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地貌冲淤演变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郭建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19-121,137,共4页
为了掌握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貌冲淤演变特征,利用保护区地形图和野外实测水文、悬沙与微地貌资料,对近年来的冲淤演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4~2000年,九段沙沙体处于增高增大过程中;2000年以后,九段沙沙体... 为了掌握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貌冲淤演变特征,利用保护区地形图和野外实测水文、悬沙与微地貌资料,对近年来的冲淤演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4~2000年,九段沙沙体处于增高增大过程中;2000年以后,九段沙沙体转为长高不长大的态势,而这种长高不长大的演变趋势或将延续;江亚南沙近年来则发展迅速。同时,九段沙湿地保护区近年来受周边工程等人为干扰的影响不断增加,应当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地貌冲淤 演变分析 九段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段沙湿地潮间带水域有机碳与无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唐玉姝 王磊 +5 位作者 席雪飞 胡煜 张艳楠 陈金海 陈秀芝 孙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59-2465,共7页
研究分析了九段沙3个主要沙洲潮间带水域有机与无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九段沙湿地各沙洲潮间带水域有机碳含量之间有差异但不显著,无机碳含量从江亚南沙到下沙依次显著降低(P<0.05);不同深度(-1、-3、-5m)的有机和无机... 研究分析了九段沙3个主要沙洲潮间带水域有机与无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九段沙湿地各沙洲潮间带水域有机碳含量之间有差异但不显著,无机碳含量从江亚南沙到下沙依次显著降低(P<0.05);不同深度(-1、-3、-5m)的有机和无机碳含量分布均无显著差异,但随深度逐渐减小。综合考虑有机碳和无机碳发现,江亚南沙潮间带水域的碳含量最高。从江亚南沙至下沙,盐度和pH也有较显著变化。潮间带水域沉积物中细菌群落多样性为江亚南沙>下沙>上沙,且与有机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上沙潮间带水域有机碳最高可能是因为随着向海洋的过渡,浑浊度下降,透光性增强,有利于光合作用,水中的盐分又不至于使溶解态有机碳发生絮凝,且缺乏具有高有机碳降解能力的β-proteobacteria。江亚南沙潮间带水域无机碳最高可能是由于较低的盐度使其维持了界面较高浓度的CO2,且使得溶解态的无机碳不易发生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湿地 碳循环 碳汇 克隆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气候/环境因子变化对九段沙湿地碳固定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唐玉姝 王磊 +5 位作者 席雪飞 胡煜 张艳楠 陈金海 陈秀芝 孙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74-880,共7页
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长江口区域几种典型气候/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全球变暖、CO2增加和海水无机氮污染加剧等),并从植物生长量和土壤呼吸角度综合分析了这些气候/环境因素的变化对九段沙湿地土壤有机碳汇聚能力的影响。初步结果表明,在... 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长江口区域几种典型气候/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全球变暖、CO2增加和海水无机氮污染加剧等),并从植物生长量和土壤呼吸角度综合分析了这些气候/环境因素的变化对九段沙湿地土壤有机碳汇聚能力的影响。初步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与对照相比,单方面的温度升高、无机氮污染加剧和CO2浓度升高会提高九段沙土壤的有机碳汇聚能力。无机氮污染加剧协同升温对土壤呼吸有一定的消减作用,从而提高了土壤有机碳汇聚能力;无机氮污染加剧协同CO2浓度升高会促使土壤有机碳的排放,使其碳汇聚能力下降;CO2浓度升高和全球升温的共同作用不会显著降低有机碳汇聚能力;无机氮污染加剧和CO2浓度升高的基础上加入升温的三因素交互作用会促进土壤有机碳的排放,使其碳汇聚能力下降。因此,要尽力避免海水中无机氮污染加剧和CO2浓度升高两个因素,以及在此基础上升温情况的同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河口湿地 碳循环 人工气候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段沙尾浅滩冲淤演变对长江入海沙量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
4
作者 茅志昌 张田雷 郭建强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59,共5页
根据1958-2007年的长江河口地形图和大通站输沙量资料,应用GIS、DEM和ANN方法,探讨了九段沙冲淤趋势对长江入海沙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引起研究区域冲淤转化的大通年均输沙量临界值约为3.0×108t,2000年为由淤转冲的转折年,大通... 根据1958-2007年的长江河口地形图和大通站输沙量资料,应用GIS、DEM和ANN方法,探讨了九段沙冲淤趋势对长江入海沙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引起研究区域冲淤转化的大通年均输沙量临界值约为3.0×108t,2000年为由淤转冲的转折年,大通年均输沙量与九段沙沙尾以东典型断面冲淤率呈非线性关系,当大通年均输沙量低于1.6×108t时,冲刷率反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九段沙 冲淤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九段沙鱼类新记录 被引量:1
5
作者 倪勇 郑麟 全为民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3-124,共2页
2007年12月1日笔者在进行长江口九段沙南侧水域调查时,采集到2种过去在长江口九段沙未曾报道过的珍稀鱼类。现记述如下。
关键词 珍稀鱼类 九段沙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