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穴肛精准分型与手术方案决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伟珏 吕志宝 +5 位作者 吕逸清 孙俊 吴一波 陈发玲 陈方 唐雯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891-896,共6页
目的探讨一穴肛的精准分型与手术方案的关系,以期最小损伤完成肛门及尿道阴道的一次成形术。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20年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2例一穴肛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通过X线造影、MRI、膀胱镜检查了解患儿共同管(Common chan... 目的探讨一穴肛的精准分型与手术方案的关系,以期最小损伤完成肛门及尿道阴道的一次成形术。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20年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2例一穴肛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通过X线造影、MRI、膀胱镜检查了解患儿共同管(Common channel,CC)、尿道、阴道的长度,阴道子宫、直肠盲端汇入位置的变异及选择的手术方法及路径。结果22例一穴肛患儿中,CC>3 cm 1例,≤3 cm 21例;尿道≥2 cm 12例,<2 cm 10例;阴道≥3 cm 11例,<3 cm 11例;双角子宫双阴道7例,其中严重阴道积液需处理2例;直肠盲端与尿道、阴道汇合于同一点12例,汇入于阴道、尿道汇合点远端3例,汇入于双阴道间隔处1例,汇入于阴道或子宫颈部5例,汇入于膀胱1例。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pos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PSARP)+经腹阴道旋转术完成阴道、尿道成形术1例;PSARP+尿道生殖窦整体游离(Total Urogenital Mobilization,TUM)拖出术或尿道生殖窦部分游离拖出术(Partial urogenital mobilization,PUM)14例;腹腔镜辅助下肛门直肠成形术(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anorectoplasty,LAARP)+TUM或PUM 5例;仅行肛门成形术2例。术后随访结果,所有患儿无严重并发症,并按Krickenbeck评价标准评估患儿的排便功能均超过6分,提示排便功能恢复尚可;其中评分>9分,排便功能恢复较好者10例(50%)。结论一穴肛的精准分型是医生选择手术方案的依据,MRI、造影及术中膀胱镜联合检查有助于精准了解CC、尿道、阴道长度及直肠盲端汇入点,多学科联合制定手术方案并完成手术及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畸形 泄殖腔/畸形 外科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