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免疫球蛋白对新生儿脐血淋巴细胞TGF-β1和IL-10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惠君 郝轶群 +2 位作者 陈同辛 朱亚忠 李庆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78-381,共4页
目的从IL-10和TGF-β1分泌的角度研究IVIG对新生儿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IVIG和PHA不同组合对脐带血单个核细胞(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CBMC)或CD3+T淋巴细胞进行刺激培养;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IL-10和TGF-β1的分... 目的从IL-10和TGF-β1分泌的角度研究IVIG对新生儿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IVIG和PHA不同组合对脐带血单个核细胞(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CBMC)或CD3+T淋巴细胞进行刺激培养;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IL-10和TGF-β1的分泌,并与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比较。结果IVIG可抑制PHA诱导的新生儿CBMC IL-10和TGF-β1的分泌。IVIG对新生儿CBMC IL-10和TGF-β1分泌的抑制作用与细胞是否被活化无关。IVIG对脐带血CD3+T淋巴细胞IL-10分泌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新生儿CBMC,对脐带血CD3+T淋巴细胞TGF-β1分泌无明显影响。结论IVIG对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并非通过诱导抑制性细胞因子分泌发挥作用,可能通过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或通过其他间接机制而起作用。IVIG对IL-10和TGF-β1分泌的影响可能因所作用的细胞类型和细胞所处的状态不同而不同,因此应在充分了解新生儿免疫状态的基础上合理使用IVI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淋巴细胞 静脉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免疫球蛋白对新生儿脐带血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美红 陈同辛 +1 位作者 朱亚忠 李庆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30-633,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对脐带血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探讨IVIG对新生儿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将分离培养后新生儿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与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ITC_dextran)孵育,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 目的通过研究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对脐带血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探讨IVIG对新生儿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将分离培养后新生儿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与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ITC_dextran)孵育,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单核巨噬细胞的FITC_dextran阳性细胞比率和相对荧光密度。结果加入IVIG处理培养的新生儿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的FITC_dextran阳性细胞比率和相对荧光密度均明显降低,但是新生儿脐带血降低更明显。结论IVIG可以明显抑制脐带血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此种抑制作用可能与IVIG抑制脐带血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的某些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静脉免疫球蛋白 单核巨噬细胞 吞噬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特异性IgE和IgG检测在儿童特应性皮炎过敏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3
作者 杨珍 陈同辛 杨静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0-24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特异性IgE和IgG检测在儿童特应性皮炎过敏原诊断中的应用和意义。方法对64例患特应性皮炎的儿童,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清中食物过敏原的特异性IgG,同时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血清中食物过敏原和吸入性过敏原的特异性IgE。... 目的探讨血清特异性IgE和IgG检测在儿童特应性皮炎过敏原诊断中的应用和意义。方法对64例患特应性皮炎的儿童,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清中食物过敏原的特异性IgG,同时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血清中食物过敏原和吸入性过敏原的特异性IgE。结果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和特异性IgE的检测结果不一致(P<0.01),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的总阳性率为93.75%,主要食物过敏原是牛奶和鸡蛋。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的总阳性率为46.88%,主要食物过敏原是鸡蛋和鱼虾蟹。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的总阳性率为34.38%,主要过敏原是尘螨和霉菌。在0~1岁的特应性皮炎患儿中,以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多见;1岁以上的患儿吸入性过敏原特异IgE阳性多见,同时合并呼吸道过敏症状增多(P均<0.05)。结论食物过敏原和吸入性过敏原均是引起儿童特应性皮炎的重要原因。联合测定食物过敏原的特异性IgE和特异性IgG是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儿诊断食物过敏原的有效方法。尽早采取有效的环境控制,对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和预防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儿童 过敏原 特异性IGE 特异性IG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嫕 陈同辛 朱亚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11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并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疾病患者间比较各种食物IgG阳性率。结果211例患者中,食物过敏原特异性... 目的探讨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11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并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疾病患者间比较各种食物IgG阳性率。结果211例患者中,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阳性者193例(91.4%)。14种食物中,鸡蛋的特异性IgG阳性率(73.9%)最高,其次为牛奶(70.6%);未见鸡肉和猪肉的特异性IgG升高。0~12个月年龄组患者以牛奶为首要过敏原,其余年龄组均以鸡蛋为首要过敏原。牛奶特异性IgG阳性率在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阳性率在男女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疹患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阳性率(96.4%)最高,慢性腹泻患者阳性率(83.3%)最低;但各种疾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牛奶特异性IgG阳性率在各种疾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过敏性紫癜患者对12种过敏原(鸡肉和猪肉除外)均显示阳性反应。