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Lich-Greqoir手术治疗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轶晨 谢华 +6 位作者 吕逸清 陈艳 李晓溪 孙会振 周立军 梁龑 陈方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Lich-Greqoir手术治疗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1例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童10例,女童1例,均应用...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Lich-Greqoir手术治疗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1例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童10例,女童1例,均应用达芬奇系统辅助腹腔镜行Lich-Greqoir输尿管再植手术。患儿平均年龄9.4岁(3.2~18岁)。其中双侧4例,单侧7例。反流程度Ⅱ~Ⅳ级(Ⅱ级2侧,Ⅲ级3侧,Ⅳ级10侧)。结果患儿均采用Lich-Gregoir术式,术中患侧输尿管平均直径9 mm(5~15 mm),平均黏膜下隧道长度4.4 cm(3~6 cm)。术中无中转开放手术,单侧输尿管手术平均时间152 min(132~175 min),双侧输尿管手术平均时间257 min(249~264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5 d(3~6 d),1例双侧VUR患儿术后出现短期尿潴留,延长留置导尿管2周后痊愈。患儿平均随访时间2.5年(6个月至5.3年),所有病例均无发热性尿路感染,B超均未见患侧输尿管肾盂积水加重。术后完成VCUG 9例(其中双侧4例,单侧5例),其中1例双侧病例术后发现左侧反流Ⅰ级。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Lich-Greqoir手术治疗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安全、有效,可以应用于3岁以上儿童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腹腔镜检查 膀胱输尿管反流/外科学 输尿管疾病/外科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治疗儿童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
作者 陈艳 周立军 +1 位作者 汪亚平 谢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8期731-736,共6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上腺部分切除术治疗儿童嗜铬细胞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0年7月收治的一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和分析。结果该患者为...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上腺部分切除术治疗儿童嗜铬细胞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0年7月收治的一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和分析。结果该患者为8岁男童,有高血压,并伴发相关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提示右侧肾上腺区椭圆形肿物,边界尚清,周围脏器未见明显肿瘤浸润。24 h尿VMA、血液及24 h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明显增高,提示嗜铬细胞瘤,予降压扩容2周后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上腺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大小约4 cm×3 cm×3 cm,质韧,表面血管怒张,瘤体内上方可见正常肾上腺组织,精细操作下保留部分正常肾上腺组织。腹腔内手术时间为105 min,术中出血约400 mL,予输血治疗。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嗜铬细胞瘤,包膜完整。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住院6 d,复查尿VMA、血液及24 h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基本正常。术后6个月,门诊复查超声未见异常,血压恢复正常,无其他术后并发症。结论对于儿童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传统腹腔镜手术难度较大,采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能安全高效地完成手术,具有出血少和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腹腔镜检查 肾上腺肿瘤 嗜铬细胞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会阴型中缝囊肿7例
3
作者 陈艳 谢华 +3 位作者 李晓溪 黄轶晨 吕逸清 陈方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12-313,322,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会阴型中缝囊肿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验。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7例会阴型中缝囊肿患儿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儿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岁(3~13岁),均表现为会阴中缝上条索状或管状囊肿... 目的:探讨儿童会阴型中缝囊肿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验。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7例会阴型中缝囊肿患儿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儿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岁(3~13岁),均表现为会阴中缝上条索状或管状囊肿,呈淡黄色半透明状,边界较清,触之质软,囊肿多呈进行性增大,无疼痛等不适,无炎症表现。7例均予手术完整切除病变。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会阴型)中缝囊肿。平均随访33个月无复发。结论中缝囊肿为良性病变,会阴型较为少见。手术完整切除病变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 会阴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环缝扎法治疗小儿尿道下裂术后3mm以下尿道皮肤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余玲 吕逸清 +9 位作者 黄轶晨 李晓溪 孙莉 陈艳 包杰文 孙会振 徐展远 杨刚刚 陈方 谢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585-588,共4页
目的总结采用单环缝扎法治疗小儿尿道下裂术后3 mm以下尿道皮肤瘘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18例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平均手术年龄为6岁(2岁5个月至11岁9个月)。平均尿瘘的直径2. 2... 目的总结采用单环缝扎法治疗小儿尿道下裂术后3 mm以下尿道皮肤瘘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18例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平均手术年龄为6岁(2岁5个月至11岁9个月)。平均尿瘘的直径2. 25 mm(1~3 mm)。所有患儿采用单环缝扎法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皮肤瘘。结果尿瘘均位于阴茎体部,其中阴茎体远端5例,阴茎体中部10例,阴茎体近端3例。术后对所有患儿进行门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9~36个月)。18例患儿术后恢复良好,均无尿瘘复发,无排尿困难。结论采用单环缝扎法修复尿道下裂术后较小UCF(≤3 mm)患儿的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尿道皮肤瘘 尿瘘修复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组织JARID1B表达及其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盛松 朱子奇 +2 位作者 孙莉 余玲 吴登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3-697,共5页
目的研究膀胱癌组织及人膀胱癌细胞株T24中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ARID1B的表达。构建JARID1B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进行相关鉴定;观察经包装后慢病毒感染的T24中JARID1B表达情况。方法 Western blotting检测T24和6例膀胱癌及其癌旁组织JARID1B蛋... 目的研究膀胱癌组织及人膀胱癌细胞株T24中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ARID1B的表达。构建JARID1B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进行相关鉴定;观察经包装后慢病毒感染的T24中JARID1B表达情况。方法 Western blotting检测T24和6例膀胱癌及其癌旁组织JARID1B蛋白表达。利用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JARID1B,将JARID1B基因连接入含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Lv-EGFP中,构建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pLv-EGFP-JARID1B,将经酶切和DNA测序鉴定的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至T24,荧光显微镜观察GFP表达,RT-PCT检测JARID1B mRNA表达。包装慢病毒并感染T24,Western blotting检测目的蛋白JARID1B表达。结果膀胱癌及其癌旁组织JARID1B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6.7%和66.7%,且前者表达强度较弱;T24 JARID1B蛋白表达阴性。重组质粒经酶切和DNA测序证实目的基因插入正确;pLv-EGFP-JARID1B转染T24,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表达GFP,RT-PCR显示T24表达JARID1B mRNA。包装慢病毒再感染T24后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细胞表达目的蛋白JARID1B。结论膀胱癌组织JARID1B表达下调。成功构建JARID1B慢病毒表达载体,包装慢病毒感染T24后细胞过表达JARID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甲基化 JARID1B 慢病毒 基因表达 膀胱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