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Lich-Greqoir手术治疗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轶晨 谢华 +6 位作者 吕逸清 陈艳 李晓溪 孙会振 周立军 梁龑 陈方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Lich-Greqoir手术治疗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1例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童10例,女童1例,均应用...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Lich-Greqoir手术治疗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1例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童10例,女童1例,均应用达芬奇系统辅助腹腔镜行Lich-Greqoir输尿管再植手术。患儿平均年龄9.4岁(3.2~18岁)。其中双侧4例,单侧7例。反流程度Ⅱ~Ⅳ级(Ⅱ级2侧,Ⅲ级3侧,Ⅳ级10侧)。结果患儿均采用Lich-Gregoir术式,术中患侧输尿管平均直径9 mm(5~15 mm),平均黏膜下隧道长度4.4 cm(3~6 cm)。术中无中转开放手术,单侧输尿管手术平均时间152 min(132~175 min),双侧输尿管手术平均时间257 min(249~264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5 d(3~6 d),1例双侧VUR患儿术后出现短期尿潴留,延长留置导尿管2周后痊愈。患儿平均随访时间2.5年(6个月至5.3年),所有病例均无发热性尿路感染,B超均未见患侧输尿管肾盂积水加重。术后完成VCUG 9例(其中双侧4例,单侧5例),其中1例双侧病例术后发现左侧反流Ⅰ级。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Lich-Greqoir手术治疗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安全、有效,可以应用于3岁以上儿童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腹腔镜检查 膀胱输尿管反流/外科学 输尿管疾病/外科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技术在儿童下尿路重建修复中的若干问题
2
作者 於明明 陈方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285-291,共7页
组织工程的发展日新月异,并且在儿童下尿路重建修复的临床前研究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临床前研究在向临床转化时效果都不太理想。临床转化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临床前研究常使用的是健康动物模型,从而不能准确模拟病态... 组织工程的发展日新月异,并且在儿童下尿路重建修复的临床前研究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临床前研究在向临床转化时效果都不太理想。临床转化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临床前研究常使用的是健康动物模型,从而不能准确模拟病态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针对当前组织工程向临床转化的困境,很多新的研究方案也应运而生,包括使用多种来源的干细胞,改善移植物血供,应用可控释放生长因子的新型支架,探究深层次的信号通路以及细胞间相互作用等,但单用其中一种方法很难在临床应用中获得成功。本文阐述组织工程技术在儿童下尿路重建修复中已取得的研究进展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膀胱 尿道 干细胞移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治疗儿童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艳 周立军 +1 位作者 汪亚平 谢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8期731-736,共6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上腺部分切除术治疗儿童嗜铬细胞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0年7月收治的一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和分析。结果该患者为...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上腺部分切除术治疗儿童嗜铬细胞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0年7月收治的一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和分析。结果该患者为8岁男童,有高血压,并伴发相关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提示右侧肾上腺区椭圆形肿物,边界尚清,周围脏器未见明显肿瘤浸润。24 h尿VMA、血液及24 h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明显增高,提示嗜铬细胞瘤,予降压扩容2周后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上腺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大小约4 cm×3 cm×3 cm,质韧,表面血管怒张,瘤体内上方可见正常肾上腺组织,精细操作下保留部分正常肾上腺组织。腹腔内手术时间为105 min,术中出血约400 mL,予输血治疗。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嗜铬细胞瘤,包膜完整。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住院6 d,复查尿VMA、血液及24 h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基本正常。术后6个月,门诊复查超声未见异常,血压恢复正常,无其他术后并发症。结论对于儿童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传统腹腔镜手术难度较大,采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能安全高效地完成手术,具有出血少和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腹腔镜检查 肾上腺肿瘤 嗜铬细胞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性发育异常诊疗服务的伦理审查经验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红荣 奚益群 +1 位作者 吕逸清 何蕾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第2期227-231,共5页
从伦理审查经验出发,回顾性调查2016年到2018年期间上海市某儿童专科医院儿童性发育异常伦理审查情况,整理分析伦理审查过程,了解伦理审查在儿童性发育异常诊疗管理模式中的作用。共纳入儿童性发育异常伦理审查病例51例,整理分析相应的... 从伦理审查经验出发,回顾性调查2016年到2018年期间上海市某儿童专科医院儿童性发育异常伦理审查情况,整理分析伦理审查过程,了解伦理审查在儿童性发育异常诊疗管理模式中的作用。共纳入儿童性发育异常伦理审查病例51例,整理分析相应的伦理审查会议记录19份,访谈相关医疗专家和伦理专家。三年间,儿童性发育异常诊疗服务的伦理审查数量呈现逐年增长,诊疗受到染色体、内分泌、外生殖器发育、心理、社会性别等多因素影响,其中患儿性别选择的风险受益评估、患儿心理评估情况、患儿家长的意见等是伦理审查的主要关注点。得出在伦理审查介入下,可推动儿童性发育异常多学科诊疗管理模式的构建,规范儿童性发育异常技术诊疗流程,促进性发育异常患儿心理建设,提高患儿的社会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性发育异常 伦理审查 心理建设 社会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会阴型中缝囊肿7例