结论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的检测对过敏性疾病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不耐受 过敏原特异性IgG 过敏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对脐带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金莹莹 王玺 陈同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观察EB病毒(EBV)感染对新生儿脐带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凋亡的影响。方法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50 ng/mL)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10 ng/mL)诱导脐带血单核细胞向DC分化,将DC分为3组:①4G... 目的观察EB病毒(EBV)感染对新生儿脐带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凋亡的影响。方法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50 ng/mL)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10 ng/mL)诱导脐带血单核细胞向DC分化,将DC分为3组:①4G组:细胞分离当天单独加入rhGM-CSF和rhIL-4;②4G+0d EBV组:细胞分离当天同时加入rhGM-CSF、rhIL-4和B95.8细胞上清;③4G+5d EBV组:细胞分离当天加入rhGM-CSF和rhIL-4,培养至第5天后加入B95.8细胞上清。Annexin V-FITC和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DC的凋亡百分比;Western Blot检测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表达。结果培养至第6~14天,4G+0d EBV组DC凋亡百分比明显高于4G组(P<0.05);第7~14天,4G+5d EBV组DC凋亡百分比明显高于4G组(P<0.05)。EBV在不同感染时间点感染DC,对DC凋亡百分比的影响不同。经EBV感染的DC,XIAP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EBV感染促进了脐带血单核细胞来源DC的凋亡,这种促进作用与DC的分化成熟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脐带血 EB病毒 树突状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与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分化和成熟标志物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钱继红 陈同辛 +2 位作者 王玺 金莹莹 朱建幸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34-1237,共4页
目的比较脐血单核细胞(CBMC)来源树突状细胞(DC)和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来源DC在分化和成熟过程中表型的变化,以探讨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方法将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和脂... 目的比较脐血单核细胞(CBMC)来源树突状细胞(DC)和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来源DC在分化和成熟过程中表型的变化,以探讨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方法将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和脂多糖(LPS)的不同组合对单核细胞来源DC进行刺激培养,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DC表面CD11c、CD1a、CD80、CD86、CD40、MHCⅠ类和MHCⅡ类分子的表达。结果CD11c阳性细胞和MHCⅠ类分子在CBMC来源DC和PBMC来源DC的表达率非常接近(P>0.05)。CBMC来源的DC上CD40的表达率低于PBMC来源DC[(34.80±7.77)%vs(54.37±9.57)%](P<0.01)。经LPS诱导后,CBMC来源DC上CD80、CD86的表达率都明显低于PBMC来源DC[(3.72±1.63)%vs(7.82±0.81)%、(28.53±4.67)%vs(45.62±5.16)%](均P<0.01)。CBMC来源DC上MHCⅡ类分子的相对荧光强度(RFI)均低于PBMC来源DC(P<0.01)。结论CBMC来源DC上MHCⅡ类分子及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均明显低于PBMC来源DC,可能是造成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及脐带血移植时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单核细胞 表面标志物 脐血 外周血 新生儿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1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7
作者 任宏 王莹 陈同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4-357,共4页
目的分析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对1例以反复发热13d,腹泻7d,嗜睡1d为主诉入院的14个月患儿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总结,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鉴于患儿2次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均提示CD4+T... 目的分析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对1例以反复发热13d,腹泻7d,嗜睡1d为主诉入院的14个月患儿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总结,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鉴于患儿2次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均提示CD4+T淋巴细胞明显减少,并且排除了HIV感染,也无明显的已知病因或治疗相关因素引起免疫功能抑制,因此最后诊断考虑为: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脑实质炎症、肺炎、腹泻病、鹅口疮、电解质紊乱。结论尽管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但是在临床工作中仍可见到,因此应提高警惕,对出现机会感染和复杂感染的患儿,应及时考虑到免疫功能可能存在问题,尽快明确病因,以利于患儿的治疗和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 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 反复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4分子在血细胞的表达及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8
作者 陈同辛 朱亚忠 +2 位作者 郝轶群 曹清 应大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31-434,共4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粘附分子CD44在血细胞的分布特点及与免疫功能的关系 ,利用荧光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各种血细胞的CD44分子的表达 ,利用3H_TdR掺入法检测T细胞的DNA合成。结果显示 :除血小板CD44分子的表达为阴性、胸腺细胞为弱阳... 为了进一步探讨粘附分子CD44在血细胞的分布特点及与免疫功能的关系 ,利用荧光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各种血细胞的CD44分子的表达 ,利用3H_TdR掺入法检测T细胞的DNA合成。结果显示 :除血小板CD44分子的表达为阴性、胸腺细胞为弱阳性外 ,其他所有血细胞CD44分子的表达(包括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干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均为阳性。单独抗CD3抗体可明显增强T细胞的DNA合成 ;但协同抗CD44抗体后 ,T细胞的DNA合成被明显抑制。单独抗CD44抗体对IL -2激活的T细胞DNA合成无明显影响 ;但协同抗CD2抗体后 ,可明显增强抗CD2抗体对IL -2激活的T细胞DNA合成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分子 血细胞 表达 T淋巴细胞增殖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