分别有91例(45.5%)、105例(52.5%)知晓运动和物理治疗及止痛药措施。不同性别、体质指数(BMI)、关节疼痛程度、疼痛影响睡眠情况、既往就医经历骨关节炎患者就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BMI、疼痛程度、疼痛影响睡眠情况、既往就医经历是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社区骨关节炎患者就医认知不足、自我管理意识薄弱,就医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未来应注重提高患者就医认知,并培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全科医生诊疗技能,改善医患双方消极态度,促进患者积极就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社区卫生服务 就诊 影响因素分析 混合方法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化的社区骨关节炎患者多学科管理模式构建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茜 邱梦思 +7 位作者 张含之 张立智 江容安 钱洁 傅喆暾 于海燕 刘晓东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5期3171-3177,共7页
背景骨关节炎致残、致畸率高,可合并多种身心疾病,但早期症状不明显。当前社区骨关节炎的管理存在管治不协调、方法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目的构建并评价基于信息化的社区骨关节炎多学科管理模式,以促进对社区骨关节炎患者的管理,... 背景骨关节炎致残、致畸率高,可合并多种身心疾病,但早期症状不明显。当前社区骨关节炎的管理存在管治不协调、方法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目的构建并评价基于信息化的社区骨关节炎多学科管理模式,以促进对社区骨关节炎患者的管理,改善患者疾病预后。方法首先构建社区骨关节炎患者的多学科管理模式,包含基于危险因素分层的患者分级管理流程、多学科管理团队及其诊治分工,然后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多学科管理流程,并完成信息软件开发。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在上海市定海、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以及杨浦区中心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普通组和多学科组,各40例。普通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多学科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信息化的多学科管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关节炎生活质量测量量表(AIMS2)评分、健康素养管理量表(HeLMS)评分、体质指数(BMI)。结果治疗前,多学科组和普通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VAS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AIMS2评分、HeLMS评分、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多学科组和普通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VAS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低于治疗前,AIMS2总分、HeLMS总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多学科组患者AIMS2总分、HeLMS总分高于普通组,VAS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BMI均低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实施基于信息化的社区骨关节炎患者多学科管理模式,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关节疼痛和体质量,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健康素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患者的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社区卫生服务 信息技术 疾病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