5
作者 陈艳 谢华 +3 位作者 李晓溪 黄轶晨 吕逸清 陈方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12-313,322,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会阴型中缝囊肿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验。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7例会阴型中缝囊肿患儿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儿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岁(3~13岁),均表现为会阴中缝上条索状或管状囊肿... 目的:探讨儿童会阴型中缝囊肿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验。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7例会阴型中缝囊肿患儿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儿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岁(3~13岁),均表现为会阴中缝上条索状或管状囊肿,呈淡黄色半透明状,边界较清,触之质软,囊肿多呈进行性增大,无疼痛等不适,无炎症表现。7例均予手术完整切除病变。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会阴型)中缝囊肿。平均随访33个月无复发。结论中缝囊肿为良性病变,会阴型较为少见。手术完整切除病变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 会阴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环缝扎法治疗小儿尿道下裂术后3mm以下尿道皮肤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余玲 吕逸清 +9 位作者 黄轶晨 李晓溪 孙莉 陈艳 包杰文 孙会振 徐展远 杨刚刚 陈方 谢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585-588,共4页
目的总结采用单环缝扎法治疗小儿尿道下裂术后3 mm以下尿道皮肤瘘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18例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平均手术年龄为6岁(2岁5个月至11岁9个月)。平均尿瘘的直径2. 2... 目的总结采用单环缝扎法治疗小儿尿道下裂术后3 mm以下尿道皮肤瘘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18例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平均手术年龄为6岁(2岁5个月至11岁9个月)。平均尿瘘的直径2. 25 mm(1~3 mm)。所有患儿采用单环缝扎法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皮肤瘘。结果尿瘘均位于阴茎体部,其中阴茎体远端5例,阴茎体中部10例,阴茎体近端3例。术后对所有患儿进行门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9~36个月)。18例患儿术后恢复良好,均无尿瘘复发,无排尿困难。结论采用单环缝扎法修复尿道下裂术后较小UCF(≤3 mm)患儿的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尿道皮肤瘘 尿瘘修复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穴肛精准分型与手术方案决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徐伟珏 吕志宝 +5 位作者 吕逸清 孙俊 吴一波 陈发玲 陈方 唐雯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891-896,共6页
目的探讨一穴肛的精准分型与手术方案的关系,以期最小损伤完成肛门及尿道阴道的一次成形术。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20年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2例一穴肛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通过X线造影、MRI、膀胱镜检查了解患儿共同管(Common chan... 目的探讨一穴肛的精准分型与手术方案的关系,以期最小损伤完成肛门及尿道阴道的一次成形术。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20年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2例一穴肛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通过X线造影、MRI、膀胱镜检查了解患儿共同管(Common channel,CC)、尿道、阴道的长度,阴道子宫、直肠盲端汇入位置的变异及选择的手术方法及路径。结果22例一穴肛患儿中,CC>3 cm 1例,≤3 cm 21例;尿道≥2 cm 12例,<2 cm 10例;阴道≥3 cm 11例,<3 cm 11例;双角子宫双阴道7例,其中严重阴道积液需处理2例;直肠盲端与尿道、阴道汇合于同一点12例,汇入于阴道、尿道汇合点远端3例,汇入于双阴道间隔处1例,汇入于阴道或子宫颈部5例,汇入于膀胱1例。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pos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PSARP)+经腹阴道旋转术完成阴道、尿道成形术1例;PSARP+尿道生殖窦整体游离(Total Urogenital Mobilization,TUM)拖出术或尿道生殖窦部分游离拖出术(Partial urogenital mobilization,PUM)14例;腹腔镜辅助下肛门直肠成形术(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anorectoplasty,LAARP)+TUM或PUM 5例;仅行肛门成形术2例。术后随访结果,所有患儿无严重并发症,并按Krickenbeck评价标准评估患儿的排便功能均超过6分,提示排便功能恢复尚可;其中评分>9分,排便功能恢复较好者10例(50%)。结论一穴肛的精准分型是医生选择手术方案的依据,MRI、造影及术中膀胱镜联合检查有助于精准了解CC、尿道、阴道长度及直肠盲端汇入点,多学科联合制定手术方案并完成手术及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畸形 泄殖腔/畸形 外科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型脾性腺融合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8
作者 李晓溪 谢华 +3 位作者 黄轶晨 吕逸清 梁龑 陈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01-1004,共4页
患儿,男,4岁,因左侧阴囊出现无痛性团块3年收治入院。查体左侧腹股沟至阴囊依次可及3个类似睾丸样团块,上方及中部质地稍硬,下方质地稍软。入院后腹腔镜探查发现左侧有脾性腺融合(splenogonadal fusion,SGF),行保留左侧睾丸副脾切除术... 患儿,男,4岁,因左侧阴囊出现无痛性团块3年收治入院。查体左侧腹股沟至阴囊依次可及3个类似睾丸样团块,上方及中部质地稍硬,下方质地稍软。入院后腹腔镜探查发现左侧有脾性腺融合(splenogonadal fusion,SGF),行保留左侧睾丸副脾切除术。术后随访18个月,睾丸发育良好、无萎缩,腹部B超提示肝、胆、脾未见异常。SGF是少见的先天异常,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发现SGF应采取保留睾丸副脾切除术。腹腔镜技术可作为一个有效的诊治方法,其可提高对SGF的认识,避免不必要的睾丸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性腺融合 儿童 腹腔镜 保留睾丸副脾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