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芬太尼、异丙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
作者 朱平增 刘晓明 +3 位作者 窦林彬 焦岩 关文川 张瑞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19-20,23,共3页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异氟醚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进行比较。方法120例择期LC,按就诊顺序编号,按...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异氟醚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进行比较。方法120例择期LC,按就诊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3组:Ⅰ组(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组),Ⅲ组(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组)。Ⅰ、Ⅱ组以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氯化琥珀胆碱行诱导插管,Ⅲ组除瑞芬太尼代替芬太尼外,其余诱导用药与Ⅰ、Ⅱ组相同。Ⅰ组术中维持使用异氟醚,Ⅱ、Ⅲ组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部位浓度3μg/kg),分别采用复合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各组均间断静注卡肌宁以维持肌松。观察各组患者入室后(T1),诱导后(T2),插管后最高(T3),切皮前(T4)、充气后30s(T5)、缝皮(T6)各时点血压、心率变化,麻醉恢复情况(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时间)。采用口述描绘评分法(VRS)记录拔管后15、30、60min伤口疼痛程度。结果Ⅲ组患者T2时心率(62.6±9.9)次/min明显低于Ⅰ组(74.4±12.3)次/min、Ⅱ组(72.5±11.7)次/min(q=6.578,P<0.01;q=5.519,P<0.01),T6时心率(85.8±10.3)次/min高于I组(75.7±8.6)次/min、Ⅱ组(76.4±10.0)次/min(q=6.611,P<0.01;q=6.153,P<0.01)。术后清醒时间II组(9.4±3.2)min、Ⅲ组(7.4±2.5)min明显短于Ⅰ组(17.3±7.5)min(q=10.147,P<0.01;q=12.716,P<0.01)。拔管时间Ⅱ组(14.6±5.8)min、Ⅲ组(11.2±4.7)min亦明显短于I组(22.9±10.3)min(q=7.148,P<0.01;q=10.075,P<0.01),其中以Ⅲ组术后清醒及拔管时限最短。Ⅲ组患者在拔管后15、30min VRS评分均明显高于Ⅰ、Ⅱ组(15min:χ2=21.200,P=0.000;χ2=18.495,P=0.000;30min:χ2=9.287,P=0.010;χ2=6.936,P=0.031);而拔管后60min,各组患者的VR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静脉麻醉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LC,并具有抑制插管时的应激反应,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术后苏醒迅速,缩短患者手术室停留时间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全凭静脉 靶控输注 瑞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疼痛管理继续教育对提升临床护士疼痛管理能力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静 符蝶 +1 位作者 顾锦芳 赵慧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S1期162-163,共2页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继续教育在提升临床护士疼痛认知、实践、管理能力中的作用。方法:给予我院护士疼痛课程培训并评估在培训前后护士对疼痛管理能力的变化。结果:培训前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问卷"调查的平均得分为(44.31&#...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继续教育在提升临床护士疼痛认知、实践、管理能力中的作用。方法:给予我院护士疼痛课程培训并评估在培训前后护士对疼痛管理能力的变化。结果:培训前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问卷"调查的平均得分为(44.31±11.26)分,培训后平均得分为(58.21±11.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管理继续教育能改善临床护士的疼痛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士 疼痛管理 培训课程 继续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