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中华文明五大底蕴
- 1
-
-
作者
刘勇
-
机构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基地
-
出处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8,共7页
-
基金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理论和实践研究”(23ZDA023)。
-
文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是在中华文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发展基石、“富民调均”“大同社会”的社会理念、“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历史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维、“协和万邦”“以和为贵”的天下胸怀上生成的,蕴含了中华文明的五大底蕴。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基本特质体现在其生生不息的主体连续观、革故鼎新的文化创新观、团结一体的国家统一观、求同存异的交往包容观、协和万邦的文明和平观,这五大特性相互联系、内在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中,具有继承性和超越性、方向性和创新性、统一性和协调性、包容性和开放性、和平性和世界性的文明特质。
-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文明
大同社会
本固邦宁
以和为贵
协和万邦
求同存异
民为邦本
-
分类号
G03
[文化科学]
-
-
题名“两山论”对新质生产力的绿色赋能
被引量:32
- 2
-
-
作者
刘勇
-
机构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基地
-
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
基金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理论和实践研究”(23ZDA023)。
-
文摘
生态就是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鲜明的绿色特质和生态底色,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与否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发展方式。“两山论”作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造与实践结晶,围绕“何以可能”“何以可为”“何以可行”三重向度对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支撑、现实考量、实践进路进行了科学回答。习近平在承继马克思恩格斯生产力思想的基础上,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考量,创造性地以“两山论”为切入点,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实现了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辩证统一,不仅为新时代新征程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关系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更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赋予了源源不竭的绿色动能,进而有助于推进和拓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两山论”
新质生产力
绿色赋能
人类命运共同体
-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被引量:7
- 3
-
-
作者
刘勇
-
机构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同济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基地
-
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1,共8页
-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历程与经验研究”(21JZD006)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和价值意蕴研究”(2021BKS009)
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规划课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及特征研究”(22ZXHYG03)。
-
文摘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最大优势。百年来,党为实现中国现代化进行了艰辛探索,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成功突破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前提。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理论创新不断完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指导,以自我革命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党的中心任务。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接续发展的根本动力,需要不断丰富中国式现代化体系,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的突破。
-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本质要求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中国智慧和大国担当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刘勇
刘祎
-
机构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同济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分中心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基地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2-17,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唯物史观视域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与世界意义研究”(项目号20&ZD027)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和价值意蕴研究”(项目号2021BKS009)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世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这一重大问题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话语,旨在增进人类整体福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凝聚中华民族天下情怀和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双重历史经验的中国智慧,体现了中国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大国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构建人类美好未来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但依然面临着西方霸权霸道霸凌的话语困境。从构建成熟的学术话语支撑和塑造强大的国际传播能力入手,不断增进国际社会的接受认同,是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的根本。
-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
胸怀天下
大国担当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世界市场理论的回眸和展望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刘勇
杨淑贤
-
机构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基地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5,共5页
-
基金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和价值意蕴研究”(项目号2021BKS009)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世界市场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成果,对于指导中国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党在研究世界局势、结合中国国情、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妥善处理世界市场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充分发挥世界市场的积极效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梳理学术界关于世界市场理论的研究,对于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进程、党对世界市场理论的开拓创新、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宽广胸怀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对于进一步正视和把握世界市场中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世界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关键词
世界市场
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